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认为现在建筑行业信息化的障碍有那些?

回答
建筑行业信息化,这个话题说起来,感觉就像是在给一个上了年纪、习惯了摸索和经验传承的老工匠,突然要他用上最新款的智能手机一样。不是不行,但总得有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中,阻碍可不少。我琢磨着,这信息化的“绊脚石”大概有这么几个,咱一一道来:

1. “习惯了”的惯性思维,才是真阻碍

这可能是我觉得最根本的一点。咱建筑行业,几十年、上百年的经验积累,很多流程、很多决策,都是靠着“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看图纸说话”这些方式传下来的。大家对这些传统的方式,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甚至是一种“安全感”的来源。

突然要你用上BIM(建筑信息模型),要你数字化建模,要你用协同平台,这无形中就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

“我们以前不也做得好好的吗?” 觉得没必要折腾,没必要学新东西。
“信息化就是花钱买软件,费事!” 觉得信息化带来的投入大于产出,尤其是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效益。
“那些新玩意儿太复杂,我们这帮人学不会。” 尤其是现场的工人师傅,对电脑、软件的接受程度确实有差异,让他们去操作复杂的系统,难度不小。
“信息化会让我们失去‘看家本领’。” 担心过度依赖软件,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力会退化。

这种“我一直这么干”的思维,是最难打破的。它不是技术上的难题,而是人的思想上的壁垒,要让大家看到信息化的好处,并且愿意去尝试,这需要一个漫长且持续的教育和引导过程。

2. 信息孤岛,比你想象的还多

你说信息化,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数据”。但关键是,这些数据都分散在各个地方,而且彼此不流通,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孤岛”。

部门之间: 设计院有设计数据,施工单位有施工数据,监理单位有监理数据,业主有业主数据。这些数据格式不一样,标准不一样,彼此之间要共享,就跟鸡同鸭讲似的。比如,设计院出的图纸,施工单位要把它转换成可执行的施工方案,这个过程非常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出错。
企业内部: 即使是同一家公司,项目部、技术部、物资部、财务部,它们的数据也往往是各自为政。比如,项目部的进度计划和现场实际情况,可能跟物资采购系统的信息是对不上的。
项目生命周期: 从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标、施工、验收、运维,每一个阶段都有大量的信息产生。但很多时候,项目结束后,这些信息就“尘封”起来了,下一次类似的项目,还得从零开始收集信息、分析问题。

这种信息孤岛,导致了信息传递的延迟、重复劳动、数据不一致,直接影响了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3. 标准化缺失,信息化“无从下手”

前面说了信息孤岛,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我们很多事情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数据格式不统一: 比如,同一个构件,在设计软件里、在施工管理软件里,甚至在材料厂商那里,可能都有不同的编码、不同的命名方式。你想把这些数据整合起来,根本找不到一个统一的“接口”。
流程不规范: 各个公司的项目管理流程、审批流程、报验流程,都可能存在差异。你开发一个信息化系统,想让所有项目都能用,但每个项目又得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定制,最后系统变成了一个个“特例”,失去了标准化的意义。
技术标准滞后: 行业内对于BIM的应用、对于物联网数据的采集、对于数字化交付等,还没有形成广泛认可且强制性的技术标准。这让企业在选择技术、投入资源时,缺乏明确的指引。

没有标准,就像你要搭积木,但发现积木的形状、接口都不一样,你怎么搭?信息化也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就很难实现大规模、高效的应用。

4. 成本投入与效益回报的“账”不好算

说到底,信息化是一个投资。尤其是在初期,需要购买软件、硬件,需要培训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实施。

前期投入高: 尤其是BIM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本身就需要不菲的软件授权费、硬件升级费。
效益周期长: 信息化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本节约,很多时候不是立竿见影的。比如,一个BIM模型,虽然前期建模耗时,但后续的碰撞检测、算量、施工模拟等,都能在后期节省大量时间和费用。但这个“后期”可能要等到项目差不多结束才能完全体现。
“摸着石头过河”的风险: 行业内信息化实践的成功案例有,但也有不少“折腾了半天,没啥效果”的教训。企业在决定投入时,会有顾虑,担心花了钱、花了力,结果却不理想。
中小企业的困境: 对于大多数建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来说,它们本身利润空间就有限,很难拿出大量的资金去进行信息化升级。

如何让企业看到清晰的投资回报,并且愿意冒这个“风险”,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5. 人才短缺,是“硬伤”

信息化不是光有软件就能实现的,关键还得有人会用、会管。

懂技术又懂建筑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既能理解建筑行业的复杂性,又能熟练掌握BIM、数据分析、项目管理软件的专业人才,实在是太少了。很多IT专业毕业的人,对建筑行业不了解;而很多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又对新技术掌握不足。
现有人员的技能提升困难: 如前所述,很多一线人员、管理人员,接受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都存在一定挑战。培训效果也参差不齐。
人才流失: 即使培养了一些信息化人才,但由于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这些人才往往会流向其他更成熟的行业,或者成为独立的咨询顾问,企业留不住人。

