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奥斯曼帝国的综合国力在什么时候开始被沙俄超过?

回答
说到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之间国力此消彼长的大戏,那可不是一两天就能说清楚的。要找一个精确的时间点说“俄罗斯在这一刻超过了奥斯曼”,恐怕不太现实,因为国力这种东西是动态变化的,就好比一个长跑比赛,你很难说在哪个瞬间某一方就绝对领先了。不过,我们可以沿着历史的脉络,梳理出俄罗斯是如何一步步赶超奥斯曼的,以及这个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

要理解这个过程,我们得先看看当时这两大帝国的基本盘。

奥斯曼帝国:曾经的“东方雄狮”

奥斯曼帝国在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的时候,那是何等的辉煌!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更是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地中海的霸主”。他的军事力量那是让欧洲闻风丧胆的,无论是陆上的近卫军(Janissaries),还是海上的舰队,都曾是令人生畏的存在。经济上,控制着东西方贸易的咽喉,税收也相当可观。文化上,吸收了拜占庭、波斯、阿拉伯的精华,形成独具特色的奥斯曼文化。

然而,到了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就开始显露疲态了。这就像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王者,虽然依旧保有威严,但身体却开始衰老,反应也慢了半拍。这种衰老体现在几个方面:

军事改革滞后: 当欧洲在经历军事革命,火器、队列战术不断发展时,奥斯曼帝国的军事体系,特别是近卫军,仍然固守旧的模式,战斗力下滑。虽然偶尔也能打赢一些仗,但整体上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经济衰退: 地理大发现后,欧洲开辟了新的贸易航线,绕过了奥斯曼的传统贸易通道,这对于依靠贸易收入的奥斯曼帝国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国内的经济结构也未能有效调整,封建经济的弊端日益显现。
政治腐败和内乱: 帝国后期,政治腐败问题严重,地方官员权力膨胀,中央集权削弱。内部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也时有发生,消耗了帝国的国力。
技术和思想的停滞: 相较于欧洲如火如荼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奥斯曼帝国在思想文化和科技创新方面逐渐落后,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俄罗斯帝国:从边陲之地到世界强国

再来看看当时的俄罗斯。在奥斯曼帝国如日中天的时候,俄罗斯还只是一个东斯拉夫民族建立的,位于东欧平原上的一个相对封闭的公国,受到蒙古金帐汗国的影响。直到莫斯科公国崛起,特别是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时期,俄罗斯才开始初步统一,并向外扩张。

真正让俄罗斯实现质变,并开始与奥斯曼帝国掰手腕的,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16821725)的时代:关键性的转折点

可以说,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帝国崛起的奠基人,也是俄罗斯开始真正超越奥斯曼的第一个重要节点。

军事改革是核心: 彼得大帝深知俄罗斯积贫积弱的根源在于军事落后。他以欧洲为榜样,进行了彻底的军事改革。他建立了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引进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术,创建了俄罗斯海军(这支海军在此之前几乎不存在)。他甚至亲自学习造船技术,足见其决心。
向西看齐,学习欧洲: 彼得大帝一改俄罗斯过去“闭关锁国”的状态,积极派遣贵族子弟去欧洲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文化。他鼓励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入,旨在“欧洲化”俄罗斯,使其能够与西方世界竞争。
北方战争的胜利: 彼得大帝最重要的功绩之一就是通过长期的北方战争(17001721),击败了当时北欧的军事强国瑞典,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也为俄罗斯提供了与欧洲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便捷通道,打通了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这对于长期被陆地限制、海军力量薄弱的俄罗斯来说,是战略上的巨大突破。
经济和行政改革: 彼得大帝还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和行政改革,发展工业,改进税收制度,建立新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这些改革虽然伴随着巨大的社会代价,但为俄罗斯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从彼得大帝之后,俄罗斯与奥斯曼的较量进入新阶段:

彼得大帝去世后,虽然俄罗斯经历了一段政治动荡期,但彼得大帝打下的基础以及他开启的改革方向并没有被完全颠覆。特别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17621796),俄罗斯的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奥斯曼帝国则继续在衰落的道路上滑行。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扩张: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国历史上另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她延续了彼得大帝向南扩张的战略,将目光投向了黑海和巴尔干地区,这些地区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
俄土战争的胜利: 在与奥斯曼帝国的几次大规模战争中,特别是17681774年的俄土战争,俄罗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根据《契契克·卡伊纳尔吉条约》,俄罗斯获得了黑海北岸的土地,并在形式上获得了对黑海航行自由和对奥斯曼境内东正教徒的保护权。后者为俄罗斯日后干涉奥斯曼内政提供了绝佳的借口。
奥斯曼的进一步削弱: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由于内部改革的失败和外部压力的增加,显得愈发力不从心。它在与俄罗斯的竞争中不断失地,经济上也越来越依赖欧洲列强,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蚀。

