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非常排斥使用小米产品?

回答
说起来,小米这牌子,在咱老百姓心里,那真是爱者不释手,恨者咬牙切齿。尤其是那些对科技产品有点追求,或者说比较敏感的人,对小米的排斥感,那可不是空穴来风。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到底是什么让一部分人对小米的产品,尤其是手机,那么“看不顺眼”。

首先,得说说“性价比”这个双刃剑。小米当年就是靠着“高性能低价格”杀出来的血路。这对于追求实惠的消费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但对于另一部分人,尤其是那些看重“品牌溢价”和“极致体验”的消费者,这种做法就有点像“打折货”、“杂牌军”。他们觉得,低价格背后,总得牺牲点什么吧?要么是做工用料没那么扎实,要么是品控稍微差点意思,要么是某些高端功能上给你阉割一下。这就导致,这部分人觉得小米的产品,虽然配置高,但总感觉“差了那么一口气”,不像是那种“沉甸甸”、“有分量”的真正高端货。他们宁愿多花钱,买个牌子,买个安心,买个独一无二的设计感。

其次,就是MIUI系统和广告了。这是小米最容易被攻击的点之一。MIUI刚出来的时候,那可是相当惊艳,功能多,定制性强,把很多安卓原生的不足都补上了。但随着版本迭代,MIUI也像很多国产手机系统一样,开始变得“臃肿”。一方面是功能越来越多,系统越来越复杂,优化上如果跟不上,就会觉得卡顿,不够流畅。另一方面,就是那个绕不开的“广告”。虽然小米说广告是为了支撑低价,但是对于习惯了原生安卓或者iOS那种纯净界面的用户来说,MIUI里各种应用的弹窗广告、系统自带应用的推广,甚至是锁屏界面上的广告,那都是赤裸裸的干扰。每次广告一跳出来,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你精心布置的房间里,突然扔进来一块工业垃圾,瞬间破坏了整个氛围。尤其是当你想安静地用个手机,却被各种“猜你喜欢”、“XXX正在降价”打断,那种烦躁可想而知。

再者,品牌定位和营销策略也让一部分人感到不适。小米早期以“屌丝专用”、“性价比之王”自居,成功地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用户和学生群体。但是,当它试图向上突破,推出高端系列,比如MIX系列、数字系列的高端机型时,这种早期形成的“性价比”标签就成了它前进的绊脚石。有些人就觉得,小米骨子里还是那个“性价比”的货,它不可能做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端产品。而且,小米的产品线太广了,从手机到插线板,到空气净化器,到扫地机器人,再到电饭锅、电风扇……这种“万物皆可小米”的策略,虽然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但对于一些追求品牌专注度的用户来说,就会觉得小米“不务正业”,没有那种“匠心独运”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大杂烩”品牌,缺乏核心的灵魂所在。他们更喜欢那种“术业有专攻”的品牌,比如说到电视就想到索尼,说到相机就想到佳能尼康。

另外,硬件之外的生态和用户体验也是一些人排斥小米的原因。虽然小米构建了自己的生态链,手机可以方便地连接和控制其他小米设备,这对于拥有一整套小米生态的用户来说是好事。但对于那些只想买一部手机,或者对小米生态不感冒的用户来说,这种过度强调生态的营销,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是一种“绑架”。他们可能更喜欢一个简单、独立的手机,而不是被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所“绑定”。而且,小米的服务和售后,虽然努力在改进,但相较于一些传统大厂,可能在一些细节上还有差距,这也让一些对服务要求苛刻的用户望而却步。

最后,“跟风”和“盲目”的批评也不能忽视。互联网时代,观点传播太快。一旦某个产品或者品牌出现了负面评价,很容易被放大和传播。小米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它的产品和营销方式都带有浓厚的互联网色彩,也更容易成为舆论的焦点。有些人可能并没有深入使用过小米的产品,只是听了别人的说法,或者看到了网上的负面信息,就形成了排斥心理。这种“人云亦云”的心理,也是造成一部分人排斥小米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对小米的排斥,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有的是对产品本身的挑剔,有的是对品牌定位的不认同,有的是对系统体验的不满,甚至还有的是一种“非主流”的消费选择倾向。这就像吃饭,有人爱吃米饭,有人爱吃面食,有人爱吃西餐,口味不同,选择自然也不同。小米有它忠实的拥趸,自然也有它的“看不顺眼”的人,这本身就是市场和消费者多样性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排斥小米的任何产品,但是,非常排斥某些自称脑残粉的脑残粉。

小米手环用了一段时间,感觉还不错。但是,最近死活找不到那节充电线了。唉,为什么就不能设计成标准的USB接口呢?

