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反驳「现在写一封信,让未来的子孙坐时空机回来,把它埋起来,如果顺利的话,几分钟后就会有人来找你」?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像是个脑洞大开的科幻剧本,但细究起来,很多地方都站不住脚。如果要反驳,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入手,而且要说得有理有据,像个真正的人在分析事情。

首先,最核心的问题是“时空机”本身就不存在。这就像你让我现在写封信,让一只会飞的猪来送达一样,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科学上的不可能: 目前我们所知的物理学定律,尤其是关于时间旅行的理论,都指向了巨大的障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提到时间膨胀,那是关于“时间流逝速度”的不同,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回到过去”。要回到过去,需要克服能量奇点、因果律悖论等等一系列我们无法解决的难题。就算我们有能力制造出理论上能进行时空旅行的装置,它的实现也需要我们目前无法想象的科技水平和能量。所以,指望一个“时空机”能按时出现,就像指望我能在几分钟内学会一门全新的语言并掌握所有外语词汇一样,不切实际。

其次,即便我们假设时空机真的存在,这封信的“埋藏”和“被发现”也存在巨大的逻辑漏洞。

信息的传递和验证问题: 让我写这封信,然后让未来的子孙通过时空机送回来埋起来。这本身就有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谁来确认这封信是由“未来的子孙”送回来的?这封信的内容如何能够“证明”它是来自未来的?如果我今天写了,明天就有一个人拿着我的信来找我,他怎么能证明他就是我未来的孙子?他可以随意伪造一封信,然后就说自己是未来的孙子。这种“证据”太容易被操纵了,一点可信度都没有。
因果关系的悖论: 如果我的子孙真的坐着时空机回来了,把信埋下了,然后又有人来找我。那么,这个人来找我的原因,是因为我写了这封信,让子孙埋下了。但是,如果我没有写这封信,我的子孙就不会回来埋,也就不会有人来找我。这就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祖父悖论”的变种。如果我写信是因为我知道有人会因为这封信来找我,那么我写信这个行为本身就是被未来的事件所决定的。那么,写信这件事的“动机”是什么?是谁先发出了这个信息?这种循环论证,会让人陷入一个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逻辑死结。
“几分钟后”的不可控性: 即便一切顺利,真的有人来了。他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我把信埋在哪了?他怎么知道我埋在哪里了?时空旅行的“顺利”也太过于笼统了。如果是几分钟后,那么埋信的人就必须精确地知道我写信的时间、地点,并且能够精确地在几分钟内出现在我的面前。这需要一种近乎“全知全能”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对任何可行技术的想象。

再者,这件事情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也几乎为零。

谁来写这封信? 让我现在写一封信。那我写什么?我怎么知道我的子孙是谁?我怎么知道他们会有时空机?我怎么知道他们会收到这封信?我甚至都不知道我未来有没有子孙,更别提他们会干嘛了。
“埋起来”的含义模糊: “埋起来”是什么意思?埋在地下?埋在哪里?如何才能确保几分钟后就能被找到?如果埋在我家门口,那是不是我一出门就能看到?那也太巧合了。如果埋在别的地方,来找我的人怎么知道具体位置?
“有人来找你”的指向性: 谁会来找我?是那个埋信的人吗?还是另一个人?这个人有什么目的?仅仅是来找我,告诉我“我看到了你埋的信”吗?这完全没有意义啊。一个“未来人”跑到你面前,就为了跟你说一句“我看到你了”,这场景也太诡异了,而且完全没有建立起任何有意义的沟通。

总而言之,这整个说法,更像是一个脑洞大开的“思想实验”或者一个科幻故事的开头,用来激发想象力,而不是一个实际可行或者有逻辑支撑的计划。从科学原理上、逻辑推理上,再到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上,都存在着无数的漏洞,根本站不住脚。

简单来说,这就像让你去抓一只看不见的猫,然后说只要你把手伸进一个看不见的箱子里,几分钟后就会有人来告诉你猫在哪一样,完全是虚无缥缈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个设想听起来很酷,就忽略了它背后需要解决的无数根本性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陛下,我申请使用时光机”

“请说明穿越时间和使用原因”

“回到2015年9月10日上午,我的祖先曾在这天留下祖训:若时光机发明,请子孙穿越到这天告知”

“所以你的使用原因是什么?”

