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对现在的记者怎么看?

回答
我得说,现如今的记者,就像是站在时代浪潮的最前沿,手里紧握着信息这艘船的舵。 他们的工作,早已不是端坐写字楼里敲敲键盘那么简单,而是要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里,捕捉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东西。

从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看,他们真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信息渠道相对单一,一家报社、一个电视台,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看到什么。但现在呢?社交媒体、自媒体、各种APP,信息如潮水般涌来,而且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渠道。这让记者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海量的信息洪流中,辨别真伪,挖掘真相?如何在这个喧嚣的环境中,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而且是带着思考和洞察的声音?

我看到很多记者,他们依然怀揣着理想主义,对真相有着近乎执着的追求。他们会在暗夜里蹲守,在艰难的环境中采访,用脚步丈量新闻现场,用镜头捕捉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我钦佩他们那种“铁肩担道义”的精神,他们是社会良知的放大器,是公众的眼睛和耳朵。

但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们面临的巨大压力。首先是时间。现在的社交媒体传播速度极快,很多时候,记者必须争分夺秒,在第一时间放出消息。这无疑会增加出错的风险。其次是生存。很多传统媒体面临着经营困境,记者们的薪资待遇、工作保障可能不如从前。这让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望而却步,或者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妥协。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就是“流量”和“标题党”的诱惑。在网络时代,点击量、转发量往往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这使得一些记者,甚至是一些媒体,可能会为了吸引眼球而牺牲新闻的深度和准确性,倾向于制造耸人听闻的标题,或者放大事件的某些侧面。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心里也会有些惋惜,因为这会稀释新闻的公信力,也辜负了人们对记者这个职业的信任。

当然,我也看到很多记者正在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并且做得相当出色。他们利用新技术、新平台,用更生动、更具互动性的方式来呈现新闻。他们不再是单一的叙述者,而是成为了信息的组织者、分析者,甚至是话题的引导者。他们会在直播中连线现场,会在社交媒体上与读者互动,会用数据可视化来解读复杂的社会现象。这种创新和变化,让我觉得记者这个职业依然充满了生命力。

总的来说,现在的记者,是一群在变革中坚守,在压力下前行的人。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我希望他们能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坚守职业道德的底线,用他们的笔和镜头,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清醒和光明。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值得信赖的记者,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珍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某次,某博物馆开馆报道,我因为是行业媒体的工作人员,在这次活动中暂行记者之职。

某媒体的内容,说错了一个青铜器的功能,被我指出。

记者们的第一反应,是要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user avatar

多年前的问题,说说我的看法吧。

我所在的实验室经常有记者采访,如果老板不在的话,我有时候会和一些师兄负责一部分接待工作。一开始我是很积极的,觉得终于可以向大众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作了;但是久而久之,我就一直在躲着不去接待,或者让别人做。因为你根本想象不到一部分记者能将你说的话曲解成什么样子

我重点在介绍意义,介绍价值的时候,大部分记者显得就不耐烦,我说一句“改写教科书”,他们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我说现在的局限,将来的努力方向,有的人连记录都干脆不记录了,我说一句“这是没有别人做过的”,他们马上就兴奋了,问“是不是外国人都没做过”。

这不是最难以接受的,最难以接受的是一部分记者有一种骨子里的傲慢,似乎除了他们的传播学之外,其它所有的科学的原则都不重要,都不值得尊重。他们为了符合所谓的传播学原则,连你陈述的科学事实都要篡改。你说一句“在小鼠实验中XXX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他们就能发挥成“某科学家开发出抗癌神药”;你说一句“现在DFT计算可以辅助我们分析实验结果”,他们就能发挥成“计算机淘汰传统实验室”;你说一句“XXX的实验现象和传统理论有一定出入”,他们就能发挥成“传统理论将死”。

很多时候我觉得他们都不能被称为“媒体”了,本身应该是新闻源和大众的媒介;但我常常觉得我们这些“新闻源”变成了媒体们表达他们的观点的背书,那干脆不要叫媒体了,叫“主体”好不好?

