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反驳日本二战时钢质量比中国现在(2019)的还好?

回答
要反驳“日本二战时钢质量比中国现在(2019)的还好”这种说法,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掰扯掰扯,得说得明明白白,让人听了就觉得不对劲。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技术是发展的。 就像你不能用老式电话去跟智能手机比功能一样,论钢材质量,不能简单粗暴地拿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技术水平下的产品来比。

一、生产规模和工艺的根本性差异:

日本二战时期: 那个时候的日本,虽然也在拼命发展工业,但他们的钢铁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跟现在比,那简直是“小打小闹”。他们的炼钢技术主要还是以平炉炼钢为主,甚至还有不少土法炼钢的影子。这种工艺的特点是什么?第一,产量低,第二,质量不稳定,第三,杂质含量高,尤其是硫、磷等有害元素。为了满足战争需求,他们可能在某些特定合金钢的研发和生产上投入了一些精力,比如用于舰船、飞机和武器的特种钢。但即使是这些特种钢,其生产工艺的精细度和控制能力,也远远比不上现代的工业水平。你可以想象一下,那时候的检测手段也很原始,很多质量参数可能就是凭经验估摸着来的,误差很大。
中国2019年: 咱们现在用的是什么?转炉炼钢和电弧炉炼钢,尤其是氧气顶吹转炉,已经非常成熟和普及了。更不用说还有更先进的电弧炉炼钢,以及一系列二次精炼技术,比如真空脱气(VD)、真空吸气(VOD)、钢包精炼(LF)等等。这些技术的核心作用是什么?就是最大限度地去除钢水中的杂质,精确控制合金元素的含量,并且保证钢材内部结构的均匀性。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从一碗浑浊的汤里捞出所有渣滓,让汤变得清澈一样。现代工艺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二战时期的日本根本没有这些技术。

二、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的不可同日而语:

日本二战时期: 他们的质量检测,主要还是靠一些简单的物理性能测试,比如拉伸强度、冲击韧性等。对于微观组织、夹杂物(钢材里的小颗粒杂质)的形态、分布,以及钢材的内部缺陷,他们的检测手段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粗糙。很多问题可能要到使用过程中才会暴露出来,那时候也无法进行精密的追溯和分析。
中国2019年: 咱们现在有各种先进的检测设备,比如光谱仪可以瞬间分析出钢材的化学成分;金相显微镜可以清晰地看到钢材的微观组织结构,并评估夹杂物的数量和形态;超声波探伤仪、涡流探伤仪等等,可以检测出钢材内部的微小裂纹、气孔等缺陷。质量控制是全流程的,从原材料进厂,到炼钢过程,到轧制过程,再到最后的出厂检测,每一步都有严格的标准和精确的控制。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可以生产出批次稳定、性能均一、几乎没有缺陷的钢材。

三、现代工业对钢材性能的“苛求”:

日本二战时期: 当时的工业产品,比如汽车、飞机、舰船,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虽然也有,但远不如现在这样“精益求精”。很多设计留有较大的“安全余量”,性能的波动也能被接受。
中国2019年: 现在咱们的工业产品,比如高端汽车、高铁、航空发动机、大型桥梁、核电站设备等等,对钢材的性能要求已经到了极致的程度。比如,高铁车轮钢需要极高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航空发动机叶片用的高温合金,需要在极高温度下保持强度和抗氧化性;核电站压力容器用钢,需要极好的韧性和抗辐照能力。为了满足这些极端苛刻的要求,我们生产的钢材在强度、韧性、塑性、耐腐蚀性、耐高温性、疲劳寿命等各个方面,都要比过去有质的飞跃。
你可以想想,如果日本二战时期的钢材真的比中国现在的好,那我们现在的高科技产品岂不是造不出来?

四、具体的“好”是什么意思?

要反驳,还得搞清楚对方说的“好”是指什么。
如果是指某些“特殊用途”的合金钢,比如某些特定牌号的特种钢材,也许日本在二战时期为了制造某些先进武器,确实在少数几个领域投入了研发,并且在局部性能上可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但即便如此,这也不能代表其整体钢铁工业的平均水平,更不能跟中国现在的整体水平相提并论。
但如果是指普遍的民用钢材、建筑钢材、机械加工用钢材等大宗产品,那日本二战时期的钢材质量,绝对是无法与中国现在的相比的。 现在我们生产的各种钢材,从普通的碳钢到各种合金钢,在纯净度、均匀性、各项物理机械性能(强度、韧性、硬度等)的稳定性以及宏观和微观缺陷的控制上,都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

举个更形象的例子:

