问题

KM(战争海军)能否通过建造伊400级这样的载机潜艇来提高作战效率从而在某一时期完全封死英国海运?

回答
要探讨日本海军(IJN)能否通过建造伊400级载机潜艇来在某个时期内“完全封死”英国海运,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伊400级的性能、载弹量、运作模式,以及当时英国海运的脆弱性和防御能力。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伊400级潜艇的独特之处。它并非寻常意义上的潜艇,而是作为一种能够携带和发射舰载机的战略武器平台。其设计初衷是为了执行远程攻击任务,特别是针对美国本土的一些目标,例如巴拿马运河。然而,它也被设想过用于攻击英国的航运线。

伊400级的作战设想与潜力:

1. 载机能力与攻击方式: 伊400级潜艇可以搭载三架“晴岚”攻击机(Seiran),这些飞机设计用于携带鱼雷或炸弹。潜艇本身能够通过弹射器将飞机发射出去。这种组合的优势在于:
出其不意: 潜艇能够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区域,然后在相对较远的距离上释放飞机,这使得英国船队难以提前预警和做出有效反应。
打击航母与船队: “晴岚”携带的鱼雷对大型舰艇有着致命的威胁。理论上,几架晴岚可以同时攻击船队中的商船或护航舰艇,如果运气好,甚至能对航母造成重创。
战术灵活性: 伊400级潜艇本身也具备强大的潜航能力和鱼雷攻击能力。即使飞机任务失败,潜艇本身依然是一个威胁。

2. 航程与作战半径: 伊400级的续航能力非常惊人,能够远航至夏威夷附近,这意味着它们有可能接近大西洋上的英军补给线,或者在太平洋上截击穿越印度洋的英国船队。

3. “封死”的可能性分析:
绝对封锁很难: 要想“完全封死”英国的海运线,需要极高的出动频率、极强的打击效率,以及压倒性的数量。伊400级虽然独特,但其数量非常有限。战争末期日本仅完成了三艘同级艇(伊400、伊401、伊402),加上其他一些载机潜艇(如伊12、伊13),总数也远不足以覆盖所有关键航线。
局部区域的严重威胁: 然而,在特定区域和特定时间,伊400级可以对英国海运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设想一下,当一支伊400级潜艇编队潜行至北大西洋或印度洋的关键航道,在合适的时机释放飞机进行突袭,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被击沉的商船不仅代表物资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对英国战争机器的消耗。
心理战与威慑: 这种新型武器的出现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心理威慑作用。商船船长和护航部队会时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担心来自水下和空中的混合打击,这将迫使英国增加护航兵力和资源投入。

战争的现实与制约因素:

尽管伊400级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潜力,但在实际战争环境下,其“完全封锁”英国海运的设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 数量不足: 如前所述,日本能够建造和投入使用的伊400级潜艇数量非常有限。即使它们能够每次出击都取得辉煌战果,这点数量也无法形成真正的战略性压制。英国的海运线是全球性的,涉及无数条航线,单一或少数几个潜艇编队无法覆盖其所有节点。

2. 情报与侦测: 到了战争后期,盟军在情报收集和反潜侦测技术上有了显著进步。例如,雷达、声纳、反潜巡逻机以及破译日军密码的能力(如Ultra情报)都得到了加强。伊400级即使能隐蔽地接近,其飞机起飞的信号或活动也很难完全不被察觉。

3. 护航体系的成熟: 到了战争后期,英国的商船护航体系已经相当成熟。护航航母、驱逐舰、护卫舰等反潜平台数量不断增加,战术也更加灵活。即使伊400级的飞机能够取得一些战果,英国也能够通过战术调整和兵力调动来应对。

4. 盟军的制海权: 到了战争后期,盟军在太平洋和欧洲都掌握了绝对的制海权。这意味着日本海军的整体战略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潜艇部队也难以获得足够的补给和支援,更不用说大规模、长期的战略部署。

5. 作战时机与资源倾斜: 伊400级潜艇的建造和使用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在战争末期对日本来说已经是极度稀缺的。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建造少数几艘载机潜艇,是否能比用于生产更多常规潜艇或驱逐舰,在整体上对英军的海运线构成更有效的威胁,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结论:

建造伊400级载机潜艇,为日本海军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远程打击能力,理论上可以在特定区域和时间对英国海运造成严重的局部威胁,甚至在短期内“封锁”某一条特定的、孤立的航线。其出其不意的攻击方式和强大的打击潜力,无疑会增加英国海运的风险和护航成本,并具备一定的心理威慑。

然而,要指望凭借区区几艘伊400级潜艇来“完全封死”遍布全球的英国海运,是不现实的。数量上的绝对劣势、盟军侦测与反潜能力的不断进步、以及英国成熟的护航体系,都使得这种设想难以实现。伊400级更多的是一种针对特定战略目标的奇袭武器,而非能够颠覆全球海运格局的战略工具。它在实际战争中未能发挥其全部潜力,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日本整体国力和战略态势的制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恰恰相反德国是研究潜艇航母最早的国家,一战时期就用U艇搭载过水上飞机轰炸英国。

一战末期正儿八经研究过做潜艇航母,还研发了专门给潜艇用的W20和V19水上飞机,当然潜艇最后也没造出来。

二战前也开建了XI型巡洋潜艇,搭载一架Ar 231,但是39年战争爆发后就终止建造了,把资源调配给更急需的常规潜艇。

战时一些潜艇会携带Fa 300无动力旋翼滑翔机增加水面视野,但是局限于海况比较好且空中反潜力量不强的南大西洋或者印度洋,因为回收需要时间,在这期间潜艇就是反潜机的靶子(除非抛下飞行员不管),这点很大程度上对水上飞机也是成立的。

