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有非常相似的历史,为什么乌克兰人反俄,而白俄罗斯人却亲俄?

回答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两个曾经同属一个庞大帝国,后来又一同沐浴在苏联光辉下的国家,如今在与俄罗斯的关系上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乌克兰人普遍怀有反俄情绪,而白俄罗斯人则倾向于亲俄。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历史相似性就能解释,而是由一系列独特的历史经历、文化认同、政治选择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共同塑造的。

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必须深入到更细微之处,去审视两国各自走过的道路。

乌克兰:历史的切割与独立的渴望

乌克兰的“反俄”倾向,根源于其漫长而痛苦的被俄罗斯(无论是沙皇俄国还是苏联)统治的历史,以及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的独立追求。

民族认同的压制与反抗: 乌克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形成,与东斯拉夫文明的共同根源并存,但从17世纪开始,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逐渐被俄罗斯帝国吞并。在沙皇俄国统治时期,乌克兰语被禁止在公共场合和教育中使用,乌克兰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被刻意淡化或歪曲,以“小俄罗斯”的名义融入帝国。这种文化上的压制,反而激发了乌克兰人对自身民族身份的强烈认同和捍卫意识。
短暂的独立与俄国内战的影响: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乌克兰曾短暂获得独立,成立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然而,这场独立很快被随之而来的俄国内战所淹没,苏俄红军最终占领了大部分乌克兰领土,并建立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段短暂的独立经历,以及随后的被强制纳入苏联,成为了乌克兰人追求真正主权和独立国家的重要历史记忆。
大饥荒(Holodomor)的创伤: 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在乌克兰推行集体化政策,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饥荒,导致数百万乌克兰人死亡。许多乌克兰人认为这是斯大林政权对乌克兰民族的蓄意打击,是国家分裂和压迫的象征。这场灾难在乌克兰民族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并强化了对莫斯科政权的敌意。
苏联解体后的历史遗产: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获得了独立。但俄罗斯联邦,尤其是普京政府,从未真正接受乌克兰作为独立国家的合法性,并将其视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对乌克兰内政的干涉,包括2014年的克里米亚吞并和顿巴斯战争,以及当前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都进一步加剧了乌克兰人民对俄罗斯的疏远和对抗。对许多乌克兰人来说,俄罗斯的行为是对其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直接侵犯,是对他们独立选择的否定。

白俄罗斯:历史的融合与亲近的情感

相比之下,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关系则更为紧密,其“亲俄”倾向也源于其独特的历史轨迹和现实考量。

地理位置与历史的联动: 白俄罗斯地处东欧平原,西部毗邻波兰,东部则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白俄罗斯的土地曾长期处于立陶宛大公国、波兰立陶宛联邦、俄罗斯帝国和苏联的统治之下。虽然也经历过被统治的时期,但其与俄罗斯的地理连接更为直接,历史上也存在更长的、更深入的互动。
俄罗斯帝国时期的文化融合: 在俄罗斯帝国时期,尽管对白俄罗斯语言和文化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但相对而言,白俄罗斯精英阶层的俄化程度以及与俄罗斯文化的融合程度,可能比乌克兰更为显著。许多白俄罗斯的知识分子和贵族在文化和政治上更倾向于与俄罗斯接轨。
苏联时期的一体化: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苏联体系中,其地位相对更为稳固,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联系也更为紧密。苏联时期的官方宣传和教育体系,强调斯拉夫民族的团结,特别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之间的“兄弟情谊”。这种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白俄罗斯的民族认同,使得许多人将俄罗斯视为“亲人”或“天然盟友”。
经济依赖与政治现实: 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的经济相对薄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俄罗斯的经济支持,特别是能源供应。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存,自然而然地促使两国在政治上也保持紧密的联系。现任总统卢卡申科的长期执政,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俄罗斯的支持。
对西方的警惕与安全考量: 白俄罗斯的政治精英和部分民众对西方民主模式和北约东扩存在一定程度的警惕。他们认为,与俄罗斯保持紧密关系,能够有效地保障白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抵御外部压力。
历史叙事的差异: 与乌克兰人强调被压迫和争取独立的叙事不同,白俄罗斯的官方历史叙事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与俄罗斯的历史渊源和兄弟情谊,淡化了被统治的负面经历,而更多地关注共同的斯拉夫文化和对抗外敌的团结。