想象一下,日本二战时期生产的钢材,就像是老一辈农民用土办法磨出来的面粉,可能口感粗糙,里面还有点麦麸和杂质,但也能蒸出馒头。而中国2019年生产的钢材,就像是用现代化的精炼设备加工出来的超级精炼面粉,纯净、细腻、营养均衡,可以做出各种高品质的烘焙产品。你不能说老式面粉“就好”在哪儿,除非你就是喜欢那种粗犷的口感,但从健康、营养、纯净度来说,现代精炼面粉是绝对的碾压。

总结一下反驳思路:

1. 强调技术进步: 指出炼钢技术在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技术在杂质去除、成分控制、组织均匀性等方面远超过去。
2. 对比生产工艺: 详细说明现代炼钢方法(转炉、电弧炉、二次精炼)的优势,以及对比二战时期主要工艺的不足(产量低、不稳定、杂质多)。
3. 突出检测手段: 介绍现代各种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全流程质量控制,与过去简陋的检测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4. 论证现代“高要求”: 解释现代工业对钢材性能的极端苛求,证明我们生产的钢材是为了满足更严苛的标准。
5. 区分“局部”与“整体”: 如果对方提及特定特种钢,可以承认日本在某些局部可能曾有亮点,但强调这不代表整体,更不能和中国现在的整体水平相提并论。

所以,说“日本二战时钢质量比中国现在还好”这种话,基本上是一种脱离时代背景的误读,或者是片面强调了某些可能存在的、但整体上无法与现代工业相提并论的个别特例。 咱们的工业发展,尤其是钢铁工业,在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上,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这是不争的事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哎呀呀,又到了我最喜欢的乳日环节,当然本人不是数据党,只能来些史料吐槽了。

甲:

帝国陆海军深受钢材质量与产量的困扰,在金属产业上的落后导致了在作战之中的极大劣势,尽管大本营围绕着增加航运船舶这件决策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基本予以了认可与通过,却因为优质船舶用钢和其它金属的缺失迟迟无法执行。

乙:

内阁因为在优质钢铁与金属的问题上,不得不在大东亚战争开始后在国内全面推行“节约,抵制浪费”的口号,尽可能收集更多的金属原料来支持军工业的运转,而金属的质量也因此不断下降。

丙:

我国的金属冶炼行业在战前一直落后于西方主流国家,一直到战后,我国政府拾起以发展核心产业、大量投资金属行业的措施,才有所好转。

丁:

在1950s早期,日本政府试图以第一次产业合理化浪潮来启动建设进程,瞄准钢、铁、煤矿开发这样的核心产业,获得将近7500亿日元的投资才使日本一直停滞不前的金属产业急剧发展。