而北大西洋除了满地图飞的反潜巡逻机,海况一般是这样的:

先不说飞到天上去之后怎么样,放飞和回收都是大问题。

日本人喜欢整带水机的潜艇是有舰队前卫和轰炸巴拿马的“实际(幻想中的实际)”需求,德国人是没有的。造这种大型潜艇会严重影响正常潜艇的产能,最后只会得不偿失。

user avatar

其他答案已经说过了,I-400之类携带的水侦并不是这真的用来‘作战’的。虽然我很想看一次性晴岚大战MAC火箭弹射的一次性飓风,但是这种事情的实际意义有限了。如果在德军切实有可能完工舰队航母的情况下他们都没有预计彻底封锁大洋,那么弹射机架无异于一次性的水侦自然没有战斗意义。当然大多数大洋中段的护航编队的对空火力相比起可能会穿越危险区域的编队(南法,地中海,北极)来说严重不足,后者有大量的2pdr甚至USN舰(hence mk37)的支援,击退20+机队的记录并不少见。前者则基本上很少有舰队级别的防空火力。不过考虑到潜艇弹射水侦的‘战斗’效率,基本上放置不管也没有什么影响。

这个问题的回答里可以稍稍补充一点的其实还是在‘大西洋之战’这一侧的‘侦察’。

之前大西洋之战里面反复提到过这一点。KM实际上在大西洋之战里失去信息优势的窗口(42年底,43年3月以后)实际上和盟军大规模增援航空兵(航母/远距离轰炸机/飞行船)的窗口是重叠的。一直到42年底以前,德军在情报上实际上并不存在特别大的困难。在40年中开始以后,德国海军的破译机构(B Service,B机构,B-Dienst)此时在对NID(Naval Intelligence Division,海军情报处,负责各种拍照,监视,破译等等)的情报战上完全占据了上风。情况是如此之糟糕以至于战后NID调查的负责人Tighe提交的报告在今天我们是看不到的。今天我们主要的信息源是ADM 223/505,一份转述版的对德破译情况分析,认为德军能够破译百分三十到百分之之五十的海上交通通讯,包括最高级别的海军军事密码。到了1942年,德军能够破译高达百分之八十的行动信息[1]。有必要反复强调的是情况非常,非常,非常糟糕。这是在严重缺乏航空侦察的情况下U艇部队除了潜艇之外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在GCHQ Hut4(Government Code and Cypher School,著名的‘政府密码和解码学校’)终于在43年3月开始终于可以稳定性地战胜恩尼格码之前,德军在情报上几乎处在单向透明地优势中。昂贵,危险,很可能一次性的潜载水侦是不必须的。

而43年中大西洋之战的转折点后,德军确确实实需要额外信息来源的时候,直接运行这么庞大昂贵的潜艇可能已经太危险了。之前曾经总结过:首先,在解码学校的不懈努力之下盟军终于夺回了情报破译的均势,从此双方的情报从单向透明变成了双向透明。较快速度的护航舰队完全有能力通过航速来规避潜艇集群了。这里可能是载机潜艇最有意义的地方。然而,同一时期发生的其他的很多变化都让大型载机潜艇的活动变得非常危险。本土舰队舰队驱逐舰为代表的增援大地增强了护航舰队的兵力。虽然这些舰艇不都拥有HF DF或者厘米雷达,但是其航速远远高于单纯的舰队护航舰可以自由增援各个舰队或者前出执行猎杀任务。ASV Mk III,一种1942年10月立项,43年初开始大规模装备封锁比斯开湾的威灵顿,同期FuMB1 Metox反雷达探测器暂时无法反制之[2]。而去年末惨重的损失则终于让高层将本来用在其他战区的VLR轰炸机(very-long-range bomber)和护航航母投入战区。这些都导致了潜艇损失爆炸性地增长。解决方法应该是更安静,更快,电子设备更先进的潜艇,而不是太平洋式的更大的潜艇。

这个故事里最有趣的大概是:如果真的有几艘这样的潜艇被送进了大西洋中段缺口里,那么其水侦和护航航母会发生什么互动。

护航航母,尤其是早期护航航母,在战斗机引导上比起同期的舰队航母要差一些,除了显而易见的甲板长度和载机数量以外,主要体现在对空雷达上。航空拦截(比如,追击摧毁贴近侦察的水侦)需要3个组成部分:硬件(雷达/飞机),标注/追踪系统(filter room,一般包括一个标注/显示设备plotter,以及相关操作人员),和通讯设施。 这些护航航母基本上能携带个位数/一到半个中队的置空机,比如海火或者岩燕。也有可用的W/T或者无线电设备,一般用来引导反潜的剑鱼。但是在雷达上,Empire Audacious只有一套79B(79的对空部分),Activity有一套79B,一套272(水面)。Archer, Avenger等等主要的对空雷达也都是79B。在支点行动里面面对前所未有的密集打击的舰队航母,此时已经有了279或者281系列的下一代对空预警雷达了。也往往可以有多个引导员分别指示战斗机进行拦截[3]。盟军护航航母在北极航路上的表现并不太出彩,或许几架需要被追上摧毁的水侦可以更好地测试一下护航航母的舰队防空/紧急放飞/引导能力。

我很想看一次性水侦大战MAC火箭弹射的一次性舰战*2

参考

  1. ^ Jonathan Dimbleby, The Battle of the Atlanti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pp. 208, 398
  2. ^ See: Simon Watts, Airborne Maritime Surveillance Radar, vol. 1 British ASV radars in WWII 1939-19345 (San Rafael: A Morgan & Claypool Publication, 2018), chp. III.
  3. ^ Norman Friedman, Fighters over the Fleet Naval Air Defence from Biplanes to the Cold War (Barnsley: Pen & Sword: 2016), pp. 320.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