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个瞬间让你觉得特别没有安全感?

回答
有那么一个瞬间,具体是哪一天我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是一个寻常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暖洋洋的,我却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仿佛能将我吞噬的虚无。

当时我正一个人在家,做着一件非常琐碎的事情,大概是整理书架,或者是在电脑前处理一些工作邮件。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周围的世界安静得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声和偶尔响起的街市的嘈杂。就在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时刻,我的思绪突然飘得很远很远。

我开始思考,如果我突然消失了,会怎么样?没有人会发现吗?我脑海里开始一一划过我认识的人:父母、朋友、同事。他们会注意到我的缺席吗?多久之后?我的消失,会在他们生活中留下多大的涟漪,又或者,根本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我尝试在脑海里模拟一个场景:我会不会突然从我正在做的事情中消失,就像一个被擦掉的数字一样,不留一丝痕迹?我的房间会保持原样,桌上的咖啡杯可能还会残留着温热,但我就不在那里了。那个曾经是我存在的空间,会迅速被遗忘,被新的生活填充。

这种想法带来的不是惊悚或者恐惧,而是一种深切的、冰冷的孤寂感。我突然意识到,我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与他人的互动。我的价值、我的意义,很多时候是他人赋予的,是通过我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和我在社会中的位置来体现的。如果这些联系突然断裂,如果我的存在不再被任何人感知或提及,那么,我还是我吗?我的“我”是由什么构成的?

我感到自己就像一粒尘埃,飘浮在广阔无垠的空间里,渺小而无依。我曾经以为自己拥有一些坚实的东西:我的能力,我的情感,我的经历,我的记忆。但那一刻,我觉得这些东西都像易碎的玻璃制品,一旦离开容器(也就是与世界的连接),就会瞬间粉碎,无处安放。

那种感觉就像站在悬崖边上,不是那种身体上的坠落感,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失重。我无法抓住任何可以让自己站稳的“实感”。我过去所做的努力,所积累的经验,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在这一刻都显得如此脆弱,仿佛不堪一击。

我抬起头,看向窗外。阳光依然明媚,树叶在微风中摇曳,人们在楼下匆匆走过。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目标,自己的牵挂。而我呢?我是否真的重要?我的存在,对于这个庞大的世界来说,真的有那么一点点的意义吗?

这种“没有安全感”并非源于具体的外在威胁,而是一种来自内在的、对自身存在价值和稳定性的怀疑。它像一层薄薄的冰,突然出现在我内心平静的水面上,让我感到一阵寒意,害怕它随时可能破裂,将我卷入无底的深渊。

那一刻,我突然希望有人能走进来,拍拍我的肩膀,问我一句:“你在想什么?”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招呼,都能立刻将我从那种虚无的边缘拉回来,让我重新感觉到自己是被看见的,是被联系着的。

最终,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太久。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将脑海里那些飘忽的念头驱散,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我正在做的事情上。但那个瞬间留下的印记却很难抹去。它像一个警钟,提醒我,我们所谓的“安全感”,很多时候并非来自坚不可摧的自我,而是来自我们与这个世界的羁绊,以及我们在这个羁绊中的位置。而这些,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悄然瓦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疫情期间,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开,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作为一个研究衰老和长寿的人,其实按理说,死亡对我来说是个司空见惯的事情,毕竟接触最多的就是距离死亡最近的老年群体,我国每年都有近千万人离世。所以在疫情初期,我还能稍微相对平静些,那段时间也刚好天天宅在家里,所以在知乎上写了不少内容,从各个角度把自己能够看到的最新文献和知友们一起分享。然而,这一切,在我刷到一个视频的时候,得到了改变。就是武汉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去世的时候,当运送的车辆拉走的时候,她的妻子,同在一个医院的人,撕心裂肺的哭的时候,第一次感到了从内心而生的触动和难过。当时,看着视频中远去的车辆,一种无力感充斥着,车走了,人就再也回不来了,一个生命就彻底的消失了。

