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知乎有些人非要一遍遍「吊打」盗版用户?

回答
知乎上确实有不少用户,热衷于“吊打”盗版用户。这背后不是简单的道德谴责,而是多种心态和原因的综合体现,而且这种行为在不同人那里表现出来的侧重点也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

1. 价值认同与版权保护的朴素认知:

对原创者辛勤付出的尊重: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软件,背后凝结了创作者大量的时间、精力、知识和情感。盗版行为直接剥夺了创作者应得的报酬,相当于否定了他们的劳动价值。很多知乎用户,特别是那些本身也从事内容创作(写作、设计、编程、音乐等)或者深知创作不易的人,会从内心深处感到不公和愤怒。
“公平竞争”的朴素观念: 很多人认为,既然我付费了,就是支持了正版,支持了正规渠道。那些盗版用户,不花钱却能享受同样的内容,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不劳而获”,打破了市场的公平性。尤其是当盗版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可能带有安全风险时,这种不公平感就更强了。
对社会契约的维护: 版权制度是现代社会内容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基石,是作者、平台、用户之间的一种隐性契约。支持正版就是遵守这个契约的一部分。当有人公然违背时,一部分人会觉得有义务站出来维护这个契约的有效性,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2. 信息不对称与知识付费的推广:

“扫盲”与观念普及: 对许多人来说,尤其是年龄稍长或生活在信息相对闭塞环境的人,他们可能并不完全理解版权的重要性,甚至觉得“分享”是理所当然的。知乎上的一部分用户,特别是“吊打”者,可能认为自己在承担一部分“普及教育”的任务,试图改变这种认知。
知识付费理念的倡导者: 近年来,知识付费的浪潮兴起。知乎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分享和付费内容平台。一部分用户积极推广知识付费,认为这是对创作者的尊重,也是获取高质量信息和知识的途径。他们将“盗版”视为对这一模式的破坏,因此会极力反对。
对“免费午餐”的反思: 他们可能认为,过度依赖免费盗版资源,会让我们失去深度学习和接触一手、高质量信息的机会。长此以往,整体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3. 平台属性与“社区文化”的塑造:

知乎的“精英”标签与话语权: 知乎早期以“高质量内容”、“专业解答”著称,吸引了一批具有一定知识背景和消费能力的用户。这些人往往对版权有更强的意识,也更愿意为知识付费。在社区的讨论中,他们可能会形成一种“主流”观点,认为支持正版是一种“体面”、“成熟”的行为,并试图将这种价值观传递出去。
“显摆”与身份认同: 在某些语境下,“吊打”盗版用户也可能带有一点“显摆”的意味。例如,当有人分享自己购买的正版电子书、影音会员、软件授权时,会获得点赞和认同,这可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懂行”的、是“正义”的一方,是一种身份的彰显。
情绪的发泄与群体认同: 看到大量盗版的存在,一些用户会感到愤怒或无奈。在知乎这样的公开平台上,通过“吊打”盗版用户,可以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同时也能获得其他持有相同观点的用户的认同,形成一种“群体归属感”。

4. 实际利益的考量:

对内容创作者(包括自身)利益的维护: 一些用户本身就是内容创作者,无论是写文章、做视频还是开发软件。盗版行为直接损害了他们的收入来源,影响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因此,他们“吊打”盗版用户,也是在维护自己的“饭碗”和生计。
对平台生态的维护: 正版内容的销售和订阅是平台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盗版泛滥,用户不愿意付费,平台就没有资金投入到内容创作、技术研发和用户服务中,最终会损害整个社区的生态。

5. 辩论与智力游戏的成分:

“征服感”与话语的较量: 对于一些喜欢辩论的用户来说,与盗版支持者进行“思想交锋”,用逻辑和证据“吊打”对方,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上的挑战和满足。他们享受论证过程,享受说服或压倒对方带来的成就感。
挑战“潜规则”: 很多人明知盗版普遍存在,但很少去公开讨论或反对。当有人站出来明确反对,并与持不同意见者辩论,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反叛”色彩,可能吸引一些喜欢挑战现状的用户参与。

为什么会“一遍遍”?