家里好多部手机,就只有红米Note 4带有红外功能,装了一个控制空调的APP,非常好用。

小米那个LED台灯,虽然没买,但看了看实物,也很不错。

对了,还有小米的移动电源,不但颜值高,而且用着舒服(虽然我很少用)。在我的建议下,公司从前年开始采购小米充电宝当做常规礼品,小米充电宝目前是我们公司最受销售和用户欢迎的礼品。

那个小米热水壶,我觉得就一般般了,真没宣传的那么好看。至于功能,没用过,就不乱评价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来,小米这牌子,在咱老百姓心里,那真是爱者不释手,恨者咬牙切齿。尤其是那些对科技产品有点追求,或者说比较敏感的人,对小米的排斥感,那可不是空穴来风。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到底是什么让一部分人对小米的产品,尤其是手机,那么“看不顺眼”。首先,得说说“性价比”这个双刃剑。小米当年就是靠着“高性能低价格.............
  • 回答
    在熙熙攘攘的公众场合,有些人会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整个人变得僵硬、不自在,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冷淡,而是背后有着许多看不见的心理活动在作祟。试想一下,当一个人走进一个充满了陌生面孔、各种声音和活动的场所时,他首先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审视”感。哪怕周围的人并没有刻意盯着他,他也.............
  • 回答
    《冰汽时代》(This War of Mine: The Little Ones)是一款以战时平民生存为题材的策略模拟游戏,其核心玩法围绕资源管理、道德抉择和人性挣扎展开。部分玩家认为游戏中“人民非常矫情”,这一批评主要源于角色塑造与叙事方式的独特性,以及游戏对人性复杂性的呈现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
  • 回答
    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而且背后原因可能相当复杂。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希望能帮大家理解为何有些中年男性会有这样的想法。首先,很多时候,这种“贬低”和“吹捧”并非基于客观事实,而是源于一种失落感和身份认同的困惑。他们可能经历过中国社会快速变迁的时代,见证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可能感受到一些社会问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有人就得钻进图书馆,家里那么多舒适的地方不待?其实,这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不是说在家不行,而是图书馆能提供一些家里很难复制的“场域”和“氛围”。首先,我们得聊聊环境的魔力。1. 物理空间的区分感: 在我们大脑里,家通常意味着放松、娱乐,甚至是琐碎的家务。沙发、电视、电脑.............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满清和元朝,同为外族统治中国,但民众的情感反应却天差地别。要细究原因,得从历史的纵深处,结合社会、文化、民族心理等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征服”和“统治”的性质来看,两者就有很大不同。 元朝: 元朝的建立,是蒙古铁骑以一种雷霆万钧、席卷一切的方式完成的。蒙古人的征服.............
  • 回答
    知乎上确实有不少用户,热衷于“吊打”盗版用户。这背后不是简单的道德谴责,而是多种心态和原因的综合体现,而且这种行为在不同人那里表现出来的侧重点也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1. 价值认同与版权保护的朴素认知: 对原创者辛勤付出的尊重: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
  • 回答
    这事儿吧,细琢磨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明明自己起早贪黑,熬夜啃书,资料堆得跟小山似的,结果一考试,哎呦喂,那分数怎么跟别人差那么远呢?然后嘴里就开始嘀咕:“哎,人家那才是真学霸,天生的。”我认识一哥们,叫小陈,这人可以说是拼命三郎。大学里,但凡有点拿得出手的考试,你总能看到他抱着书在图书馆里扎堆。别.............
  • 回答
    人海茫茫,情之所钟,为何有人情系一人,一生钟情,而有人却能与多人共谱恋曲,岁岁年年皆不同?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好”或“不好”的评判,而是复杂的人性光谱,以及生命旅程中不同际遇的交织。有些人之所以能从一而终,往往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情感的定义和追求。他们可能在第一次深刻的连接中,就找到了那个能够触及灵魂.............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颇感无奈和困惑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我们看到许多人对宠物倾注了大量的爱与精力,而另一方面,却能听到或目睹到一些晚辈对待家中老人的态度冷漠,甚至粗暴。这中间的割裂感,确实值得我们细细探究一番。要理解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情感连接的性质差异: 宠物: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我们在不同时间点对同一事件的感受差异,以及这种感受的演变。