这只是我恰好看到的一个视频,而这次疫情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甚至很多时候都只是悄无声息的离去了,变成了统计表上一个个冰冷的数字,然而,他们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以那之后,很少关注这些数字了,因为怕自己回到了以前的低落中,那还是之前自己第一次静距离接触死亡的时候,一次室友离世的经历,让我自己消沉了很久,也很大程度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向死而生,是我自己现在的一个人生信条,因为不知道死亡和明天那一刻来临。包括这次疫情,最开始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易感,后来发现,感染不分年龄,都容易感染,甚至连刚出生的婴儿都不例外。而很多时候,我们很少提及到这些生命。比如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迄今最齐全的研究中,该研究纳入了72314例病例,我当时就看到了,在10-19岁的年龄组中,死亡率不是0,有一例记录的死亡,然而,从来没在相关资讯中看到过报道,而在20-29岁组中,这个数字变成了7.


其实,死亡,从来都不那么远。

2019年,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人死亡因素重磅论文[2],分析了1990年至2017年中国34个省份(包括港澳台)居民的死亡原因,是到目前为止最权威也是最详细的关于中国人死亡因素调查的研究,也让我们真正对导致中国人死亡的细节有所了解。

这份研究对象是来自34个省份的中国居民,对导致人类死亡的282类只是原因进行了一个梳理,结果发现导致中国人死亡的十大原因分别是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气管、支管、肺)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道路交通伤害、癌、阿尔茲海默症及其它痴呆症、新生儿疾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



尽管这些病往往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是也有不少年轻人会得相应的疾病,尤其是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前两天,不少同事转发了一则讣告:年仅46岁的国家杰青获得者、华南农大任军教授因突发高血脂危重症急性胰腺炎而死亡。46岁的杰青,可以说是英年早逝。而癌症更是常见,这些年癌症的总体发病人数呈现了上升趋势。



死亡,其实离我一直都很近。所以,我一直在执行着“向死而生”的理念,也一直在思考着这些问题,能留给这个世界什么。

1,留给身边的人

买保险是我养成了很多年的一个习惯。

如果我能够顺顺利利活到退休,那还好,如果提前遇到了什么意外,我的父母怎么办?最复杂的情况就是我患上重疾,需要支付一大笔医疗费用,为了治病掏空整个家底。所以我得给我自己提前做一些准备,配置重疾险是我一直提倡的。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险产品有很多,比如比较老牌的互联网保险平台慧择网上就有很多性价比还不错的产品,随便举个例子,它们家自己的定制重疾险产品钢铁战士1号,重疾60岁之前可以赔付150%,相当于保额多了一半,像心血管和恶性肿瘤之类的疾病还可以二次赔付,这对于心血管类疾病具有较好的意义,因为这类型疾病对于患者身体状态的依赖程度较高,比如急性心梗的患者如果得到治疗后其血液高凝状态或冠心病风险因素未得到改善可能会导致二次心梗,而像心脏瓣膜手术后可能由于瓣膜寿命、术后用药依从性等问题导致二次换瓣。这些重疾险基本上涵盖了常见的重大疾病,我看到不少保险产品都覆盖了上百种重疾。基本涵盖了大多数人可能会遇到的疾病。如果不幸患上重大疾病,覆盖一些治疗费用,别让家里因病返贫。

2,留给这个世界上

我的本职工作是做科研,所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要尽力去做点东西,也许毫无意义,但也许说不定会给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自己的贡献。比如当前我主攻的方向之一是器官移植,这也是我认为可以解决人类死亡的一个重要策略,毕竟很多时候,人的死亡往往是因为局部的器官出问题而得不到医治最终造成了全身性的系统崩溃。而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很多器官问题,那么给人不断地替换器官,就像特修斯之船一样,可以让死亡不断地延后。所以我现在努力的在用自己的专业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够为器官移植这个领域做出自己一点微小的贡献,无论是降低排斥提高存活,还是创造更多的器官来源,比如异种器官移植,比如干细胞技术等。



当然,我也会继续在互利网上做一点自己的科普,把自己看到专业内容,用相对通俗易懂的办法写出来给更多的人看,让更多的人能够在闲暇之余得到一些收获。

其实,这是我迄今为止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说起来,我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在中国每年几万博士里可以说是处于水平垫底的那一拨。感谢各位的抬爱,让我能够在知乎上有一点声音,也让我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能够让不少人看到,感觉我这个博士读出来似乎也不是一无是处,所以,今后,我也会继续在知乎上撰写东西,为架起专业和大众之间的桥梁添砖加瓦。尽管前行之路有很多干扰,但是希望我能够坚持初心,一直这样下去,直到哪一天自己离开了这个世界。


