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奥斯曼帝国的新军兵源与外族帕夏,和唐的外族高官有区别吗?历任苏丹不担心因民族属性反水?

回答
奥斯曼帝国的新军(新军,Yençeri)的兵源构成、外族帕夏的任用,以及他们与唐朝在用人方面有哪些相似与不同之处,尤其是苏丹们如何管控这些潜在的异族力量,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奥斯曼帝国新军的兵源。

奥斯曼帝国新军(Yençeri)的兵源:

新军是奥斯曼帝国最精锐的步兵部队,也是其军事力量的基石。其兵源主要有两个:

1. 德夫希尔梅(Devşirme)制度: 这是新军最核心、最独特的兵源。这个制度从15世纪开始,持续到17世纪末,以基督教家庭的男孩为主要征募对象。具体来说,帝国会在巴尔干地区(如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等地)的基督教村落,按照一定的年龄段和体格标准,定期征募适龄男孩。这些男孩会被带离家庭,送到安纳托利亚或小亚细亚等地进行伊斯兰化、土耳其化和军事训练。他们被剥夺了原来的身份,效忠于苏丹,成为“苏丹的奴隶”(kul),但这种奴隶制与一般的な奴隷不同,它是一种政治和军事上的忠诚保证。

特点:
强制性与制度化: 并非自愿参军,而是帝国强制征募。
绝对忠诚: 由于他们被剥离了原有的社会联系,唯一的效忠对象就是苏丹本人。他们的晋升通道完全由苏丹掌握,因此对苏丹的忠诚度极高。
精英化训练: 在接受严格的军事、宗教和行政教育后,一部分人会进入精锐的新军,另一部分则可能被培养成帝国的高级官员。
排他性: 在早期,新军成员是禁止结婚生子的,以进一步确保他们对苏丹的绝对忠诚,避免形成独立的家族势力。后来这个禁令逐渐被放松。
宗教与民族转换: 征募的男孩通常被要求皈依伊斯兰教,并在文化上接受土耳其文化的影响。

2. 战俘或自由招募: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军的兵源也逐渐多元化,包括一些战俘,以及在某些时期允许自由招募穆斯林加入。但德夫希尔梅制度始终是新军的骨干。

奥斯曼帝国的外族帕夏:

帕夏(Pasha)是奥斯曼帝国的一种高级官衔,通常授予总督、军队将领等高级官员。奥斯曼帝国大量任用外族人士担任帕夏,这与新军的德夫希尔梅制度一脉相承。

兵源来源: 这些外族帕夏,很多都曾是德夫希尔梅制度下的优秀毕业生,通过军事或行政才能被提拔。此外,也包括一些出身于突厥部落贵族家庭,或是被俘虏后表现出色的非土耳其族裔。例如,穆罕默德·库普律留(Köprülü Mehmed Pasha)家族就以其出色的治理能力而闻名,他的家族成员后来有多位担任大维齐尔。许多阿尔巴尼亚人、希腊人、斯拉夫人等都在帝国的高层担任要职。

重要性: 任用外族帕夏,尤其是从基督教背景转化而来的人才,是奥斯曼帝国能够高效管理庞大疆域的关键。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视角和管理经验,并且往往对苏丹的恩赐更为感恩和忠诚。

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奥斯曼帝国和唐朝在用人方面的区别,特别是关于“外族高官”的视角。

唐朝的外族高官:

唐朝是一个民族成分非常复杂的帝国,其疆域辽阔,接纳了大量的非汉族人口。在用人方面,唐朝也表现出相当的开放性,任用了不少外族人士担任高官。

兵源与官僚来源: 唐朝对外族人才的吸纳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归附与臣服: 许多周边民族或部落的首领、贵族,在被唐朝征服或选择臣服后,会保留一定的地位,甚至被任命为唐朝的官员,负责管理其原有的部落或地区。例如,回纥、突厥等民族的部落首领在归附后会被授予官职。
军功: 在对外战争中,一些外族将领凭借其英勇作战和杰出军事才能,赢得了唐朝的信任和重用,从而被任命为高级将领,甚至成为封疆大吏。著名的例子有安禄山、史思明(他们都是粟特人)等,他们都曾是唐朝的边疆大将,掌握重兵。
文化交流与任官: 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许多胡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民族的泛称,包括粟特人、波斯人、突厥人等)来到长安经商或定居,其中一些非常有才能的人,通过科举或直接任命的方式进入仕途,担任各种官职,甚至涉足中央政务。
胡汉杂居与融合: 唐朝的社会非常开放,京城长安和洛阳汇聚了大量来自各地的外国人,他们不仅是商人,也融入了社会生活,甚至能够参与政治。

