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衡水中学回应学霸演讲视频引发讨论,选择平庸该被非议吗?

回答
衡水中学学霸演讲引发的“选择平庸”讨论,着实触及了不少人心底最深处的焦虑。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学校、一个学生,更是关于我们当下社会对成功和个人价值的定义,以及在教育和成长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平衡“追求卓越”与“安于现状”的微妙关系。

事件的缘起:一场关于“内卷”与“平庸”的辩论

事情是这样的:在一次衡水中学举办的励志演讲活动中,一位在校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对未来的规划。他的演讲充满了对目标的热情、对努力的坚持,以及对“不甘平庸”的强烈渴望。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唯有拼搏才能实现梦想,唯有超越才能不被淘汰。他的话语铿锵有力,逻辑清晰,感染力十足,瞬间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然而,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关于衡水中学的话题,总是伴随着争议。这一次也不例外。一部分网友对这位学生的“奋斗精神”表示赞赏,认为这是对当下一些消极情绪的有力回击,是在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认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如果连最优秀的群体都在倡导“内卷”,那么普通人又该如何自处?

但另一部分网友则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衡水中学这种极度推崇“高考工厂”模式的教育理念,本身就存在问题。而这位学霸的演讲,在他们看来,是在无形中贩卖焦虑,是在将“卓越”变成唯一的价值衡量标准,从而对那些选择“平凡”或“平庸”的人生道路的人进行道德绑架和精神歧视。他们认为,人生并非只有一条通往顶峰的道路,对“平庸”的污名化,是对个体多元化选择的漠视,是对人性中那些温和、安宁部分的不尊重。

选择平庸,真的需要被非议吗?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首先,我们要明确,“平庸”这个词本身就带有贬义色彩,它常常与“普通”、“缺乏才能”、“没有成就”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但如果我们将它剥离掉这些社会赋予的标签,单纯从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选择来看,“平庸”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选择,一种在清晰认识自我、认清社会现实后,不刻意追求超乎寻常的成就,而是选择一种相对稳定、舒适、能够获得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选择平庸”会引发非议?

1. 社会对“成功”的单一化定义: 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更加推崇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无论是财富、名望还是地位。高考状元、创业精英、学科带头人,这些身份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赞美。与之相对,“安稳度日”、“小富即安”似乎就显得不够“有出息”。这种价值导向,使得“卓越”成了一种几乎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2. 教育的功利性与竞争压力: 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高效课堂”模式,其核心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的表现,从而进入更好的大学,获得更好的职业。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高度地“工具化”,学习的最终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进入名校。一旦离开了这种体制化的评价体系,那些习惯了“被驱动”的学生,可能会面临方向迷失。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持续的竞争压力也让“不进则退”的观念深入人心,选择“平庸”似乎就是在放弃竞争,等于被淘汰。

3. “内卷”情绪的反噬: 有一部分人对“内卷”深恶痛绝,但又无力改变。当他们看到像衡水中学学霸这样的演讲时,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加剧“内卷”的宣传,是在让大家继续疲于奔命。他们期待的是一种“躺平”或者“佛系”的生活态度,因此对那些依然在“内卷”前线冲锋的个体,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情感,其中可能包含着一种被压迫后的反弹,甚至是“你们越拼我越不拼”的逆反心理。

4. 对个体价值的误解: 许多人认为,选择平庸是一种放弃了自我潜力,是一种对生命的不负责任。他们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挑战自己的极限。如果一个人轻易地选择“平庸”,就被视为辜负了上天赋予的恩赐。

反思: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与和谐共存

然而,我们是否真的有权利去评判一个人的生活选择?

