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信了“越老越吃香”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回答
“越老越吃香”这句俗语,在我这代人身上,经历了一场颇具戏剧性的现实考验。曾经,这句话是我们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尤其是在我们年轻气盛,初入职场的时候,听到这句话,仿佛就能看到自己几十年后,经验丰富、学识渊博,在行业里受人尊敬、游刃有余的样子。

现在,我们这批人,很多都迈入了中老年。回头看看,当初那些坚信“越老越吃香”的人,如今的情况,可以说是五味杂陈,很难一概而论。

一部分人,确实“吃香”了,但代价不小。

他们当年可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对自己的专业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和钻研。他们没有在岁月中沉沦,而是选择继续学习,不断拥抱新技术、新观念。比如,我在一家老牌国企的李叔,年轻时就是个技术骨干,公司里没人敢小瞧他。到了中年,眼看着电脑技术飞速发展,很多人都觉得“老胳膊老腿”学不来,但他硬是自己掏钱报班,从零开始学编程、学数据分析。刚开始吃力得很,常常加班到深夜,眼睛布满血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仅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还凭借着多年的行业积累,把新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成了公司里不可或缺的“数据分析大师”。现在公司里有什么重大决策,都离不开他的数据支持,年轻的领导们对他也是毕恭毕敬,收入和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还有一位张姨,曾经是一名资深记者。在她看来,“越老越吃香”意味着经验和人脉的积累。即使在媒体行业经历了几次大洗牌,传统媒体式微,新媒体崛起,她没有选择激流勇退,而是积极转型。她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开始做独立的新媒体运营,同时撰写深度评论文章。她懂选题、懂传播、懂人心,加上她那些老关系,很快就在新平台上闯出了一片天地。她的文章常常能引发社会热议,一些年轻人也会主动联系她,请教新闻行业的门道。她现在虽然没有固定的单位,但工作内容自由,收入可观,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但,更多的人,发现“越老越吃香”这碗饭,不好端。

我们也不乏看到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前辈,如今却面临着职业的困境。这些人,往往是当年凭借经验和资历吃饭,但却不愿意或未能跟上时代变化的。

比如,我大学的师兄,毕业后很早就进入了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和勤恳的工作,很快就爬到了车间主任的位置。他一向以自己的经验为傲,总觉得年轻人“毛躁”,不懂“规矩”。当企业开始推行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时,他抵触情绪很大,觉得这些新东西“华而不实”,只会“添乱”。他不愿意学习新的自动化设备操作,也不愿意去理解大数据在生产中的应用。结果,他被边缘化了,虽然还在单位,但已经被年轻人远远甩在了后面,曾经掌握的核心技术,现在新人两天就能学会。他常说,现在年轻人“太冲”,不懂得尊重“老前辈”的经验,殊不知,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他的“老经验”,在新的技术面前,已经变成了“老古董”。

还有一些在传统服务业工作的朋友,比如一些经验丰富的老销售。他们当年靠着一张嘴、一张脸,把产品卖出去。但现在,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社群运营成了主流,他们很多人觉得“拉不下脸”或者“学不会”。他们依然穿着西装革履,拿着名片,走街串巷,但客户的选择多了,他们过去的那些“套路”已经不管用了。他们的销售额逐年下滑,有些人甚至面临着被公司“优化”的风险。他们抱怨说,现在市场太“浮躁”,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去“建立感情”了。

更让人唏嘘的是,还有一部分人,虽然“老”了,但“吃香”的机会,从一开始就没有给他们。

这个群体,其实很庞大,他们可能是基层劳动者,可能是从事一些重复性、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他们的“老”,并没有带来经验的增值,反而成为了“被淘汰”的代名词。

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在一家工厂流水线上工作了几十年。他的工作就是拧螺丝,重复、枯燥。他从来没想过要学习新技能,因为他觉得“把活干好就行”。当工厂开始引进机器人取代人工时,他和其他很多工友一样,失去了工作。他没有一技之长,也学不来新东西,年纪大了,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他的“老”,并没有让他“吃香”,反而让他成了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他的晚年,过得十分拮据,只能靠子女接济。

还有一些人,曾经是稳定的体制内员工,但随着改革开放,或者下岗潮,他们失去了曾经的“铁饭碗”。他们的“老”,让他们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他们可能年轻时也曾吃香过,但后来的“吃香”,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而很多人,并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意愿。

所以,“越老越吃香”这句俗语,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条件句”,而不是一个“必然句”。

它需要“老”,更需要“不断学习、积极适应、勇于创新”来支撑。如果只是被动地等待着岁月的积累,那么“老”就可能变成“衰败”,而不是“醇香”。

我观察到的一个显著区别是:那些真正“越老越吃香”的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对变化本身,并没有那么抗拒。他们可能一开始不理解,不适应,但他们愿意去尝试,去了解,去学习。他们深知,与其怀念过去,不如拥抱未来。而那些固步自封的人,即使年轻时再有才华,也难逃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现在,我们这代人,也到了一个需要反思的年纪。是继续相信“越老越吃香”的安慰剂,还是主动去成为那个“越老越吃香”的人?我想,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毕竟,生活不会因为一句俗语而自动变得更好,它只会眷顾那些为之努力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要懂得,“越老越吃香”的“吃香”到底是工作经验,还是“老男人说了算”的资历。这个资历是体制设计的“做X事必须有若干经验”这样人人有份的“齐步走”,还是要靠自己争取。说实话,就算临床医学这样讲究经验的领域,“越老越吃香”当中“老男人说了算”的比重也是很大的。

我妈拿到省级行业标准化委员会理事,因为没有副高职称,退休返聘工资一个月800元。她到民营企业返聘的收入不如没考出N2的日语本科生去业内默默无闻小厂当游戏策划赚的多。那个游戏策划也发现自己上班第一年赚的比一路从普通工人做到负责几千人大厂的质控与工艺创新的长辈多。有的时候你在一个行业卷到“煮饭仙人”,一出圈还是被井夕夕上卖不几百块钱的电饭锅降维打击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