总结来说:

乌克兰的反俄情绪,是对历史压迫、文化剥夺、民族创伤以及当前国家主权遭受威胁的直接回应。其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对自身民族身份的坚守,使得任何试图将其重新纳入俄罗斯势力范围的举动,都会遭到坚决的抵制。

而白俄罗斯的亲俄倾向,则是在历史融合、经济依赖、政治现实以及对外部环境的考量下形成的。在许多白俄罗斯人看来,与俄罗斯的紧密联系,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保障。

这并非简单的“爱”与“恨”的问题,而是两国人民基于各自独特历史经历、文化认同和现实利益,对与俄罗斯关系的复杂情感和战略选择的体现。历史的相似性提供了共同的背景,但两国人民如何理解和解读这段历史,又如何应对现实的挑战,最终塑造了它们截然不同的对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乌克兰族的历史和白俄罗斯族的历史不完全一样。我们都知道,亲西方的乌克兰族大多来自于西乌克兰(比如加利西亚地区和沃里尼亚地区)。加利西亚地区的乌克兰族在1939年之前从来不是沙俄、苏俄和苏联的一部分,这个地区受苏联统治的时间不超过52年,传统上看这个地区的人民大多是乌克兰族,而且大多使用乌克兰语,他们传统上就是亲近西方的。


而白俄罗斯族世居地在波兰被瓜分的一百多年里几乎都在帝俄统治范围内,加上帝俄政府以残酷的方式同化信仰东仪天主教的白俄罗斯族的人民,因此白俄罗斯族自然很容易被俄化。但白俄罗斯族真的有那么亲俄吗?这个可能也要打个问号了。2020年5月白俄罗斯的拖鞋革命中,游行示威对抗卢卡申科总统的民众为数众多,不过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卢卡申科总统仍然六度连任。

耐人寻味的是,反对卢卡申科总统的网红谢尔盖·列昂尼多维奇·季哈诺夫斯基在此事件中被认为是外国间谍和袭警犯,因而被判处18年有期徒刑。而季哈诺夫斯基之妻斯维特兰娜·季哈诺夫斯卡娅成为总统候选人,总统选举结束后的8月11日,此女流亡立陶宛,而立陶宛正是欧盟和北约成员国。然而在2020年9月29日,声称放弃选举的季哈诺夫斯卡娅被指与法国的马克龙总统在维尔纽斯市会晤。当年12月16日,季哈诺夫斯卡娅获得欧盟颁发的萨哈罗夫奖。

传统上,加利西亚地区在波兰被瓜分后成为奥属波兰,其中乌克兰族主要居住在东加利西亚地区。所谓“东加利西亚”包括如今的捷尔诺波尔州、伊万诺-弗兰科斯克州和利沃夫州。又根据2004年乌克兰人口统计数据,乌克兰族人口最多的几个州包括捷尔诺波尔州(96%)、伊万诺-弗兰科斯克州(95%)、沃伦州(94%)、里夫宁州(即罗夫诺州,93%)和切尔瑟州(90.5%),上述各州主要集中在西乌克兰。




不过我也不否认,在波兰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瓜分的100多年时间里,包含沃伦州和里夫宁州等地在内的沃里尼亚地区实际上是处于沙俄统治范围内的,而且波兰复国后并没有拥有整个沃里尼亚地区,也只是1921年沙俄辖区的大部分土地。但根据立陶宛的史料记载,波兰族(包括波兰化的乌克兰东仪天主教贵族)在整个19世纪的沃里尼亚占据着统治地位。