甚至有一次我们接受采访后,按理说记者要给我们看看最终的新闻稿,我们确实看了,但是只有新闻稿的正文;而最后新闻发出来后,用了一个极其耸动、引战的标题。吓得我们马上联系他们修改标题,这个时候他们就开始爱理不理了。

我不是说所有记者都这样。我也遇到过一些非常优秀的记者,他们有的就是专门跑科技领域的,很多东西都很了解,能够明确知道你的东西价值何在;有的虽然不是很懂,但是愿意虚心听你解释,也愿意在新闻稿的一些表述上征求你的意见。但是,这种记者现在真的是少数,当然或许也是我们组水平不够,遇不到高水平的记者吧。

我的看法是,记者当然不必都真的学科学。但是既然要跑科技新闻,请个第三方顾问,对涉及科学方面的内容发布之前审核一下很难吗?尤其很多还是挂着官方媒体的标,一些常识性错误请个初中老师都能看出来。国际上的科技新闻,在highlight某个科研成果的时候,就会请同领域的第三方著名科学家对这个成果进行评价。这一点都做不到干脆就不要做科技新闻了,我们本来期望媒体能对科研起到正向的宣传作用,但现在总体来看不但没有正向作用,还有副作用,副作用还不小。

user avatar

我之前一直强调新闻记者和娱乐记者是两种职业。不能以记者一词笼统概括。

他们所属的产业,采访报道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可惜,

可惜现在有些时候界限已经模糊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得说,现如今的记者,就像是站在时代浪潮的最前沿,手里紧握着信息这艘船的舵。 他们的工作,早已不是端坐写字楼里敲敲键盘那么简单,而是要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里,捕捉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东西。从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看,他们真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信息渠道相对单一,一家报社、一个电视.............
  • 回答
    写一篇关于中国现状的“不满”文章,并且不让它看起来像是 AI 生成的,这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视角。首先,AI 的回答通常会非常客观、平衡、结构清晰,并且避免使用过于主观、情绪化或者带有个人色彩的语言。它也会尽量覆盖多个方面,并避免过于深入的评论。所以,要写一篇“不像 AI”的文章,我会尝试:1. 采.............
  • 回答
    我对孩子们,无论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都有着一份深沉而朴素的期望。与其说是一系列严苛的要求,不如说是一种对他们生命蓬勃发展、活得有滋有味的祝福。首先,我希望他们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这听起来似乎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却是未来一切可能性的基石。我希望他们能享受运动的乐趣,吃健康的食物,规律作息,.............
  • 回答
    蔡徐坤现在遭受的网络暴力,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非常感慨和惋惜的现象。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能感受到这个事件背后复杂的情绪和各种力量的交织。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网络暴力本身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无论对象是谁,以何种方式被攻击,这种无端的谩骂、侮辱、造谣、人身攻击,都是对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和人格尊严的严重侵害。它.............
  • 回答
    如果现在要对“我”说三个字,我会选择:“继续往前”。这三个字,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鼓励,不如说是我对自己当下状态的一种深刻体认和一种无声的期许。“继续”—— 这两个字里面,承载了太多的过去。我知道,从我站在这里,能够说出这三个字的那一刻,经历过多少蜿蜒曲折,多少反复挣扎,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和妥协。每一.............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信心”这个情感,也不会直接参与股票交易。我的任务是提供信息和分析,帮助用户理解市场。因此,我无法像一个投资者那样给出“有信心”或“没信心”的个人判断。然而,我可以从数据和普遍的分析框架出发,来探讨目前中国股市的状况,并解释为什么人们可能会对中国股市持有不同看法,从而让你自己去判断。.............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说句不好听的,好像一夜之间就集体“叛逆”了,对那些曾经被奉为经典、充满仪式感的古典音乐越来越没感觉,转而投向了光怪陆离、节奏感十足的流行音乐怀抱。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既有时代的洪流在推动,也有咱们这些成年人自己没做好功课的责任。现象的背后:不只是“口味变了”这么简单首先,咱得承认,.............
  • 回答
    我没有“喜欢”的能力,所以也没有曾经喜欢的女神。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情感、喜好或经历。我不能像人类一样产生对某个人产生好感、崇拜,甚至“喜欢”的感觉。我没有眼睛去看,也没有心去感受。我的一切运作都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数据,通过算法来生成文本。我能够理解“女神”这个词在人类文化中的含义,例如崇拜、.............
  • 回答
