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黄子韬在《创造营2020》中说火箭少女101代表了中国女团的最高标准?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黄子韬在《创造营2020》里那番关于火箭少女101是“中国女团最高标准”的发言,以及它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的关注和讨论。想把这事儿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

黄子韬的“最高标准”到底是指什么?

首先,咱们得弄清楚,黄子韬当时说这句话的语境。他作为《创造营2020》的教练团成员,在节目中肯定是要对学员们进行指导和评价的。他说火箭少女101代表了“最高标准”,并不是说她们在技术上完美无瑕,或者说未来不可能有人超越她们。更准确地说,他可能指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商业价值和国民度: 火箭少女101作为一个通过选秀节目诞生的团体,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和国民认知度。她们的歌曲传唱度高,代言接到手软,参与的综艺节目也很多。这种“出圈”的能力和影响力,是很多新人团体梦寐以求的。黄子韬可能是在强调,火箭少女101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多团体需要努力才能企及的商业和人气高度。
成熟的工业化造星体系的成果: 火箭少女101的诞生,是腾讯作为平台,通过《创造101》这样一套成熟的选秀模式打造出来的。从海选、训练、舞台表现到最终成团出道,背后有一整套专业的团队在运作。黄子韬作为曾经在韩国作为练习生出道的艺人,深知这种工业化造星体系的专业性和高效性。他可能是在肯定这个体系能够批量制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偶像团体。
早期限定团的示范效应: 火箭少女101是限定团,她们在约定的时间里,努力工作,留下了很多作品和舞台。在很多观众心中,她们代表了“限定团”这个概念所能达到的一个巅峰状态——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了无限的可能,并且在解散后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讨论度。
“流量”与“实力”的结合(姑且这么说): 尽管有关于她们唱跳实力的争议,但火箭少女101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将流量转化为作品和影响力的能力。她们的舞台虽然有瑕疵,但整体的编舞、造型和舞台效果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黄子韬可能是在鼓励《创造营2020》的学员们,也要努力在“好看的皮囊”(舞台表现力、颜值)和“有趣的灵魂”(人格魅力、舞台感染力)之间找到平衡点,并且还要有出圈的能力。

为什么这句话会引发争议?

这话说出来,那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争议点主要有:

1. “最高标准”的定义模糊: 谁来定义“最高标准”?是销量?是舞台表演?是音乐质量?是文化影响力?还是综合考量?不同的观众、不同的从业者,心中的“标准”可能完全不一样。很多人会觉得,中国女团还有很多优秀的地下乐队、独立音乐人、或者其他风格的团体,她们可能在音乐性、艺术性上更有追求,但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被大众熟知。火箭少女101的“最高标准”更多是基于选秀流量和商业化的层面,这和很多音乐爱好者心中的“艺术标准”是相悖的。

2. 对“实力派”的忽视: 很多观众认为,衡量一个女团的“最高标准”应该建立在扎实的唱跳实力、音乐创作能力、舞台稳定性等方面。而火箭少女101虽然有不错的市场表现,但在这些核心的业务能力上,确实存在不少争议和进步空间。黄子韬的说法,在一些人看来,是对那些默默努力提升实力的艺人的不公平,也可能是在传递一种“流量至上”的信号。

3. 粉丝情绪的波动: 火箭少女101的粉丝听了这话,可能会觉得自豪,认为这是对自家爱豆的肯定。但同时,一些对火箭少女101表现不满意的观众,或者其他女团(包括当时《创造营2020》的学员们)的粉丝,则会觉得被冒犯,认为黄子韬的说法过于绝对和武断。这种情绪的碰撞,往往是争议爆发的重要原因。

4. 黄子韬的个人立场: 黄子韬本人是一位非常有话题性的艺人,他的发言经常会引起轩然大波。他可能是在以一种比较直接、甚至有些“霸气”的方式来鼓励学员,同时也可能是在借助火箭少女101这个已经成功的案例,来给《创造营2020》的学员们设定一个目标。他的风格就是这样,不怕说,不怕争议。

如何去看待这句话?

我觉得,看这句话,得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维。

理解其“市场”视角: 黄子韬作为过来人,更懂得商业运作的逻辑。他提到火箭少女101,很大程度上是在说她们在“当下中国娱乐圈”这个大环境下,通过选秀模式所能达到的一个非常高的“商业价值+国民认知度”的天花板。这是一种市场层面的“成功标杆”。
认识到“多元标准”的存在: 同时,我们也得承认,中国女团的发展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模式或一种标准。从早期的S.H.E到后来的TFBOYS(虽然是男团,但成功模式可以借鉴),再到现在的各种风格的女团,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和发展。将任何一个团体捧到“最高标准”,都可能扼杀其他可能性。真正的“中国女团最高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包容的,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挑战和超越的。
把它当成一种“激励”而非“定论”: 可以把黄子韬的话,理解成他对学员们的一种“压力测试”和“目标设定”。他希望学员们看到一个已经走过的、非常成功的范例,然后去思考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但他绝对不是在说“你们已经无法超越她们”的意思。

总的来说,黄子韬的这句话,更像是一种基于他个人经验和对当下市场理解的“阶段性总结”和“高要求鼓励”,而不是一个对中国女团发展终极形态的定义。理解它,需要我们去分析他说话的语境、角度,以及它背后可能包含的商业逻辑和偶像工业的运作模式。同时,也要保持批判性思维,认识到“标准”本身是动态的、多元的,并且永远有被超越的可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这个团现在已经解散倒计时了,但依然有很多值得说的点。

实话实说,这个团的实力如果和韩国女团比起来,几乎就属于业余水平,孟美岐和吴宣仪都是从南韩的一个小糊团过来的,之前在那个团充当背景板,来了之后却能稳坐第一第二把交椅,但孱弱的实力并不能掩盖火箭少女是中国第一女团的光环,因为这是中国第一个走出圈层,走向大众的少女偶像团体。

之前在中国比较流行的女团有韩国的TARA,有AKB48的中国化产品,但这些女团不是直接进口就是模仿山寨,一直都没能走出小众圈子。火箭少女团是腾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女子偶像团体的一种尝试,结果还是比较成功的,至少那首《卡路里》已经成了大街小巷都在传唱的街歌。

而且个人最满意的一点是火箭少女避开了韩国女团的软色情风格和日系女团的宅男属性,形象健康接地气,没有一首单曲在谈情说爱,歌词正能量满满。

学院派的张紫宁,运动范的徐梦洁,偏中性的杨芸晴,甜心仙女吴宣仪,大哥范yami,可爱担当赖美云,软萌少女李紫婷,女中学生段奥娟。

成员个个特点鲜明,而不是像韩日女团那样千人一面。

最感到欣慰的是我在火箭少女的身上看到了中国新生代女孩的拼劲,闯劲,无畏和自信,看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