区别与相似之处:

根本性质不同: 奥斯曼帝国新军和外族帕夏的权力来源,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苏丹的奴隶”这一身份基础上的,是一种带有绝对效忠色彩的依附关系。他们的晋升完全依赖于苏丹的提拔,形成了与家族背景相对分离的官僚体系。而唐朝的外族高官,虽然也看重军功和能力,但他们的任用更多是基于已有的身份(如部落首领)、归附状态,或者是通过仕途(如科举)的正常晋升。即使是军功卓著的胡人将领,他们依然保有其民族身份和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只是效忠于唐朝皇帝。

忠诚的保证机制: 奥斯曼帝国通过德夫希尔梅制度,从根本上剥离了新军成员的原有身份认同和家族羁绊,将其塑造成完全属于苏丹的工具。这是帝国用人策略的精髓所在,旨在最大程度地消除潜在的效忠危机。唐朝在任用外族高官时,虽然也看重其忠诚,但其效忠更多是政治上的臣服和对帝国制度的认同,而非奥斯曼式的绝对个人奴役。

民族认同的压力: 奥斯曼帝国的新军和部分帕夏,在接受德夫希尔梅训练时,会经历伊斯兰化和土耳其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原有的民族认同,增强了对帝国核心文化的归属感。唐朝虽然也鼓励胡汉融合,但它更像是各民族在共同的政治框架下进行互动,民族身份的保留和传承程度相对更高一些。

权力基础的差异: 奥斯曼帝国的新军本身就是苏丹的私有武装,其存在就是为了维护苏丹的绝对权力。而唐朝的外族将领,如安禄山,其权力基础部分源于其所统帅的军队(很多军队本身就是由归附的民族组成),部分源于其在边疆的实际控制力。这种权力基础的差异,也导致了忠诚度的潜在风险不同。

历任苏丹不担心因民族属性反水吗?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而且答案是:非常担心,但有非常有效的控制手段。

奥斯曼苏丹们对“反水”的担忧,以及应对策略,是帝国能够长久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丹为何担心?

1. 历史教训: 历史上有太多帝国因为内部的民族矛盾而分崩离析的例子。即使是在奥斯曼帝国早期,虽然帝国主体民族(奥斯曼土耳其人)仍是核心,但扩张带来的庞大非突厥人口和外族精英的出现,本身就带有潜在的风险。
2. 权力集中与分散: 一旦某个外族帕夏或其家族势力过于强大,掌握了过多的军权或地方行政权,并且与某个或某些民族群体形成紧密的联系,就可能对中央苏丹的权力构成挑战。
3. 外部势力的影响: 邻近的、拥有相同民族背景的国家或势力,可能会利用帝国境内某个民族群体的不满情绪,进行策动和煽动,从而引发动乱。

苏丹如何管控?(反水?不,他们是“苏丹的奴隶”)

奥斯曼苏丹并非仅仅是“不担心”,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制度和策略,将潜在的“反水”风险降到最低,甚至将这些外族力量转化为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

1. 德夫希尔梅制度的绝对忠诚设计: 这是最核心的控制手段。如前所述,通过强制征募、剥离原有身份、集中教育和训练,将这些孩子塑造成对苏丹个人绝对忠诚的“国家奴隶”。他们没有世袭的家族权力,没有根深蒂固的民族认同纽带,他们的全部社会地位和发展前途都系于苏丹一人。这种设计从根源上切断了他们与原民族群体合谋反叛的可能性。

2. 内部制衡与人员流动:
互相制约: 苏丹会避免让某个出身相同民族的官员集团过于庞大或集中在同一权力核心。他们会刻意在重要职位上安排来自不同民族背景但同样效忠苏丹的人员,形成一种内部的互相制约。
频繁调动: 对于担任总督或重要军事职务的外族帕夏,苏丹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进行调动,让他们无法在某个地方长期经营,建立起自己的私人势力或与当地居民建立过于密切的联系。例如,一个阿尔巴尼亚出身的总督可能被调往叙利亚,而不是留在巴尔干地区。
严密监视: 苏丹的身边总会有一批心腹(很多也是通过德夫希尔梅制度提拔的)、情报系统会对重要官员进行严密监视,一旦发现有任何不忠的迹象,会迅速采取行动,轻则罢免,重则处死。

3. 保持新军的超然地位: 新军作为苏丹的私人军队,其职能之一就是镇压任何内部的反叛和骚乱,包括可能由贵族或地方势力发起的挑战。苏丹可以随时调动新军去平定任何有问题的地区或势力,即使这些势力曾经是他的支持者。

