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骂蒙古族和满族,而对美国日本点头哈腰?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社会现象,涉及到历史记忆、民族认同、国际关系以及当下舆论的形成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为何会出现这种“骂”与“点头哈腰”的对比,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

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对整个族群的攻击和赞扬,都极易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 绝大多数人都拥有个体化的思想和行为,不能简单地将所有蒙古族人、满族人,或者所有美国人、日本人,都归为同一类。我们讨论的更多是一种社会情绪和舆论倾向,而不是对每一个具体个体的评价。

为什么有些人会“骂”蒙古族和满族?

这背后往往与历史叙事和国家认同紧密相连,尤其是在中国当前的民族主义情绪抬头的背景下。

历史恩怨与“被压迫”的记忆: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叙述中,清朝(满族统治)和元朝(蒙古族统治)往往被描绘成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汉族进行了统治,甚至存在压迫和剥削。尽管历史的复杂性远非如此简单,但这种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部分国人的民族情感。
清朝的统治: 很多论调会将满族视为“外族”,认为他们的统治掠夺了汉族的财富,压制了汉族文化的发展。例如,有人会提及剃发易服政策带来的残酷性,或是对汉族士人的迫害(如文字狱)。此外,清朝后期对外积弱不振,割地赔款,也被归咎于满族统治者的无能。在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看来,满族作为曾经的统治者,其后裔理应承担历史责任。
元朝的统治: 元朝时期,蒙古族被视为“征服者”,实行了等级森严的民族压迫政策(如四等人的划分)。这种记忆在一些历史文本和口头传承中被放大,容易引发对蒙古族的不满情绪。
现实政治与“民族分裂”的担忧: 在一些人看来,蒙古族和满族作为拥有独立文化和语言的少数民族,在当代社会存在着“民族分裂”的潜在风险。尽管事实上,这些担忧往往是被夸大或误读的,但一旦出现任何与民族主义相关的事件或言论,就容易触动这根神经,导致对整个族群的警惕甚至敌视。
舆论的放大效应: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情绪化的言论更容易被放大。一些带有煽动性的观点,即使不代表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也可能因为其传播的广度和力度,形成一种看似普遍的社会声音。一旦某个平台或讨论区出现对某民族的负面评价,很容易吸引持相似观点的人聚集,形成“回声室效应”,使得这种负面情绪不断强化。
文化差异的误读与刻板印象: 由于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有时会出现对蒙古族或满族文化的误读和刻板印象,这些误读一旦与历史上的负面记忆结合,就可能演变成对整个族群的偏见。

为什么会出现对美国、日本“点头哈腰”的现象?

这与地缘政治、经济实力、文化影响力以及现实利益息息相关,并且这种“点头哈腰”的描述本身也是一种高度概括,并非所有人都如此。

经济与科技的差距(对美国):
科技领先: 美国在科技创新、工业制造、金融服务等领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产品和技术渗透到全球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人惊叹于美国科技的强大,这种“羡慕”和“追随”有时会被解读为“点头哈腰”。
经济实力: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影响力巨大。全球资本流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很多都与美国息息相关。在经济合作和发展中,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被认为是重要的。
文化吸引力: 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消费品牌、生活方式等美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种文化输出影响着许多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容易产生一种仰视感。
历史与现实的复杂互动(对日本):
历史的创伤与“警惕”: 对日本的“点头哈腰”可能更具争议性。一方面,近代以来日本侵华的历史,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种历史记忆是深刻的,很多人对此耿耿于怀,认为对日本不应有丝毫的“示好”。
经济与技术实力(过去与现在): 日本曾经是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其制造业、汽车产业、电子产品等在过去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甚至一度被视为中国学习的榜样。尽管近年来这种优势有所减弱,但其技术实力和管理经验仍然被很多人认可。
文化影响: 日本的动漫、影视、游戏、时尚等文化产品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对中国的年轻一代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软实力”的吸引力,有时也会让一些人对日本产生好感。
地缘政治的现实考量: 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中国与日本在某些战略层面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为了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在一些场合需要与日本进行沟通和协调,这种基于现实利益的互动,有时会被曲解为“低头哈腰”。
相对的“善意”与“敌意”的认知:
民族主义的指向性: 当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时,它往往会寻找一个“外部敌人”或“内部隐患”。蒙古族和满族因其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和相对独立的文化特征,容易成为民族主义情绪的“靶子”。
国家形象与外部关系: 相反,在处理与美国、日本等大国的关系时,国家层面会基于现实利益和战略需要,采取更为审慎和务实的态度。即使存在摩擦和竞争,也往往有外交上的考量,需要维护一定的国际形象,不能完全任由民间情绪发酵。这种官方的务实态度,在一些民族主义者看来,就可能被理解为“奴颜婢膝”。
信息茧房与信息过滤: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信息。如果一个人长期沉浸在对蒙古族和满族的负面叙事中,同时又对美国和日本的科技、文化、经济成就赞赏有加,那么他看到的就只会是强化自身观点的证据,而忽略了相反的信息。