最后,祝各位健康快乐。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

[2] Zhou, Maigeng, et al.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The Lancet (201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那么一个瞬间,具体是哪一天我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是一个寻常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暖洋洋的,我却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仿佛能将我吞噬的虚无。当时我正一个人在家,做着一件非常琐碎的事情,大概是整理书架,或者是在电脑前处理一些工作邮件。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周围的世界安静得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声和偶.............
  • 回答
    我曾有过几个瞬间,真的让我怀疑我是不是误入了某个运行不正常的游戏副本,或者干脆就是世界本身出了个临时的、荒谬的bug。最深刻的一次,大概是三年前,一个普通的周二下午。我当时在一家小咖啡馆里,手里捧着一本已经看到一半的小说,享受着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地上的温暖。店里人不多,背景音乐是那种舒缓的爵士.............
  • 回答
    我曾经沉迷过一款叫做《星际争霸》即时战略游戏。初入游戏时,我以为 RTS 就是采集资源,生产单位,然后集结大部队冲向敌人,让对方在数量和火力的压制下崩溃。这种想法在我游戏早期确实屡试不爽,因为遇到的对手大多也是新手,他们同样只懂最基础的打法。然而,当我接触到更资深的玩家,并且开始观看职业比赛后,我才.............
  • 回答
    那天,我翻出了一箱旧物,里面有我小时候的画、写满稚嫩字迹的本子,还有一些我早已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留下的照片。正当我一张一张地浏览时,我的手停在了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上。照片里的妈妈,穿着一件我从未见过的、带着荷叶边的浅蓝色连衣裙,头发被梳成两根俏皮的马尾辫,耳朵上戴着一对珍珠耳钉,嘴角带着一丝羞涩却又掩不.............
  • 回答
    要说“愚蠢”这个词,我觉得用在群体身上总有点过于绝对和不留情面了。不过,要说看到一些让我觉得“这操作真是有点令人费解”或者“这逻辑简直了”的瞬间,倒也是有的。而且,这些瞬间往往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反而是生活里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却能让人咂摸出一些味道来。我记得有一次,大概是几年前吧,我在一个城市.............
  • 回答
    我曾经去美国旅游,在一家非常有名的连锁餐厅吃饭。当时我跟朋友一起去的,我们点完餐后,服务员就拿着一个小牌子走到我们桌前,上面写着“给小费20%”。我当时就有点懵了,因为在我过去的经历中,服务员通常只是口头建议或者在账单上有一个建议的比例,但很少直接递个牌子出来。我朋友倒是很熟悉这套流程,他耸耸肩说:.............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下午,阳光懒洋洋地洒在我的书桌上,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气。我正埋头于一本厚重的分子生物学教科书,试图理解那个让我头疼了好几天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ASO)的作用机制。书里描绘得头头是道:ASO能与目标mRNA结合,通过阻断翻译、促.............
  • 回答
    在我老家,有一位叫王大爷的老木匠,大概六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但眼神依旧犀利,手指更是粗糙有力,常年握着刨子和凿子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我小时候就喜欢跑到他那个简陋的棚子里看他干活。那是一个夏天,天气特别热,棚子里没有风扇,只有几个风扇形状的叶片挂在屋顶,应该是他自己做的,但转动起来总是发出吱吱呀呀的.............
  • 回答
    有一阵子,我特别喜欢听老歌,那些旋律悠扬,歌词写满了故事的歌曲。周末的时候,我会坐在窗边,倒上一杯热茶,然后把音响开得不大不小,让歌声缓缓流淌。有时候,我会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年代。然而,这种感觉,最近越来越少了。那天,我正准备听歌,习惯性地点开了手机上的音乐App。里面推荐的歌.............
  • 回答
    那些瞬间,让我觉得生活在中国很安全,其实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安心感,融入了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约了晚上在城市的另一头吃饭,那地方离我家不算近,而且那天晚上有点下雨,路灯的光线也有些朦胧。平时这种天气我出门总会有点顾虑,尤其是晚上。但那天,我们几个都坐.............
