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皇太极的原名就是「皇太极」吗?

回答
皇太极这个人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威严和霸气,很多人可能都觉得“皇太极”就是他一生下来就叫这个名字。但实际上,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

咱们得先从他的身世说起。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在满族 তখনও的社会里,名字的来源和称呼方式和我们现在可不一样。

出生时的名字:

皇太极出生时,他肯定有一个满语的名字。不过,像当时很多贵族一样,他的出生名字可能不是一个我们现在能直接理解的汉字名字。满族人的名字往往有其语言和文化的特点。

称呼与身份的演变: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在他父亲的体系里,皇太极也自然有个按照亲属关系和家族地位的称呼。他作为八贝勒之一,在早期就被称为“八贝勒”。这个“八贝勒”更像是一个荣誉头衔或者是一种代称,代表他在众多贝勒中的地位。

“皇太极”的由来:

“皇太极”这个名字,实际上是他在成为后金汗(后来是清朝皇帝)之后,才被广泛使用的。

满语原名: 他的满语名字是 “洪泰吉”。这个名字的含义在满语中大概是“ the brave/heroic one”之类的意思。
汉字音译: 当后金与明朝以及其他地区交流增多时,为了方便沟通和记录,满语名字就需要一个汉字的名字或者音译。于是,“洪泰吉”就被汉译为“皇太极”。这个汉字词本身就带有“皇”和“极”这样的吉祥且有统治意味的字眼,很适合一个即将成为最高统治者的名字。

为什么是“皇太极”而不是别的?

这其中也有讲究。满族人在使用汉字时,会选择一些读音相近且意义合适的字。而“皇太极”这三个字,不仅读音上和“洪泰吉”有一定的接近,更重要的是,“皇”字在中文里是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太极”则有天地万物之始的含义,寓意着国家的兴盛和统治的稳固。所以,这个汉译名字带有非常强的政治象征意义。

总结一下:

所以,要严格来说,“皇太极”并不是他刚出生时的名字。他的满语原名是“洪泰吉”,后来在成为后金的汗之后,才被汉译并广泛使用“皇太极”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既是他身份的体现,也是对统治合法性和国家前景的美好祝愿。

所以下次再提到皇太极,就知道这个响亮的名字背后,还有一段关于语言、文化和政治演变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光海君十三年夏(后金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军刚占领辽沈的当年夏天,朝鲜满浦佥使郑忠信奉命出使辽阳,见到了后金统治集团核心成员、各旗旗主、固山或“尼堪都堂”。

郑忠信不会女真语,就和20多年前探访费阿拉的申忠一一样,他采用使用汉字谐音的方法。返回满浦后,即向光海君奏报,这份情报收集到《光海君日记》当中:

……老酋自领二部,一部阿斗尝将之,黄旗无画;一部大舍将之,黄旗画黄龙。贵盈哥领二部,一部甫乙之舍将之,赤旗无画;一部汤古台将之,赤旗画青龙。洪太主领一部,洞口渔夫将之,白旗无画。亡可退领一部,毛汉那里将之,青旗无画。酋侄阿民太主领一部,其弟者哈将之,青旗画黑龙;酋孙斗斗阿古领一部,羊古有将之,白旗画黄龙。


阿斗,努尔哈赤的族弟阿敦;

大舍,达尔汗(虾),五大臣(古出)之一;

贵盈哥,代善;

甫乙之舍,博尔晋(虾),原建州女真完颜部贵族,在努尔哈赤统一建州早期归附;

汤古台,汤古岱;

洪太主,皇太极(台吉);

洞口渔夫,董鄂额驸(指五大臣里的何和礼);

亡可退,莽古尔泰;

毛汉那里,穆哈连,原建州女真栋鄂部;

阿民太主,阿敏(台吉);

者哈,济尔哈朗;

斗斗阿古,杜度(阿哥);

羊古有,扬古利。


根据郑忠信的出访信息,皇太极原名的汉字谐音就是“洪”或“洪台吉”


至少在天命六年时,皇太极不是法定继承人,继承人依然是代善。

user avatar

谢邀。(感谢题主的问题,促使我翻了一部分我一直狠不下来心看的满文老档)

这是个挺好的问题,但也很难回答。

这里我只解释名字,继位问题留给熟悉清史的朋友回答。

先说结论:从档案来看,皇太极的名字可能真的是 hong taiji,又或者干脆就是 hong。

——这里有一些很奇怪的、甚至自相矛盾的东东存在。因为这个问题并没有定论,我只能先说一下我个人的推测和看法。绝非定论,也不一定正确

补充:经微博好友、研究蒙古史的@lonestarstar 指点,hong taiji应当就是其本名——】

我認為還是皇太極是最有可能。這在蒙古貴族人名中並不少見……這點我還是遵從傳統的詮釋,也就是從中文的皇太子變來的。不過這個詞是先進入蒙語,再進入滿語。原本是頭銜,後來變成蒙古貴族常見的名字。例如活躍於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年的喀爾喀蒙古綽克圖洪台吉。

