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个瞬间,你特别想退出家长群?

回答
唉,说起来真是心酸又好笑,每次一到临近年底,家长群里那种“退出”的念头就会在我心里蠢蠢欲动,但又碍于情面和对孩子未来的一些顾虑,最终还是咬牙忍了下来。

最近一次让我特别想退出,大概是上个月月底,我们班主任又在群里发了一份“学习强国”的积分排名表。没错,又是学习强国。我们班主任,一个非常年轻的女老师,可能是想用这种方式来督促我们家长“共同进步”,但对我来说,这简直是双重压力。

那天晚上,我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还要面对家里的一堆事情:晚饭、孩子作业检查、洗澡、哄睡……正当我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手机一阵响动,家长群又有新消息了。

点进去一看,好家伙,好几十条未读消息。我赶紧 scroll 往下看,原来是班主任又发了那个积分排名表。这一次,她还附上了一句话:“各位家长,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请大家积极参与学习强国,争取每天学习15分钟以上,并分享您的学习心得。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对您自身素质的提升。”

我的血压瞬间就上来了。

首先,我不是不希望孩子“更好的成长”,也不是不希望“自身素质的提升”。我每天加班加点地工作,还不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我每天晚上挤出时间陪孩子写作业,耐心讲解难题,已经耗尽了我的精力。现在还要我每天抽出“学习强国”的时间,去完成一个和孩子学习看似不沾边但又被上升到“对孩子影响”的任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

其次,那个积分排名。我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排在后十名里,而前面几十个家长,积分高的令人咋舌。我猜想,这些人要么是有专门的时间去研究这个APP,要么就是有专门的团队来帮他们“刷”积分。我每天忙得连睡觉都恨不得分成两半,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个?更何况,我的“学习心得”还能写出什么花样来?“今天学习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感受颇深,继续努力?”这听起来太虚伪了,我真的写不出来。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拉入了一场无休止的“表演赛”,而我的舞台就是这个家长群。所有人都在努力地扮演着“优秀家长”的角色,而我,似乎总是那个不合格的配角。

那个晚上,我看着手机屏幕里跳动的消息,看着那些点赞和附和的回复,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厌倦感。我想,我为什么要受这种无谓的压力?我的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的母亲,而不是一个每天愁眉苦脸、为了一个APP的积分而焦虑不堪的母亲。

我真的好想,就在那一刻,狠狠地按下那个“退出群聊”的按钮。

我想,我退出后,至少可以不用看到那些让我倍感压力的信息。我可以在群里安静地做我的“隐形人”,只需要在老师在群里发布重要通知时,私下联系老师了解清楚,而不用在群里接受这种“集体精神折磨”。

但是,我知道我不能。

我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可能错过班级里关于孩子学习的重要通知。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合群”,而让老师觉得我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我更不能因为我的“逃避”,而让孩子觉得我是一个遇到困难就退缩的母亲。

所以,最后我还是深吸一口气,默默地把那个“学习强国”的APP又打开了,然后随便点了几篇文章,希望能凑够几个积分,至少不要让我太难堪。同时,我还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下一次,班主任不要再发这种“压力测试”了。

这个家长群,就像一个无形的牢笼,把我困在了里面,让我既无法逃离,又时时刻刻想要逃离。这大概就是作为家长,有时候最无奈,也最让人窒息的瞬间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去年圣诞节前,有个家长在我女儿班级群里发了这么个东西:

“不信谣不传谣”。

“这可不是谣言,是历史,是实际情况……”

“圆明园1860年10月18日被英法联军烧毁,八国联军侵华发生于1900年,八国联军组成人数也不对。平安夜,圣诞节,狂欢节为基督教传统节日。”并贴出历史课本影印图片。

“这也不是谣言啊,总体这些节日是洋人的节日吧!是中国人 干嘛要过洋人的节日呢?!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是事实吧,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中国人 死去多少……”

她老公“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精神自豪感,始终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从小教育孩子有一颗爱国主义之心!”