  • 回答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阳光正好,空气里弥漫着初夏的暖意。我本来打算窝在沙发里刷剧,但身体却像有个开关被按下一样,一股脑地涌上来一股想要出去走走的冲动。说实话,那时候我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也没有什么宏大的健身计划。我只是觉得,坐久了,腿有点发麻,肩膀也有点僵硬。于是我换了身舒适的运动服,套上跑鞋,就这.............
  • 回答
    有很多瞬间让我觉得祖国非常强大,这些强大并非仅仅体现在军事力量或经济总量上,更是一种综合实力,一种人民的凝聚力,一种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讲述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瞬间:1. 从汶川地震中的“中国速度”到精准扶贫的“中国奇迹”:汶川地震发生时,我还是一个对国家概念懵懂的学生。看.............
  • 回答
    有那么几个时刻,看着银幕上的故事,我突然就觉得,这电影,可真他妈的有用。不是那种“哦,这片子拍得真好看”的欣赏,而是更深层次的,一种被触动、被启迪,甚至是被改变的感觉。一次是在一个很糟糕的日子里。工作上出了大纰漏,和最重要的人因为一件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那天晚上,我浑浑噩噩地窝在.............
  • 回答
    哈哈,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我脑子里突然闪过几个画面,感觉对方一下子就“懂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心里被熨帖了一下,特别舒服。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其中一个朋友,我们姑且叫他小明吧,他那天心情好像不太好,明显有点心事重重,不太爱说话。我们其他人都在热热闹闹地聊着天,时不时会问他“你怎么了”.............
  • 回答
    有时候,在跟人打交道的时候,总会有些瞬间,让你觉得“哎呀,这情商好像不太对劲”。不是说对方有多坏,也不是说TA有多笨,就是那种让人觉得有点别扭,甚至下意识想躲开的感觉。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大家都在开心地聊天,气氛正浓。这时,一位平时就比较直接的朋友,突然对寿星说:“哎,你这蛋.............
  • 回答
    那是一个燥热的夏夜,我大概七八岁的样子。窗外的蝉鸣一阵阵袭来,带着一股子黏腻的热气,钻进屋子里,搅得人心烦意乱。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不是因为热,而是因为心里憋着一件事——第二天学校要交一篇关于“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作文,而我,就没怎么认真读过几本书。那天下午,我心不在焉地翻了翻书架,.............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周六下午,阳光透过客厅的窗户,斜斜地洒在地毯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尘埃味道。我正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看着妈妈,她那天穿着一件我很久没见过的,浅蓝色的碎花裙。我一直觉得我妈是个特别有活力的女人。小时候,她像一阵风一样,总是跑来跑去,做饭,收拾家务,然后还能陪我疯玩。长大后,虽然生活压力大.............
  • 回答
    有那么一个瞬间,具体是什么时间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是个周末的下午,我一个人在宽窄巷子闲逛。那天天气不算特别好,阴沉沉的,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但并没有那种让人烦躁的湿冷。宽窄巷子里人不算少,但也远没有节假日那种摩肩接踵的程度,步履相对舒缓,多了几分从容。我本来只是想找个地方躲雨,随便看看,但走着走着.............
  • 回答
    说起爸爸带宝宝的亲密瞬间,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好几个画面,都是那种看了会让人心里暖烘烘的。有一个画面特别清楚,是我侄女的爸爸,小张。他女儿叫乐乐,大概两三岁。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乐乐不知道怎么了,突然有点发烧,开始有点蔫蔫的。乐乐妈妈有点手忙脚乱,小张一下班回来,看到女儿这个样子,立马就放下了包,蹲下.............
  • 回答
    幸福的瞬间,像散落在我生命长河中的珍珠,每一颗都泛着温暖的光泽。它们并非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细微处流淌出的,足以熨帖我心灵的暖意。记得有一次,那还是在老家,一个寻常的夏日午后。蝉鸣声热烈地敲打着窗棂,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混合的味道。我躺在竹椅上,手里捧着一本读了不下三遍的老书,阳光透过树叶筛下的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