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信仰FC-31适合上舰?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最近关于FC31(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鹘鹰”)是否适合上舰的讨论确实挺热烈的。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不能简单地用“信仰”来概括,更应该理解为是一种基于对装备发展趋势、技术可行性以及未来作战需求的综合判断和期待。

首先,FC31的设计理念与舰载机需求的高度契合是大家看好它的最重要原因。鹘鹰从一开始就定位为一款中型战斗机,其气动外形、尺寸和重量设计,都比重型舰载机(比如歼15)要显得更加“娇小”和灵活。这意味着:

更小的甲板占用空间: 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和滑行时,每一次机动都需要精准控制,甲板空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鹘鹰的尺寸如果能比歼15更小巧,理论上可以更方便地在有限的甲板上进行调度,提高起降效率,也能允许在同一时间容纳更多的飞机。
更低的起飞重量和更高的载弹量效率: 通常来说,越轻的飞机起飞所需的推力越小,或者说在同样的发动机推力下,能携带更多的有效载荷。鹘鹰的中型定位,在配合未来可能搭载的更先进发动机时,有望在空重和最大起飞重量之间取得一个更好的平衡点,从而在航程、挂载的武器种类和数量上提供更灵活的选择。
更适合弹射起飞的潜在优势: 鹘鹰在研发过程中就考虑了舰载需求,尤其是在对海出动方面。虽然目前关于其具体改进方案的公开信息不多,但很多猜测认为,其设计可能更方便未来升级为适应弹射起飞的版本。与滑跃起飞相比,弹射起飞可以允许飞机以更高的速度和载荷离舰,这对于舰载机的作战能力是质的提升。如果鹘鹰能很好地适应弹射起飞,那它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就更显而易见了。

其次,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的驱动也是一个关键点。世界海军航空的发展,特别是美国“福特”级航母的出现,已经明确了电磁弹射、未来作战体系(如隐形技术、信息战能力)是舰载机发展的方向。在这个大背景下:

隐形能力是未来制胜的关键: 鹘鹰在设计之初就融入了隐形元素,比如机身造型、武器内置舱等。在未来可能高强度、高技术对抗的海战环境中,舰载机的隐形能力将极大提升其生存和突防能力。相比之下,歼15虽然是优秀的舰载机,但其气动外形更偏向于第四代战斗机的传统设计,隐形能力是其短板。
多功能和信息化作战需求: 舰载机不再仅仅是争夺制空权的工具,更是未来体系化作战中的一个节点。它们需要具备强大的侦察、电子战、对海/对陆打击能力,并且能够与其他平台高效协同。鹘鹰作为一款新一代战斗机,其设计理念和机载电子设备,理论上更符合这些新要求。其双发设计也为搭载更强的航电和电子战设备提供了空间。
技术迭代和成本效益的考量: 航母和舰载机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在发展重型舰载机(如歼15)的同时,发展一款技术先进、性能均衡的中型舰载机,可以形成高低搭配,也可以作为未来新一代隐形舰载机的技术验证平台。而且,如果鹘鹰在成熟后能够实现相对更低的生产和维护成本,那么其上舰的经济合理性也会更高。

第三,实战需求和战略考量的推动也不容忽视。

中国海军舰载机力量的体系化建设: 随着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力量的不断壮大,对舰载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具备强大制空能力的重型战斗机,还需要具备更强突防能力、更广作战范围、更灵活任务配置的中型舰载机来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比如,作为海军航空兵的“空中僚机”或者执行一些独立的侦察、电子战任务。
对标世界一流海军的迫切性: 要想真正拥有与世界一流海军相媲美的航空作战能力,就必须拥有能够与美军F35B/C等第五代舰载机抗衡甚至在其基础上有所突破的装备。鹘鹰在设计上就表现出了对标F35的痕迹,这使得人们对其未来升级和实力的增长抱有很大的期待。
技术验证和人才培养: 即使鹘鹰最终以某种形式(例如,作为舰载机技术验证平台,或者发展出其海军型)上舰,它在研制和部署过程中积累的舰载机研制经验、飞行员训练经验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都将为中国海军未来舰载机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将一款战斗机成功改装成合格的舰载机,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过程。这涉及到大量的技术攻关,比如:

强化机身结构: 以承受航母起降时巨大的冲击载荷。
改进起落架系统: 需要更坚固、更可靠,并能适应弹射和阻拦钩的需求。
设计可靠的阻拦钩系统: 这是舰载机最关键的特征之一,需要精确的捕捉和释放能力。
优化发动机和燃油系统: 以适应舰载起降的特殊工况,并提供足够的推力。
改进航电系统和传感器: 以适应舰载作战环境,并与其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防腐蚀处理: 海洋环境对飞机材料的腐蚀性很强,需要特殊的防护措施。

目前,关于FC31上舰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基于现有信息和技术发展趋势的 合理推测和强烈期待。它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特征确实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在与世界海军航空发展方向进行对比时,很容易让人产生“它就是下一代舰载机的最佳人选”的联想。

所以,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一种基于对技术进步的信心,对中国海军发展的期待,以及对一款具有隐形能力、多功能化新一代战斗机在航母上发挥作用的 积极展望。这种展望,是建立在对国家科技实力和军事发展战略的认可之上。如果鹘鹰最终能够克服技术上的种种挑战,成功地以舰载机的身份亮相并证明自己,那它将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1年10月29日


恭喜恭喜,南北最近都有好消息。

南边的双座J20,全球唯一一款双座四代机


北边的J31,全球唯二的隐身舰载战斗机


皆大欢喜


孙聪院士诚不欺我。








据说,J31代表了我国战斗机航电技术的最高水平,技术水平完全不逊色于F35

再加上咆哮鲨和海盘子。

三巨头凑齐了。未来甚至还会有专用舰载教练机

装备了电磁弹射的003,拥有了适合自己的装备



知足吧。

要知道美帝的航母也就是这些装备








有时候真的有点感慨。

重庆舰面对伏龙芝的无奈似乎才没过去多久

银河号的屈辱也历历在目

J8枪挑娘娘这样自欺欺人安慰自己的梗至今还有流传

哪怕是在08年左右,面对日本海自,论坛大论战中都会强调,海军航空兵也是海军的一部分,核潜艇秒杀常规潜艇,没有反舰能力的日本海自就是靶子。而如今,才过了几年,日本暗度陈仓让F35B上舰的事已经刺激不到我们了

仅仅过了没几年,突然,航母有了、小平顶有了、055也有了……

军迷们的沙雕表情包改了又改,别说055了,这个表情包已经改成002(划掉)、003(划掉)、075(划掉)、076了


当年蹲着上山下乡的001图片看了又看,一次又一次有人设想改装基辅。

如今,才过去几年,055、075已经是牛夫人了,不是核动力的003已经被人嫌弃了。



我们生在了一个幸福的时代






我们再也不需要用J8枪挑娘娘来安慰自己了,平时也能很轻松地开“你们已经不用TU16了吧”的玩笑。


再说一个军迷梗:我们终于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填空题:

走_________的路,让_________无路可走。






今晚加餐!











嚯!神奇…

就发一个J31的回答,评论区这么多阴阳怪气的评论,评论也就算了还专门私信来找我“理论”…

呵呵 …

user avatar

鬼知道,可能是一段时间以来自媒体的瞎JB宣传?