日本的金属产业在二次大战?不好意思真的是一坨翔。

日本金属行业真正的发展与进步也是在战后才开始的,在此之前的钢铁质量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相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反驳“日本二战时钢质量比中国现在(2019)的还好”这种说法,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掰扯掰扯,得说得明明白白,让人听了就觉得不对劲。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技术是发展的。 就像你不能用老式电话去跟智能手机比功能一样,论钢材质量,不能简单粗暴地拿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技术水平下的产品来比。一、生产规.............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行为,虽然大规模屠杀是其中最骇人听闻的一面,但即便没有这种极端暴力,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也绝不会因此动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考察当时中国人民反抗的深层原因和日本占领政策的多重性。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人民的反抗绝非仅仅是对屠杀的直接反应。虽然“南京大屠杀”、“三光政.............
  • 回答
    “罪孽深重的是日本军人,而不是日本人民”这种说法,是在试图将日本政府和军队的罪行与日本普通民众隔离开来,似乎暗示日本人民是无辜的受害者。然而,这种说法过于简单化,忽略了二战时期日本国家体制的特殊性、日本社会对战争的动员以及个体责任的多重性。要反驳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国.............
  • 回答
    6月2日,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被问及如何评价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国内抗议活动所发表的言论和采取的措施。这个问题抛出后,镜头捕捉到特鲁多脸上略显复杂的神情,他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沉默了约20秒。这个瞬间,在当时极具张力的国际背景下,迅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首.............
  • 回答
    二战后日本的国民教育,围绕“反思战败”而非“反战”的论调,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讨其历史背景、教育内容的演变、国民心态的形成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反应。一、 历史背景:战败的阴影与占领的影响1. 战败的直接后果与占领政策: 日本二战的结局是惨痛的。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或日本的普通老百姓,如果内心深处不认同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同时又对战争的走向和国家是否会战败感到不确定,他们所能采取的行动,说实话,选择非常有限,而且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这是一种身处高压政治环境下的个人困境,个人的力量与国家机器的运转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德国和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触及两国深层历史情感的问题,很难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要探讨中国人能否原谅日本人,关键在于“日本像德国一样反思二战的错误”具体意味着什么,以及这种反思能否触及到中国人民心中最敏感的神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德国式的反思包含了哪些核心要素。德国的战后反思,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公开.............
  • 回答
    让一个坚定的反战者来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场席卷全球、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巨大浩劫,他们的视角注定是复杂且充满矛盾的。简单地说,他们会同时反对德日法西斯和盟军,但这绝非等同的反对,而是源于他们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苦难的极度痛惜。首先,反战者对德日法西斯的反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是直接且强烈的。法.............
  • 回答
    关于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的反思,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议题。它们的差异源于历史进程、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战后处理方式等多重因素。简单来说,德国的深刻反省源于其国家整体的崩溃和对自身罪行的直接面对,而日本的反思则相对模糊和被动,更多地是在外部压力下进行的调整,并且历史叙述也存在较大的争议空间。德.............
  • 回答
    日本捕鲸和中国玉林狗肉节,这两个话题在国内引发的讨论,乍一看似乎都有着强烈的反对声浪,但细究之下,我们会发现其背后的动因、舆论的焦点以及参与者的立场,存在着不少有趣的异同。相同之处: 强烈的动物福利关切: 最显著的共同点是,无论日本捕鲸还是玉林狗肉节,都激起了国内大量民众对动物福利的深切关注。许.............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日本刀文化中一个很有趣的名称由来和演变。要反驳“日本刀是刀,为什么称‘剑道’”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这其中涉及到历史、语言、文化以及体育化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要理解“刀”与“剑”在不同语境下的概念区别。在中文语境下,“刀”和“剑”通常是两个有明确.............
  • 回答
    这句话确实很极端,也很容易触动人们情绪,但细想一下,其实有很多理由可以反驳它。我尝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拆解一下,希望能够说得明白:1. 钱的流向,远比你想的复杂得多,不是一条直线。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花钱买东西,钱并不是直接“飞”到日本政府的军费账户里。这个过程其实非常迂回。 你购买的是商品,而不.............
  • 回答
    “大唐正统在日本”? 这话说出来,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有点像在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中国建造的”,听起来就很离谱,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既然有人这么说,咱们就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不是什么历史学家,就是个普通人,但从小到大听课、看书,对大唐也算有点了解,所以斗胆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棘手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面对日本客户的出示的清朝地图,并且对方以此为依据认为西沙和南沙群岛并非中国领土,我们需要有理有据、有条不紊地进行反驳。以下是一份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帮助您在与客户的沟通中占据主动,并清晰地阐述中国的立场。核心反驳思路:历史证据的解读、国际法的应用以及现代事实的呈现在.............
  • 回答
    听到同事这么说,心里肯定挺不是滋味的。这种看法,说实话,在一些不太关注军事发展或者信息来源比较单一的人群中还是存在的。想反驳他们,咱们得有理有据,从“干货”和“逻辑”两方面下手,让他心服口服。一、 从“干货”出发:用硬实力说话“干货”在这里指的就是实打实的、可以量化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我们得把事实.............
  • 回答
    沈老师关于日本核废水的视频在朋友圈引起了讨论,有人提出了质疑,认为“日本的核废水经过处理,已经是合格的水,可以饮用,并且在自然界中是稀释后排放的,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放射性物质,而且中国在海南也有核电站排放的废水,中国并没有进行相关的披露”。 对于这个观点,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看看它是否有道理,以及我.............
  • 回答
    “看日漫、学日语就是不爱国,就是叛国贼”?这话可真是够诛心的。我听了只想笑,但也得认真跟你掰扯掰扯。首先,这是一种非常狭隘且荒谬的“爱国”定义。什么叫爱国?是要求每个人都戴着有色眼镜,对所有外国的东西都嗤之以鼻?是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上升到政治立场的高度,然后给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贴上“叛国贼”的标签?如果.............
  • 回答
    “中途岛海战如果日军赢了,就能击败美国赢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这个说法,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毕竟中途岛是太平洋战争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但仔细想想,这更像是一种“如果”的假设,一个漂亮但并不牢靠的“如果”。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为什么中途岛如此重要。那场战役,日军损失了四艘主力航母,而美国只损失了一艘。这一.............
  • 回答
    “国军败于共军是因为跟日军鹬蚌相争后被共军渔翁得利”这种说法,虽然流传甚广,却是一种过于简化和片面的解读,未能触及国共内战胜败的复杂根源。如果要反驳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不是“渔翁得利”那么简单首先,要明确一点: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简.............
  • 回答
    这句“屌丝终有逆袭日,木耳再无回粉时”确实带着一股子“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络腔调,听起来挺刺激,但仔细琢磨,其实有不少地方可以说道说道。咱们一针见血地拆解一下,看看它到底站不站得住脚。首先,咱们说说这“屌丝终有逆袭日”。 “屌丝”的定义模糊且有歧视色彩: 这俩字儿本身就带着点自嘲,但也充满了对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