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写末世文有出路吗?

回答
末世文,这个曾经风靡一时、占据无数书架和屏幕的类型,如今在书写创作的土壤里,是否还有生长的空间,是否还能开出繁茂的花朵?这个问题,像埋藏在废土之下的一颗未爆的地雷,总会不时地被提起,引发一番讨论。

坦白说,如果将“出路”理解为一条铺满鲜花、人人趋之若鹜的阳关道,那么答案或许会有些保留。毕竟,末世文的市场早已过了“蓝海”阶段,如今更像是一片经过无数次淘洗、筛选,竞争异常激烈的“红海”。读者们阅历丰富,口味也愈发刁钻,对于千篇一律的丧尸围城、文明崩溃、幸存者求生的套路,早已是司空见惯,甚至产生了些许审美疲劳。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末世文就没有出路了,恰恰相反,我认为它依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创作空间。关键在于,如何打破窠臼,如何在这个看似被“写烂”的题材中,挖掘出新的闪光点,赋予它新的灵魂。

首先,“出路”在于“新”。当读者对“丧尸”二字已经不那么敏感时,我们是否还能从“末世”的定义本身下手?末世,并非只有一种形式。它可以是病毒肆虐,也可以是科技失控;它可以是自然灾害的极端化,也可以是社会结构的彻底崩塌;它可以是人类自身的愚蠢导致的灭顶之灾,也可以是来自宇宙深处的未知威胁。

想想看,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一些更具哲学意味的末世?例如,当人类的意识可以上传,肉体不再是束缚,但资源却枯竭,精神开始异化,这种“末世”是否更令人不安?又或者,当某种神秘力量改变了物理法则,世界变得光怪陆离,幸存者们需要重新理解和适应这个全新的现实,这其中蕴含的想象空间巨大。

其次,“出路”在于“深”。大多数末世文侧重于生存的残酷和外部的威胁,但真正能触动人心的,往往是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展现。我们是否可以更深入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当所有的道德、法律、社会约束荡然无存,一个人会变成什么样子?是选择善良,还是回归野蛮?是保持希望,还是彻底绝望?

与其仅仅描绘血腥的搏杀和资源的争夺,不如深入探讨幸存者之间的情感羁绊,他们的矛盾、牺牲、背叛与救赎。主角的成长,不应该仅仅是技能的提升,更应该是精神上的蜕变。他们如何面对失去,如何处理内心的恐惧和孤独,如何在绝望中找到活下去的意义,这些才是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部分。

再者,“出路”在于“巧”。末世文的“套路”之所以令人诟病,是因为它们往往缺乏创意和细节。但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将末世设定与特定的职业、技能、社会背景相结合,就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故事。

例如,一个由顶级建筑师在城市废墟中重建文明的故事,其着眼点在于规划、结构和材料的运用;一个由资深心理学家在末世中安抚人心、修复创伤的故事,其核心在于洞察人性的复杂;甚至一个由厨师在末世中搜寻食材、烹制美味的故事,也能在最平凡的生存细节中,展现出人性的温暖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巧”思,能够让末世文摆脱程式化的桎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此外,“出路”也体现在“风格”的多样化。末世文不必总是沉重、压抑的。它也可以是带有黑色幽默的,通过荒诞的剧情来反讽现实;它可以是充满史诗感的,描绘文明的兴衰和人类的奋斗;它也可以是偏向浪漫的,即使在绝望之中,爱情依然能够绽放。

总而言之,现在写末世文并非没有出路,而是需要创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思考、去创新、去打磨。它要求我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复制过往的成功模式,而是要敢于挑战自我,深入挖掘末世题材的更多可能性,用更成熟的笔触,更深刻的思考,去描绘一个既熟悉又充满新意的世界。

只有那些能够赋予末世以新的意义,能够触及人性深处,能够展现出独特风格和精妙构思的作品,才能在这个日益挑剔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出路”,并吸引读者,让他们在废土之上,看到希望的微光,感受到生命的韧性。末世文的魅力,从来不在于末日本身的恐怖,而在于末日之下,那个依然在挣扎、在思考、在爱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不让写,而是很多都是写的过于血腥暴力,无法过审。