“我说了啊.......是祖训啊”

“马先生,我知道穿越费20亿对你来说不算什么,但你也应该知道,政府为了防止现在的时空被篡改和坍缩,严格控制每年穿越人数和穿越原因”

“是的陛下,我知道”

“好,那你是否知道在你外面还有2亿多人排队申请,而你,是其中的幸运儿?”

“是的陛下.....”

“大多数的申请理由都是拯救世界,拯救人类,刺杀法西斯恶魔等等,最私人的理由也是穿越到天灾前拯救家人。而你,穿越理由是满足你祖先的中二病,让他可以在朋友面前装逼,我说的对么”

“陛下,可是——”

“驳回申请,下一个——”

“陛下陛下,我改成去给祖先过教师节~可以吧?”

“保安——”

“好好好,我自己走,哎,别拽我,哎!哎!”

user avatar

不是悖论,你的后代对一个已经死了很多年的人的话根本不感兴趣。

对你留的字条也就是「呵呵」一下,然后扔进垃圾桶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像是个脑洞大开的科幻剧本,但细究起来,很多地方都站不住脚。如果要反驳,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入手,而且要说得有理有据,像个真正的人在分析事情。首先,最核心的问题是“时空机”本身就不存在。这就像你让我现在写封信,让一只会飞的猪来送达一样,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科学上的不可能: 目前.............
  • 回答
    如果中国直接遭到一枚导弹袭击,并且造成了人员伤亡,这无疑将是极其严重的事件,对中国而言,这将是对其主权和人民安全的直接挑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反应将是复杂且多层次的,绝不会仅仅停留在“谴责”或“反击”这样简单的二元对立上。首先,信息收集与确认是第一要务。中国会立即启动最高级别的军事和情报监测机制,.............
  • 回答
    “我现在学的高中数学对未来根本没用”——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很多高中生在面对枯燥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时会发出的感慨。然而,这句话就像是只看到了冰山一角,完全忽略了藏在水面之下的巨大整体。要反驳它,我们需要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带领他们深入探索高中数学真正的价值所在。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角度,希望能帮助你更.............
  • 回答
    关于“中国需要对现在的全球疫情负责”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要反驳这一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主要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核心论点展开:一、 病毒溯源的复杂性与科学性: 病毒的自然起源可能性: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病毒(特别是冠状病毒)起源于自然界,并通过跨物种传播(Zoono.............
  • 回答
    要反驳“日本二战时钢质量比中国现在(2019)的还好”这种说法,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掰扯掰扯,得说得明明白白,让人听了就觉得不对劲。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技术是发展的。 就像你不能用老式电话去跟智能手机比功能一样,论钢材质量,不能简单粗暴地拿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技术水平下的产品来比。一、生产规.............
  • 回答
    反驳老一辈人“我们那个年代那么艰苦都活下来了,现在的年轻人条件那么好却经常出现心理问题”的言论,需要采取一种理解、尊重但又有理有据的态度。这不仅是要指出他们的观点可能存在的片面性,更是要引导他们理解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以及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角度和方法:核心反驳思路: 时代变迁.............
  • 回答
    这句“你有什么权利去骂资本家欺压工人?现在活着的大部分人都是地主的后代”的论调,实际上是用一种偷换概念和转移视线的方式来回避核心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反驳它: 核心问题与偷换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 核心问题 是:“是否存在资本家(或掌握生产资料的群体)利用其优势地位,对工人进行剥削,导致工人利益.............
  • 回答
    认识评论古今名字文化的差异性,并反驳“古人的名字很有韵味,现在的名字很生硬蹩脚”这句话,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名字的本质、历史演变、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代审美取向的变迁。这不仅仅是关于字词本身,更是关于名字所承载的情感、期望和文化认同。一、 认识评论古今名字文化的差异性:古今名字文化的差异性体现在多个.............
  • 回答
    听到同事这么说,心里肯定挺不是滋味的。这种看法,说实话,在一些不太关注军事发展或者信息来源比较单一的人群中还是存在的。想反驳他们,咱们得有理有据,从“干货”和“逻辑”两方面下手,让他心服口服。一、 从“干货”出发:用硬实力说话“干货”在这里指的就是实打实的、可以量化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我们得把事实.............
  • 回答