下面详细解释一下~


首先说阿巴泰肯定不是啦,阿巴泰是太祖第七子……

其次,皇太极即hong taiji,也就是洪台吉——这个不是副可汗,考虑当时的用语,也不是皇太子的意思

---------------------------------------------------------插入补充的分割线---------------------------------------------------------

4/27/2014 补充:题主提到“台吉就是蒙古的王子的意思。黄台吉或皇太极或珲台吉都是一个意思,王位继承人或副王。台吉实际是汉语太子的蒙古发音。皇太极以前就是皇太子的意思。 后来黄台吉逐渐演变成副王的意思。在满清大肆分封蒙古诸汗使得汗的称号贬值。”——

恩,我了解并且同意洪台吉的来源问题。但是洪台吉一词本身是由蒙古语进入满语的,在这一过程中,含义已经发生了改变——这是我说“这个不是副可汗,考虑当时的用语,也不是皇太子”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大概是我没说清楚,再举几个例子好了。比如“大清”这个词,满文写daicing,这是个蒙语词 daicin,意思是“善战”,后金时期多用作称号(可能也只用作称号),如多尔衮原本被称作“mergen daicing beile”,后来因为把daicing用作国号了(连称号的含义也消失了),所以daicing一词从他的称号中删除了——再后来他封王以后就变成 Hošoi mergen cin wang(和硕睿亲王)。

再如cagan一词,蒙古语“洁白的、圣洁的”,进入满语后它变成了“书籍”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比如“宅”“吐槽”(咦为什么我这么想

@橘玄雅

?)等日语词汇,进入中文后尽管长得还是一样,但是含义却有微妙的不同——甚至在台湾和大陆含义都不尽相同。所以一个外语词汇进入本国语言中探讨她的含义,不能仅仅从原生语言中解读,更重要的是要看在本国语言中的使用。这一点请看下面例证——

----------------------------------------------------------补充完毕的分割线--------------------------------------------------------


事实上那个时候后金受蒙古影响很深,努尔哈赤很多儿子都是有taiji这个称号的。在台北故宫出的《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第一册中,皇太极第一次出现就是跟莽古尔泰一起出现的,这个原文大概是这样写的:

jai mudan ulade niyengneri cooha generede amba jui imbe akdarakū, manggūltai taiji hong taiji juwe deobe uwerihe.
(注:原文为老满文,《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荒字档)》尽量对应到新满文的穆林德夫转写记录。)

这里manggūltai taiji 和后面的 hong taiji,翻译过来就是“莽古尔泰台吉”、“洪台吉”。悄悄上一个满文原档(荒字档)此处的影印:


Tonggi Fuka Akū Hergen i Bithe (《无圈点字书》)中新老满文hong的写法对比:

——虽然老满文中kong/gong/hong写出来都是上面这个图片大字的写法,但是鉴于大家都说太宗名字是HONG taiji,那就当做是Hong字好了。

此处hong taiji指的就是太宗皇太极,这一点从乾隆年编修的《内阁藏本满文老档》中可以确定。因为内阁藏本避讳了这一名讳——他们居然都不肯采取贴黄条的形式,而是直接改成了“四贝勒”- -b

内阁藏本此处截图:

—— manggūltai taiji, duici beile

这里“duici beile”意思就是四贝勒——但这个更改是不合逻辑的!因为此时是1613年,而四大贝勒是在后金元年也就是1616年才册封的……清初时代贝勒是个很高的位置,当时在儿子辈中可能只有代善是有被叫做“贝勒”的,全称为“古英巴图鲁贝勒”(guyeng baturu beile)。阿敏也只是amin taiji——你看,又是个taiji。

就在hong taiji出现之前一句话中,古英巴图鲁贝勒出镜:

ini emu (amade) emede banjiha deo guyeng baturu beile be hecen tuwakiya seme uwerihe.

所以说taiji这个称号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大家都是taiji。



——但是,等等……这里好像有个问题

如果大家都是taiji,而且taiji也的确是个称号的话……那……太宗岂不是叫Hong

……

……

……

卤煮天雷滚滚的滚去了下n页……

……

……

……

可接下来的档案记载表明这很有可能是真的……因为在这本老满文档册里,凡是个儿子就被叫taiji,比如讲到太宗迎娶科尔沁莽古贝勒的女儿的前后文:

...ninggun biyai juwan de korcin i manggū beilei sargan jui be amba ginggiyen han i jui hong taiji de benjire de hong taiji okdome genebi, hoifai kūrki hadai bade acabi amba sarin sarilame gaiha.