首先要明白PLAN未来面对的威胁,你就知道为什么FC31不适合上舰了

未来PLAN面对的是美帝满甲板的F35C,F/A18block3,太平洋上各个空军基地里的B1B/B21挂载的,中低弹道射程超过500公里的LRASM,想打赢和美帝的冲突,需要未来PLAN的舰载机需要有

1.强大的截击性能和航程,用来在B1B甩出24发LRASM前把它拍海里

2.能够压倒F35C的空战能力

3.强大的事态感知即信息化,体系化作战能力

4.不错的对地打击能力,能挂载中大型打击弹药用来踹门,最好还要有一定反舰能力

而FC31……,算了吧

另外FC31一开始也不是作为舰载机设计的,上舰照样会不可避免进行重新设计,增重也是不可避免的,歼20同理,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重新设计一款新的五代机/五代半,毕竟PLAN可是一等人,地位仅在火箭军之下,不会那么没有追求的

user avatar

我不信31上,但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觉得20上合适?(我就是要把两边都得罪了,31上不靠谱,20上就靠谱了?一方天真地觉得我搞了飞机军队肯定会用,另一方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觉得陆基飞机强所以改成舰载机也强……)

合着一部分人眼里海军是后娘养的?

海军不配有自己的独立型号咋地?

别整天琢磨着空军玩剩下的,改吧改吧给海军弄一套,陆基改舰载毛子阿三血淋淋的教训摆在那里没人搭理是不?

都说日常乳法,法国被乳来乳去,好歹知道海军的舰载机跟空军用的平行研发,而不是搞出了空军的再改一款舰载的。

正常的套路都是海军飞机输出到空军,有的海军飞机都不用改就被空军拿去用了。

人家白头鹰蓝星第一海上力量 ,鬼怪 大猫 鹰眼 虫子 超虫 哪个不是由海向陆,舰载机搞好了,上岸是轻轻松松的事。

居然有人觉得单搞一款舰载机,就船上那几十架成本太高不划算?怕是没见过大黄蜂美国舰载航空兵用,岸基航空兵用,海军陆战队用,空军在用,外销十几个国家,人全在陆上用;F4鬼怪曾经以舰载机的身份成为了空军的主力战机,还被多国购买作为陆基飞机使用,现在日本还有呢;E2更是海军空军都采购不说,满世界的卖,台湾都有了。 海军舰载机搞好了,产量怎么可能低,空军就不能用了?外销就不行了?

连F35C号称空陆海三军平行研发,因为需求不同,搞到最后都成了另一番模样了,整整大了一圈。为什么飞机加大加宽? 因为航母舰载机需求就在那里,舰载机要适应航母的起降环境和海上任务。

好的不学,就惦记着毛子阿三那点二流海军的出息,陆基飞机拿来改,一年到头事故不断。

国家强大了,需要走向深蓝,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一支一流海军,然而很多人观念还停留在八十年代苏27改苏27k苏33的二流海军水平:毛熊搞出一款非常好的陆基飞机,尝试着改了一下舰载版,总共也没几架,能飞苏33的飞行员比宇航员还少。这种野路子,放到国际上搁谁看了都觉得是异类。

毛熊走过的坑,居然有人嚷嚷着要再走一遍。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国内会有大量的声音觉得这种舰载机用陆基飞机改的野路子是正常的。

海军是独立的军种,海军舰载航空兵不是空军的附属,他们有属于自己的任务环境,有自己的战机性能需求。而不是空军飞机改吧改吧将就着用,要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建设蓝星上的一流海军。

user avatar

在现在2021年让一架中型战斗机作为主力上舰,怕不是能把已经坟头草五丈高的的苏熊都能气的醒来给他一巴掌。

哪怕是超级虫,那也是魔改成重型机才上舰的啊。而且从中性机改成重型机的工作量其实相当于重新设计了一架新的飞机。这中间的时间谁来承担?