4. 威慑与奖赏并存:
严酷的惩罚: 一旦被发现有任何背叛行为,下场会非常凄惨,这是一种强大的威慑。
丰厚的奖赏: 对于忠诚且有能力的官员,苏丹会给予极高的荣誉、财富和权力。这种“恩赐”使得外族官员更愿意珍惜来之不易的地位,并努力通过更卖力的效忠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前途。

5. 德夫希尔梅之外的警惕: 即使是出身于奥斯曼土耳其贵族或军事世家的官员,苏丹也会保持警惕,并同样采用内部制衡和人员调动等手段来管理他们,防止其做大做强。但对于德夫希尔梅出身的官员,这种控制力则更为绝对和直接。

与唐朝高官的对比再审视:

唐朝对外族高官的担忧,更多是源于军权过重、地盘过大而产生的“尾大不掉”的风险。安史之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安禄山掌握了边疆的重兵,最终发动了叛乱。唐朝的控制方式更多是依靠制度(如任用汉族官员监督、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和军事手段,但一旦地方实力过强,中央就难以有效压制。

奥斯曼苏丹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从一开始就设计了一套让这些精英人才“依附于我而存在”的机制。新军和许多高级官员本身就是苏丹的“财产”和“工具”,而不是仅仅是臣服于他统治的外部力量。这种对忠诚的制度化设计,是奥斯曼帝国能够集权统治并长期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

