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时代的符。
只是以前是道士一边做法一边口里念念有词画出来的,现在是请一堆秃顶中年程序员们冒着猝死风险加班加点搞出来的。
古时候的符,贴在门口就能诸邪莫入,万厄不侵,新时代的符,藏在手机里随身携带,亮一下码就能证明你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特别有点古时候道士捉鬼时候的喜剧感,若道士说你被鬼魂附身了,你再怎么辩解,也无法证明自己是一个正常人,现在的健康码也是,若你的是黄码红码,你就等同异类。
所以说,迷信与否与科技进不进步没有一毛钱关联。
弊端就是你出门非得带一块耗电贼快的物联网屏幕。而且这个屏幕还得自己掏钱买,自己掏钱充电,自己掏钱让它联网。
看看移动支付发展成啥样了:
最原始的是屏幕扫码,可以客户扫商家也可以商家扫客户;
然后嫌掏手机开APP麻烦的话还可以用NFC支付;
要是手机没电或者不想带手机的话可以用手表、手环、眼镜支付;
有的设备配合NFC没电也能支付;
要是不在意隐私的话什么都不带扫脸也能买东西,
而且你的同一笔钱可以随意用在上述任何一种方式上,
……
健康码和行程码,分开的意义何在?
如果认为我的行程较为危险,请直接动我的健康码,变红码、变黄码、变彩虹小码,怎么变都行。
但是他妈的,为什么,要分开成为两个码,让我在路过各个地方的时候,打开两个不同的小程序?
一堆人挤在地铁进站口、写字楼门口,等着另一个小程序慢悠悠地显示出来,很有意思吗?
或者大人们觉得行程码实在有用需要保留,合并到一个小程序中行不行?我打开左边是健康码,右边是行程码,工作人员看过去一片绿一目了然,有点红也一目了然。
当然,我平时工作和公务员接触比较多,理解他们的思维逻辑,有些东西我能明白是为什么。
比如说健康码为什么是各个地方独立开,而非全国统一的?
不同于行程码,行程码属于客观记录行程,只需要数据,后台导出结果;而健康码导出的是主观结果,由地方政府来决定码的颜色,随后进行处理。
所以为何不能统一?
1、要求地方政府自行承担责任,如果地方在调整健康码时需要上报审批通过,则意味着上层认可了此举措,那么万一出事清算责任,一个都跑不了;
2、效率低下,如果地方出现问题,需要层层上报通过,然后再等大人找到负责行程码的科技公司进行调整,怕是蛊都已经养完了。
所以目前健康码不统一的问题,在我看来无解。
再提一个角度,亮健康码的管理方式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只能折腾良民,管不了刁民。
就像安检要你喝一口液体一个性质,真有恐怖分子的话,难道他不敢喝一口汽油?
你看投毒杭州的母女,说没有手机,写写保证书就过去了。除此之外还有亮截图、亮别人手机等等等等方式,只要选择不诚信,形式化的管理就不起作用。
只有良民才愿意老老实实自证清白,对于刁民而言,“欺骗”只是最轻度的作恶而已。
本来是电子化的东西方便管理和查询,结果现在幼儿园都要求家长每天把自己的截图发给老师。
地铁站之类的人流不定的场景要求来一次查一次可以理解。人员固定的公司、学校,本应该是可以开放接口获取特定人员情况的。
更奇怪的就是,社区工作人员明明可以检测到外来人员(因为他们会主动打电话给你),结果还是要加微信、健康码行程码截图。
想起以前汶川地震,学校要求每个班统计来自汶川的同学。我就很纳闷了,学籍资料不是有吗?都是电子版,点击下鼠标就能立马出来的数据,何必要这么大费周章。
---
我们特事特办效率确实是高的,但两年的特事下来,已经逐渐变得稀松平常了,一切恢复了我们熟悉的日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