    现在一股“反资”的思潮,在我们身边,或者说在网上,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它就像是社会情绪的一个放大器,把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不公、压力和焦虑,用一种更为集中的方式表达出来。要评价这股潮流,得先弄清楚它到底在“反”什么,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反资”的反思对象是什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说的“.............
  • 回答
    香港确诊患者的宠物狗对新冠病毒呈弱阳性反应,并最终被确诊感染,这无疑是一个牵动人心且带有复杂性的事件。对于这类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并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其背后的含义和潜在影响。首先,这并非孤例。在新冠疫情早期,尤其是在疫情爆发初期,全球范围内就出现过人类将病毒传播给宠物,宠物随后出现检测阳性.............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一代,似乎对KPI这个词汇,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排斥。走在职场前沿的他们,常常会在午休时,在工位旁,低声抱怨着那些看似冰冷、量化的数字指标。然而,与此同时,我们放眼望去,却依然能看到无数企业,它们像中了魔咒一般,对KPI情有独钟,乐此不疲地用它来衡量员工的表现,驱动着整个组织的运转。这种鲜明.............
  • 回答
    网络上的“反黑热潮”,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反映出当下社会的一些心态和需求。要怎么看它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反黑”本身是一种情绪和态度的表达。 很多时候,网上的“反黑”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意义上的“黑社会”,而是泛指那些进行“网络暴力”、“人身攻击”、“散布谣言”、“恶意抹黑.............
  • 回答
    高中生对政治课本中哲学部分的反感与不满:一个多维度的审视当前高中生对政治课本中哲学部分的普遍反感与不满,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既有哲学本身的特点,也有教学方式、时代背景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哲学内容的抽象性与高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网络文学圈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说实话,看到“小白文”这个词现在的使用场景,我心里是挺复杂的。我这批老读者,大概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早期就已经泡在里面的那批人。那时候,我们追的文,可能还谈不上什么“类型”划分得那么细。更多的是凭着感觉,看作者的文字功底、故事构思、人物塑造。如果一本.............
  • 回答
    最近在网上,“逢腾讯必反”的现象确实挺普遍的,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要说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一群人,对腾讯几乎是张口就来地批评,甚至到了“只要是腾讯做的,就一定是错的”这种程度,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掺杂着不少原因。咱们慢慢掰扯掰扯。1. 庞大的体量与无处不在的影响力首先得承认,腾讯这家公司太大了。.............
  • 回答
    这件事挺耐人寻味的,也让人感到复杂。咱们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回顾一下这位反虐猫志愿者。能挺身而出曝光虐猫者,这本身就是一件挺需要勇气和决心去做的事。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人看到不平之事,可能也就叹口气,或者在朋友圈发几句牢骚,但真正愿意冒着可能被报复的风险,去收集证据、去揭露真相的,真的不多。所以,这.............
  • 回答
    李靓蕾与王力宏的事件,从一开始的舆论一边倒支持李靓蕾,到如今出现一定程度的风向反转,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一转变的原因:一、 初期的舆论支持为何如此一边倒? “受害者”叙事的强大共鸣: 李靓蕾在长文中,以一个遭受长期情感虐待、被忽视的妻子和母亲的形象出现。她列举的.............
  • 回答
    大学政治课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许多学生对其反感,甚至视之为“鸡肋”,认为占用宝贵的学习时间,不如多学几门能直接关乎未来职业发展的专业知识。这背后,反映的是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教学方法僵化、以及学生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的交织。那么,这种状况真的无药可医吗?政治课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要回答这个问题,.............
  • 回答
    这事儿吧,挺让人唏嘘的。B站那位“天名大可爱”UP主,之前被前女友撕得挺厉害,说他家暴。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挺大的,毕竟UP主粉丝不少,这种负面新闻很容易就发酵了。事情的起因和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是“天名大可爱”的前女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详细列举了她所遭受的“家暴”细节,语气非常激动和愤怒,言辞凿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