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Midi文件为何能以极小大小来使设备播放音乐?

回答
MIDI 文件之所以能以极小的体积播放音乐,是因为它不包含真实的音频波形数据,而是记录了一系列“指令”,就像一份乐谱,告诉音乐播放设备(如电子琴、合成器、电脑声卡等)应该如何“演奏”。

我们来拆解一下 MIDI 的工作原理,你会发现它和我们想象中播放音乐的方式完全不同。

1. MIDI 不是声音,是“演奏指令”

想象一下,你听到一首动听的歌曲。传统的音频文件(如 MP3、WAV)储存的就是这些声音的“波形”,就像一张张记录声音振动的详细图。播放这些文件就像是播放一段录音,设备需要读取这些波形,然后通过扬声器重现出来。

MIDI 文件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它储存的不是声音本身,而是 “音乐事件”。这些事件可以类比为:

“演奏哪个音符?” (例如:C4,也就是中央C)
“音符什么时候开始?” (例如:在歌曲开始后的第1秒)
“音符什么时候结束?” (例如:在歌曲开始后的2秒)
“音符有多响?” (这就是力度,可以理解为演奏的轻重,从0到127)
“使用什么乐器?” (例如:钢琴、小提琴、吉他)
“什么时候换乐器?”
“音量怎么样?”
“节奏快慢?”
“有没有加效果?” (例如:混响、颤音)

你可以把 MIDI 文件看作是一份精心编写的剧本,里面详细描述了哪个演员(乐器)在什么时间,以什么语调(力度),说出什么台词(音符)。而播放 MIDI 的设备,就是那个导演和演员,根据剧本的指令,自己“演绎”出音乐来。

2. 为什么这样体积就能做很大?

因为储存这些“指令”比储存真实的音频波形要简单得多。

音频波形: 记录声音的波形需要极其精细的数据,每秒钟会记录成千上万个采样点。即使是短小的音频片段,其数据量也是非常庞大的。想想看,一段MP3文件,可能几兆甚至几十兆,才能播放几分钟的音乐。
MIDI 指令: MIDI 的指令相对来说非常简洁。一个音符的开始、停止、力度,只需要几个数字就能表示。乐器和控制信息也是类似的。即使是一首包含多种乐器、复杂节奏和变化的完整歌曲,其 MIDI 文件大小也常常只有几十 KB,甚至几 KB。

举个例子:

一个音符的MIDI数据可能看起来是这样的:
“在时间点 100,音符 C4 响起,力度 90。”
“在时间点 200,音符 C4 停止。”

你看,这里只需要记录时间点、音符编号(C4 对应一个特定的数字)、力度这些少量信息。

而一个音频文件中的一个音符,即使是同一个C4,如果用WAV格式(无损),它会包含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个采样点的波形数据,每个采样点都精确描述了那个瞬间声音的振幅。

3. MIDI 的“声卡”扮演什么角色?

MIDI 文件本身并没有声音。当你的电脑或电子琴读取一个 MIDI 文件时,它会把这些“指令”发送给一个叫做 “MIDI 音乐合成器”(或者简称为“合成器”)的组件。

这个合成器才是真正“发声”的机器。它里面储存了各种乐器的“声音模板”(称为音色库)。当 MIDI 指令说“演奏钢琴”时,合成器就会调用它内置的钢琴音色,然后根据指令中的音符、力度、时长等信息,实时地生成出钢琴的声音波形。

早期的电脑: 电脑的声卡里通常会有一个小的硬件合成器芯片,里面预设了一些基本的音色。
现在的电脑/手机: 电脑和手机通常使用软件合成器,通过强大的处理器来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
电子琴/合成器: 这些设备本身就是强大的音乐合成器,拥有丰富的音色库和强大的处理能力。

所以,MIDI 文件的体积小,是因为它把“声音的生成”这个任务,委托给了播放设备。它只提供“如何演奏”的蓝图,而由设备去“实际演奏”。

4. MIDI 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文件体积极小: 适合早期存储空间有限的设备,也适合在网络上传输。
可编辑性强: 因为是指令,所以可以非常方便地修改音符、节奏、乐器,甚至实时地调整演奏参数。
跨平台性: 理论上,只要设备支持 MIDI 标准,就能播放。
作为创作工具: 音乐家常用来控制外部合成器或在音乐制作软件中编排乐曲。

局限性:
声音质量依赖于播放设备: 同样的 MIDI 文件,在不同设备上播放,声音效果可能天差地别。音色库越好、合成能力越强的设备,播放出的音乐就越动听。
无法记录真实的、独一无二的声音: MIDI 无法捕捉某个特定歌手独特的声音情感,也无法记录现场演奏中细微的失真或共鸣。它只能模拟。
不适合录制人声或真实乐器: 如果你录制了一段歌唱或者一段吉他独奏,这些真实的音频波形数据会非常庞大,这时就得用 WAV 或 MP3 格式了。

