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的食品价格比中国低?

回答
关于为什么美国的食品价格普遍比中国低这个话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将从宏观经济、农业生产、流通环节、消费习惯、政策补贴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

宏观经济与发展阶段差异

1. 发展阶段与人均可支配收入:

美国: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美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中国。这意味着即使食品价格绝对值较高,但对于美国消费者而言,食品支出占其总支出的比例相对较低,从购买力平价(PPP)的角度来看,食品的“相对价格”可能就显得不那么高。简单来说,同样的钱能买到的食品在美国比在中国更能满足基本需求。
中国: 中国仍处于发展中阶段,虽然经济增长迅速,但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这意味着食品支出在中国消费者总支出中占比较高,对价格更为敏感。为了保障民生,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会控制一些基本食品的价格,但也无法完全压低所有食品价格。

2. 经济结构与产业效率:

美国: 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体系。其农业生产技术、机械化水平、规模化经营、育种技术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生产效率极高,单位成本较低。
中国: 农业虽然也在不断现代化,但仍存在大量小农经济模式,土地碎片化、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尤其在一些农村地区)、精细化管理不足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和单位成本相对较高。

农业生产效率与技术

1. 规模化与专业化:

美国: 美国的农业生产高度规模化和专业化。大型农场拥有数千甚至数万英亩土地,可以进行大规模种植和养殖,从而摊薄固定成本,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例如,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几乎完全由大型机械进行播种、施肥、收割,劳动成本极低。
中国: 尽管也在发展规模化经营,但中国的耕地普遍分散且小块化,个体农户经营是主体。这种模式在推广先进技术、使用大型机械、进行统一管理等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势,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2. 技术进步与投入:

美国: 在农业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巨大,包括高效的育种技术(如转基因技术在部分作物上的广泛应用)、精准农业(利用GPS、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作物生长条件的精细化管理)、先进的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产量、降低损耗、减少水和肥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中国: 在农业科技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美国相比,整体技术水平、研发投入以及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仍有差距。

3. 土地成本与劳动力成本:

美国: 虽然土地本身可能不便宜,但由于规模化经营,单位土地的生产成本可以通过高产量和低投入得到摊薄。同时,美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但高自动化水平大大抵消了对劳动力的依赖。
中国: 农村劳动力成本近年来也在上升,且由于小农经济模式,单位劳动力的产出效率相对较低。在一些地区,土地流转成本也在增加。

流通环节与效率

1. 物流网络与基础设施:

美国: 拥有成熟且高效的物流网络,包括发达的公路、铁路系统,以及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这使得农产品能够快速、低损耗地从产地运往全国各地,并保持新鲜度,降低了运输和仓储成本。
中国: 尽管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在冷链物流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成本和损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食品价格。

2. 分销渠道与中间商:

美国: 拥有成熟的大型零售商(如沃尔玛、克罗格等)和批发商,它们通过规模采购和高效分销,能够压低采购成本,并将优惠传递给消费者。产业链条相对扁平化。
中国: 食品流通环节相对复杂,层层加价的情况较多,导致从农田到餐桌的链条较长,中间环节的成本也层层累积。尽管电商平台正在改变这一局面,但整体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政策补贴与支持

1. 农业补贴的力度与方式:

美国: 美国政府对农业有大量的补贴,特别是对主要农产品(如玉米、大豆、小麦、棉花、奶制品等)。这些补贴形式多样,包括价格支持、收入支持、作物保险、出口补贴等。这些补贴直接降低了美国农民的生产成本,或者提高了他们的收益,从而间接使得这些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更具竞争力。
中国: 中国政府也对农业进行补贴,但其目的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更侧重于保障粮食安全、支持种粮农民、促进农村发展等。补贴的力度和具体方式也可能与美国存在差异,且补贴的对象和范围也可能有所侧重。

2. 进口关税与贸易政策:

美国: 在一些领域,美国可能通过较低的进口关税或者自由贸易协定,使得一些进口农产品价格也相对较低,增加了市场竞争,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价格选择。
中国: 为了保护国内农业,中国对部分农产品设置了关税配额或较高的关税,这使得进口农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也使得国内生产的农产品在价格上不具备绝对优势。

消费习惯与食品结构

1. 食品结构与加工:

美国: 美国消费者对加工食品、预制食品、速冻食品的需求量大。这些食品经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单位成本较低。同时,美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也相对较高,而一些基础肉类(如鸡肉)在美国的生产效率极高,成本较低。
中国: 中国消费者更偏爱新鲜、现做的食物,对食材的新鲜度和烹饪方式有较高要求。这种偏好使得对初级农产品的需求量大,且对食品加工和保鲜的要求也更高,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相关成本。

2. 食品安全与质量标准:

美国: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有严格的标准和成熟的体系,但有时为了达到这些标准,也可能增加生产成本。不过,其高效率的产业化生产能够将这些成本有效分摊。
中国: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中国也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这同样需要投入和成本。但有时监管的执行效率和覆盖面可能与美国存在差异。

总结

综合来看,美国食品价格比中国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农业产业化水平高、技术先进、规模化经营、高效的物流体系、政府的大力补贴以及相对较低的食品在总支出中的比重是主要驱动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

“食品价格低”并非绝对概念: 在对比时,需要考虑购买力平价和食品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并非所有食品都比中国便宜: 在一些非加工类、特定地区性食品上,价格可能存在差异,或者某些特定进口食品在美国价格较低。
情况在不断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价格对比也在动态变化中。

理解这个差异,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不同国家在农业发展、经济结构和市场化程度上的不同特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麦当劳有个巨无霸指数,来对比世界不同国家货币的实际价值。单就巨无霸来说,现在美国的麦当劳巨无霸普遍都在5美元以上,而中国大陆地区的巨无霸定价是23.5元。说美国的食物价格比中国低,那肯定是不对的。

美国的食物价格真正比中国低的,是那些可以实现机械化、工业化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再加上美国的玉米、大豆价格很便宜,因此主要的肉类也会比较便宜。另外,由于生活习惯的问题,中国人买菜习惯是一两天买一次,一次买够吃的就行,但美国的仓储式超市很发达,美国人习惯于一次购买几十斤肉、上百瓶水用车拉回去,对于超市来说这样的销售效率更高,价格自然也就能降下来。

但是,越到食品加工的后端,涉及到的人的劳动越多,食品的价格就会慢慢涨上来。举个例子,在美国,中餐已经算是物美价廉的代表。但熊猫快餐在美国的客单价要在10美元上下,而去年熊猫快餐在中国大陆开店,几乎是同样的菜品,客单价却可以做到20元人民币上下。

当然,考虑到中美两国人在收入水平上的差距,单纯看二者的绝对价格比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如果你要说即便比绝对价格,中国也要比美国高的话,那就是有点以偏概全了。

user avatar

这个我小有研究。

以养鸡为例

第一个是,1923年电孵化器诞生,标志着养鸡和孵化分离。

第二个是,就在1923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大规模养鸡场:500只鸡。

第三个是,A&P公司的明日之鸡比赛,催化了育种。

第四个是,玉米和大豆的规模化种植。

现在美国养鸡主要被四家公司给垄断了。工业化养鸡。

目前看来主要还是玉米和大豆足够便宜,资本性投入极高。

我觉得未来中国可能也会是美国模式。

user avatar

首先,美国食品的价格比中国低,是议题,假的

只有一少部分工业化生产的初级食品,美国的比中国的更便宜。

比如面粉,食用油,初级玉米、糖、牛奶,及相关初级制成品,比如面包、猪肉、鸡肉、牛肉、奶制品。

但是,人工参与稍微多一点的食品,价格就基本普遍超过中国了。

比如口感稍微好一点的面包、比如切好的五花肉、猪排,比如鸡翅、鸡腿等,这些价格就和国内差不多甚至稍贵了。

加工稍微更多一点的,比如腌制好的猪肉(直接烤一下就能吃)、切薄了的牛排、涂抹了的鸡翅、鸡腿,那就比国内贵个1倍了。

但是,你要知道,美国人很少人去买面粉,即使少量买也是小包装的。小包装的面粉比国内贵多了。食用油这个没法说,菜籽转基因为主,橄榄油80%是假的(The Olive Oil Scam: If 80% Is Fake, Why Do You Keep Buying It?)。玉米嘛,玉米的天然源产地就是北美,玉米的娘家,全部经过转基因改进,产量极高。糖这玩意主要来自拉美。美国自己有28亿亩耕地,在拉美可能还掌控了几亿亩耕地。

以上是价格基本情况。造成初级食品价格低的原因是:

1、美国耕面积大,机械化作用,人工成本分摊降到极低。这个就不赘述了。

2、美国政府的补贴(美国农民40%收入来自政府补贴!国外是怎样补贴农业的?)。

农业不属于WTO商品的范围,各国可以补贴,美国的补贴尤其多。美国政府有的是美元,不够用的话直接印钱。问题是它们印的美元能从全世界买来农耕用的石油、钢铁(造设备)、化肥,但是别的国家印的钱没有这功能。这一点恐怕是谁也比不过。

现在,包括比尔盖茨和贝左斯等人都大量屯地。盖茨目前是美国最大的地主。每年都可以领大把的补助。

3、使用黑工(“非农”之外——美国农业就业全靠墨西哥临时工?

美国有1100万的非法移民,这些人都是要吃饭。

究竟有多少非法移民在农场担任黑工?这个数字无法准确统计。有的说250万,有的说350万。

美国政府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因为真抓农场黑工的话,美国的食品工业可能要停摆。

黑工主要存在于一些需要手工劳作的农场,比如摘草莓,摘苹果、摘西红柿子、摘玉米(超市卖的那种掰下来单个的那种)、摘黄瓜、摘西瓜等;养鸡、养猪的人需要一些人工操作;农场的屠宰场、肉类分割场,这些都需要人工来进行。

4、强行打破国际市场,出口得以保证,产量巨大、边际成本低。

农产品出口基本上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受到的限制很多,各国都希望保护自己的农业,不让口粮交到别人的手上。因为,农业生产产量经常受限,生产多也也卖不出去。

对于一些国家,比如日本这样的,工业化基础是有的,农械不可谓不发达。但是日本的市场容量有限,生产多了卖不出去。农民为了收入,只有选择把东西卖贵。

但是,美国不存在这个问题,总是以各种方法,强迫外国开放农业市场,让美国的大豆、玉米、猪肉进来,然后国内的产量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边际成本就大为下降。比如,最近又把瘦肉精的猪肉卖给我国东南离岛。

5、美国食品品质较差,药物滥用,转基因大行其道。

药物滥用情况,最典型的如瘦肉精猪肉,激素类牛肉(现今美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如何?)。

很多华人的小孩喜欢吃肉,吃大量的激素肉,然后莫名其妙地很小就长胡子。

美国食品中毒时有发生(美国每年有 1/6 的人出现食物中毒,约 4800 万人,住院 13 万人,死亡 3000 人现今美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如何?

美国奶粉经常发生污染事件、激素超标事件(美国允许给奶牛用抗生素激素 期间牛奶不得上市)。

这里不讨论转基因好坏。但美国几乎常见食品都开始转基因化,从小麦、玉米、大豆、西红柿、木瓜都是转基因。这些在欧洲、日本和我国都是禁止的。


综上:

1、美国大多数食品并不比中国便宜;

2、美国耕面积大,土地平整,适合规模化生产,边际成本低;

3、美国政府对农业大量补贴。

4、美国农场大量使用黑工。

5、美国强迫他国打开农业市场,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生产,降低边际成本。

6、美国食品生产滥用激素。

user avatar

十几年前我们老师痛批鞍钢鞍钢,说鞍钢几十万人,宝钢几千人,二者产量相当。说吃饭的人数多几十倍,不亏损就怪了

如果把中美农业看成一个公司的话,那从业人数比例远比当年鞍钢宝钢差距大。

按照19年的统计,中国5.5亿农村常住人口,其中2亿人是在县城打工的“离土不离乡”半农业人口,3.7亿则是纯农业人口。

美国大约只有300万红脖子种地,农忙时雇老墨临时工。而美国的耕地还略多一点。中美农民的生产效率差距超过100倍。

中国高于美国上百倍的人力投入,确实换来了部分作物亩产上的一些领先,但是这些微弱的领先,又马上因为小农生产的分散,在农产品加工、运输、分销中的损耗上又吐了回来。比如中国蔬菜产量超过7.2亿吨,一半左右都没能走上餐桌。

看看中美农产品价格区别,你不应该感叹中国农产品更贵,而应该感激农民,如此低下的效率,5.5亿人要靠这个吃饭,农产品居然依然这么便宜。

城市化,让人均耕地两三亩的农民进城,摆脱中世纪生产效率,不当两脚牲口,是基本的人道主义需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