生命的价值,不应只用“成功”与“失败”来衡量。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有人追求极致的学术成就,有人享受平凡的家庭幸福,有人投身于艺术创作,有人醉心于公益事业。这些不同的追求,只要不伤害他人,都应该得到尊重。

“平庸”不等于“无为”。 一个选择“平庸”生活的人,他可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同样是勤恳的、认真的,他可能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一位尽职的医生、一位热忱的志愿者。他的生活或许没有轰轰烈烈,但依然可以充满意义。将“平庸”与“颓废”、“懒惰”、“没有追求”划等号,是片面的,也是不公平的。

教育的意义,不应只是制造“高效的考试机器”。 教育更应该帮助一个人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热爱并擅长的领域,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当教育过分强调分数和名校的光环时,它就可能忽视了对个体生命多样性的尊重和培养。

回到衡水中学那位学霸的演讲。 如果他的出发点是真诚地分享自己的奋斗经历,激励同学们去追求更高的目标,那么他的动机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解读它,以及这种解读是否又被社会环境所裹挟。如果社会对于“不甘平庸”的声音过于敏感,以至于对任何追求卓越的表达都加以攻击,那么我们可能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一种普遍的“丧文化”和“躺平主义”的盛行,这同样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最终的思考:找到平衡点

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非议“选择平庸”的人,而是反思我们整个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是否过于狭隘。我们应该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的、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安稳”不被视为落后,“追求卓越”也不被视为原罪。

衡水中学学霸的演讲,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内心深处对于“卷”与“不卷”的挣扎,对于“卓越”与“平庸”的权衡。而对于选择“平庸”者是否被非议,答案应该是清晰的:不应该被非议,而应该被理解和尊重,只要他的人生选择是负责任的,是内心认同的。 我们需要的不是否定任何一种选择,而是营造一个允许个体存在差异、尊重多元价值的社会氛围,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心与幸福,无论这条路通向的是星辰大海,还是静谧的港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曾看到路人行色匆匆,月薪两三千,生活周而复始、循规蹈矩,自己恐惧这样的空洞,于是选择不甘平淡。

说的好!

这就是中国的希望。

只是希望他能说到做到。

因为内卷时代里,他接下来还会看到:

985211本科行色匆匆,月薪两三千,生活周而复始、循规蹈矩,

985211硕士行色匆匆,月薪两三千,生活周而复始、循规蹈矩,

985211博士行色匆匆,月薪两三千,生活周而复始、循规蹈矩,

985本藤校博行色匆匆,月薪两三千,生活周而复始、循规蹈矩,

现在上海某985本藤校博就已经被迫,举起屠刀,手刃领导了。

我希望他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继续恐惧这样的空洞,然后继续选择不甘平淡。

不甘平淡,不仅仅是高人一等,年薪百万。成为人民领袖,为推动社会改革也是大有作为。当马云马化腾有什么意思,真正的大有作为是还是当马克思列宁毛泽东。

对于这种越来越残酷的世道,这位不甘平淡的同学完全可能是未来改革的推动者,革命的引领者,是未来的火种,在以后的时代中搅弄风云。

只不过我从他的演讲里,只看到了对无产阶级的仇恨,对上流社会的病态向往,似乎更加意图去当资本家的乏走狗,而不是下一个毛泽东周恩来。

但是阶级固化只会越来越严重,他想要翻身当主人,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而当乏走狗的日子大部分恐怕还是低廉薪资,周而复始,循规蹈矩。

所以我只希望他不要忘记自己今天所说的话,不要日后当了乏走狗,小社畜或者大社畜就满足了,躺平了,背离了自己的初心理想。

user avatar

看了目前已经有的回应之后,我只能说,衡水模式以及其宣扬的价值观,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仍有市场的东西,这套东西的核心,就是自由市场经济时代的小布尔乔亚精神。他们的核心思想,就是用自由市场经济时代的那一套上层建筑(而不是任何真正的与Marxism相关的东西)批判垄断市场经济时代的上层建筑,而不管这二者的经济基础完全是延续性的。(所谓的甘不甘于平庸,都不是重点,毕竟他们的“不甘平庸”只不过是学生时代拼命做题+毕业后大城市大厂996,这还不够平庸吗?

