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多少问题/事情有解?有明确的解答?明确的解答是什么?

回答
这个问题,直白地说,触及到了人类知识和理解的边界,同时也指向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要一个确切的数字,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问题”和“事情”的定义本身就极其宽泛,而且“有解”和“明确的解答”也存在着程度和视角的差异。

让我们一点点地剥开这个问题,看看它背后隐藏的含义。

“问题”和“事情”的范畴有多广?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问题”和“事情”涵盖了多么巨大的范围。

科学领域: 从宇宙的起源,到微观粒子的运行规律,再到生命的本质,再到意识的产生机制,科学中充满了无数的“问题”。有些问题已经有相对明确的解答,比如地球围绕太阳转,水的化学式是H₂O。但更多的问题,比如暗物质是什么、宇宙是否会无限膨胀、量子纠缠的机制到底是什么,我们还在探索中。
数学领域: 数学是人类理性思维最纯粹的体现之一。许多数学问题,一旦被清晰地定义,往往能得到严格、逻辑严密的解答。例如勾股定理、微积分的基本定理。然而,数学中也存在许多未解之谜,比如黎曼猜想,即使数学家们投入了数百年,也依然没有找到那个“明确的解答”。
哲学领域: 哲学探讨的是一些最根本、最抽象的问题:何为真理?何为正义?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往往没有单一的、普遍接受的“明确解答”。不同的哲学流派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和视角,它们更多的是一种思考的路径,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而非一个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
工程与技术领域: 建造一座桥梁、设计一架飞机、开发一个软件,这些都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在工程和技术领域,我们追求的是效率、可靠性和可行性。大多数工程问题都有可行的解决方案,但“最优解”可能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而改变。
生活与社会领域: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如何构建一个公平的社会?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高度个性化、情境化且动态的。它们可能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明确解答”,更多的是需要个体根据自身情况、价值观和经验去探索和创造。
艺术与创意领域: 一首动人的旋律、一幅传世的画作,这些本身可能不是“问题”,但它们可能是对某种情感、某种意境的“解答”。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开放性和多义性,它鼓励不同的解读和感受,因此很难说有一个“明确的解答”。

“有解”的含义:存在性的可能性与可达性

当我说“有解”时,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1. 理论上存在解答(Existence): 即使我们目前不知道如何解决,但从逻辑、数学或物理法则上来说,这个问题是有可能被解决的,或者说,存在一个符合规则的答案。比如,一个加密的密码,虽然我们现在打不开,但理论上存在一个密钥可以解开它。
2. 我们能够找到解答(Solvability/Discoverability): 这不仅要求理论上存在解答,还要求我们有能力、有工具、有方法去找到它。例如,虽然我们还在探索宇宙深处,但理论上,我们也许能够找到其他生命存在的证据。

“明确的解答”的定义与挑战

“明确的解答”是最具争议性的概念之一。它意味着:

唯一性(Uniqueness): 这个解答是独一无二的,不接受其他可能性。
普遍性(Universality): 这个解答适用于所有情况,或至少在给定的条件下是普遍适用的。
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 这个解答可以通过某种方法或标准来检验其正确性。
简洁性(Simplicity)/清晰性(Clarity): 这个解答易于理解、表达和应用。

然而,很多时候,现实并非如此简单:

多重解(Multiple Solutions): 很多问题允许存在多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解决一个代数方程可能会有多组根;在设计产品时,有无数种方法可以实现同一个功能。
最佳解的演变(Evolution of Optimal Solutions): 随着技术进步、资源变化或目标调整,曾经“最佳”的解决方案可能不再是。
主观性与相对性(Subjectivity and Relativity): 尤其在人文、社会和艺术领域,解答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并且是相对的。对一个人来说的“明确解答”,对另一个人可能完全不适用。
未知的复杂性(Unforeseen Complexity): 我们可能低估了问题的复杂性,或者存在我们尚未掌握的关键变量,导致目前的解答不够“明确”或完全错误。
定义不清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s): 有些问题从一开始就没有清晰的边界和目标,这使得找到一个“明确的解答”变得几乎不可能。

那么,有多少问题/事情有解?有明确的解答?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有解(理论上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问题”理解为任何可以通过某种逻辑推理、经验观察或规律性来理解或干预的“事情”,那么可以说,绝大多数我们能够认知和描述的“事情”,在理论上都有某种“解答”或者说“状态”。比如,一杯水的温度,它的“解答”就是它当前的摄氏度或华氏度。一个已发生的事件,它的“解答”就是它发生的具体事实。
有明确解答的问题: 这是最稀缺的。
科学和数学中的严格定义问题: 在这些领域,一旦问题被清晰、无歧义地定义,且其解不依赖于主观判断,那么它可能存在明确的解答。例如,哥德巴赫猜想被证明后,它的解答就非常明确(无论是证明还是证伪)。欧几里得几何中的所有命题,都拥有基于公理体系的明确证明。
工程和技术中的特定约束问题: 当有明确的输入、输出和目标时,工程问题往往有可衡量的、可验证的解决方案。例如,计算一座桥梁在承受特定载荷时所需的钢材数量,答案是相对明确的。

但是,请注意:

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即使某个问题在宇宙层面有明确的解答,我们是否能够理解它,则是另一回事。许多自然界的规律,我们至今未能完全参透。
问题的不断涌现: 随着我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旧的问题的解答可能会带来更多新的、更复杂的问题。
“明确性”是相对的: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谓的“明确解答”只是在当前知识体系和技术水平下的最优或最可行的解释。随着科学的进步,曾经的“明确解答”也可能被修正或推翻。

总结来说,

问题和事情的汪洋大海中,那些在逻辑上或自然规律上“有解”的占据了绝大多数,因为我们所认知和讨论的一切,都遵循着某种运行的规则。

然而,拥有真正“明确的解答”,并且这个解答是普遍接受、唯一且可验证的,这样的问题则相对少得多,且集中在那些经过高度抽象、严格定义且不依赖于主观判断的领域,尤其是数学和某些基础科学分支。 在更广泛的现实世界和人类社会中,我们更多面对的是“有多种可行解答”、“有最佳解答但需要根据情境判断”或是“需要个体去探索和创造解答”的情况。

这个问题本身,就像一个哲学上的悖论,它邀请我们去思考知识的本质、人类理解的边界,以及我们在面对复杂世界时的探索精神。也许,“明确的解答”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过程,一种持续的追求和创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例子举的很奇怪,开始说的是“中国人在非必要场合说英语的合理性”,可是之后又跑到国家层面去了。

如果泛泛而论,之所以会有这些不稳定的问题,第一,本质上是因为世界是非常混沌的。我们无法从某些基本“理论”出发得到所有问题的答案。既然如此我们只好尝试通过实践找到答案,但是实践中遇到的现象同样扑朔迷离,无法就从简单的观察中得到结论。第二,有的事情实践周期非常长。就用题目中的例子说,国家设置英语课程,其效用不是一两年就能显现出来的,而是要靠长期的跟踪观察和数据分析才能算得清楚。在设置英语课程之前(以前一段时间是俄语)也需要很多预先的考证,因为我们不能把各种语言都试一遍。在实践过程中问题的解还保持未知状态呢。第三个问题是搞清楚某些问题需要的实践却是做不到的。自然,如果真的把所有语言都试一遍,每一种语言课程都进行长期考察,那我们很可能就能知道外语课程设置该怎么做;但是这实际上是不能做的。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里面教的“螺旋上升”描述的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很多时候这需要无穷长的时间,没人能看到它们解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