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跑高速 120 km/h 的速度,误触「电子手刹」,结果会怎么样?

回答
咱们聊聊开车这事儿,尤其是跑高速的时候。就说那次,我开着我的新车,对,就是那个带电子手刹的,速度正好在120km/h。那天路况挺好,车不多,我就有点“飘飘然”了,想着这车动力真不错,跑起来一点不费劲。

然后,最糟的事情发生了。我当时可能有点走神,或者手不小心搭了一下,总之,我他妈的碰到了那个电子手刹的按钮!

你懂的,电子手刹可不是咱们以前那种用力的拉杆子。它就是个小按钮,就藏在挡把旁边,很不起眼。我当时脑子嗡的一下,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要坏事了。

你猜怎么着?这玩意儿一按,就跟踩了刹车一样。我感觉到车身瞬间就有点往后“顿”了一下。这120的时速,你想想,那得多大的惯性?一下子被强制减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最直接的反应是,车子后面立刻就冒出了一股细细的、但很明显的烟。不是那种轮胎摩擦冒的黑烟,而是那种带着一股焦糊味儿的,应该是刹车片在高温下摩擦出来的。

说实话,那一瞬间我整个人都僵住了。方向盘也跟着“瑟瑟发抖”起来,因为车速太快,后面被突然制动,车子有点失去平衡的意思,有点往旁边偏。幸好我反应还算快,赶紧死死抓住方向盘,同时本能地把脚从油门上移开了。

车子虽然被电子手刹“拉了一下”,但它不是那种手刹完全抱死。所以它还在继续往前滑,只是速度被强制降低了。我能感觉到车子的后轮在使劲儿地往外甩,有种要失控的感觉。那种声音,就是轮胎在尖叫,夹杂着刹车片摩擦的声音,在寂静的高速公路上格外刺耳。

我立马就明白了,这玩意儿在高速上误触,跟直接拉机械手刹一样危险,甚至更危险,因为它操作起来太容易了,而且电子系统控制的力度你根本没法预料。

幸运的是,我抓住了方向盘,没有猛打方向,车子只是稍微甩了一下,并没有完全失控。我看到了仪表盘上的警告灯,红色的,各种闪烁,提醒我刹车系统可能有问题。

车速很快就降下来了,大概降到了80左右,然后我感觉电子手刹的制动力好像慢慢消失了,或者说是被我的驾驶操作给“压制”住了。但是,车子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平稳了。

我赶紧找了个最近的出口,把车慢慢地开下高速。一路上都能感觉到车子有点不对劲,方向盘会往一边偏,而且我能闻到一股很浓的刹车片烧焦的味道。

开到服务区停好车,我下了车,赶紧走到车尾去看。果然,后刹车盘已经变成了那种紫红色,甚至有点泛黑了,明显是过热了。刹车片估计也废了一大半。

那一刻,我真的心有余悸。想想看,要是当时旁边有车,或者我反应慢一点,稍微一打方向,后果不堪设想。120的时速,任何一点小失误都可能变成一场灾难。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进步是好,但有些操作必须非常谨慎。电子手刹用起来方便,但一旦误触,它的危险性一点不比老式的机械手刹小,甚至因为其隐蔽性和容易误触的特性,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开车的时候,千万得把注意力集中在路况和操作上,别让那些方便的科技变成潜在的“定时炸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短暂按压没有任何后果,长时间按压(超3秒)的后果看命硬不硬!

汽车工业设计会把用户假设为二傻子的,这个二傻子会做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把头伸进正在关闭的车窗中、用手摸摸点烟器有没有电、时速120km/h情况下按下熄火开关、油门刹车同时踩下去等等等。

汽车工业设计的逻辑是通过设计,在源头上避免二傻子这些操作产生不良后果,而不是寄希望于二傻子不去做这些匪夷所思的动作。

电子手刹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你可能会误操作,因此高速状态下的短暂误触操作会直接被行车电脑忽视。

长时间按下电子手刹按键会触发紧急制动,此时效果等同于我们全力踩刹车,同时ESP也会介入工作,保持车身稳定。

这时候的结果多严重,就要看命硬不硬了。

命硬的后方无车,不会追尾。

被命运安排好轮回的,可能后边就是一辆开了一晚上车的疲劳驾驶的司机驾驶的超载的并且拉了一车钢卷的濒临报废的大卡车。

唯一的好消息是,这个情况下追尾后车负全责。

珍爱生命,请勿高速上触发紧急制动。

汽车上的类似在设计上避免二傻子受伤害的功能还很多:

1、开车门自动挂入P档,防止溜车。

2、行驶中(时速11km/h以上)无法挂入P档、R档。

3、车窗、天窗、后备箱防夹功能。

4、行驶中误触点火开关不熄火。长按也会熄火,此时车辆会进入滑行状态。

5、刹车油门同时踩下去保证车能刹车,直到停下。

6、儿童安全锁,避免婴幼儿误触开车门造成危险。特别注意:行车自动落锁不能取代儿童安全锁使用,行车自动落锁后,车内依然能开门。

7、事故自动拨打求助电话。气囊弹出后,车机自动拨打博世救援平台电话。

8、不踩下刹车,无法挂入前进挡D档位。

9、天窗遇雨自动关闭。

10、车辆行车自动落锁。

11、车辆启动或通电状态下,无法在车外通过钥匙锁车。

12、座椅无论怎么调节,不会顶破风挡玻璃。

这个世界还是很有爱的,感谢工程师。

对了上帝设计人类也是这个逻辑,你无法自己憋气把自己窒息死亡。

(声明:并不是所有的车都具有我所说的上述功能,但是上述功能都是量产车中提供的功能。)

user avatar

补充一下 @康贱猫 的说法:

长拉EPB(电子手刹)开关,其实并不会触发EPB的动作,实际上EPB是向ABS/ESP系统请求了制动的动作,所以整个制动的过程不需要太担心车辆失稳。

一般整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当车速高于某个值(大概是10km/h),EPB系统调用ESP系统进行制动;当车速低于这个值,则EPB系统直接动作,刹住后轮。

上述的功能是针对绝大部分卡钳式EPB,对于较老的拉线式EPB不一定适用。

下面补充一些十多年前大众的材料,这些材料对EPB的这部分功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材料来源于网络:


实际上,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在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到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很多仅仅是用户手贱试一下的工况,在这些工况下,汽车都不能出现危害到行车安全的行为。

user avatar

首先,在电子手刹上会有防误触模式,只要车速大于某个值,电子手刹按下以后不是即刻生效的。所以误按一两秒都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