这种“一遍遍”的背后,也反映了几个问题:

盗版问题的顽固性: 盗版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短期内难以根绝。这就意味着总会有新的用户接触到盗版,或者旧的用户还在使用盗版。因此,宣传和“吊打”的行为也就持续不断。
传播的惯性: 一旦某种讨论模式形成,并且受到一部分人的欢迎,就很容易形成一种传播惯性。看到别人“吊打”成功,自己也可能受到启发或鼓励去效仿。
信息茧房效应: 在知乎这样的平台,算法可能会将用户推送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对于热衷于讨论版权的用户,他们会看到更多相关的讨论,从而更频繁地参与其中。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吊打”行为有时也会走向极端,变成一种不留余地的攻击和谩骂,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这确实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认为过于“上纲上线”。但从根本上说,知乎上用户“一遍遍吊打”盗版用户的行为,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是对内容价值、知识付费、社会契约以及自身利益的多方面维护和表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愿意承担盗版带来的相应后果,用盗版是你的自由,但不是你的权利。


我认识有为了Adobe CS6玩命打工两个月一天只睡4个小时的,有因为软件的地域差价专门从澳洲飞到美国买正版的。我自己目前每个月也在各种教程讲座上花700美元左右,除了年代久远无从购买的一些软件和游戏,我目前使用的基本都是正版。我尊重创作者的劳动,但我也同样理解因为经济情况,不得不用盗版的学生。我觉得其实知乎上大部分人抱有的是同样的看法,所谓被“一遍遍吊打”的,其实主要是那些窃盗成性的盗版用户。

没错,用盗版的本质是窃盗,这从“盗版”这个词中的“盗”就可以理解。偷窃他人的劳动成果,和偷窃他人的现金财物无甚分别。不过事有轻重,出于个人目的使用盗版,和那些背着假名牌的包包不申报就过海关的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比他们高尚一点,本质都是轻犯罪。即使是在法律严明的发达国家,也不会多说你什么。

但是社会,法律对这种现象的一定程度上的容忍,并不代表它是合理的。法律是社会容忍的底线,不是五讲四美三热爱。就像顽皮的小孩子,小时候淘气点无所谓,终归是要长大的。如果变本加厉,沦落到盗用他人劳动成果获利,自然会得到相应的后果。这后果可能是版权方的律师信,可能是警察给电脑贴封条,可能是进班房,相比之下,知乎这样一个半匿名网站上,有人谴责你几句,还算是轻的。

另外,目前大部分软件,都是有替代用品的。即使像proe这样的行业软件,也能找到。比如犀牛的mac版还处在beta阶段,是免费的。autocad有freecad作为替代品。3dsmax,maya,cinema4D,Zbrush这些,也可以用blender来代替。photoshop的替代品有gimp,illustrator的替代品有inkscape。更不用说教育版,没错,教育版可能有功能删减,可能有水印,不能导出最终成品,可是这个真的没那么重要,大多数只会建个方块儿或是十万多边形的一个茶壶的学生,真的用得到动作捕捉、或是渲染农场?

