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在美国,两周前做了过敏原测试,结果惊人——65种过敏原,我对50多种过敏。
然后,我问了医生同样的问题。“为什么美国人那么多过敏,我在中国时感觉大家都没有过敏呢”。
医生笑笑说,(中国人没有过敏)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大家了解程度太低。
没错,我活了20多年,该吃吃该睡睡,自以为没有过敏问题。但事实是,我长期有呼吸道过敏反应,自己不自知,又一直被医生误诊为扁桃体炎。国内医生一直建议我做手术割除扁桃体。美国也看了不少医生,大多束手无策,但全部建议我不要动手术。终于最后一个医生发现,我就是花粉、霉菌和螨虫过敏刺激了呼吸道嘛,扁桃体也只是受害者……
另外,我也有轻微的食物过敏,包括gluten/麦麸,牛肉,牛奶,三文鱼等海鲜。坦率说,我一直觉得很多美国人不吃麦麸是装X,没想到火锅油面筋(纯麦麸)吃那么嗨的我才是那个傻X。欧美人很多会对坚果有严重过敏反应,一小部分人摄入一丢丢花生都可能导致死亡,但是不是所有过敏反应都那么激烈。我注意观察会发现,如果我喝一杯咖啡加牛奶,不会有问题,但如果一天连喝三杯以上的奶咖,消化道就会有明显不适症状。作为一个吃货,这种级别的过敏根本不能妨碍我吃牛排和三文鱼刺身好嘛!
总结来说,即使你的过敏症状不严重,可是你免疫系统对抗特定物质和食物是事实,这种"保卫战役"多少是会消耗额外能量的,也许身体反应就是亚健康。疾病有轻有重,但因为病情轻,就不管不顾的做法绝对不可取。我建议还是应该认真倾听身体的信号,找到你的过敏反应,再决定是治疗,还是照常食用过敏食物(但仍要观察身体反应)。
总结一下问题造成的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过敏原的反应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一个度及不同反应症状。我随便举个例子,你可能对橡树花粉高度过敏,对于樟树花粉轻微过敏,而对松树花粉不过敏,表现可能是连续打喷嚏,也可能像我是扁桃体发炎红肿;你对牛奶过敏可能会腹泻,对牛肉过敏可能只是消化不良,但对花生过敏可能引发呕吐、甚至呼吸困难。
那英分享过一个她向林志玲逼酒导致她过敏的故事,最后尴尬道歉。两人参加嫣然天使基金会的活动,那英看自己喝酒,而林志玲不喝,还说自己酒精过敏,就觉得林很装。于是那英放话:你这是在北京,知道不喝的下场吧?林志玲没办法就喝了酒,当场全身红肿瘙痒,提前离席。视频:那英自述对林志玲逼酒的过程
你自以为没有过敏反应,更多情况是你适应了身体的反常反应。大多数呼吸道过敏的反应是连续打喷嚏、流涕、眼睛瘙痒、流泪。这些症状我基本没有,可是前几年我严重过敏的时候,可没少去急症室。我的症状之一,长期扁桃体发炎和红肿是注意不到、甚至不怎么感觉得到的。每次直到炎症重了看病,医生总说是扁桃体炎,所以耽误了治疗和确诊。症状之二,则是我长期的黑眼圈和眼鼻水肿,一旦用药,水肿症状就会缓解,但医生说黑眼圈恐怕是治不好了(再也不买那么贵的眼霜了!)。
正视过敏
如果大家对自己是否过敏有疑惑的话,推荐去做一个过敏源测试。千万不要讳疾忌医,或抱着别人都是矫情的心态。
不少朋友问我有没有推荐的的过敏检测机构?统一答复:
不少知友和我分享他们的经历,还问他们是不是也过敏了。这里我需要补充一句,了解、关注过敏是好事,但也不要凡事就往上套。有疑惑请看医生。这里我简单澄清一下,针对某种物质时有时无的不良反应肯定不是过敏;大多数过敏反应都是即发的,也就是一接触短时间内就会引起不适。
过敏治疗
最后,纠正一下高票答案,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是两件事情。
--------
我看评论区热火朝天,其中有好几个奇特的观点:
最高赞的 @周文心 说的差不多了,不过她毕竟不是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国内很多情况她也不了解,没必要去对她冷嘲热讽,我来说一下国内的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对我国的33个城市居民0~24月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症状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曾发生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疾病症状的比例为40.9%,说明其实并不是不存在这种情况,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实际上我们医院每天都有大量的孩子(每天估计上千吧起码)因为各种过敏来就诊,各种针对乳制品过敏的深度水解配方奶粉都卖的很好,那就问题来了,那么你为什么不知道呢?
其实也不能怪你,之所以你觉得好像中国人食物过敏现象不严重,根据我的猜测,一个是科普宣教不到位,一个是基层的过敏源筛查不普及;
一般人可能以为,过敏就是吃个海鲜什么的,起疹子,就是过敏了,实际上免疫系统远比这复杂的多得多,比如很多尘螨过敏或者真菌过敏的患者以为自己是感冒,还有一些迟发型的过敏反应,那就更无法主观的得知过敏源是什么了。
而过敏源筛查的实验室也不是每个医院都有,一些基层的社区医院和诊所就没有相关的检查,导致患者无法简单的对自己的过敏症状有着清晰的认识,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规避过敏源。
还有在我院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就是,医生怀疑孩子对某种过敏源过敏,建议做皮肤点刺实验,然而这个实验比较痛苦,要扎很多针,家长心疼孩子就不做了,实际上以“主观认知”为主导的“我以为我对XXX过敏”是很不靠谱的,很多家长就这么糊弄着过去了,总之就是各方面的问题导致了现在这个“貌似不严重,实际很严重”的情况,至于你说怎么办?你去问卫计委吧别问我了……
以上~
Reference
王硕, et al. 城市0~24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症状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6, 24(2)
过敏是个外来词,我们这里有很多本土称呼。
比如小时候叫「娇气」、「挑食」;
长大了叫「矫情」、「事儿逼」;
出门了叫「水土不服」;
酒桌上花样就更多了,「不给面子」、「怂」、「不是男人」;
很多传统医学术语都跟过敏搭边:「阳虚」、「肺火」、「风邪」;
以及给妇女后半辈子一切不适安上的万能理由:「月子没坐好」。
其实有些轻度过敏确实能通过不断接触过敏原最后脱敏。
但脱敏这事看运气,就像酒精过敏的人练酒量,练出来的不少,喝死的也不少。
有人从小对某种食物或动植物过敏而不自知,吃完之后也没太严重反应,但对免疫系统是个消耗。所以在老家生活了二十多年一直身体虚弱,搬到外地后没有这种东西吃了,一下子就健康起来。
国人对此的解释基本就是那地方山水滋养人吧。
记得有研究证明过度清洁的成长环境和免疫系统过敏存在关联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