况且如果不是因为苏联解体国会姥爷不批钱+美帝蓝星第一无人可敌刀枪入库,否则F22海军型和A12等双发重型隐身战斗机将是美帝下一代的主力机型。美帝海军这些年来从来就没拿过中型战斗机到过主力。哪怕是F14和F4那也是重型双发啊。

海军舰载机作为要面对服役后近十年保持对敌优势的机体,必须是本身足够强大+扩展性强才行。你双发中性机何德何能能干过同代的双发重型机?首先引擎性能上就差太多了,况且我国现在根本就没有能拿得出手已经成熟量产的中型战斗机引擎(不像J20最少还能拿太行顶一下);其次雷达口径和载弹量都不一样。包括可以用来容纳电子设备的空间也是。举个不太恰当极端的例子就是F16。而反观哪怕是苏27在我们仿制的j11魔改后甚至还出现因为电子设备升级减重不得不放配重的笑话。

论飞机大小,歼20折叠后基本上跟歼15一个大小,长度可能长一点但是宽度会窄很多。鸭翼折叠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苏33的水平尾翼就是可以折叠的...

有现成好的机型不用,为啥非得拧鼻子用次一级(而且甚至原型机都没出来的fc31-1.0那个太粗糙了就是个半成品。2.0还算有点东西,但换汤不换药)?海军真差这点钱?我相信只要海军提要求,全国的百姓绝对不吝啬。当年抗美援朝的战斗机就是我们全国的百姓捐出来的。

讲真网上这帮无脑吹的我真的怀疑他们是不是拿了钱。毕竟同样是飞机设计局,不是所有人都有闲心去成为上市公司的。

不管怎么说,退一亿步真拧鼻子用了fc31后机型,希望千万不要官僚主义害死人!现在我们一切的失误今后都要用海军将士的鲜血来偿还的!

注:苏联最后一代航母预定的主力机是苏33和雅克141发展型(硬要举例子的话就是F35单发重型战斗机,但是苏联当时拿不出这么nb的引擎所以只好降级为中型机。当然包括使用方式等等都是另一个话题了。)。

user avatar

很简单,因为有利益。

J20这种已经拿到户口的不愁订单,所以不需要宣传。厂家与研究所发愁的是如何实现甲方需要的功能。并且已经定型的型号以国内的保密制度也不会让他们在常规渠道上宣传。那么自然就听不到“专业人士”的宣传了。

但是发财三妖没有户口,没有订单,那怎么办呢?当然是想办法把自己卖出去啊。但是市场就这么大,买家就那么几个,国外找不到只好在国内想国办法。没有办法就造舆论。总之钱花研发上与发在销售上,那都是花钱。所以国内各大网站都可以看到大量营销号进行海量宣传,形成“民意”。希望以此来绑架甲方。

不过,呵呵哒……

其实判断发财三妖是不是被真正的甲方认为适合上舰的条件也很简单,就是看自媒体的宣传。以中国的保密制度,任何四代机这种绝密的项目在解密之前的环节里都是完全一点消息都没有的。例如国产航母、J20、093、094等项目的招标时间谁敢说。哪怕到现在网上都是语焉不详的。敢把这些消息泄漏出去的,不需要两小时就会有“有关部门”的人去请你去喝咖啡了。

凡是那种项有标题“定了,此型飞机即将成为中国下一代XX战斗机……”之类的文章在网上的,那这种战机百分之百是没拿到户口。而且将来大概率是拿不到户口。

如果真的甲方对J20的改进型号不感兴趣,想研发一个专用的海四代,那也必然是秘密的进行招标。其过程绝对跟空军当年招标的时候一样,外面的人屁都听不到一个。敢把这种核心项目的消息透露到网上的那是想把牢底坐穿吗?

所以营销号的谁愿信谁信!我反正不信的……

user avatar

谢谢你的邀请,这些人完全是出于对国产发动机的无知吧。我国发动机研制的现状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拿来研发的,ws19的研发时间肯定会相当的长,而且会占用很大部分关于ws 15的专家还有生产的子系统(下游供应商配件),会大大的拖后重头戏发动机ws15的装配时间和装配数量。如果硬要研发ws 19的话,只会让歼三一(FC31)甚至歼二零(ws15会因为ws19的研发而受一定影响)处于一种服役隔了没几年就要一定程度落后的地步。我国的ws 15的立项已经是上个世纪就开始了,歼二零开始提出的时候这个目标发动机就开始在日程上面了。