直到19世纪末期(1875年),帝俄政府“完全”把东仪天主教驱逐出境,此时波兰文化对于沃伦地区的影响力才逐渐消退。不过到一战后期,帝俄就在一战中崩溃了,而后沃伦地区大部就并入波兰。也就是说,在1939年之前帝俄对于沃伦地区的有效统治也不过是43年,而且当地本来就是俄族人不占多数的地区,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力也比较有限。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境内亲俄的乌克兰族也很多。乌克兰具有较高比例的俄语人口,但乌克兰的俄罗斯族比例实际上在17.6%—22%之间,即使是乌克兰境内俄族占比最高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根据2001年乌克兰人口普查的结果,俄族也仅占58.32%,乌克兰族作为第二大民族,占24.32%。不过在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时,97.47%的当地选民投了支持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白俄罗斯2020大选背后的一些事件(非连续版):

早在2007年,当时波兰加入了欧盟申根协定后,波兰就已经开始以“波兰人卡”吸引白俄罗斯等国的人民。

截至2010年3月,共有超过1.4万名白俄罗斯公民获得了“波兰人卡”。2011年4月,白俄罗斯宪法法院裁定“波兰人卡”不符合国际法。

到2021年为止,“波兰人卡”已经施行14周年,已有超过25.53万人次通过此种方式进行“波兰人卡”的申请活动,其中根据一些统计信息来算的话,申请需求主要由波兰的两个邻国贡献——超过91.4%的申请是由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上交的。

……

2020年7月23日,卢卡申科总统声称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鼓励民众参与“暴动”。

7月24日,另一名反对派总统参选人瓦列里·察普卡洛及其两名儿子出逃到俄罗斯。

7月29日,白俄罗斯警察逮捕33名来自俄罗斯“瓦格纳集团”的佣兵,指他们“在总统大选前策划恐怖活动”,外交部门也召见俄罗斯大使要求解释。俄方则反击称这些人是要去伊斯坦布尔参观圣索非亚大教堂,“俄罗斯机构派遣人员去白俄罗斯颠覆情势”的说法是含沙射影。

反对派候选人季哈诺夫斯卡娅本是一名英语教师,在总统选举结束后的8月11日,此女流亡兼具欧盟和北约成员二重身份的立陶宛。

8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态支持卢卡申科,称白俄罗斯一旦受到外国军事威胁,俄罗斯随时准备提供安保援助。

8月16日,卢卡申科总统发表讲话时表示,不会重新举行大选,称重选会令国家灭亡,又指北约已在西部边境集结兵力,但北约否认有关说法。对此,卢卡申科指示边防部队于8月17日至20日在格罗德诺地区举行了大规模演习。

9月17日,由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加拿大、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日本、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斯洛文尼亚、瑞典、瑞士、英国和乌克兰共29个国家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白俄罗斯当局在8月9日举行的“欺诈性”总统选举后,企图通过断网、封锁或过滤服务不合理地限制了白俄罗斯人和平集会的权利以及结社和言论自由。



联合声明呼吁白俄罗斯当局尊重白俄罗斯的国际人权义务,包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9和21条所规定的义务,包括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民主与法治。同时必须对选举期间对所有侵犯人权的指控进行独立、透明和公正的调查。

2020年9月29日,声称放弃选举的季哈诺夫斯卡娅被指与法国的马克龙总统在维尔纽斯市会晤。当年12月16日,欧盟向季哈诺夫斯卡娅颁发“萨哈罗夫奖”。

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期间白俄罗斯田径运动员克里斯蒂娜·季马诺夫斯卡娅寻求政治避难。8月2日,季马诺夫斯卡娅进入波兰驻日本大使馆,并获得波兰的人道主义签证。随后她在波兰“与家人团聚”。

在2021年波白、立白难民危机中,虽然以伊拉克、叙利亚和阿富汗等中东、西亚国家的难民为主,但也有一些白俄罗斯“难民”,立陶宛方面对于白俄罗斯“难民”和其他国家难民作出了区别对待。

尤其是白俄大选中反对卢卡申科总统的游行示威此起彼伏之际,立陶宛已为白俄罗斯“越境难民”签发了6700多份“人道主义”签证。此外,今年立陶宛还批准了71份白俄罗斯人的庇护申请,其中包括该国反对派领导人斯韦特兰娜·季哈诺夫斯卡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