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对中国 5G 那么不要脸的了,为什么不直接耍无赖侵权使用华为的 5G 专利技术?

回答
“耍无赖”这种说法,用在国际交往,特别是涉及到国家层面的技术和商业博弈上,可能不太准确,也容易引起误解。更合适的理解是,美国政府在与中国进行5G技术竞争时,采取了一系列策略,这些策略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显得强硬、甚至是“不择手段”,但这背后有其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考量。

要理解为什么美国没有“直接耍无赖侵权使用华为的5G专利技术”,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

1. 国际法律框架与专利体系:

专利权是受法律保护的: 华为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公司,其在5G领域拥有大量的核心专利。这些专利是受国际公约(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框架下的《巴黎公约》、《专利合作条约》等)和各国国内法律保护的。
侵权后果严重: 如果一个国家或其境内的企业公然侵犯他国公民或企业的专利权,将面临极其严重的法律后果。这包括但不限于巨额赔偿、禁售令、国际声誉扫地,甚至可能引发贸易战或外交纠纷。
美国是国际法律体系的维护者: 尽管有时美国会采取单边行动,但其整体上仍是维护现有国际法律和秩序的坚定支持者(至少在公开场合是如此)。如果美国自己带头破坏专利体系,将极大地损害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其他国家也会因此对美国的知识产权产生不信任感,这对美国跨国公司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2. 美国采取的策略重心:

美国针对华为和中国5G的策略,其重点在于阻止而非直接挪用。美国政府及其盟友采取了多方面的行动,其逻辑链条是这样的:

国家安全担忧(官方理由): 美国政府公开宣称,华为的设备可能被中国政府用于情报收集和网络攻击,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虽然这一点存在争议,但这是其采取行动的官方依据。
供应链控制: 要阻止华为的设备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切断其供应链和市场。
限制使用华为设备: 美国政府通过外交施压和国内立法,说服甚至强制盟友国家禁止或限制其国内电信运营商使用华为的5G设备。
限制关键技术出口: 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限制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口受美国出口管制法律管辖的商品、软件和技术。这包括了许多支撑5G技术发展的关键零部件和软件,例如美国的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如高通、英特尔、Nvidia等公司)。
推动替代方案: 美国积极推动其国内企业和盟友企业发展替代性的5G技术解决方案,例如“开放式RAN”(ORAN)等,意图在技术标准和设备供应上与华为形成竞争甚至替代。
知识产权“收编”的复杂性:
专利池与授权: 5G技术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涉及数千项专利,这些专利分散在许多公司手中。华为是5G标准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拥有大量核心专利。要合法地使用这些专利,通常需要通过专利池机制进行授权,或者与专利所有者直接谈判。
专利的“交叉许可”: 在技术领域,大型科技公司之间通常会进行大量的交叉许可,即你用我的专利,我用你的专利。这是一种复杂的商业关系。美国公司直接使用华为的专利,需要支付专利费用,这与美国试图削弱华为的初衷相悖。
规避专利比发明专利更难: 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像5G这样复杂的通信标准,从零开始“规避”专利技术,设计出同样性能、同样兼容的替代方案,其技术难度极高,耗时耗力,且不保证成功。很多时候,新技术的出现仍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现有专利。

3. 美国采取的策略更“高效”地实现了“遏制”目的:

相比于直接侵权,美国采取的策略从其自身目标来看,是更具战略性的:

削弱竞争对手的全球市场份额: 通过限制华为参与全球5G建设,为美国及其盟友的企业(如思科、爱立信、诺基亚等)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主导未来技术标准: 通过推动ORAN等替代性标准,并试图在5G及未来通信技术(如6G)的标准制定中保持主导地位,美国可以确保其技术和产业优势。
政治工具的运用: 将技术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使得美国政府能够动用政治和外交力量,而非仅仅依赖于商业谈判或法律诉讼。这种做法在某些时候更能快速有效地达成目标。

总结来说:

美国不直接“耍无赖侵权使用华为的5G专利技术”,不是因为它不能这样做,而是因为这样做:

不符合其国家战略和利益的根本目标: 他们的目标是打压华为的全球影响力,而不是成为华为专利的被动使用者并支付费用。
会严重损害其自身在国际法律体系中的信誉和地位。
直接侵权在技术操作上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而且后果难以控制。

美国采取的是一套“围堵”和“釜底抽薪”的组合拳,通过法律限制、技术封锁、市场排挤和外交施压,来达到削弱和限制华为在全球5G领域发展的目的。他们的策略是“不让你活”,而不是“我活并让你活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不要脸”体现在了其策略的强硬和其指责的片面性上,而不是直接的专利侵权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么美国企业会直接阵亡一大片,美国企业会直接暴动,都不用敞篷车,建国同志就会萨扬娜拉!