每一款发动机他的个金属元素各种微量元素的配比是完全不一样的还有它的构型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会花费你大量的时间。

以后的海军隐身战斗机绝对就是利用ws 15拿来做文章,有可能拿ws 15的核心机拿来增推,也有可能是两台ws 15。

PS:ws15可以作为六代机的第一阶段的发动机哦!


user avatar

6月30日增补:看图说话,你是觉得沈飞在搞新一代舰载机还是六代机,不要说错哦

首先请各位军迷不要觉得下一代舰载战斗机的选择只有现在的20和31这两个答案,虽然20基本上死球的,但是现在状态的31也是不可能直接拉走去试飞定型的。当然你要问我,那你觉得舰载机是哪个,我也不好只说一句无可奉告。但是你真要我从20和31里面选一个构型做为未来舰载机的基础,那我肯定选的是31这种常规布局。

20的鸭式无尾三角翼布局好不好?当然好啊,这玩意儿升阻比高,大迎角下的飞行性能也好,最重要的能更好适应超音速飞行,但是问题也就出在这了,高速性能跟低速的飞行和操控性能是矛盾的。较小的展弦比,带来的是较差的滑翔性能,两个主要的提现就是高起降速度和较差的低速操控性。高起降速度在地面场站2600米的跑道和减速伞的配合下劣势并不会体现出来,但是放在海上舰载机的起降环境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较高的起降速度除了对甲班和拦阻装置带来更大的冲击,减少使用寿命之外,也减少了飞行员的操控反应时间。可能有些人会讲,上AI,自动着陆如何如何。但是软硬件辅助永远代替不了人的决策能力。再去到这种情况下,无尾三角翼布局的低速操控性还有点难看,带来的事故风险就会成倍增加。

可能有些人不服气,你看法国的阵风,印度的LCA,不都是鸭翼无尾三角翼上舰么?这事儿你仔细想想,这俩一个是没有别的选择,一个是被变态的民族自尊心绑架了产品研发的奇葩国家,你真的觉得这是个正确的选择吗?你跟法,印一个想法,乳法,乳印的时候良心不会痛嘛?再有,这俩玩意儿是个什么吨位,20是个什么吨位,一个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吨的巨兽是这俩能比的?

最后,再说一句,我没有给孝子喂屎的爱好,所以不会像X鸡,X佬一样暗戳戳的去钦定哪一款飞机最终会上舰。但是20的构型着实不适用于舰载机。至于跟强敌之间装备战力上的差距。这事儿根本不需要咱们来考虑,毕竟中航工业和海军那么多能人,网上军迷能想到的东西,你觉得他们会想不到?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首先,到目前为止,J20的参数没有任何官方公开,反而是J31有官方数据,说31的载弹量、航程不如J20在没有确定数据的情况下,这是扯淡,而且31的大小和起飞重量都是四代中型机,这个与20也没有比较的必要。

其次,31到目前对哇公开展示的一直是验证机形态,谈制造工艺不如就更是扯淡,具体到量产时候的制造工艺到目前也没有公开。而该机在制造技术上采用的一些先进东西又是目前的J20不可比的,比如3D打印技术,比如优秀的结构技术等等,又人说这些东西J20也可以采用,但是不要忘记目前J20已经量产,这些技术他目前还用不了,最典型的就是网上有成飞工人说,J20有大约1万多零部件,生产制造复杂,这是J20的瓶颈,也是目前也可以解释的J20数量少的关键。也就是说实战状态下J20目前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再次,J20和31的气动是不同的,最近从成都所流出的有关资料我们已经得出了一个的结论,就是鸭翼实际上依然对于隐身有影响,而不是以前所说的没有影响,只是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降低这种影响,也因此可以看出鸭翼对比传统布局至少在隐身上不占优,甚至要做一些牺牲,比如成本上的。