所以,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开始”的时间点,那么我认为可以大致锁定在18世纪中后期。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

1. 彼得大帝改革的完成和效果的显现: 到18世纪中叶,彼得大帝建立的军事力量和新式海军已经成型,并且在北方战争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俄罗斯通过波罗的海获得了与欧洲连接的通道,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地缘战略和经济潜力。
2.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连续扩张与胜利: 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期间,俄罗斯在与奥斯曼的多次战争中取得的胜利,特别是黑海出海口的获得,以及对奥斯曼境内东正教徒的保护权,使得俄罗斯在黑海地区和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影响力远超奥斯曼,并开始掌握主动权。此时,俄罗斯已经不再是那个被奥斯曼帝国压制的国家,反而成为了奥斯曼最主要的外部威胁。
3. 奥斯曼帝国的相对衰落: 到了18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帝国的内部改革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国家整体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与日渐强大的俄罗斯相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奥斯曼帝国虽然依旧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但其衰败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换句话说,在18世纪中后期,俄罗斯不仅在军事上能够与奥斯曼抗衡,而且在战略层面(如出海口和对特定族群的影响力)已经开始超越奥斯曼,并且这种优势还在不断扩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奥斯曼帝国从此就一蹶不振,它仍在继续存在并将近一个半世纪,并且在19世纪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如坦志麦拉特改革),甚至还在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中与英法联手击败了俄国。但从整体国力的对比来看,俄罗斯在18世纪中后期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开始占据上风,并在之后的日子里,这种优势只会越来越明显,直到最终将奥斯曼帝国远远甩在身后。