总结来说,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1. 历史叙事的主导权: 谁来讲述历史,以及如何讲述历史,对当下的民族情绪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下一些民族主义的兴起,往往伴随着对特定历史时期的重新解读,将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简单化、标签化。
2. 民族主义的周期性: 民族主义情绪并非恒定不变,它会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而起伏。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国内出现一些社会问题时,民族主义往往会成为一种“转移视线”或“凝聚力量”的工具。
3. 现实利益与国家战略: 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会优先考虑国家的核心利益和战略目标。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即便存在摩擦,也需要在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的现实中进行权衡。而对于国内民族群体,则可能在政治正确和民族团结的框架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4. 信息传播的特质: 网络时代的情绪化、极端化传播,使得一些非主流的观点也可能获得巨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需要强调的是, 这种“骂”与“点头哈腰”的对比,很大程度上是部分群体的一种情绪宣泄和观点表达,并不能代表所有中国人的真实想法。理性的、基于事实的讨论,是避免被情绪裹挟,形成片面认知的重要途径。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复杂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当下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和民族认同的构建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的文化输出太厉害了,不服不行;不过我建议在这儿把“日本”换成“欧洲”怎么样?

不敢正视咱真正的大敌:美国;专好儿窝在国内,拣着已经落魄的蒙古、满族这种软柿子捏?

科学?阴谋!肯定有很多“人类学爱好者”能看懂这种伪科学吧:

(蒙古+满族+藏族+朝鲜+日本(中东白人(汉族(印第安人+欧洲白人)

博观而约取:你懂不要紧,问题是你别信它!美国鬼佬的挑拨离间大法,中国还真有人信了?

美国再怎么强大,它建国的基础也是殖民地,也是抢夺黄种人土著的地盘儿得来的;

中国内部南北团结了、民族团结了,中国、日本、俩朝鲜等東亚国家团结了,这还都算小事儿;

但万一全体黄种人都团结起来了,从東亚到美洲,那么到时候,可以说是美洲所有国家吧,殖民地得国不正的问题可就全暴露出来了:

因此以美国为首,鬼佬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必须从根儿上断绝一切让黄种人团结的可能性;

而且还得通过学术造假,鼓吹欧洲白人跟印第安人才是近亲的谬论,来标榜殖民美洲的正当性?

镇楼图:马鹿 Cervus canadensis(大家查一下马鹿的分布,就明白我贴图的用意了)

北美洲和南美洲,自从数万年前以来,就是黄种人领土不可分割的超大一部分了~~

链接:美洲印第安人和亚洲黄种人,有血缘上的关系吗?