衡水中学是怎么回应的这个题目没有说清楚,我查了一下,似乎是这样的,河北衡水中学官方微博5月31日转发前述演讲视频并发文称:不做躺平青年!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

然后就是该题目所说的:路人行色匆匆,月薪两三千,生活周而复始、循规蹈矩,自己恐惧这样的空洞,于是选择不甘平淡(或许还有其他回应,但是我暂时没有找到,如果找到再更新)

这是一套看起来好像很正义很向上但是实际上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上都说不通的玩意。

对于衡水模式、做题家,以及这种行为,我的回答就是下面这些:

从略微温和一点的left的角度看,很明显,下面这种说法是不无道理的

鼓吹高考多么公平多么利于穷人“逆天改命”的请看看这个研究(文献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背景下的阶层差异与教育公平 刘保中):

而从更加激进的角度看,实际上,虽然很难接受,但是下面这种说法也是说的通的

唯一说不通的是什么呢?就是衡水那套逻辑,为什么说不通?那个长一点的文章说清楚了。



附另外一个挺好玩的问题:



一些基本观点

user avatar

河北衡水中学官方微博5月31日转发前述演讲视频并发文称:不做躺平青年!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

首先,单单就校方这个回应的这种说辞,没有问题。不止青年,任何人都有奋斗的权利。

其二,针对这个演讲,大家的关切,或者说,争议在哪里。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农村的土猪要去拱城里的白菜”!这个显得这个学生眼光窄了,无意间制造了“城乡对立”。

关于这个热点,学校却置若罔闻。

第三,该学生谈到曾看到路人行色匆匆,月薪两三千,生活周而复始、循规蹈矩,自己恐惧这样的空洞,于是选择不甘平淡。

按照公开的资料,全国月收入不足一千的,也有很多。难道,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生平谁愿意“躺平”?真躺平了,也意味着无奈和妥协。

第四,这样的“奋斗”用在高考上,不合适。

全国高考,多少代的高考,都是全社会选拔人才的相对最公平的“方式”。城里的孩子就不拼命了?

当然,有地域差和个体差异,目前无法避免。

第五,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鼓励奋斗可以,学生的三观是不是也要辅导?学校的只关注奋斗,“思想政治”是不是不及格?

user avatar

准确地说,应该是被平庸选择了,也不该被非议。将平庸当做近乎是罪恶,这是一种病态的思维,反映出的社会是一种极端贫穷,或者贫富差距过大,为了生存,只能成功,否则平庸就活不下去的状态。是一种淘汰制的警告。


平庸这个词在衡水中学的演讲中,带有非常严重的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没有人文关怀。完全是制造恐慌,树个靶子来打,实际上平庸的人和优秀的人,在命运和环境的影响下,每个人生阶段的结果会走差很大,有时候甚至反过来。


而这些是不会被提及的。我说过,衡水中学学霸的演讲本质是销售培训,开会,演讲,介绍成功拿下订单的案例,分析一下方法,鼓舞士气,然后拿下更多业绩,让自己的销售额上去。没错,衡水中学就是那个销售公司,而这个学霸就是销售主管,他们业绩好了,学校业绩才会好,才能吸收更多的优质生源,进行垄断。


很多家长都有意或者无意忽略掉生源才是造就一所名校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反过来,学校厉害,教的学生才厉害。


如果回归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出发点是具备基础知识,良好的习惯和人格的培养,这些不是通过考试来考出来的,目的更不是为了把其他人踩在脚下。


是什么让学霸说出进城拱白菜这样的话呢?是公司。学霸的演讲充满了鸡血和愤怒,充满了那种要改变命运的气势,这和招聘房地产销售的招聘启事写的东西本质是一样的。想改变命运吗?想挣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吗?加入XX地产,实现人生梦想!


对于一个销售公司来说,平庸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这个公司的市场份额被其他人抢走,自己业绩变差。衡水中学拿了全省那么多生源,他们愿意放弃吗?肯定不会。放弃意味着钱就赚少了。你们该不会真的以为衡水中学那么玩命叫学生做题,好像搞传销一样搞演讲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让学生圆梦而已这么简单吧?我在石家庄也可以接受教育,我在邯郸也可以接受教育,我一定要去衡水?衡水中学的学生如果平庸,那么衡水中学出清华北大的少了,衡水中学绝对着急的要命,因为这样就没法拿到好的生源,对其他想要“改变命运”的学生收高价了。


这其实是个教育泡沫,就是学历比特币。南方有深房理炒房,北方有衡水中学炒录取通知书。接受平庸是绝对不可能的,对于衡水中学来说,接受平庸就等于是把市场割让给其他中学。因此才会那么大肆宣传改变命运之类的东西。而且他们也想让你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命运,只有不平庸才配活得快乐。


你跟信仰衡水的人说选择平庸是一个人的权力,不应该被指责,他们会说:你是不是想叫我不努力,然后自己考上好大学,抢我的名额??