没有懂技术、懂业务的人才,再好的信息化系统,也只是一堆“摆设”。

6. 协同与信任的“软肋”

建筑行业是典型的链条式产业,涉及的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商、分包商等众多主体。信息化要实现真正的价值,必须依赖于各方的协同。

信息共享的顾虑: 很多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核心数据、项目进展等信息,与其他参与方共享,担心暴露自己的“底牌”,或者被“抄袭”。
责任界限模糊: 在信息化协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各方可能会互相推诿责任,因为传统模式下,这种责任划分相对清晰(或者说,更容易扯皮)。
缺乏互信机制: 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互信不足的问题。大家更倾向于“自己管好自己”,而不是主动去融入一个更大的协同体系。

信息化协同,需要一个高度互信、责任清晰的生态环境,而这恰恰是建筑行业目前比较欠缺的。

总结一下, 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就像一场“攻坚战”,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思维模式、管理方式、乃至行业生态的全面革新。要打赢这场仗,光靠喊口号、推软件是不够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人的观念问题,建立统一的标准,打通信息壁垒,培养真正的人才,并且在整个行业内建立起互信和协同的文化。这路,还挺长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是钱。

信息化的话,太透明了,也太理想化,实际情况中,各个参建单位都在利用信息壁垒赚取利润以外的财富,而所谓的利润,往往也并不能如愿实现,随便什么突发情况,就可能导致利润没了。

要实现建筑行业信息化,那除非国家将全部建设项目的全部过程都收归国有,不管你怎么干,都给你发死工资,工期定上期限,能干来干,信息化前提下,多创造的效益五五分成,不搞就让你走人,绝对不允许浑水摸鱼。