....

jorgon biyade monggo gurun i jarut bai hara babai beilei jui daicing taiji ini naon be han i jui degelei taiji de sargan benjihe bihe...

光这么一小段就出现了 1. hong taiji(洪台吉、皇太极); 2. daicing taiji(岱青台吉); 3. degelei taiji(德格类台吉) 等诸多taiji,所以taiji实在是个泛称,可能就跟后来的“阿哥”差不多地位。


注意这些taiji们的规律都差不多:名字+taiji 这种组合,所以为什么皇太极就不是这个规则呢?


当然《荒字档》这个档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台北出版方曾指出过荒字档是经过编撰的:

——这段话我盯着看了很久,也还是没搞清楚:

  1. 荒字档作为太祖朝原始史料而言可不可信?
  2. 荒字档是何时编撰的?
  3. 哪十三册是真正的原档?

等问题。


但!是!

后来台北方面(终于)出了影印版,我看到了《来字档》……

据我分析,《来字档》应该是那十三册真正满文原档之一 ——这个原因是《来字档》居然是写在明末辽东汉文公文纸背面的!(我了去后金是怎样……穷的连纸都木有吗 TAT 怪不得要去抢劫……)(但这样就说明来字档不会是重新编撰或者抄写的了)

然后我找到了这个令人头痛和迷惑的东西:


——好吧这个上面写得是:hong taiji beile(洪台吉贝勒)(or 皇太极贝勒——随你喜欢)

来字档影印本是从天命六年开始,这时候代善阿敏皇太极莽古尔泰的确都是封了贝勒的。看看其他贝勒都是怎么写的:

阿敏贝勒(amin beile):

莽古尔泰贝勒(manggūltai belei):

代善彼时被称作“大贝勒”(amba beile),咱把他略过去。


——人家都是名字+beile 这个组合的……那太宗也应该是咯?

所以由此推断,太宗应该叫“hong taiji”。


但是这不科学!!!


太宗弟兄们的名字都是连写的!连!写!的!就连“代善”也是写成daisang,更不要说莽古尔泰(manggūltai)、阿敏(amin)这类名字——同是蒙古语啊。再看abai、tanggūdai、abatai、degelei、ajige、dorgon、dodo、fiyanggū……为嘛只有太宗hong taiji是分写的名字?

难道是太祖也觉得hong这个光不愣登的名字有点太奇葩了……又或是蒙古语名字的确可以由两个词组成于是太宗只是成了一个试验品?

若有通晓蒙古语之人辅助解读一下或许能使这个问题的答案更加清晰。(补充:特此鸣谢longstarstar 在微博提供的帮助,指出hong taiji 一词在蒙古貴族人名中並不少見。

----------------------------------------------------补充汉文译法的分割线--------------------------------------------------------

4/27/2014 补充:

我后来发现我忘记说“皇太极”这三个字汉文音译的问题……默认读者都知道了……恩,后金时期基本上都在使用老满文,汉文音译不是那么太重要,所以其实当时hong taiji这个名字怎么翻译的都有,洪台吉啊黄台吉啊红歹是啊各种奇葩漫天飞~

但是自太宗改元为“大清(daicing)”之后,录用了很多汉族官员——汉族官员最重视这些字面文章,所以他们特意选了“皇、太、极”这三个吊炸天的汉字作为我大汗hong taiji音译——这就是汉文“皇太极”的来源。

----------------------------------------------------------补完的分割线---------------------------------------------------------------


总结:

仅以档案来看,皇太极的名字最大可能性就是叫做 hong taiji。另一个奇葩的可能性是:他叫 hong。网络上流传的其他说法,我尚未看到切实的证据。


完。

user avatar

hong taiji的名字应该就是hong,《光海君日记》里记载八旗:

洪太主领一部,洞口渔夫将之,白旗无画。亡可退领一部,毛汉那里将之,青旗无画。酋侄阿民太主领一部,其弟者哈将之,青旗画黑龙。

酋侄阿民太主,显然是阿敏,所以太主不是人名。

又,陈捷先以hong为蒙古语天鹅之意,认为hong taiji是美称“天鹅王子”。

又,有称其“喝竿”“黑还”之记载,但是时间在其称汗之后,学界有观点认为可能是“可汗”之讹。

又,西方早期称其为abahai,陈捷先以为天聪之转音。另有道润梯布注释《蒙古源流》,说abahai是“少爷、公子、世子”之意。

以上参考佟悦《清太宗本名之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