就是这么个理,接受平庸对于大多数个人来说,是始终必须要迈过去的一道坎,有过社会阅历的人,没有多少是不知道一个人想不平庸,不是只有个人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但这事情不能成为主流价值观,因为对生意不好。

对于父母来说,接受自己的孩子才是真正做到爱自己的孩子。看下这个视频。北大教授都知道,自己的小孩大概率是没法考上自己的学校的,只有跟自己的期望和解了,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活着才不会那么心累。

北大教授可以接受孩子平庸吗 https://www.zhihu.com/video/1384503591290482688

视频搬运自抖音教育博主北大丁教授(ID:dingjiaoshou666),他对现在的国内教育现状有很深入的看法,在对子女教育方面和大学选专业都有独到的见解。

user avatar

这学生还是太年轻,他以为自己进城了能拱白菜,却不知道进城的很多人成了韭菜。

平庸往往不是人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现实作用于个体的结果。

大部分人都不想平庸,但大部分人未来都将过着平庸的生活。

因此,从教育的角度看,塑造好学生的三观,让他未来能够成为正常的普通人更为重要——这也是我在教学中始终秉持的理念。

至于成为人物,这需要个体的努力,但这不是努力就可以达到的。

最终,我们大部分人都要回归到平平凡凡的生活,但这并非没有意义,更不是他说的“一眼望到死”。我们的生活虽然波澜不惊,但总有让你生命泛起涟漪的事情,这会是每个人生命中独特而宝贵的体验——我们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都是生命重要的色彩。

善待身边人,做好手边的事儿,与自己和解,这远比在网上撕那些大问题有意义。

user avatar

不是选择平庸就该被非议,而是在求学若渴的黄金岁月里,却狂灌“不甘平庸”的鸡汤,不但自己喝,还让别人跟他一起喝。

他们在背负着“全村的希望”的同时,却也背负着农耕文明和氏族文化的双重压力,这是一个“乘龙快婿”的样貌吗?

如果学霸觉得考上好大学,余生无虞尽享高光时刻,那这种错误认知,一定会在他日后人生中让他感到深深的挫败。

要把“城里的好白菜拱了”,恐怕仅仅读完一个好大学也不够:一般好点的大学毕业生年薪30万算是很不错了吧?扣掉生活开支,一年也就存下20万,但在城市普通有产阶层的眼里,依然是一个买不起房子的“凤凰男”。

毕竟早上5点半起床,喊着鸡血口号,喊着“逆天换命”的怨念,很难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

家人们啊,高考对很多人都是重要的契机,但发放到现在这个多元世界,光靠大学这点儿“Buff”就想做“天之骄子”,确实有点图样。

仅仅说学业目标吧,孩子刚刚背上书包上学的时候,哪个家长没做过让孩子当学霸的梦?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清北?

等上了小学,一些人已经调低了目标,只要孩子能考上一所好初中就行。

而上了初中,不让孩子上职校已经成为一些家长的愿望。

到了高中,仍然把清北定为目标并最终实现理想的孩子,凤毛麟角。

大部分人,能考上一所211院校就谢天谢地了。

其实就算那些最终考上985,考上清北的孩子,也必然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变得普通。在某一领域最终做到最好的,毕竟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人,绝大部分人都命中注定会成为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

不仅是丁教授的女儿,还是刘瑜的孩子,绝大多数成为普通人的脚步都势不可挡。

如果人生是一场比赛,如果夺得冠军才是胜利,那么我们大概率会失败,这就是现实。

少年以拯救的《航拍中国》所表现的除了祖国山河的博大,还有就是万亿民众的伟大。

而这万亿民众,应该都是平庸之辈吧。

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平庸只能是个卑微和失败的标签,但平庸从来都不是一个单数,正是无数的平庸之辈,撑起了如今的太平盛世。