再再次,实际上包括海军以及有关研究所提出的公开文章已经很明显提出了舰载机的数量更重要的结论。某些军迷一再强调J20的如何优秀,在不知道其真实数据的前提下这些军迷的理解中都存在夸大成分。就个人所获得的信息看,20在航程和作战半径上并不见得比31要高多少,反而由于20的先天陆基设计无法做舰载机是确定的,除非中国能研制出类似“战斗岛”的武器系统,而J20的一些设计材料也不适合作为舰载机。

第四,不清楚一些军迷为何一再强调31对于F35没有优势,实际上就目前而言就是20对于F35也不见得有啥优势,更遑论对付作为舰载机的F35,而且目前的F35数量优势明显,在20无法大量生产的状态下,确实还看不到20在整体对战F35战斗群有什么优势。更何况目前的20还是不完全体。

最后,关于31上舰实际上已经不必要争论,这是定论。只是要看上舰的31修改成什么样子而已,此舰载机型已经在北方在做测试中,实际上该机在媒体的态度也能看出从开始的忽视,到怀疑,以至于到现在的肯定。只是在一些盲目的军迷中依然存在质疑而已。

只是我想说,军迷质疑是可以的,只是当那最后的遮羞布解开后,看到的不见得都是你脑子里想象的东西。

user avatar

因为局座隐隐绰绰说过。但是他们也不想想,局座奶过的玩意……

user avatar

因为大多数人对“高技术兵种”,“技术优势”、“数量优势”,“能发挥技术兵器优势的条件”、“发挥数量优势的条件”缺少足够深刻的,直观的认知

——这个是正常的,普通人不会去这么关心这玩意,谁关心谁是娱乐靠手的死军宅.jpg。


所以普通人对飞行器等技术兵器的认知就只能用类似的“轻灵迅捷的轻重量级 vs 势大力沉的超重量级”和“一个人打不过你,十个人总能打过你”的真人格斗来打比方

——这个也是正常的,人类借用比喻给自己脑补点啥这种事,一向是胡JB来的。


而因为营养(中国大块头猛男演员少)、审美(大块头猛男要么反面要么配角总之扑街命居多)、文化、价值取向(诶呀这肌肉棒子真他妈难看.jpg)等多方面的因素

近年来,普通民众,通过电影、电视、地摊文学、都市传说、游戏、“武学大师”吹逼等等流行文化传播途径大量接触到的信息就是“力量5,敏捷18的小个子小白脸武师/侠客可以依靠敏捷内功等加成,轻松干死力量18敏捷5的愚笨大块头/蛮子”、“四两拨千斤超级牛逼”、“XX拳的贴身短打就是凶狠,贴着肚子一掌下去你的内脏都碎了”。

下意识或者在某些利益方诱导之下无视了四两拨千斤基础是自己有七百斤”、“能有18力量的蛮子不可能只有5的敏捷”、“18力量的蛮子一般自带15+体质,5力量根本打不动”之类的。

——总之是把电影游戏小说动画里基于流行文化流行审美现实条件做出的人设泛在(共同)脑补的基础合理化并且用这个来套在并不适合的领域进行解释


而所有人的共同经验就是“小个子吃得少,大块头吃得多”,进而集体豹论“中型机可他妈便宜了,好使;重型机贼他妈贵,不好使”


所以大多数人得出“便宜的中型机”比“昂贵的重型机”更有优势更适合做中国CVSG舰载机的结论也是正常的——尽管这个“便宜的中型机”很可能实际上比“昂贵的重型机”便宜不了多少,战斗力还差不少……

user avatar

大多数军迷还是吃了上世纪海军苦日子的亏,恨不得一分钱当两半花。没办法,苦日子过惯了嘛。但是事实是,自从海军诞生之初,世界上所有的海上冲突,都只有一个赢家,世界上也只有两种舰队,攻势舰队和存在舰队,世界上最无用最昂贵的最没有价值的就是第二海军,因为海上没有要塞,没有掩体,没有地势,没有分割线,要么压着别人射火鸡,要么被别人压着缩到港口里当船坞皇后。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军也是世界大二海军,海军天生是进攻兵种,航母更是开弓没有回头箭,800海里的作战半径,就是能压着你600海里,打的你痛不欲生,打的你满地找牙打的你怀疑人生,大和武藏牛不牛,还不是F6,F8炸的跟刺猬一样,打的亲妈都不认识。