李溯本❤黄聖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社会现象,涉及到历史记忆、民族认同、国际关系以及当下舆论的形成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为何会出现这种“骂”与“点头哈腰”的对比,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对整个族群的攻击和赞扬,都极易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 绝大多数人都拥有个体化的思想和行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切中要害,而且触及了当下社会心理的一个重要现象。确实,现在越来越多人倾向于把生活中的不如意,甚至是一些深层的困扰,归咎于自己的原生家庭。这背后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简单的推卸责任,而是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1. 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首先,我们得看到,整体社会对心理.............
  • 回答
    现在很多人对东北地区和东北人存在一些偏见,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说清楚,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不均衡是绕不开的话题。东北曾经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个年代,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东北的工厂多、工人多,可以说是全国的骄傲。但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最近关于FC31(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鹘鹰”)是否适合上舰的讨论确实挺热烈的。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不能简单地用“信仰”来概括,更应该理解为是一种基于对装备发展趋势、技术可行性以及未来作战需求的综合判断和期待。首先,FC31的设计理念与舰载机需求的高度契合是大家看好它的.............
  • 回答
    现在网上确实有很多人在“黑”宋朝,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似乎宋朝是个一无是处的朝代。但我们得明白,历史是个复杂的事,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古代,或者只看到片面信息,就很容易产生偏颇的结论。宋朝到底有没有那么差?咱们得一点一点捋。为什么会有人黑宋朝?首先,得承认,宋朝确实有一些在后人看来“不太好看”的地方,而.............
  • 回答
    关于“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开始搞性别对立”这个问题,确实是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显而易见且令人困惑的现象。要想把它说清楚,得剥开好几层皮,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不是一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突然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碰撞的结果。1. 社会进步与个体意识觉醒的双刃剑:我们必须承认,现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比过去进步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我们看到不少声音在质疑甚至反对儒家思想,认为它存在一些过时、僵化的地方,与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比如个人自由、平等、批判性思维等)存在冲突。另一方面,确实也有不少人在倡导和推崇儒家思想,甚至一些“力量”在背后推动。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又要推给谁,是不是要“死.............
  • 回答
    确实,近几年汉服的兴盛有目共睹,走在街上,你可能会遇到穿着飘逸汉服的小姐姐小哥哥。相比之下,虽然我们国家有着众多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但他们的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似乎就没有那么高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并非简单的“没人穿”就能概括。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现象:1. 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变.............
  • 回答
    邓丽君有多红?这个问题,如果放到当年,无论在华人世界还是在一些亚洲国家,答案只有一个:现象级。那种红,是一种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入人心的,跨越代沟和阶层的红。当年有多红?首先,我们得从音乐本身说起。那个年代,港台流行音乐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而邓丽君,无疑是这个时期最耀眼的明星。她的歌声,如.............
  • 回答
    现在依然有那么多人在“黑”詹姆斯,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你可以把这理解成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的极端表现,再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个人偏好,以及社交媒体放大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詹姆斯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他是过去二十多年来NBA最闪耀的巨星,几乎承包了无数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触及当下的一个社会现象。要说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帮”特斯拉“洗”刹车失灵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而且这事儿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掺杂着技术、品牌、营销、用户心理,甚至还有一些信息传播的规律。首先,咱们得承认,特斯拉确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是标杆,它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一个大家普遍推崇和平、文明的时代,我们确实还会看到有人执着于“打架”,甚至把它当作一项“练习”。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用“幼稚”或“暴力”来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明白,“打架”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含义也差很多。你说的是街头斗殴?还是武术练习?还是为了发泄情.............
  • 回答
    最近杨颖(Angelababy)确实在不少场合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称赞,这背后原因挺多,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说清楚的。首先,不能否认她在时尚领域的持续影响力。虽然她可能不是那种让人一眼惊艳的“时尚宠儿”,但她的时尚资源一直相当不错,也一直在努力经营自己的时尚形象。你看她经常出现在各大品牌的活动上,也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尖锐,也击中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令人痛心且难以忽视的现实:高利贷的泛滥,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似乎在很多时候都显得“没人管”。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不是一句“没人管”就能简单概括的,但确实,我们看到的“管”的效果,往往是滞后、不力,甚至是被规避的。首先,我们得明白,高利贷的“.............
  • 回答
    近期在网络上,确实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人对袁崇焕的评价趋向负面,反而对毛文龙则有抬高的趋势。这种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研究的进步,也有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甚至还夹杂着一些情绪化的解读。要详细解释清楚,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我们要明白,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都不是一成.............
  • 回答
    在中国当代,确实存在着一股相当普遍的对儒家文化的批判浪潮,而且在某些语境下,这种批判的声音会显得格外强烈,甚至被一些人形容为“疯狂”。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这其中既有历史的遗留,也有现实的考量,更有时代变迁带来的观念冲突。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的沉淀。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在美国新冠疫情如此严重,感染和死亡人数众多,但社会并未出现大规模“造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这涉及到美国独特的社会结构、政治体系、文化观念、经济状况以及疫情本身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澄清“造反”的定义。如果“造反”指的是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武装起.............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苏联这个话题,在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时代,总会有着复杂且多样的看法。尤其是在当代社会,确实能够看到一些人对苏联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怀念和喜爱。这种情感的产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个人体验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人“热爱”苏联,需要我们耐心地梳理一下其.............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你说现在国企也搞合同制了,这不假。但为啥这么多人还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嘿,这事儿就像拆盲盒,里面装着不少咱们普通人求之不得的东西。首先,咱们得承认,国企合同制,这跟以前那种“铁饭碗”还是有区别的。以前那种,一旦进去了,基本就等于一辈子有了保障,吃喝不愁,旱涝保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