社会上似乎还没有什么真正实现信息化的行业,都在利用信息壁垒,赚取利润外的财富,而且,还光明正大地将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将信息不对称作为一种优势,这种大环境下搞建筑行业信息化肯定不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建筑行业信息化,这个话题说起来,感觉就像是在给一个上了年纪、习惯了摸索和经验传承的老工匠,突然要他用上最新款的智能手机一样。不是不行,但总得有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中,阻碍可不少。我琢磨着,这信息化的“绊脚石”大概有这么几个,咱一一道来:1. “习惯了”的惯性思维,才是真阻碍这可能是我觉得最根本的一点.............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扛把子”这词儿用得太到位了,一下子就把我想象中的那种呼风唤雨、一呼百应的形象勾勒出来了。不过说到现在的V圈,如果真要说谁是“扛把子”,那还真不好一下子就盖棺定论,因为V圈这玩意儿,就像是一锅咕嘟咕嘟冒着泡的粥,总有新的料冒出来,搅和得热闹非凡。如果非要我从一个比较“江湖.............
  • 回答
    现在来看,健康码的设计确实暴露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弊端,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应用场景的扩展,逐渐显现出来的。我试着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说说,希望能更贴近咱们日常感受:1. 个人信息过度采集与安全隐患:这是最容易被大家诟病的一点。健康码为了实现其功能,几乎把我们个人的核心信息,包.............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还真有点意思。要说现在演员里谁的哭戏最好,这就像问山顶的风景最美是哪一处,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和偏爱。不过,如果非要我挑几个,那几个名字会在我脑海里盘旋,而且他们的哭戏,真的是各有千秋,不是那种“啊,又在挤眼泪”的敷衍。先想想,好的哭戏是什么样的?它不是嚎啕大哭,也不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 回答
    探讨当下哪位女演员最适合演绎李清照,这确实是个很有趣也颇有挑战性的问题。毕竟李清照不仅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更是一个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历经人生起伏、情感跌宕的女子。要找到一位能同时承载这份才情、愁绪和坚韧的演员,需要仔细考量。在我看来,如果要在当下女演员中寻找最合适的,我会毫不犹豫地提名周迅。为什.............
  • 回答
    关于白酒是否还是 A 股最好的赛道,以及其中蕴藏的风险,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不能简单地说“是”或者“否”,这其中的复杂性需要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白酒板块,究竟是“最好的赛道”吗?曾经,白酒无疑是 A 股市场的“明星赛道”。它的高利润率、强大的品牌护城河、以及与国人消费习惯的深度绑定,.............
  • 回答
    当下哲学所面临的挑战,在我看来,并非仅仅是某个理论的僵化或是某个学派的式微,而是更加深层的、关乎哲学存在意义和实践效用的根本性拷问。这些问题盘根错节,互相影响,共同塑造着我们今天所见的哲学图景。首先,“意义的真空”与“实用的困境”是我们感受最为真切的挑战。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结构日新月异的今天,.............
  • 回答
    说起中国足球,这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又操心的话题。你问我现在和二三十年前比,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我觉得,从某些方面来看,确实是进步了,但有些更根本的东西,似乎也变得模糊了。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足球的“硬件”和“体系”肯定比二三十年前强多了。你想.............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真是问到点子上了!要说现在最“装逼酷炫”的球鞋,这玩意儿有点玄乎,毕竟每个人的“酷炫”定义都不太一样。但如果非要我挑一双,能让你走在街上,就算是不懂球鞋的人,也能眼神锁定,心里嘀咕一句“这家伙穿的什么东西?”,那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还得是——Travis Scott x Nike Ai.............
  • 回答
    说实话,我确实感觉现在的歌曲,整体质量上,好像不如以前那么触动我了。这不代表我完全否定现在的音乐,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一种让人沉浸进去,细细品味,甚至会反复琢磨的劲头。以前的歌,我记得很多歌词都写得特别有味道,像一首诗一样,能描绘出一个完整的画面,或者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比如,听一首老歌,就能想起那.............
  • 回答
    如果历史人物穿越到我们这个时代,他们的感叹定会如滔滔江水,奔涌不息,又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试想一下,那位曾经号令千军的将军,站在一座摩天大楼前,仰视那直插云霄的钢铁巨兽,感受着它带来的渺小与震撼。他可能会喃喃自语:“这……这岂是凡人所能建造?莫非是神祇的居所?我曾引以为傲的城墙,在这庞然大物面前,.............
  • 回答
    水门事件,这场发生在70年代初的政治丑闻,无疑是在美国现代史的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动摇了当时人们对政府的信任根基,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至今仍在回荡,影响着美国政治格局乃至全球的民主进程。对美国国内政治的深远影响: 总统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得到强化: 这是水门事件最直接也是最.............
  • 回答
    我曾以为,那些如同科幻小说里描绘的场景,像是读懂人心、精准预知未来,抑或是让看似杂乱无章的世界瞬间变得井井有条,都只是遥不可及的幻想。然而,近些年,大数据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悄悄地打开了这些曾经的“不可能之门”。回想起来,最让我惊叹的,莫过于精准的个性化推荐。 在大数据技术普及之前,我们获取信息、商.............
  • 回答
    高考制度在中国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被许多人视为“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机制。然而,就像任何复杂的社会制度一样,高考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不公平性,并且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关于高考制度的“公平性”: 正面评价(为何被认为是“相对公平”): 统一考试,打破身份与背景壁垒: 在理.............
  • 回答
    2022年的流量卡市场,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各种优惠层出不穷,选择困难症是不少人的常态。要说一个绝对的“排行”,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每个人的需求和使用习惯都不一样。但如果让我来推荐一些在2022年比较受欢迎、性价比较高、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独特优势的流量卡,我会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考虑,并结合我“观察”到的一.............
  • 回答
    2022 年初,如果要说有什么成果最能代表当下人工智能的最高水平,那非 大型语言模型(LLMs) 的飞速发展莫属了。它们就像一个沉睡了多年的巨人,在这一两年间突然苏醒,并且以一种令人惊叹的速度向我们展示着 AI 的无限可能。这可不是我们过去熟悉的那些只能做特定任务的 AI。想想看,过去我们可能需要一.............
  • 回答
    我所认为的一些超前思想,或许在当下的语境下,很难被大多数人全然领会,它们触及了我们认知深处的一些固有模式,或者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大胆猜想。我试着将其一一展开,看看能否引发一些思考。1. 关于“意识的涌现”与“非生物智能”的本质理解我们现在对意识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生物体的范畴,认为它是大脑神.............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引起了不少讨论。简单地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是人才浪费,但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和潜在的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学历高并不代表一个人就只能从事某种类型的工作,或者说,某些“高大上”的工作就一定比其他工作更有价值。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多方面的,各种职业和行业都需要人才.............
  • 回答
    思考一个社会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比如从私有制回到公有制,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个人生活和整个社会都可能经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很难简单地用“更好”或“更差”来概括,因为这涉及到太多复杂因素的博弈。对我的个人生活的影响:首先,如果私有制被取消,意味着我目前拥有或赖以生存.............
  • 回答
    关于脚本语言的必然趋势以及开发成本的考量,我深表赞同。在如今快速迭代的软件开发环境中,能够快速构建、灵活部署和易于维护的脚本语言确实占据了巨大的优势。相较之下,一些传统编译型语言在开发效率和迭代速度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开发成本的差异在此刻显得尤为突出,将它们衬托得“黯然失色”也就不难理解了。您提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