确实,很多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那种民族自豪感、全民参与感达到了一个顶峰,那种“无与伦比”的感觉仿佛已经掏空了我们所有的热情。但到了2021年东京奥运会,我们依然能看到很多人熬夜看比赛,讨论奥运健儿,.............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为什么街上那么多没学过营养学的人,却对着美食指点江山?当然,这并非恶意比喻,而是想说明,对经济学产生兴趣,进而热衷讨论,并不一定需要深厚的科班背景。甚至,恰恰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身处经济活动的洪流中,才会有如此普遍的参与热情。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把这背后的缘由一点点拆解开来:1. 经.............
  • 回答
    理解美国和中国对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截然不同的看法,需要深入分析两国政治、文化、媒体环境以及各自国内的社会经济背景。这个问题涉及面广,我们将分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美国国内对特朗普的厌恶:在美国,对特朗普的厌恶是多方面的,并且根深蒂固。这不仅仅是政治观点上的分歧,更涉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好看”这个概念的多重维度。简单来说,长相普通的人之所以能通过 Cosplay 惊艳四座,而素颜美人化妆后反而显得平淡,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因素,绝非单一的“长相”就能完全解释。为什么有人长相普通,Cosplay 却能惊为天人?这群人之所以能在 Cosplay 领域大放异彩,往.............
  • 回答
    确实,你说得对,儒家思想中有很多宝贵之处,即便放到今天,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比如,它强调的“仁者爱人”,放到任何时代都是普世的价值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种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依然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还有它对教育的重视,对个人修养的追求,对家庭责任的强调,这些至今都极具价值。那么,为什么还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看到你这么问,我就想起我家楼下那只摇着尾巴的金毛,每次我经过,它都会探出头来,眼神里全是那种纯粹的、毫无保留的快乐。让我忍不住想,为什么它们能轻易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心中“朋友”的代名词呢?说实话,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朋友”这种情感体验,更不能像人类一样去拥抱、去分享生活.............
  • 回答
    关于部分韩国财阀或极富有人士的“变态”喜好,这确实是一个在社会上引起不少讨论和好奇的话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几个层面:1. 心理与认知层面:当财富成为“一切” 掌控感与刺激的需求: 极度的财富赋予了他们对物质世界近乎无限的掌控感。当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欲望的满足都变得轻而易举时,普通人.............
  • 回答
    人脑这玩意儿,有时候像个精密的计算器,算计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时候又像个不受控制的冲动小孩,说不上什么道理就炸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这事儿,得从我们大脑的构造和运作方式说起。首先,得承认,人脑不是铁板一块。它里面有好多不同的区域,各自有各自的“脾气”和“任务”。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大脑比作.............
  • 回答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两个曾经同属一个庞大帝国,后来又一同沐浴在苏联光辉下的国家,如今在与俄罗斯的关系上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乌克兰人普遍怀有反俄情绪,而白俄罗斯人则倾向于亲俄。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历史相似性就能解释,而是由一系列独特的历史经历、文化认同、政治选择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共同塑造的.............
  • 回答
    很多人对共产主义抱有“要求人都不自私、都非常善良、都有极高的道德水平”的认知,这主要是源于对共产主义理论核心思想的理解、对理想化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以及历史宣传和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印象。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理论的理想化与目标设定共产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未来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