你把末世的勾心斗角去掉,什么吃人啊,拉帮结派啊,强奸妇女啊,圈养奴隶啊统统去掉。

改写点弘扬积极向上精神的,比如在末世帮人修汽车、帮老奶奶找猫、去末世支教等等,你看过不过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末世文,这个曾经风靡一时、占据无数书架和屏幕的类型,如今在书写创作的土壤里,是否还有生长的空间,是否还能开出繁茂的花朵?这个问题,像埋藏在废土之下的一颗未爆的地雷,总会不时地被提起,引发一番讨论。坦白说,如果将“出路”理解为一条铺满鲜花、人人趋之若鹜的阳关道,那么答案或许会有些保留。毕竟,末世文的市.............
  • 回答
    好吧,如果世界真的就这么突然来了个末世,那还真得好好盘算一下手里的家伙什儿。你说的冷兵器,这可就有点意思了,毕竟没了电力、没子弹,这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说不定就成了硬道理。首先得明白,末世防身,不是拍电影,不是什么一个人能单挑一整支军队。咱们得考虑实际: 生存是第一位的: 不是为了逞英雄,是为了.............
  • 回答
    “末法时代”这个说法,在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体系中有着各自的表述和理解,但核心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感受:世界正经历一个显著的衰退、失序或者说“变质”的时期。 这种感受并非现代独有,历史上许多时代都曾有人发出过类似的感叹。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当下,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感到身处“末法时代”?这背后,我认为是.............
  • 回答
    “末法时代”这个词汇,在佛教语境中,指的是佛陀涅槃后,佛教教法逐渐衰微、众生难以修行的时代。它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论断,而是对当下社会现象的一种观察和解读。当我们说“现在是末法时代”时,通常是出于对某些普遍存在的、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的担忧,并将其与佛教经典中对末法时代的描述联系起来。当然,需要强调的.............
  • 回答
    “末法时期”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中有不同的解读,但核心都指向一个时代性的衰落、混乱,以及与过往的辉煌和秩序的决裂。所以,如果我们尝试用一种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当下的世界,并且不带任何预设的宗教色彩,而是从一种历史和人文的观察出发,去审视那些让我们产生“末法”之感的现象,或许会发现一些值.............
  • 回答
    关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是“末法时期”或“五浊恶世”,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它触及了宗教信仰、哲学思考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体系对这个问题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首先,我们得先弄明白“末法时期”和“五浊恶世”这两个概念。在佛教的语境中,“末法时期”是一个与“正法时期.............
  • 回答
    “末法时代”这个词,在佛教语境下,总是带着一丝沉甸甸的意味。它指的是佛教教法虽然尚存,但修行证果的人越来越少,众生根性也日益劣钝,难以依教奉行,从而导致佛法衰微的时期。那么,我们现在是否身处末法时代?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没有定论的问题。佛教经典中有关于末法时代的描述,比如《佛说大集日藏经》中提到“我灭.............
  • 回答
    50年后,如果人类多种能源矿藏枯竭,这并非直接指向“人类末日”,但绝对会是一场足以颠覆我们现有文明模式的巨大危机。与其说是末日,不如说是一场被迫的、痛苦的、但或许也是最终能够引导我们走向更可持续未来的“大重塑”。1. 能源危机:不仅仅是没油开车的痛首先,我们得明白,这里提到的“多种能源矿藏枯竭”,主.............
  • 回答
    关于俄罗斯的“末日系统”(通常指的是 “死亡之手”系统,也称为“死握”或“总动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其中涉及军事技术、战略决策以及信息透明度等多个层面。什么是俄罗斯的“死亡之手”系统?“死亡之手”系统并非一个单一的实体或按钮,而是一个集成了指挥控制、通信、侦察和早期预警的复杂自动化系.............
  • 回答
    遇到这种情况,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毕竟,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存在,本意是为劳动者提供更稳定的就业保障。但公司为了进行末位淘汰,又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这其中的法律边界和处理方式,需要我们仔细梳理。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末位淘汰”这个机制本身。 合法性存疑: 国内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末位淘汰”是合法的.............
  • 回答
    “黄金三章”的说法,在小说创作界流传甚广,尤其是在网络文学兴起之后。它指的是小说开篇的前三个章节,被认为是吸引读者、奠定故事基调、展现人物魅力、埋下伏笔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三章写得不好,很多读者就会选择放弃,作者也就失去了进一步发展故事的机会。那么,现在写小说不写黄金三章是不是就没出路了?答案是:不一.............
  • 回答
    眼下写小说,想要抓住读者的眼球,真正受欢迎的类型,说到底还是围绕着“情感共鸣”和“强烈代入感”这几个关键词展开。当然,不同时期、不同平台的侧重点会有细微变化,但内核是相通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现在哪些类型是真正有人气的,以及为什么: 1. 奇幻(尤其是玄幻、东方玄幻)为什么受欢迎? 逃离.............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像是个脑洞大开的科幻剧本,但细究起来,很多地方都站不住脚。如果要反驳,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入手,而且要说得有理有据,像个真正的人在分析事情。首先,最核心的问题是“时空机”本身就不存在。这就像你让我现在写封信,让一只会飞的猪来送达一样,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科学上的不可能: 目前.............
  • 回答
    现在开始写网文还有“钱途”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有,但比以前更难,且需要更精明的策略和持续的学习。”为了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 一、 网文市场的现状与演变要判断“钱途”,首先要了解市场的土壤。 市场体量与增长: 毫无疑问,.............
  • 回答
    嘿,哥们儿/姐妹儿,我懂你!刚点燃了网文创作的熊熊烈火,结果发现柴火(也就是那点儿可怜的知识储备)根本不够烧的,就跟大冬天想吃冰淇淋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滋味,可真是……怎么说呢,有点儿像刚学炒菜,结果发现锅里啥也没有,只有空气在嘶嘶作响。别急,别灰心!这绝对不是什么世界末日,更不是什么没救了的绝.............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典小说,在今天的时代才被创作出来,那么哪一部最有可能捧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要知道,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判标准是多方面的,它不仅看重文学的艺术造诣,更看重作品的思想深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及它在当代的生命.............
  • 回答
    关于《圣墟》的剧情,这确实是个让人“上头”又“挠头”的故事。辰东的风格就是这样,把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和无数的伏笔埋藏在字里行间,看得久了,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像掉进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越想理清线索,越觉得一头雾水。首先说说现在《圣墟》大概写到什么地步。要知道辰东写书的节奏和剧情推进,常常是“慢热”型,他会.............
  • 回答
    .......
  • 回答
    现在的人写古文为何难成气候,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非要说有什么“难成气候”的定论,未免有些武断,毕竟古文的生命力依然旺盛,许多人也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创作。但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观察其传播范围、影响力以及被大众接受的程度来看,确实不如过去那种人人能文言、处处皆古风的境况。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 回答
    当下想要在网上发表小说,并且能够牢牢掌握自己笔名和作品的版权,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至关重要。这里提到的“笔名在自己手里”不仅仅是说你可以自由选择一个笔名,更重要的是,平台在用户协议中明确了原创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作者本人,并且不会随意地将你的笔名或作品授权给第三方,同时在版权归属和授权问题上,平台不会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