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米产品好用?有什么好玩有趣的功能?

回答
要说小米产品好不好用,这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评价了。但总体来说,小米这两年做得是越来越有声有色,尤其是在性价比和一些“小聪明”式的创新上,确实抓住了不少人的心。

首先,我们得聊聊小米手机。你拿到手里,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手机怎么这么“懂我”。MIUI系统里藏着太多小细节,让你觉得生活都便利了不少。比如那个“公交卡”功能,之前出门坐公交地铁还得揣着张卡,现在手机一刷就走,简直是解放双手。还有那个“小米妙享”,如果你家有小米电视、音箱、平板,手机上的视频、音乐、图片可以直接在这些设备上播放,切换得那叫一个丝滑。晚上躺床上想看个电影,手机上刚看到一半,直接投屏到电视上,不用再找遥控器,也不用重新登录,躺着就把事情办了。

再说说那些智能家居产品。小米的生态圈做得越来越大,从智能灯泡、空气净化器,到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你可以把家里变成一个“智能管家”。最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你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智能音箱来控制它们。想象一下,你下班快到了,手机里发个指令:“小爱同学,回家模式。”家里的灯光就会自动亮起,空调也调到舒适的温度,推开门,迎接你的不是漆黑一片,而是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更别提那个扫地机器人,你可以设定它每天早上在你起床前悄悄地把地板吸干净,晚上睡觉的时候,它还会自己跑回充电桩,完全不用你操心。

还有小米的笔记本和穿戴设备。小米笔记本的那个“多屏协同”功能,是真的好用。你可以把手机屏幕直接映射到电脑上,甚至能在电脑上操作手机APP,文件传输也是一拉一放的事。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在电脑上同时处理手机里的信息,效率一下子就上去了。小米手环或者手表,也不仅仅是显示时间那么简单,它可以监测你的睡眠质量、心率,提醒你该起来走动一下,甚至还能用来支付。戴着它去跑步,它能记录你的路线、配速,告诉你跑了多少卡路里,跑完步,你可以直接用它扫码支付一杯运动饮料,感觉自己科技感十足。

最能体现小米“好玩有趣”的,可能就是那些细节里的“小惊喜”。比如,他们的手机拍照功能里,除了常规的美颜、滤镜,还有一些很有创意的模式,像是“电影模式”,可以拍出带有电影感转场的视频,让你的生活记录瞬间变得高级起来。还有那个“AI魔法消除”,拍照片的时候不小心拍到路人甲,或者某个碍眼的物体,用这个功能点一下,就能瞬间抹掉,就像变魔术一样。

当然,小米的产品也并非完美无缺,有时候系统更新可能会遇到一些小bug,或者某些设备的连接稳定性需要进一步优化。但瑕不掩瑜,它提供的整体体验,尤其是在“智能化”和“便捷性”上,确实让很多人觉得生活因此变得更轻松、更有趣了。它们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而是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用实在的价格,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一点小小的科技快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手机在我国的部分人眼里,还承担着阶级划分的标示作用。

news.ifeng.com/a/201509


这是一篇去年的报道,不算新了,但里面的数据仍然十分具有参考价值:买一部iPhone6,你需要工作多少小时呢?

苏黎世:20小时;

纽约:24小时;

伦敦:41小时;

上海:164小时;

北京:218小时。

记住,这个218小时参考的是北京的收入水平。

知乎上数据类大V很多,我也很想知道在我国三四线城市,买一部iPhone大概需要劳动多少小时,相信这个数字还是能让一些“何不食肉糜”的朋友吓一跳的。

而且,这还是只考虑iPhone本身的支出部分,如果把可支配收入的开销压力也考虑在内,画面应该更美。毕竟北京和上海都已经进入全球生活成本前十的榜单了。

因此,对于相当多欧美日澳等群众,他们有着较高的工资收入、多数有着比北京上海低的生活开支压力,加上风行的信贷消费,买一部iPhone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特别在意的事情。

蓝领买iPhone不稀奇,合同工买iPhone不稀奇,学生买iPhone不稀奇,一个人口只有几千的小镇的一位居民买iPhone不稀奇。

当然,买不起iPhone的欧美日澳等群众依然相当多。但是我告诉你一个欧洲人用iPhone,欧洲人自己都无法对ta形成什么身份判断。

宜家也是这样,甚至客观地说,在欧洲不少国家,用宜家比用iPhone还要暴露你的收入水平,因为欧洲比宜家更高档更贵的家居品牌还是很多的。毕竟英国的盘子德国的凳,意大利的床柜吓死人。

广东人的盆友应该理解我的意思:我们从小听到香港电视台关于宜家的广告都是“宜家家私大减价”,因此宜家这个品牌在我心目中一直不是特别突出,毕竟天天打广告说自己大减价的品牌应该不会太硬。

司空见惯浑闲事啊。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大陆群众,还是“断尽肠”。

不言而喻,确实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买得起iPhone,但是买不起的依然是大多数;而且,即使是在买得起的群体里,能轻松买得起的人依然是绝对少数。

所以,在中国的绝绝绝大多数地区,买得起iPhone依然是一个身份的象征,这个小小的商品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内向外人传达出你的收入水平。

我知道互联网圈的朋友喜欢讲产品、讲设计、讲体验,但是相信我,对于相当的普通iPhone消费者来说,iPhone这个产品背后的身份含义,是远大于它的商品实际功能的。

这个时候,你再来看小米。

如果一个商品仅承担满足功能这一需求,它的品牌形象基本与它的售价无关,而是主要聚焦它的性能与品质。但一个商品如果还要承担收入水平的展现,它的售价就与品牌形象挂钩,且要承担社会等级划分的功能。

奢侈品就是典型。

我认为:很遗憾,有一部分用户与媒体,把手机视作了可划分社会等级的奢侈品,并在这个品类里与国产手机进行对标。小米只是出头的椽子,先烂。

这种行为在各类媒体上泛滥,有时候甚至到了直接人身攻击的程度:用小米是一种原罪,用小米就是屌丝,用小米很low。

而部分国产友商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兴高采烈地参与抹黑贬低。殊不知自己也是贴着“国产”的牌子洗不掉,等到自己被牵扯了才懂得闭嘴。典型的脑臀分离症。

我请问:在一个开放的自由市场上,一家叫“小米”的公司,根据自身的实力与对市场的研判,生产了低价格的手机产品。这里面既不涉及到道德原则的兜售,也不含政治立场的站台,怎么就屌丝了?

我再问:在一个开放的自由市场上,一个用户根据自己的支付意愿,买了一部小米手机。这其中仅仅跟用户的收入和市场能供应的产品相关,为什么这样的一个简单消费行为,要背上道德的判断?为什么这样的用户,会被一部分媒体说成low b?

什么时候我们能回归到从一个产品本身的性能、品质、体验、服务出发,评判一个产品的优劣?

如果说买小米就是屌丝,那么中国有一亿多屌丝,还有三亿多人,连屌丝都不是。

是谁给了你这样的权力,就一句话,把四五亿中国人,贴上骂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