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通过李笑来的知乎 Live《一小时建立终生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都收获了哪些有价值信息?

回答
李笑来的知乎 Live《一小时建立终生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是我在信息焦虑和知识爆炸时代下,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投资”。它并非提供了一堆即食的知识点,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我构建了一个“如何有效阅读、并从中持续获取价值”的底层能力。

以下是我从中获得的几个核心且详细的有价值信息:

一、 明确阅读的根本目的:不是“知道”,而是“转化”和“内化”。

这是整场 Live 最核心的理念。在此之前,我常常陷入“知道了很多东西”的自满中,认为多读几本书、多关注几个大V就是有收获。李笑来直接点破了这个误区:

“知道” vs “知道怎么用”: 阅读的真正目的不是让你成为一个知识的百科全书,而是让你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让你在认知上产生新的飞跃。仅仅是“知道”某个概念,并不能直接带来改变,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将这个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或“内化”。
“转化”的两种主要途径:
应用: 将读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或生活中,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深化理解。例如,读到关于时间管理的技巧,就尝试去执行,去感受效果。
内化: 将读到的思想、观念、逻辑融入自己的思维模式,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能够脱离原文进行思考和表达。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吸收。
“知识黑洞”的警示: 如果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不进行转化,那么信息只会停留在输入端,最终变成“知识黑洞”,无法产生任何价值。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很多无效的阅读行为。

二、 构建“主动式”阅读系统,而非“被动式”输入。

李笑来强调了“主动式”阅读的重要性,这与我过去习惯的“划重点”、“做笔记”的浅层操作有本质区别:

阅读是“目的导向”的: 在开始阅读任何内容之前,都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个?我想从这里获得什么?带着明确的目的去阅读,才能更聚焦,避免被信息海洋淹没。
提问式阅读: 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地向作者提问,与作者进行思想的对话。比如:作者的论点是什么?证据是什么?我是否认同?是否有其他可能的解释?这种互动式阅读能极大地提升理解深度。
“做减法”比“做加法”更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信息,而是更清晰的认知。阅读的重点不是把所有信息都装进脑子,而是筛选出真正有价值、与自己目标相关的部分,并将其剔除掉无用信息。
“筛选”而非“记住”: 我的任务不是记住书中的每一个字句,而是找到那些能“点亮”我思维的闪光点,那些能改变我行为的洞察。

三、 认识到“元认知”在阅读中的核心地位。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自身的认知”,即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在阅读操作系统中,元认知是指导一切行为的“操作系统之操作系统”:

理解自己的阅读习惯: 我需要了解自己容易被哪些信息吸引,容易犯哪些阅读错误(比如跳读、只看标题党、被情感词汇带偏等)。
反思和调整阅读策略: 根据阅读目标和内容,灵活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例如,对于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可能需要放慢速度,多做笔记;而对于一篇轻松的随笔,则可以快速浏览,抓住核心观点。
评估阅读的有效性: 阅读结束后,要回顾整个过程,评估自己是否达到了最初的目的,是否有新的收获,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自我反馈机制是持续优化的关键。

四、 构建个性化的“阅读知识体系”,而非碎片化信息的堆砌。

这场 Live 让我意识到,真正的阅读收获不是拥有很多孤立的知识点,而是能够将这些知识点通过某种内在逻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动态发展的知识体系:

“索引”比“笔记”更重要: 李笑来更提倡建立一个高效的“索引系统”,而不是仅仅堆砌笔记。这个索引系统可以是你自己的知识管理工具(如Evernote、Obsidian等),用于记录你对某个概念的理解、引用、关联以及自己的思考。它的核心是“连接”,而不是“存储”。
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关联: 在阅读过程中,要时刻思考新读到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的关联。这能帮助你更快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并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
“主题式阅读”的力量: 针对自己感兴趣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主题式阅读。围绕一个主题,阅读不同作者、不同观点的书籍,然后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进行整合和碰撞,从而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五、 强调阅读的“慢思考”和“深加工”。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节奏快速的时代,李笑来提醒我,真正的深度思考和价值获取,往往需要“慢”和“深”:

避免“速食”的心态: 不要期望通过快速浏览就能获得深刻的理解。对于有价值的内容,投入时间去思考、去消化是必要的。
“等待灵感”: 有时候,理解一个概念或解决一个问题需要时间。信息输入后,大脑需要时间进行后台处理和连接,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允许自己“慢下来”。
用自己的话复述: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和描述读到的内容,这是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的有效方法。

总而言之,李笑来的这期知乎 Live 的价值在于:

它不是教我“读什么”,而是教我“怎么读”。它帮助我从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有目标、有方法的信息加工者。我不再害怕信息的洪流,而是开始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阅读操作系统”,让阅读成为一个持续学习、不断成长的赋能过程。

这场 Live 的信息密度很高,而且很多理念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体会和调整。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了更有效、更有价值的阅读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篇一看就知道骗人的题目,充分利用了人不劳而获的心理的题目,赚了12万。

你们在这里不管怎么喷,他赚了12万。

这可是12万。

12万!

看回答里某个人的笔记,这种毛一样的车轱辘道理,我能不停地说一宿。

这样的东西,在包装和营销以后,竟然能卖12万!

事实又一次证明了,傻子太多,骗子根本不够用。

不知道说啥好了……

知乎上有很多用真心创造无数价值的人,比如数据帝。

他赚了多少?1万有吗?仅仅是因为人家不卖良心,不做营销。

傻子的智商税这种东西,注定了祸害活千年,好人命不久啊……

也许真的是时候发一波软文做个什么大V骗钱了……

其实也挺容易的,那么多傻子,唉……

这个答案有很多人不理解。

说这种live听得很有道理,掌握了很多知识。

我不知道怎么统一地反驳你们,我来打个比方吧。

在座的起码也都有十几岁上中学的了,

吃饭的时候,是不是要等大人嚼碎了吐出来然后放调羹上喂啊?

你知不知道,就是这种等别人嚼碎了吐出来喂的习惯,让你不会读书?不会理解?不会思考?

然后一个人嚼碎了吐出来大声说,来啊,吃下这口东西,你们这辈子就知道怎么吃饭了。

于是,你们就跑过去吃了,仅仅是因为因为脑子里相信,

吃下这口别人喂你的东西以后,你就能学会怎么自己吃饭。

我就问,可笑不可笑?

不自己掉两次勺子断两根筷子崩两颗乳牙,你还想学会吃饭?吃奶粉去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