战术是为战略服务的,节点是为体系服务的,特别是大国海军,关键节点战术装备一定不能妥协,海军没有人海战术,你的每一个节点都是无比昂贵,造价动则十亿百亿,你的每一个人员都是数十年的心血和培养,宁可损失装备,绝对不能损失人员。哪一个指挥官为了区区小钱,让海军拿着劣势装备去送死,就是最大的愚蠢,当你的海军被枪骑兵发射的海拉姆从1500海里外击沉,当你的海军被肥电隐身调戏,当你孱弱的四代中推只能勉强维持600海里的防线,当你还没开始超巡就不得不减速维持作战半径,当你纠结是中二远四还是中二远二保内油,你就知道你当初的决定是多么残忍。

一个劣势海军,想着居然不是怎么让自己核心节点装备反超对面,面对数量和经验劣势,不靠装备质量弥补难道要用海军鲜血弥补吗?妄想拿个洗澡盆对抗铁甲舰,拿根毛竹竿捅翻罐头骑士,对面狼牙棒厉害,我不是研究更厉害的狼牙棒,反而去练铁头功,用头盖骨对抗狼牙棒,你特么还真是个小机灵鬼。

结论只有一个,要么歼20上舰,要么新的海重四上舰,不可能让一个比上不足,比下多余的半成品中四上舰,我人民海军造一堆下世代的万吨055,就是为这么个乐色货送人头的?军迷胃口要大一点,眼光要长远一点,飞机大怎么了,我航母造大点不就成了,我造十万吨核电重弹,我造一堆满排12000的大驱,我歼20+海重无人机+空警600,我四万公里的海岸线,每年几万亿美元海外利益,从泉州到鹿特丹,从崇明到到伊斯坦布尔,亚太东盟中亚北非阿拉伯半岛,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的万家灯火,需要有一个更坚实更和平的力量守护。