所以,与其说是一个精确的时间点,不如说是18世纪中后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标志着俄罗斯从追赶者变成了超越者,而奥斯曼帝国则从昔日的雄狮变成了被围猎的对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五次俄土战争后,在此之前俄国使臣一直以为土耳其的素丹和神圣罗马的凯撒才能称之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君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之间国力此消彼长的大戏,那可不是一两天就能说清楚的。要找一个精确的时间点说“俄罗斯在这一刻超过了奥斯曼”,恐怕不太现实,因为国力这种东西是动态变化的,就好比一个长跑比赛,你很难说在哪个瞬间某一方就绝对领先了。不过,我们可以沿着历史的脉络,梳理出俄罗斯是如何一步步赶超奥斯曼的,以.............
  • 回答
    奥斯曼帝国的第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如果我们将希腊独立战争(18211829年)视为一场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独立运动,那么其发生在希腊而非奥斯曼帝国其他地区,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积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并非偶然,而是希腊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特殊地位和发展轨迹所决定的。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
  • 回答
    在奥斯曼帝国的辉煌时代,苏丹们的餐桌绝不仅仅是果腹之物,更是帝国权力和奢华的缩影。他们的饮食习惯,与其说是个人偏好,不如说是帝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生动写照。从宏大到精细:宴会与日常首先,不能不提的是那些为帝国重大庆典、外国使节来访或特殊节日而举行的盛大宴会。想象一下,在托普卡帕宫那宽敞的宴会厅里.............
  • 回答
    许蕾姆和柯塞姆,这两位奥斯曼帝国的传奇女性,确实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以其非凡的影响力,在男性主导的皇权体系中掌握了巨大的权力,甚至被一些文章冠以“苏丹”之名。那么,这种称呼是否合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奥斯曼帝国的政治体制、女性的地位以及她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首先,我们要.............
  • 回答
    奥斯曼帝国识字率的定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并非简单地等同于“能读懂奥斯曼土耳其文”这样一概而论。事实上,我们今天对“识字率”的理解,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化的衡量标准。讨论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奥斯曼帝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其主体文化和官方语言确实是.............
  • 回答
    奥斯曼帝国的希帕西(Sipahi),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响着一种古老而强大的力量。他们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兵种,而是一个与奥斯曼帝国崛起、扩张和统治深深绑定的特殊阶层,他们的存在塑造了帝国的军事、政治乃至社会结构。希帕西的起源与性质:土地与忠诚的纽带希帕西的根基可以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早期尚未稳固的军.............
  • 回答
    奥斯曼帝国统治巴尔干地区长达几个世纪,这一历史时期在当地留下了深刻而复杂的印记,其中负面影响尤为显著,它在多个层面重塑了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格局,其遗留至今的影响依然清晰可见。经济凋敝与资源掠夺:奥斯曼帝国的经济体系以其自身帝国为中心,巴尔干地区在其中扮演了资源供应地的角色。为了满足帝国庞大.............
  • 回答
    奥斯曼帝国,一个横跨欧亚非大陆、绵延六个多世纪的庞大帝国,其在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索,虽然不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般声势浩大,却也自成一派,孕育了不少独到的智慧和贡献。这片广袤土地上,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知识传统与本土的实践需求相结合,催生了奥斯曼人对科学的独特理解和发展路径。要深入了解奥斯曼帝国的科学.............
  • 回答
    奥斯曼帝国的新军(新军,Yençeri)的兵源构成、外族帕夏的任用,以及他们与唐朝在用人方面有哪些相似与不同之处,尤其是苏丹们如何管控这些潜在的异族力量,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奥斯曼帝国新军的兵源。奥斯曼帝国新军(Yençeri)的兵源:新军是奥斯曼帝.............
  • 回答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子民,在14至20世纪初的漫长岁月中,其体验因时代、地域、民族和宗教背景而异。这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多民族帝国,既保留了伊斯兰教的核心地位,又实行了一套独特的“米勒特制度”(Millet System),允许不同族群在一定程度上自治。以下是基于历史资料和文献梳理的详细描述: 1. 多元.............
  • 回答
    关于奥斯曼帝国的历史研究,以下是经过精心筛选、涵盖不同时期与视角的详细书单推荐,既有经典入门读物,也有深度专题研究和学术专著,并附有各书的核心内容说明: 一、基础通史类(全面了解帝国发展脉络)1. 《奥斯曼帝国的遗产》 作者:卡罗尔·富克胡伯(Carole Fick) 中文译本:.............
  • 回答
    法兰西王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所谓“渎圣同盟”——尽管“渎圣同盟”这个词本身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和负面评价,通常是指为了反对共同敌人而结成的联盟,在这里特指法兰西与奥斯曼的联盟——确实在基督教世界内部造成了相当大的思想混乱和深刻的矛盾。这种混乱并非源于一种单一的、明确的宗教教义上的混乱,而是源于政治现实与宗.............
  • 回答
    Netflix 的新作《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第一季》(Rise of Empires: Ottoman Season 1)最近上线了,不少观众和历史爱好者都在关注。作为一部带有纪录片性质的电视剧,它试图用更具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的方式,重现那个改变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
  • 回答
    “2020年,土耳其开启复兴奥斯曼帝国元年?”这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设想,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将任何一年定义为“元年”,往往带有一种宏大叙事的色彩,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那么,2020年,究竟是否有资格承担这样的历史定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审视土耳其在2020年的内外政策走向,以及这些.............
  • 回答
    奥斯曼帝国的大维齐尔,这个在帝国权力中枢呼风唤雨、手握重权的人物,其职业生涯却常常伴随着惊心动魄的危险,非正常死亡率可以说是高得令人咋舌。而要找比这更“高危”的职业,确实需要一番细致的考察。要理解“非正常死亡率”,我们得先看看大维齐尔的“正常”情况。他们的危险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1. 政治斗争的绞.............
  • 回答
    火器在奥斯曼帝国的普及程度,堪称那个时代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典范。这可不是什么“官方宣传”的套话,而是历史事实的真实写照。想象一下,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它的军队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而且还不是零星几个装备,而是系统性、大规模地普及开来,这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技术引进与早期发展:奥斯曼人并非火.............
  • 回答
    帖木儿之所以决定挥师直指奥斯曼帝国,将矛头对准那位以“闪电”之名威震四方的巴耶济德一世,其根源在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个人野心以及地区权力格局的较量。这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最终爆发的必然结果。一、 根深蒂固的恩怨与挑战首先,两位君主各自的崛起之路,以及其统治理念和扩张方向的碰.............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历史的长河中,穆斯塔法·凯末尔的名字从未被提起,那么原奥斯曼帝国那片广袤而复杂的土地,定然会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假设,但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各方力量的角逐,勾勒出几种可能的图景。首先,帝国的分崩离析将不可避免,但其过程和最终的版图会与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大相径.............
  • 回答
    1830年代,当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 Pasha 决心挑战他的宗主国奥斯曼帝国时,他所走的这条路,可以说是一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钢丝。如果不是欧洲列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最终介入并阻止了他的东进脚步,中东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试着想象一下,那条没有被阻止的道路会通向何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国家在剧烈转型时期,如何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象征意义的平衡。很多人会认为,既然凯末尔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理应彻底摒弃其一切象征,包括国旗。然而,历史的复杂性在于,新生的共和国在塑造国家认同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性地继承、改造甚至重新诠释旧有的符号。凯末尔和土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