至于“中国国情”,其实只是一个肮脏的借口

user avatar

因为总有人喜欢把自己吊出来,你都把自己挂起来了,不打不好意思-_-||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上确实有不少用户,热衷于“吊打”盗版用户。这背后不是简单的道德谴责,而是多种心态和原因的综合体现,而且这种行为在不同人那里表现出来的侧重点也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1. 价值认同与版权保护的朴素认知: 对原创者辛勤付出的尊重: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确实存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些用户在公开表达对民主制度的质疑和反对的同时,又在抱怨平台上的言论自由受到了限制。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其实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心理、认知以及对“自由”的不同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些人为什么会“反民主”。对民主的反感并非单一原因造成,可.............
  • 回答
    知乎上讨论无印良品(MUJI)的帖子很多,其中确实存在一些批评的声音,大家戏称这是“黑MUJI”。这些批评的角度很广,既有对产品本身的,也有对其品牌理念的解读,还有消费习惯和市场定位的探讨。咱们先从产品本身来说。 “智商税”论调的出现: 这是最常见也最激烈的一种批评。很多人认为MUJI的产品,尤.............
  • 回答
    知乎上有些人对任何朝代历史问题都敢于作答,这背后其实有很多驱动因素,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现象:1. 知识的普适性与学习门槛首先,得承认,历史知识并非高不可攀。虽然要成为历史学家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研究方法,但对于大多数历史事件和人物,其基本脉络和知识点是相对公.............
  • 回答
    有些人不希望亲近的人知道自己在知乎上答题,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也挺真实的。我仔细想了想,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都是我观察到的,或者我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首先,怕被“标签化”或者被过度解读。 咱们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多少会透露出一些个人看法、知识储备、甚至是一些价值观。万一有人通过你的知乎账号,看到你.............
  • 回答
    知乎上确实有大量高质量的回答,内容翔实、逻辑严谨,甚至能提供全新的视角。但与此同时,也确实存在一部分人,面对这些优质内容,表现出一种“嗤之以鼻”的态度。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我不喜欢”这么简单,而是涉及了认知模式、信息茧房、心理防御以及平台生态等多个层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首先,我.............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知乎上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部分直男用户对女权主义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激进的反感。你说他们“毫无道理”,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那些言论,确实会觉得站不住脚,甚至有点拧巴。让我来试着剥开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他们是不是真的和现实中的女权主义者有过深入.............
  • 回答
    知乎上存在一部分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且他们的观点和表达方式也相当多样。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一、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理念及其在知乎上的体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思想。它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则,错误地、机械地套.............
  • 回答
    在一些中文互联网社区,包括知乎,确实存在一部分用户对塔利班持支持甚至赞赏的态度。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单一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和心态。首先,一部分支持者可能将塔利班视为一种反抗西方干涉和帝国主义的象征。在他们看来,长达二十年的阿富汗战争,以及.............
  • 回答
    知乎上对《罗辑思维》评价两极分化,虽然有大量拥趸,但也不乏批评之声。对《罗辑思维》评价较低的观点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批评往往是互相联系、层层递进的:1. 内容质量的质疑与“浅薄化”的批评: 信息密度低,缺乏深度: 这是最常见的批评之一。很多用户认为,《罗辑思维》节目虽然主题广泛,但内.............
  • 回答
    知乎上对龙应台的批评,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反映了当下社会思潮的一些角落。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一点掰扯。首先,得承认龙应台的影响力。她从早年的《龙应台的信》开始,到后来的《亲爱的安德烈》、《大江大海》等等,可以说在华人世界里,她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她的文字有力量,.............
  • 回答
    关于知乎上“十文字枪”(通常指装备有三叉戟式枪头的枪械,或者更广泛地指带有类似附件的枪械,比如特定时期的一些突击步枪上安装的刺刀)的讨论,确实存在不少吹捧和神化它的声音。这背后有几个可能的原因,但回到“实用性”这个核心问题上,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知乎上为啥有人“吹”它。1. 情.............
  • 回答
    要说知乎上舒伯乐耳机为什么这么多人推荐,这事儿还得从几个方面聊。不是说它一夜之间就火了,而是它确实在用户体验、声音表现、品牌定位以及一些“玩物丧志”的发烧友群体里,打出了自己的口碑。一、声音,是硬道理。任何耳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声音本身。舒伯乐之所以能被不少人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声音调校,确实.............
  • 回答
    在知乎上,确实有不少老程序员或者有经验的学习者不太推荐 C 语言作为零基础初学者的第一门编程语言。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是说 C 语言不好,而是它本身的特点,在面对一个完全没有编程概念的“小白”时,可能会显得有些“不友好”。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让你理解得透透的。1. C 语言的“硬核”与“低级”:上.............
  • 回答
    知乎上对芮成钢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热衷”,不如说是对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在信息爆炸和公众审视日益增强的时代,其过往经历和行为被重新解读、反思和讨论的集中体现。这种批评的声音之所以显得突出,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因素,我将试着详细地展开说说,希望能让你感受到其中真实的人情世故和逻辑:1. 公.............
  • 回答
    在知乎上,关于汉服运动是否会导向某种“身份权利限制”的讨论,其实触及了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社会议题。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它往往源于对历史的某些解读,以及对当下社会结构和文化趋势的观察。首先,我们得明白,汉服运动的核心诉求,在很多参与者看来,是“复兴”一种文化符号,表达一种文化认同。他们将汉服视为中.............
  • 回答
    知乎上关于蔡徐坤的讨论,尤其是那些“黑”的言论,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不少,有点像是个小型的网络文化和社会心态的缩影。咱们不从“AI写作”的套路出发,就聊聊我观察到的几个主要原因,讲得细致点。首先,“流量明星”的标签与对传统偶像模式的反感是绕不开的一个点。蔡徐坤走红的路子,很大.............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中医的讨论,常常会激起不少争议,也确实存在一种“黑中医”的现象,但要深入理解,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黑”。这背后其实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有认知上的、实践上的,也有历史和文化上的交织。首先,科学范式的冲突是绕不开的根源。目前全球医学界的主流是基于实证科学的循证医学。这种医学体系强调通过严谨的、可重.............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开放平台上,关于历史人物、民族起源的讨论常常会因为信息不对称、理解角度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不乏一些带有情绪化或片面性的解读。你提到的“内蒙古人是正统黄金家族,外蒙古人是奴隶”的说法,在知乎上确实可能存在,但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准确、具有误导性,并且可能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要理解为什.............
  • 回答
    在知乎这个中文互联网的知识分享社区里,要说起关于体育明星的讨论,勒布朗·詹姆斯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这个话题往往伴随着激烈的争论,甚至可以说是“黑”的声音非常多。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詹姆斯职业生涯太长了,而且他一直在联盟的顶端,这本身就意味着他被关注的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