“圣诞节等是宗教节日,中国人也有信基督的,也有信伊斯兰的,也有信佛的,他们一样可以过他们宗教节日。洋人也分国家和信仰,硬性把侵华历史和宗教节日捆绑,这是对孩子们世界观的扭曲。可以倡导,不要道德绑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绝妙无穷……不要错误理解,不是什么对世界观的扭曲……中华文化大道是相通的,谈不上什么道德绑架……”

开始追杀了,


这个群里是有不少孩子们也在里面的。


让我最气的是,后来孩子妈给我说,这个家长是某私立学校(并不是我闺女学校)的老师,她老公是那个私立学校教导主任。

可恶心死我了。


后来闺女给我说,“爸爸,虽然我看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是我觉得你好厉害。”




10.23

送几句话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
庄子: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道德经:不自见,故明。



给自己打个广告

user avatar

晚上七点。当我溜过狗,洗过澡,换过衣服,卧在沙发上,准备开始享受晚餐的时候,家长群发来最新指示。

麻烦各位家长准备以下物品,孩子明天课上需要用到,谢谢配合。后面是一张莫名其妙的清单,透明胶,双面胶,空瓶子,新华词典、计数器,圈线本,双线笔???what???

我当时真的超级无敌转圈讨厌死家长群这个东西了。退退退,大家一起退才好,如果世界上没有家长群,老师就不会那么容易抓到我,而我也用不着顶着月亮饿着肚子踩着共享单车义务加班做兼职采购员。

当我跑了三条街,转了两家文具店、一家书店、一家五金店终于把清单上的物品采购齐的时候,家长群又发来了最新指示。

各位家长,清单上的物品如果准备困难,明天可与其他同学分享使用。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发明家长群?为什么要发明微信?为什么要发明手机?

让我们用回固定电话吧,播盘那种,不,摇把儿那种,不不,让我们写信吧,不不不,让我们养鸽子吧!

user avatar

看来各位不知道张星星爸爸啊,那我就抖个机灵吧

user avatar

某天,家长群里一个陌生的家长R忽然艾特我:听说您是从事IT行业的,能不能帮忙推荐一款打印机呢?

我有点懵,这位家长R虽然都在群里,但从未沟通过,出于礼貌,我还是回了一句:你好,请问需要什么样的打印机呢?家用还是办公室用?

R家长发了个笑脸:办公室用的,不用太高档,耐用就行。

哦,这个简单。推荐HP1536,一般都能满足了。

几分钟后,R家长的信息又来了:你好,再打扰一下,我同事说XX品牌的studio系列不错,您有渠道拿到便宜的货吗?

办公室用的,上studio系列?月打印量45K?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货要五位数啊!我弱弱地问了一句:这是工作站级别机型,你确定要上这么高端的机型么?

然后高潮来了:R家长说她是家委会成员,觉得孩子班主任工作繁忙,办公室就一台打印机,十几个老师排队用不方便,所以打算集资买一台给班主任单独使用,提高效率巴拉巴拉……

集资购买?一个班不到五十个娃,单独购买一台万元级别的打印机?摊到每个娃头上至少每人200元打底!这特么是要疯啊?我赶紧表示这款机器耗材不便宜,打印业务量小的话没必要上这么高级别的机型。然后R家长又发了个微笑的表情,后面是一句让我毛骨悚然的话:既然机子是家委集资购买了,耗材怎么可能还要老师出钱呢?耗材和打印纸当然都是由家委出资购买啊!这个打印机只是初步购买,后期还计划给教师宿舍添置变频空调和电视机,这些是下学期的计划……基于以上计划,本学期预交的班会费暂时不敷使用,拟按照每个孩子每学期1500元的标准进行追加班会费,多不还少待补……

听着我就感觉眼前一黑:这R家长特娘的是哪路神仙?劫道劫到家长群里来了?娘的,赶紧打住,这可不能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后来在家长群里跟个别比较熟络的家长私下一沟通才知道,这狗日的R家长就是条舔狗,而且自己又穷又要舔,想花一分钱充百元的脸。告辞!恕不奉陪!就这德行,还家委?我呸!