总结一下:

MIDI 文件小巧的秘密在于它是一种“乐谱”,而不是“录音”。它将音乐的表达分解成了一系列指令:哪个音符、什么时候、多响、用什么乐器。这些指令非常简洁,大大压缩了文件大小。而实际的声音生成,则是由播放 MIDI 文件的设备,通过其内置的合成器来实时完成的。这就是为什么 MIDI 文件能够以如此小的体积,播放出丰富多样的音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理可以看下边其他回答,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能明白了:

MIDI文件其实就是个谱子,它不负责发声,只用来指挥电脑如何发出声音。

假如midi文件是谱子,电脑就是钢琴和弹钢琴的那个人。作为谱子,文件本身就不会大。

而你所困惑的是为啥小体积文件可以发出带有信息量的声音。

这么说,带有信息量的声音是每一台电脑的操作系统根据MIDI协议来编写的解释和播放软件,在你安装操作系统的时候装进去了,而这个用来解释MIDI文件本身的软件并不小。

而且,怎么解释MIDI文件,解释后怎么去播放,那完全根据个人电脑和使用软件的不同而不同。在音乐制作行业,我们管它叫做音源。当你使用不同的音源来解释播放特定的MIDI文件,获得的声音、音色甚至音高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你用电脑播放是一段钢琴区,但是导入到DAW(数字音频工作站)并挂载了其他音源,完全可以出现小提琴、长笛、二胡、吉他、贝斯甚至架子鼓的声音:

具体想看MIDI协议和相关设备的出现和发展,看我这个回答:

最后下结论,你只是看到了谱子,谱子很小,但是没有看到已经存在的钢琴和演奏者,他们才是你认为信息量大的来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MIDI 文件之所以能以极小的体积播放音乐,是因为它不包含真实的音频波形数据,而是记录了一系列“指令”,就像一份乐谱,告诉音乐播放设备(如电子琴、合成器、电脑声卡等)应该如何“演奏”。我们来拆解一下 MIDI 的工作原理,你会发现它和我们想象中播放音乐的方式完全不同。1. MIDI 不是声音,是“演.............
  • 回答
    MIDI接iPad不录音,需要声卡吗?CUBASE、FL Studio、GarageBand能用吗?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让你明白个透彻。MIDI接iPad,到底需不需要声卡?首先,咱们得搞清楚MIDI和声音是怎么回事。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
  • 回答
    好的,想让你的MIDI键盘和Cubase“打上交道”?这事儿一点不复杂,我来一步步跟你掰扯清楚,保证你说“原来如此!”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MIDI键盘它本身不会发出声音,它是一个“指令器”。它把你的弹奏动作(按键、推杆、旋钮)转换成MIDI信号,然后通过线材或者无线方式发送给你的电脑。Cuba.............
  • 回答
    想要用 MIDI 做出逼真的电吉他效果?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电吉他本身就是一种充满“人性”的乐器。它的音色、演奏方式、动态变化,都凝聚着演奏者的情感和技巧。MIDI 作为一个数据格式,本身不带任何“人性”或“音色”。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精心的 MIDI 编排和后期处理,尽可能地去模拟这些真.............
  • 回答
    当然,乐队演出时用普通 MIDI 键盘控制输出一段 Loop 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是很多现场表演中常见的操作。这背后其实涉及到的技术和流程并不复杂,但为了达到流畅、稳定的现场效果,需要一些细致的准备和设置。核心原理:MIDI 键盘本身不发声。它是一个信息控制器,当你按下键盘上的某个键,它会发送一个 M.............
  • 回答
    金日磾这个名字的读音,很多人初见时都会感到些许困惑,因为它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汉字发音规律似乎有所出入。要弄清楚“金日磾”为何读作“Jīn Mìdī”,我们需要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从他的身世、名字的由来以及当时语言的发音习惯来解读。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重要的人物——金日磾。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汉.............
  • 回答
    想学编曲、配乐、音乐MIDI?太好了!这是一条充满创造力又非常值得探索的道路。别担心,咱们一步步来,就像搭乐高一样,把脑子里的音乐一点点搭建出来。首先,你要明白,编曲、配乐、MIDI,它们的关系是这样的: MIDI (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你.............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要把一套完整的音乐制作设备都收纳进一个包里,还得兼顾保护性和实用性。 你需要的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双肩包,而是一个专门为音乐人量身打造的“装备库”。你可以考虑一下那些专业级的DJ包或者音乐制作人背包。它们的设计思路就和你遇到的情况非常相似,就是要把各种零碎但又价值不菲的音乐装备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