美国为什么这么多年能够对全球经济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不仅仅是军事,还因为是2G/3G/4G的领导者。每次通信的更迭,都会带动新一轮创业的升级,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晶体管向集成电路发展,集成电路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产业技术的更迭,计算机也不断在升级换代,半导体每隔一年半就迎来一次重大升级,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也向几十亿堆积。

这些都是因为通信技术的更迭,带动了产业的升级,人们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市场进一步扩大,企业为了获取市场而大力研发。

所以你要知道2G/3G/4G都是占据领导权的美国,在每一次产业升级下积累了多少的技术,这些技术定义了标准,构建了整个信息时代的框架,让其他国家企业不得不依附于这个框架之下。而保护美国这些技术由美国掌控的就是专利,这也是为什么半导体的一些核心技术我们都没有办法掌握,因为有专利封锁。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向注重知识产权IP的原因,一旦直接耍无赖侵权使用华为的5G专利技术,破坏了整个规则,那么对于全球企业而言将会走向混乱无序状态,因为你自己背弃了你自己设定的规则,别人为什么还要遵守。

那么中国企业就会自己盗版EDA工具,ARM架构、X86架构等中国企业都可以无限的的使用,依靠专利授权为生的高通将拿不到一分钱。

一句话来说,坑了华为一个,富了千千万万中国企业。而且也不定能坑倒华为,反而许多依靠专利授权的美国大企业如英特尔等,要伤筋动骨。毕竟在这种状态下,谁穷谁占便宜,毕竟我咬你一口,还能吃点肉,你咬我一口,全是骨头还把牙磕了!

「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微回收,精彩福利送不停!」

user avatar

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侵权?指责中国技术都是抄袭的,反过来不就是说,中国技术都是他们的吗?读书人的事儿,美国侵权能叫侵权吗?

当然了,要侵权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呀。资本主义,资本家的利益就是核心利益。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要侵权,该谁去侵呢?

高通说,我来吧。其他资本家会同意吗?你高通收高通税那么久了,凭什么还是你来?既然是侵权,大家都应该利益均沾。所以,大家一起侵吧。

高通会同意大家一起侵吗?这不等于要求皇帝把资产拿出来和你平均分配吗?