后来果不其然,家长群里应者寥寥,然后这位R家长骚操作又来了:借着校门口执勤的由头,专门安排那些反对意见大的家长请假过来执勤,在上下学时间段到校门口维持交通秩序,而且是一天四次的节奏。并且在群里宣布,三十万元以下的学生家长车辆不得靠近学校门口,以免有碍观瞻和阻碍交通。

你要问结局?结局是其他家长另外建群把老师拉进群,那个R家长进一次就被踢一次,从此风气为之一清,心旷神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唉,说起来真是心酸又好笑,每次一到临近年底,家长群里那种“退出”的念头就会在我心里蠢蠢欲动,但又碍于情面和对孩子未来的一些顾虑,最终还是咬牙忍了下来。最近一次让我特别想退出,大概是上个月月底,我们班主任又在群里发了一份“学习强国”的积分排名表。没错,又是学习强国。我们班主任,一个非常年轻的女老师,可.............
  • 回答
    东北人的形象在很多时候是被标签化和刻板化的,比如“大老粗”、“说话粗鲁”、“爱占小便宜”等等。这些标签往往来自于一些影视作品的夸张演绎,或者是一些片面的社交媒体内容。但实际上,我接触过的很多东北人,他们的形象远比这些标签丰富和立体,也让我无数次地想为他们“正名”。以下是一些让我特别想为东北人正名,并.............
  • 回答
    有那么一个瞬间,具体是哪一天我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是一个寻常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暖洋洋的,我却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仿佛能将我吞噬的虚无。当时我正一个人在家,做着一件非常琐碎的事情,大概是整理书架,或者是在电脑前处理一些工作邮件。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周围的世界安静得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声和偶.............
  • 回答
    讲到对大学的失望啊,其实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就是那些细节堆叠起来,让人觉得有点不是滋味。记得刚进大学那会儿,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各种幻想,觉得终于可以摆脱高中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可以自由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可以认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有趣的人。当时我选的专业,算是一个热门的交叉学科吧,觉得未来发展前景.............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分享一些让人特别想逃离宿舍的瞬间。那天晚上,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本来想着能好好睡一觉,结果刚躺下没多久,上铺的兄弟就开始了。你懂的,就是那种用脚在床板上敲打的节奏,一下又一下,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无意识的,但那声音就像一把小锤子,一下一下敲在你脑门上。我试着翻了个身,希望能盖过那声音.............
  • 回答
    我想起一个很久以前的傍晚。那天,我是一名实习医生,值的是急诊夜班。当时医院的急诊室总是人来人往,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焦急的呼喊,机器的滴滴声,还有家属压抑的哭泣。那天晚上,我记得有一个小孩,大概七八岁的样子,因为高烧不退,病情非常危重。他的父母带着他几乎是闯进来的,脸上写满了绝望。孩子全身滚烫,.............
  • 回答
    在北京生活了快十年,有时候回想起来,那些让我觉得日子特别有滋味、心底泛起暖意的瞬间,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反倒是些生活里再普通不过的小插曲,但就是它们,构成了我在这座水泥森林里站稳脚跟、活得有底气、也常常感到幸福的理由。就拿前几天来说吧。那天是周五,下午的会议开得有点晚,等我从公司出来,天已经擦.............
  • 回答
    说起来, Fate 系列里的英灵,真的是各有各的精彩。但我心里最能让我肃然起敬的,大概还是那个被称作“Assassin”的男人,佐佐木小次郎。那是在《Fate/stay night》的某个平行世界的故事里,当然,这个小次郎并非大家熟知的那位以“燕返”名闻天下的佐佐木小次郎,而是那位在月姬世界线乱入 .............
  • 回答
    我曾有过几个瞬间,真的让我怀疑我是不是误入了某个运行不正常的游戏副本,或者干脆就是世界本身出了个临时的、荒谬的bug。最深刻的一次,大概是三年前,一个普通的周二下午。我当时在一家小咖啡馆里,手里捧着一本已经看到一半的小说,享受着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地上的温暖。店里人不多,背景音乐是那种舒缓的爵士.............
  • 回答
