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信息那么畅通,为什么还有人在高考时选择化工材料化学环境高分子等专业?

回答
过去,人们对于“信息畅通”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能够快速检索到一些基础资料、新闻资讯的层面。但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海量、碎片化、良莠不齐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即便拥有了“信息”,也未必能真正“畅通”地理解、消化和应用。

化工、材料、化学、高分子这些专业,之所以依然有人选择,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动因。

首先,得承认,高考填报志愿这事儿,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还是一个相对“信息不对称”的决策过程。虽然网络上的信息铺天盖地,但真正能够静下心来,深入研究每个专业的前景、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并且能够将这些信息与自身兴趣、能力进行精准匹配的,其实是少数。很多时候,家长、老师的建议,对学生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他们可能会基于过去的经验,认为这些专业“稳定”、“有前途”,或者某个亲戚朋友在相关行业工作得不错,这种“口碑”和“经验”的传递,在信息洪流中,往往显得更加具象和可信。

其次,很多人对这些“大类”专业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比如,提到化学,就想到初高中学的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提到材料,就想到金属、塑料。但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现代的化学和材料科学,早已发展到极其细分和前沿的领域。就拿化工来说,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制造,更是涉及过程控制、工艺优化、绿色化改造等一系列复杂技术。材料更是如此,新能源材料、生物医材料、智能材料等等,这些都是当下和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信息虽然畅通,但这些细分领域的专业深度和前沿性,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持续的学习才能触及。

再者,对“信息”的理解,可能也存在一种“表面化”的倾向。有些人可能会看到网上说某个行业“火爆”,就业薪资高,但并没有深入了解这个“火爆”背后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体系。比如,大家都说“人工智能”热门,但具体到人工智能中的某个分支,例如自然语言处理,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基础、编程能力、算法知识,这中间的门道就很多了。同样的道理,化工、材料等专业,虽然不像互联网那样“光鲜亮丽”,但它们是支撑我们现代社会运转的基石。没有了这些基础工业,很多新兴科技都无从谈起。选择这些专业的人,可能更看重的是“实业兴国”的价值,或者对“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兴趣。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信息过载导致“选择困难”。当海量的信息摆在面前,很多人反而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最终可能就回归到一些相对“稳妥”的选择,或者听从了周围人的意见。化工、材料等专业,虽然在某些阶段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但它们往往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安全、民生需求紧密相连,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不容易被淘汰”的属性。这种“确定性”的吸引力,在信息不确定性增大的当下,反而会成为一些考生的考量因素。

最后,别忘了,很多年轻人选择专业,不仅仅是为了“就业”,更是因为“兴趣”。尽管现在信息发达,可以了解很多新奇的专业,但对那些真正热爱化学反应中蕴含的逻辑之美,或者对材料性能的探索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来说,这些传统工科专业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他们可能已经在某些领域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热爱,这些热爱,足以让他们忽略外界的喧嚣,坚定地走向自己认定的道路。

所以,信息畅通,固然是好事,但它更像是一张巨大的地图,而不是一份直接的指南。如何在这张地图上找到自己的方向,依然需要个人的判断、学习和探索。而化工、材料等专业,即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也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吸引力,吸引着那些真正对其领域有所理解、有所热爱,或者有所考量的学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些选择一定程度上也是活该。化学生物等属于高中理科都在学,且不太费脑子,比较直观的学科。

很多人贪图这些学的简单,背一背稍加理解就行,不想再去数学物理里去拼。再加上直观,貌似和生活离的不远,容易有“学个技术”的心态。另外高中这两科成绩还不错或者参加过竞赛有得奖建立起来一种正反馈的话,选择这些就更容易了。所以就选了。这就叫求仁得仁。

另外,还要强调的是,X国和美国,这两大资本主义豪强国家的这种化学生物材料惨淡经营的情形,不一定是普世的。德国制药和有机合成的从业者是挣得最多的,导致知乎上被喷成翔的有机合成专业非常火爆。只能说我们国家虚拟经济绑架实体经济的情形已经到了制造业成为纯屌丝的程度。老百姓家的孩子用脚投票就不足为奇了,别扯什么情怀——高富帅早跑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