其次,如果真的按了3秒及以上,会进入紧急制动状态(并非拉死手刹),此时车辆会用最大的减速度进行减速,此过程中如果松开手刹按钮,也会中断操作回复到自由滑行状态。

最后,整个制动过程并不等于用力拉起手刹,不会发生甩尾或失控,最大的危险在于被后车追尾。

以上结论基于大部分主机厂的EPB逻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开车这事儿,尤其是跑高速的时候。就说那次,我开着我的新车,对,就是那个带电子手刹的,速度正好在120km/h。那天路况挺好,车不多,我就有点“飘飘然”了,想着这车动力真不错,跑起来一点不费劲。然后,最糟的事情发生了。我当时可能有点走神,或者手不小心搭了一下,总之,我他妈的碰到了那个电子手刹的.............
  • 回答
    咱就聊聊高速上跑120公里/小时和100公里/小时,哪个更费油这事儿。这俩速度听着差不多,但真要是算起来,能差出不少。核心道理:风阻是罪魁祸首其实,省不省油的关键,主要就看能不能跟风阻较量。这风阻就像一个看不见的手,在你车往前冲的时候,它就拼命地往后拽,你得用更多的力气(也就是烧更多的油)才能克服它.............
  • 回答
    在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速度行驶时,突然遇到动物窜出,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此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并采取一系列正确且迅速的行动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以下是详细的处理步骤:核心原则:避免失控,减少碰撞伤害。1. 立即采取初步反应(关键的12秒):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 回答
    行啊,这事儿可真够呛,谁碰着了都得吓出一身汗。这会儿,脑子跟被炸了一样,嗡嗡响,但知道不能慌,一慌就全完了。首先,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 刹车! 没得选,绝对是第一反应。但不是那种猛地一下踩死,而是要尽可能 平稳、有力地踩下去。高速上突然急刹车很容易造成追尾,所以力度要控制好,既要达到最快的减速效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汽车操控的几个关键点。很多车友都有类似的感觉,觉得马自达在日常低速市区驾驶时灵活得不像话,转向清晰,车身响应也很快,甚至觉得比一些以操控著称的品牌还要好。但一旦上了高速,特别是跑快了,就觉得宝马那种“粘地感”和高速稳定性更胜一筹。这背后其实是工程师在设计理念、底盘结构、动.............
  • 回答
    开着我的电动车跑高速,说实话,刚开始心里也有些打鼓。毕竟不像开油车那么“随心所欲”,总得算着电量和充电桩的位置。但几次下来,那种顾虑慢慢就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挺特别的享受。安静得有点不真实上了高速,第一感觉就是——静。关上车窗,把音响打开,你很难听到风噪和胎噪以外的声音。没有了发动机轰鸣,没有了.............
  • 回答
    燃油车跑高速省油,电动车跑高速费电?这确实是很多车主在实际用车过程中会有的感受,而且背后涉及到的原理也大不相同。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会有这种差异。燃油车跑高速省油的逻辑首先得明确一点,说燃油车跑高速“省油”,其实是在相对工况下而言,尤其对比城市拥堵路况。1. 发动机的高效区间: 燃油发动机.............
  • 回答
    说实话,我在跑高速时遇到的奇怪东西,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得算是一次在半夜,前方几百米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怎么说呢,像是一个巨大的,发着淡蓝色幽光的……漂浮物。那是个周五的晚上,我刚下班,一个人开车回家,平时我都会避开高峰期,所以选择在比较晚的时候走高速。那天天气还算可以,有点阴天,但没下雨。我当时在.............
  • 回答
    您好!关于混动雅阁在高速行驶时的一些感受,以及油门响应的问题,我来给您详细分析一下,尽量让您读起来更像和有经验的老司机聊聊。混动雅阁跑高速,怎么跑才更“对味儿”?首先,咱们得明白混动雅阁(通常是指本田iMMD混动系统)和纯燃油车在高速上的逻辑有点不一样。它不是一味地靠发动机“硬拉”上来,而是有电动机.............
  • 回答
    这事儿啊,还得从比亚迪DMi的“横空出世”说起。你看啊,现在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那是风头正劲,谁不想在油价上涨的时代,省点钱,开得舒心点?而DMi这套插混技术,它打出的旗号就是“可油可电,想怎么开就怎么开”,特别是它那个号称“亏电油耗低至XX升”的宣传,简直是戳中了太多人的心窝子。所以,你想啊,当一.............
  • 回答
    看到您发的这张车胎照片,轮胎表面确实出现了一些细小的裂纹,这确实是不少车主会遇到的问题,也难怪您会担心它是否还能跑高速。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让您心里有个底。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轮胎上的裂纹是怎么来的?轮胎的橡胶,虽然看起来坚固,但其实它和人一样,也会随着时间和使用而“老化”。主要原因有这么几个.............
  • 回答
    飞度换车,这可是个大问题!飞度这小家伙灵活省油,城市里代步那是没得说,但你说跑高速比较多,那可能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尤其是在超车、提速方面。你列出的阿特兹、CX4、思域都是不错的选择,各有千秋。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再帮你拓展点别的可能性。先看看你列出来的这几位: 马自达阿特兹 (Atenza)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确实是不少跑长途的朋友会琢磨的事儿。咱们聊聊这个,也别整得跟说明书似的,就跟身边朋友唠嗑一样说清楚。首先得说,现在汽车设计可不是吃素的。厂家在设计发动机和冷却系统的时候,早就把高速长时间运转这种工况考虑进去了。所以,正常情况下,你的车在高速上跑三个小时,绝大多数时候是没必要特.............
  • 回答
    嗨,你好!很高兴能跟你聊聊比亚迪宋PLUS DMi的选择。你这每周240公里的高速通勤,确实是个挺实在的用车场景,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在51km和100km版本之间纠结。咱们就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哪个更适合你。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宋PLUS DMi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宋PLUS DMi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的.............
  • 回答
    新手司机第一次跑长途,尤其是500公里,而且不敢上高速,选择国道确实是个可以考虑的方案。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就能放松警惕,国道上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对新手司机来说,某些方面的挑战比高速更大。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走国道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以及路上要注意些啥。走国道可行吗?绝对可行!国道的好处.............
  • 回答
    咱们聊聊电动车和燃油车在高速上跑,为啥电动车的“劲儿”就没那么足了,续航明显缩水,而燃油车却能保持得更好。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学问,不单单是电池不够大那么简单。1. 空气阻力:高速上的“隐形杀手”想象一下,你骑自行车,在平地上悠哉悠哉骑,费劲不大。但你要是想骑快点,比如跟上节奏,你就得使劲蹬,感觉阻力.............
  • 回答
    这个问题听起来挺直观的,但要深究起来,里面门道可不少。简单来说,普通铁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直接跑高铁列车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高铁列车对运行线路的要求实在太苛刻了,跟我们平时坐的普通火车跑在“砂石子”铺成的铁轨上,那可不是一回事。咱们得把这个“不能跑”的原因分解开来看,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1.............
  • 回答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糟心事:辛辛苦苦攒了钱,买了一台号称“跑分巨高”的CPU笔记本,期待着它能像飞一样响应你每一个指令,结果打开个软件、切个网页,感觉也就那样?甚至有时还会卡顿一下,让你怀疑是不是自己花了冤枉钱?别怀疑,这绝对不是你的错觉,更不是你的电脑坏了。跑分这东西,就像给汽车发动机做个性能测试.............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对K字头火车和动车编组的疑问。这背后涉及到铁路运营的方方面面,并非简单的速度快就意味着一切。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K字头火车为何不取消?首先需要明确,K字头列车并非“K”字开头,而是指快速旅客列车。在中国的铁路客运中,列车按照速度和停靠站点分为: G字头(高铁):速度最快,停靠站最.............
  • 回答
    M1 芯片的跑分之所以如此亮眼,确实和它基于的 ARM 架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绝不仅仅是“ARM 架构本身就厉害”这么简单。这是一系列技术选择和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件事,尽量说得透彻一些,也尽量把那些“AI 味儿”给去了。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ARM 架构本身并不直接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