    我曾经沉迷过一款叫做《星际争霸》即时战略游戏。初入游戏时,我以为 RTS 就是采集资源,生产单位,然后集结大部队冲向敌人,让对方在数量和火力的压制下崩溃。这种想法在我游戏早期确实屡试不爽,因为遇到的对手大多也是新手,他们同样只懂最基础的打法。然而,当我接触到更资深的玩家,并且开始观看职业比赛后,我才.............
  • 回答
    那天,我翻出了一箱旧物,里面有我小时候的画、写满稚嫩字迹的本子,还有一些我早已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留下的照片。正当我一张一张地浏览时,我的手停在了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上。照片里的妈妈,穿着一件我从未见过的、带着荷叶边的浅蓝色连衣裙,头发被梳成两根俏皮的马尾辫,耳朵上戴着一对珍珠耳钉,嘴角带着一丝羞涩却又掩不.............
  • 回答
    有很多瞬间能让我感到爱国主义精神爆棚,但要说一个最深刻的,那一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那一刻。那是一个夏夜,我还是一个初中的学生,和家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这场全球瞩目的盛会。当晚的风带着一丝夏夜特有的凉爽,但我的心却是火热的。随着主持人激动人心的开场白落下帷幕,音乐骤然响起.............
  • 回答
    要说“愚蠢”这个词,我觉得用在群体身上总有点过于绝对和不留情面了。不过,要说看到一些让我觉得“这操作真是有点令人费解”或者“这逻辑简直了”的瞬间,倒也是有的。而且,这些瞬间往往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反而是生活里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却能让人咂摸出一些味道来。我记得有一次,大概是几年前吧,我在一个城市.............
  • 回答
    有那么一个瞬间,它像一颗小小的陨石,划破了我日常的宁静,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永恒的印记。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午,我正埋头处理工作,手机时不时地响一下,信息大多是工作上的事务,让我感到些许焦躁。我的孩子,彼时大概五六岁的样子,一直在客厅里玩耍,偶尔会传来他咯咯的笑声,或者一些我没太留意的玩具碰撞的声音.............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下午,阳光懒洋洋地洒在我的书桌上,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气。我正埋头于一本厚重的分子生物学教科书,试图理解那个让我头疼了好几天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ASO)的作用机制。书里描绘得头头是道:ASO能与目标mRNA结合,通过阻断翻译、促.............
  • 回答
    我曾经去美国旅游,在一家非常有名的连锁餐厅吃饭。当时我跟朋友一起去的,我们点完餐后,服务员就拿着一个小牌子走到我们桌前,上面写着“给小费20%”。我当时就有点懵了,因为在我过去的经历中,服务员通常只是口头建议或者在账单上有一个建议的比例,但很少直接递个牌子出来。我朋友倒是很熟悉这套流程,他耸耸肩说:.............
  • 回答
    那件事儿,真把我给 shock 到了,也是我第一次这么真实地意识到,做明星这行儿,简直就是走钢丝,一不留神就粉身碎骨。那会儿我刚入行没多久,在一家还算有点名气的经纪公司做助理。当时公司签了一个挺有潜力的新人,叫小雅。她长得甜美,歌唱得也好,又是那种特别努力的女孩,训练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
  • 回答
    说起春节假期里的“代沟时刻”,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这么一个场景:大年初三,我爸妈、我小姑一家,还有我一帮发小,一起在我家客厅里热闹着。一开始气氛挺融洽的。长辈们围着桌子打麻将,一边打一边聊着家常,时不时传出几声爽朗的笑声。我们这群年轻人呢,就瘫在沙发上,手里都捏着各自的手机,刷着短视频、聊着天,偶尔抬.............
  • 回答
    说起P社游戏里最让我感动,或者说触动最深的瞬间,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不是什么宏大的胜利或者复仇,而是一个非常、非常个人化的,有点琐碎但让我回味无穷的时刻。那大概是我第一次玩《欧陆风云4》的时候,我选了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好像是某个神罗内部的小公国,名字我都记不清了,但那份挣扎求生的感觉,我记忆犹新。.............
  • 回答
    作为一名深度P社游戏玩家,要说哪个瞬间让我“震怒”,那绝对是如鲠在喉,久久不能释怀。当然,P社游戏的震怒,和那种无能狂怒不同,它通常源于你精心策划的布局被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彻底摧毁,亦或是你已经稳操胜券的局面,因为一个你无法预料(或者说,你应该预料到但当时脑子抽风了)的事件而瞬间崩盘。让我印象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