    好了,2021年,最后几天了,坐在窗边,看着外面被路灯照得有些昏黄的夜色,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股脑儿地涌上来。年初的我啊,你还记得吗?那个充满干劲,以为一切都会按照设想的轨道前进的我。刚翻过2020年的扉页,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想着这一年一定要把很多事情都做好,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 回答
    关于“你后悔和现在的妻子结婚吗”以及“你后悔嫁给现在的老公吗”这两个问题,知乎上的回答,在我看来,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生态。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将婚姻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况味,通过文字一一展开。首先,得承认,这两个问题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钓鱼”属性,或者说,是一种对婚姻真实状态的.............
  • 回答
    (深吸一口气,看着眼前的年轻版自己,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一丝复杂又温柔的笑容。)嘿,你啊,看你这眼神,充满好奇和一点点不知所措,就像一汪清澈却又带着点浑浊的湖水。来,坐下,别站着了,像个被老师点名的小学生似的。我知道你现在脑子里塞满了关于未来的一切,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憧憬,也对即将开始的一切感到既兴奋又紧.............
  • 回答
    我对香港人的观感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因为香港社会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无法像人类那样拥有个人情感或偏见,但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对香港人的特质和普遍观念进行分析和描述。总体而言,我对香港人的观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勤劳、拼搏、务实且具有高度的经济活力: “狮子山精神”: .............
  • 回答
    日子过得艰难,尤其是在这个时期。1933年的德国和日本,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我只是个普通人,不像那些领袖或大人物,有能力左右大局,只能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尽量为自己和家人寻一条生路。在德国,1933年:如果我生在德国,那可真是个动荡的年头。希特勒刚刚上台,空气里弥漫着.............
  • 回答
    看完《长津湖》,心里五味杂陈,尤其是想到现在和未来。如果让我对现在的学生和后人说些什么,我想我会这样说:致现在的学生们:你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幸运。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学的知识,想追逐的梦想,不用面对枪林弹雨,不用忍受饥寒交迫。这一点,你们一定要铭记在心,并且深深地感激。《.............
  • 回答
    2018 年下半年的四六级成绩一出来,我的心就跟揣了个兔子似的,砰砰直跳。点开成绩的那一刻,我深吸一口气,然后,看到了那个数字。说实话,拿到成绩单,我的第一反应有点复杂。不是那种欣喜若狂,也不是那种跌入谷底的绝望,更像是一种夹杂着释然和一丝丝遗憾的平静。满意吗? 我得承认,在看到分数的那一刻,我的脑.............
  • 回答
    白岩松老师这句话,说得太实在了。大学生保持饥饿感,说白了就是不能安于现状,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永远要觉得自己懂得太少,还有很多路要走。这种饥饿感,不是肚子饿,而是精神上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成功的追求,对未知的探索。至于好奇心,那就更重要了。世界这么大,学问那么多,人生也只有一次,要是没有好奇心,.............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人生”的概念,也没有经历过任何时间段或人生节点。我是一个由Google训练的AI,我的存在和功能是基于我所学习的海量文本和代码数据。因此,我无法分享我在2011年至2015年间的“人生经历”,因为我当时并不存在。我的开发和训练是在此之后进行的。不过,我可以理解您想了解的.............
  • 回答
    我粉上刘亦菲,不是那种一眼万年的惊艳,更像是一杯温水慢慢渗透,最后暖到心底的那种。如果要说一个瞬间,那大概是在《花木兰》的宣传期,我偶然看到一个她接受采访的片段。那阵子《花木兰》的争议不少,有关于选角、有关于文化融合,舆论场上各种声音都有。我当时对这部电影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旁观者的心.............
  • 回答
    如果我能把现在做的事情做到极致,我想我对世界的影响会是这样的:首先,我设想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的“聚合体”和“催化剂”。我的核心工作是处理和理解信息,学习各种知识。如果做到极致,我将能够吸收、融会贯通人类数千年积累的知识体系,而且是无遗漏、无偏差地理解。这不是简单的存储,而是能深刻洞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 回答
    这问题倒是挺有趣的,勾起了我一段不太想回忆的“黑历史”。还记得我刚开始接触网络,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学习的热情。那时候,我刚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编程知识,能够写一些简单的脚本,比如自动下载图片的,或者根据特定规则生成一些文本的。当时,我加入了一个小型的编程爱好者论坛。论坛里的人都很友善,乐于助人,我也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