世界上只有美国海军,才会大力支持FC31上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最近关于FC31(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鹘鹰”)是否适合上舰的讨论确实挺热烈的。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不能简单地用“信仰”来概括,更应该理解为是一种基于对装备发展趋势、技术可行性以及未来作战需求的综合判断和期待。首先,FC31的设计理念与舰载机需求的高度契合是大家看好它的.............
  • 回答
    过去,人们对于“信息畅通”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能够快速检索到一些基础资料、新闻资讯的层面。但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海量、碎片化、良莠不齐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即便拥有了“信息”,也未必能真正“畅通”地理解、消化和应用。化工、材料、化学、高分子这些专业,之所以依然有人选择,背后其实有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切中要害,而且触及了当下社会心理的一个重要现象。确实,现在越来越多人倾向于把生活中的不如意,甚至是一些深层的困扰,归咎于自己的原生家庭。这背后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简单的推卸责任,而是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1. 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首先,我们得看到,整体社会对心理.............
  • 回答
    现在很多人对东北地区和东北人存在一些偏见,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说清楚,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不均衡是绕不开的话题。东北曾经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个年代,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东北的工厂多、工人多,可以说是全国的骄傲。但随.............
  • 回答
    现在网上确实有很多人在“黑”宋朝,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似乎宋朝是个一无是处的朝代。但我们得明白,历史是个复杂的事,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古代,或者只看到片面信息,就很容易产生偏颇的结论。宋朝到底有没有那么差?咱们得一点一点捋。为什么会有人黑宋朝?首先,得承认,宋朝确实有一些在后人看来“不太好看”的地方,而.............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社会现象,涉及到历史记忆、民族认同、国际关系以及当下舆论的形成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为何会出现这种“骂”与“点头哈腰”的对比,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对整个族群的攻击和赞扬,都极易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 绝大多数人都拥有个体化的思想和行为,.............
  • 回答
    关于“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开始搞性别对立”这个问题,确实是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显而易见且令人困惑的现象。要想把它说清楚,得剥开好几层皮,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不是一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突然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碰撞的结果。1. 社会进步与个体意识觉醒的双刃剑:我们必须承认,现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比过去进步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我们看到不少声音在质疑甚至反对儒家思想,认为它存在一些过时、僵化的地方,与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比如个人自由、平等、批判性思维等)存在冲突。另一方面,确实也有不少人在倡导和推崇儒家思想,甚至一些“力量”在背后推动。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又要推给谁,是不是要“死.............
  • 回答
    确实,近几年汉服的兴盛有目共睹,走在街上,你可能会遇到穿着飘逸汉服的小姐姐小哥哥。相比之下,虽然我们国家有着众多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但他们的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似乎就没有那么高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并非简单的“没人穿”就能概括。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现象:1. 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变.............
  • 回答
    邓丽君有多红?这个问题,如果放到当年,无论在华人世界还是在一些亚洲国家,答案只有一个:现象级。那种红,是一种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入人心的,跨越代沟和阶层的红。当年有多红?首先,我们得从音乐本身说起。那个年代,港台流行音乐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而邓丽君,无疑是这个时期最耀眼的明星。她的歌声,如.............
  • 回答
    现在依然有那么多人在“黑”詹姆斯,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你可以把这理解成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的极端表现,再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个人偏好,以及社交媒体放大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詹姆斯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他是过去二十多年来NBA最闪耀的巨星,几乎承包了无数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触及当下的一个社会现象。要说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帮”特斯拉“洗”刹车失灵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而且这事儿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掺杂着技术、品牌、营销、用户心理,甚至还有一些信息传播的规律。首先,咱们得承认,特斯拉确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是标杆,它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一个大家普遍推崇和平、文明的时代,我们确实还会看到有人执着于“打架”,甚至把它当作一项“练习”。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用“幼稚”或“暴力”来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明白,“打架”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含义也差很多。你说的是街头斗殴?还是武术练习?还是为了发泄情.............
  • 回答
    最近杨颖(Angelababy)确实在不少场合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称赞,这背后原因挺多,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说清楚的。首先,不能否认她在时尚领域的持续影响力。虽然她可能不是那种让人一眼惊艳的“时尚宠儿”,但她的时尚资源一直相当不错,也一直在努力经营自己的时尚形象。你看她经常出现在各大品牌的活动上,也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尖锐,也击中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令人痛心且难以忽视的现实:高利贷的泛滥,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似乎在很多时候都显得“没人管”。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不是一句“没人管”就能简单概括的,但确实,我们看到的“管”的效果,往往是滞后、不力,甚至是被规避的。首先,我们得明白,高利贷的“.............
  • 回答
    近期在网络上,确实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人对袁崇焕的评价趋向负面,反而对毛文龙则有抬高的趋势。这种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研究的进步,也有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甚至还夹杂着一些情绪化的解读。要详细解释清楚,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我们要明白,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都不是一成.............
  • 回答
    在中国当代,确实存在着一股相当普遍的对儒家文化的批判浪潮,而且在某些语境下,这种批判的声音会显得格外强烈,甚至被一些人形容为“疯狂”。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这其中既有历史的遗留,也有现实的考量,更有时代变迁带来的观念冲突。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的沉淀。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在美国新冠疫情如此严重,感染和死亡人数众多,但社会并未出现大规模“造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这涉及到美国独特的社会结构、政治体系、文化观念、经济状况以及疫情本身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澄清“造反”的定义。如果“造反”指的是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武装起.............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苏联这个话题,在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时代,总会有着复杂且多样的看法。尤其是在当代社会,确实能够看到一些人对苏联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怀念和喜爱。这种情感的产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个人体验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人“热爱”苏联,需要我们耐心地梳理一下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