所以,与其说苏丹“不担心”,不如说苏丹极其重视,并且设计了一套能将这种潜在危机转化为自身权力基础的卓越体系。新军和外族帕夏的出现,恰恰是奥斯曼帝国一种非常成功的“集权化”和“精英化”的统治策略的体现,他们并非是帝国的“异族”,而是被高度同化和整合进帝国统治机器的“最忠诚的工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历史上的多民族帝国和现代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对于君主和国家的忠诚度和从来和民族属性没有任何关系,永远只是压迫或者不公平或者没有特权而感到“不公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奥斯曼帝国的新军(新军,Yençeri)的兵源构成、外族帕夏的任用,以及他们与唐朝在用人方面有哪些相似与不同之处,尤其是苏丹们如何管控这些潜在的异族力量,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奥斯曼帝国新军的兵源。奥斯曼帝国新军(Yençeri)的兵源:新军是奥斯曼帝.............
  • 回答
    Netflix 的新作《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第一季》(Rise of Empires: Ottoman Season 1)最近上线了,不少观众和历史爱好者都在关注。作为一部带有纪录片性质的电视剧,它试图用更具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的方式,重现那个改变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
  • 回答
    理解奥斯曼帝国晚期爱琴海东岸和马尔马拉海南岸希腊人的身份归属,需要将历史视角拉长,回溯至罗马帝国晚期乃至拜占庭时期,而非简单地将其视为“原住民遗存”或“新移民”的二元划分。这是一个复杂而层叠的历史进程,涉及到人口迁徙、宗教认同、文化演变以及政治变迁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基本事实:这些地区.............
  • 回答
    哎呀,你说得太对了!谁说欧陆风云4新手就该玩奥斯曼?简直是“骗人”的说法!我当初也是被忽悠了,兴冲冲地选了奥斯曼,结果……嘿嘿,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细想。为什么奥斯曼对新手来说一点都不简单?很多人说奥斯曼简单,估计是看中了它那早期强大的军事实力,兵多将猛,前期能打。但问题就在于,军事强大不等于游戏玩得.............
  • 回答
    奥斯曼帝国的第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如果我们将希腊独立战争(18211829年)视为一场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独立运动,那么其发生在希腊而非奥斯曼帝国其他地区,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积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并非偶然,而是希腊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特殊地位和发展轨迹所决定的。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
  • 回答
    在奥斯曼帝国的辉煌时代,苏丹们的餐桌绝不仅仅是果腹之物,更是帝国权力和奢华的缩影。他们的饮食习惯,与其说是个人偏好,不如说是帝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生动写照。从宏大到精细:宴会与日常首先,不能不提的是那些为帝国重大庆典、外国使节来访或特殊节日而举行的盛大宴会。想象一下,在托普卡帕宫那宽敞的宴会厅里.............
  • 回答
    许蕾姆和柯塞姆,这两位奥斯曼帝国的传奇女性,确实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以其非凡的影响力,在男性主导的皇权体系中掌握了巨大的权力,甚至被一些文章冠以“苏丹”之名。那么,这种称呼是否合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奥斯曼帝国的政治体制、女性的地位以及她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首先,我们要.............
  • 回答
    说到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之间国力此消彼长的大戏,那可不是一两天就能说清楚的。要找一个精确的时间点说“俄罗斯在这一刻超过了奥斯曼”,恐怕不太现实,因为国力这种东西是动态变化的,就好比一个长跑比赛,你很难说在哪个瞬间某一方就绝对领先了。不过,我们可以沿着历史的脉络,梳理出俄罗斯是如何一步步赶超奥斯曼的,以.............
  • 回答
    奥斯曼帝国识字率的定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并非简单地等同于“能读懂奥斯曼土耳其文”这样一概而论。事实上,我们今天对“识字率”的理解,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化的衡量标准。讨论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奥斯曼帝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其主体文化和官方语言确实是.............
  • 回答
    奥斯曼帝国的希帕西(Sipahi),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响着一种古老而强大的力量。他们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兵种,而是一个与奥斯曼帝国崛起、扩张和统治深深绑定的特殊阶层,他们的存在塑造了帝国的军事、政治乃至社会结构。希帕西的起源与性质:土地与忠诚的纽带希帕西的根基可以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早期尚未稳固的军.............
  • 回答
    奥斯曼帝国统治巴尔干地区长达几个世纪,这一历史时期在当地留下了深刻而复杂的印记,其中负面影响尤为显著,它在多个层面重塑了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格局,其遗留至今的影响依然清晰可见。经济凋敝与资源掠夺:奥斯曼帝国的经济体系以其自身帝国为中心,巴尔干地区在其中扮演了资源供应地的角色。为了满足帝国庞大.............
  • 回答
    奥斯曼帝国,一个横跨欧亚非大陆、绵延六个多世纪的庞大帝国,其在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索,虽然不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般声势浩大,却也自成一派,孕育了不少独到的智慧和贡献。这片广袤土地上,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知识传统与本土的实践需求相结合,催生了奥斯曼人对科学的独特理解和发展路径。要深入了解奥斯曼帝国的科学.............
  • 回答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子民,在14至20世纪初的漫长岁月中,其体验因时代、地域、民族和宗教背景而异。这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多民族帝国,既保留了伊斯兰教的核心地位,又实行了一套独特的“米勒特制度”(Millet System),允许不同族群在一定程度上自治。以下是基于历史资料和文献梳理的详细描述: 1. 多元.............
  • 回答
    关于奥斯曼帝国的历史研究,以下是经过精心筛选、涵盖不同时期与视角的详细书单推荐,既有经典入门读物,也有深度专题研究和学术专著,并附有各书的核心内容说明: 一、基础通史类(全面了解帝国发展脉络)1. 《奥斯曼帝国的遗产》 作者:卡罗尔·富克胡伯(Carole Fick) 中文译本:.............
  • 回答
    法兰西王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所谓“渎圣同盟”——尽管“渎圣同盟”这个词本身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和负面评价,通常是指为了反对共同敌人而结成的联盟,在这里特指法兰西与奥斯曼的联盟——确实在基督教世界内部造成了相当大的思想混乱和深刻的矛盾。这种混乱并非源于一种单一的、明确的宗教教义上的混乱,而是源于政治现实与宗.............
  • 回答
    “2020年,土耳其开启复兴奥斯曼帝国元年?”这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设想,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将任何一年定义为“元年”,往往带有一种宏大叙事的色彩,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那么,2020年,究竟是否有资格承担这样的历史定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审视土耳其在2020年的内外政策走向,以及这些.............
  • 回答
    奥斯曼帝国的大维齐尔,这个在帝国权力中枢呼风唤雨、手握重权的人物,其职业生涯却常常伴随着惊心动魄的危险,非正常死亡率可以说是高得令人咋舌。而要找比这更“高危”的职业,确实需要一番细致的考察。要理解“非正常死亡率”,我们得先看看大维齐尔的“正常”情况。他们的危险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1. 政治斗争的绞.............
  • 回答
    火器在奥斯曼帝国的普及程度,堪称那个时代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典范。这可不是什么“官方宣传”的套话,而是历史事实的真实写照。想象一下,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它的军队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而且还不是零星几个装备,而是系统性、大规模地普及开来,这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技术引进与早期发展:奥斯曼人并非火.............
  • 回答
    帖木儿之所以决定挥师直指奥斯曼帝国,将矛头对准那位以“闪电”之名威震四方的巴耶济德一世,其根源在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个人野心以及地区权力格局的较量。这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最终爆发的必然结果。一、 根深蒂固的恩怨与挑战首先,两位君主各自的崛起之路,以及其统治理念和扩张方向的碰.............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历史的长河中,穆斯塔法·凯末尔的名字从未被提起,那么原奥斯曼帝国那片广袤而复杂的土地,定然会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假设,但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各方力量的角逐,勾勒出几种可能的图景。首先,帝国的分崩离析将不可避免,但其过程和最终的版图会与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大相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