即使不得不关注自身,平庸也虽可耻但有用。

少年没有对个体平庸给与具体的定义,但对这个抽象的敌人却灌输了某种效力有限的价值判断标准。

衡中模式的价值观偷梁换柱地完成了张冠李戴:校园里的平庸和社会中的平庸近乎等价。不得不说,这是对两个世界的大多数人生活状态的虚假描绘。

对成功的定义权被高考限定了上限和下限之后,平庸几乎就只有被唾弃这一个选项。

接受不同形态不同走向甚至不同内涵的成功,在这个演讲和演讲者及其演讲稿上,我们看不到除了衡中模式之外其他的路线。

承认普通和平庸并不丢人,从来没有努力,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子才丢人。

一个好的社会,是不管身处哪个社会阶层,做什么工作,都可以理直气壮昂首阔步;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生活方式,而不必听被一些人天天指着鼻子说“平庸”,做着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和生活。

当然更不是“背着全村的希望”去快马加鞭“拱城里白菜”的人。因为即便拱到手了,女生和你都不会幸福,因为好的婚姻不是因为征服,而是爱护。

大家只是希望张同学懂得,衡中没教会你的道理。

人的幸福,不是不在于只有站在聚光灯下,能够接受自己的平凡、普通,乃至平庸反而更加真实。

安居乐业的社会,不是来自于食物链顶端的少数上层的恩赐,是各位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谋生方式和爱的人。

少数人的“不甘平庸”和不幸“被拱”的人,不能让大家走向和谐。爱和相互欣赏,才是。

我们不但要学会赢,也要学会如何面对输。

user avatar

不该。都很好。演讲也很好。棒棒。

user avatar

挺悲哀!

一个孩子的竟然引起这么大的争论,一群成年人因为一个孩子不甘平庸的演讲,竟然怨气满满!

一个高中生若是没有成长叛逆的精神,那这个社会就真的出问题了。

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增长,不代表所有人都因为经济高速增长儿受到普惠,不像深圳村里的孩子躺赢,相当一部分农村还在贫困中,相当一部分孩子在撑起整个家庭命运,他的命运改变,就是家族命运的改变。

他们没法躺,父母还在几亩薄田上,为了一块五一斤的玉米从春天忙到秋天,才得到几千块钱的玉米,父母的腰已经压弯了,他们和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脱节了,父母可能才四五十岁,但是就是被淘汰了,父母无可奈何的把改变命运的任务交给孩子了。

一个孩子就是说了一句要去拱个城里白菜,就让城里的人恐惧不已,你们害怕什么?

现在就急着给一个准备改变家庭命运孩子一个大帽子,一顶带着网络暴力的帽子,他才十几岁,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责任。

这些人如果真的如此,那么道德水平就是社会的耻辱,急不可耐的露出最丑陋的嘴脸去施暴。

有些人在急着让别人躺平,有些人害怕后来者会抢了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位置和生活。

前两年知识焦虑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咒骂贩卖知识焦虑的人,可是自己却又急不可耐的补齐知识。

社会永远都在淘汰一批人,首先那就是不学习的那帮人,包括那些农村孩子的父母,也包括城里写字楼里那些已近中年的人,有些人好久没看书了。都是在为工资跳槽,跳来跳去,把自己跳成一个老油条,很少有人把自己跳成专家。

等到新的经济浪潮到来,发现自己本行业就是混了个经验,时代一直这样,先看看美国铁锈地带的中产家庭们,快乐教育让他们从爷爷奶奶辈就开始躺平,躺到孙子辈发现,美国社会连给他们躺平的地方都不给了,大量美国中产滑向低收入家庭,学历成了他们跨不过去的槛。

他们最后只能把希望放倒特朗普身上,最后还是一场空,学历是经济发达社会的一杆尺,它会无情的把人挡在高收入改造外面。

年轻人就是应该有向上的精神,那些说着假大空的话作文被人嫌弃,可是有孩子说出真话,又被一些人神经敏感所抵触。

害怕什么,害怕要被淘汰的自己吗?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嫁给一个不躺平的孩子?

一个孩子的话就像照妖镜,翻起了沉在湖底的东西。

孩子你要加油,不要在意某些污言秽语,你才十多岁,希望你见那些秽言如湖底污泥,不要理他们,他们已经甘愿平庸,又想把别人拽到湖底,你自轻舟远行,他们只会在你船后涟漪的翻腾,然后再次沉入湖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