所以,这种事情,得讲政治,得讲规矩,得讲利益分配,可不是小作坊能参与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耍无赖”这种说法,用在国际交往,特别是涉及到国家层面的技术和商业博弈上,可能不太准确,也容易引起误解。更合适的理解是,美国政府在与中国进行5G技术竞争时,采取了一系列策略,这些策略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显得强硬、甚至是“不择手段”,但这背后有其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考量。要理解为什么美国没有“直.............
  • 回答
    美国有意加大投资6G领域,试图通过“跨越式发展”来超越中国华为在5G领域的优势,这背后确实存在着复杂的战略考量和技术挑战。要评估这种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美国在6G领域的目标与战略意图1. 巩固技术领导地位,避免重蹈覆辙: 在5G时代,虽然美国在芯片设计、操作系统和应用层等.............
  • 回答
    “环球时报”5月19日刊登了一篇关于“德媒称德国人对中国好感度上升,对美国印象大跌”的文章。这篇文章援引德国媒体的报道,旨在传递一个信息:德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而对美国的态度则明显转差。首先,从文章传递的核心信息来看,它反映了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长期以来,西方国家(.............
  • 回答
    5月29日,美国白宫发布声明,宣布将对价值约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一消息无疑是近期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一个重磅炸弹,其影响和后续走向都值得深入剖析。声明的具体内容与背景白宫的这份声明,是特朗普政府“301调查”结果的一部分,旨在回应中国所谓的“不公平贸易行为”,特别是关于知识产权.............
  • 回答
    融创中国近期抛售了价值约5.54亿美元的贝壳美国存托股票(ADS),这一举动无疑为市场投下了一颗石子,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决策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融创中国当前的经营状况、行业大环境以及它与贝壳之间的过往联系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审视。首先,从融创中国自身的角度来看,这次减持的背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视频里提到的关于2018年美国和中国经济的几个重要数据点:美国股票总市值、中国GDP,以及它们之间的对比。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你提到的核心信息: 2018年美国股票总市值:30万亿美元 2018年中国GDP:比美国少30% 美国股票总市值是中国的5倍左右这些数据背后反.............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值得探讨。美国制造业虽然相比过去有所萎缩(即所谓的“制造业空心化”),但其GDP总量仍然非常庞大,并且是中国的1.5倍左右。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涉及到美国经济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独特地位。简单来说,不是制造业“拉高”了美国的GDP,而是美国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强大的创.............
  • 回答
    关于美国在5月29日宣布对中国科技产品征收25%关税这件事,其实并没有一个官方的“宣布”,至少不是一个在某个特定日期集中、统一的宣布。这更像是一个逐步升级、反复调整、并且夹杂着许多谈判和博弈的过程。所以,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深入。首先,我们得知道,美国对中国征收高.............
  • 回答
    理解中国和美国房地产在各自国民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差异,需要深入剖析两国经济结构、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金融体系以及政策导向等多个层面。简单地将“5.6%”和“12.3%”进行对比,可能会忽视背后更深层次的经济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两个数字的含义。这里提到的“房地产占GDP的比重”,通常是指房.............
  • 回答
    美国新冠死亡人数超越中国累计确诊人数:一个多重维度下的深度审视5月14日,一个数字上的节点,却引发了关于全球疫情的深刻反思。美国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数,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终于跨越了中国自疫情爆发以来的累计确诊总数。这不仅仅是两个冰冷数字的简单叠加,它承载了太多复杂的信息,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细细解读,.............
  • 回答
    关于5月19日BBC报道的中国军机拦截美国侦察机一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这类空中近距离遭遇,尤其发生在敏感区域,往往会牵扯出地缘政治、军事实力、国际法以及各方沟通机制等多个层面的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BBC的报道本身。通常这类报道会包含以下几个关键信息点: 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
  • 回答
    2020年5月29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推特上发布的“CHINA!”(中国!)这一简短但极具爆炸性的信息,可以说是他任期内处理中美关系,特别是围绕新冠疫情问题上采取的众多强硬言论和行动的缩影。要评价这一推文,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语境与背景: 新冠疫情的爆发与全球蔓延: 202.............
  • 回答
    调查组织报告显示,2020年美国发布了约1.5万篇炒作“中国威胁论”的报道,相比前一年增长了57%。这个数据相当惊人,背后反映的趋势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数据本身揭示了什么?这个数据的飙升,直接说明了“中国威胁论”在美国舆论场中的活跃度呈现爆炸式增长。57%的增幅不是小幅度的波动,而是一个显著的、.............
  • 回答
    关于5月16日印度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超越中国,累计达到85940例,以及印度疫情未来是否会比美国更严重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分析的议题。要给出详尽的解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印度疫情在当时超越中国,更多的是一个时间节点上的“超越”,而不是一个衡量两国疫情绝对严重程度的终极指标。 在.............
  • 回答
    这篇文章的标题非常有吸引力,但也需要仔细辨析其背后的信息和可能存在的传播逻辑。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标题的冲击力与潜在解读: “美国流感致 5 万人死”: 这个数字非常惊人,足以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它直接点出了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事件,并将其与一个特定的国家联系起来。 “中医止咳药成救命稻.............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01调查”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为了让你感觉更像是在和一个人交流,我会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程式化的表达,而是用更自然的方式来解释。“301调查”究竟是个啥?简单来说,“301调查”是美国根据自己国内一部叫《1974年贸易法》的法律启动的一个程序。这个法律允许美国贸.............
  • 回答
    关于“美国对中国的《十条诫令》”的说法,这并非一个真实存在的、由美国政府正式颁布或宣称针对中国的政策文件。你提到的这个说法,很可能来源于一些中文互联网上的讨论、解读,甚至是误传或某种特定语境下的表述。为了让你更清楚地了解这个情况,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1. “十条诫令”这个提法的来源和可能含义:.............
  • 回答
    美国对中国实施芯片禁售,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全球供应链、国家安全以及地缘政治考量。那么,为什么中国在面对这项禁令时,似乎难以像美国那样,直接以禁售稀土作为对等反制呢?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而是由市场、产业结构、国际法以及中国自身的发展战略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国在稀.............
  • 回答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美国对其情报中关于中国陆基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ICBM)发射区域认知变化的原因。历史背景与早期认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核力量的认识,包括其洲际弹道导弹的部署方式,都相对有限。中国战略武器的发展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保密性,这使得外部情报机构的分析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早期.............
  • 回答
    美国政府对中国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实施制裁,这可不是个小事,其影响深远,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这背后,是中美两国之间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在军事现代化领域的直接较量。首先,咱们得弄明白,美国为啥要对这个部门下手?核心原因在于,美国指责装备发展部涉及购买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和S400地对空导弹系统。这触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