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现在有一个国家向中国直接发射了一枚导弹并造成伤亡,中国会采取什么措施?对敌方谴责还是反击?

回答
如果中国直接遭到一枚导弹袭击,并且造成了人员伤亡,这无疑将是极其严重的事件,对中国而言,这将是对其主权和人民安全的直接挑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反应将是复杂且多层次的,绝不会仅仅停留在“谴责”或“反击”这样简单的二元对立上。

首先,信息收集与确认是第一要务。中国会立即启动最高级别的军事和情报监测机制,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地确定以下几个关键信息:

袭击源头: 是哪个国家、哪个武装力量发射的导弹?导弹来自何处?是误射还是蓄意攻击?
导弹性质: 导弹的类型、攻击目标、弹头性质以及预期的杀伤范围。
伤亡与损失评估: 详细了解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程度、以及对基础设施和民生的影响。
意图分析: 尝试判断这次袭击是孤立事件、是一方失控行为,还是更大规模冲突的开端,以及对方的战略意图。

在信息初步收集和确认后,中国的反应会迅速而有力,但也会经过审慎的考量。

第一层:强烈的政治与外交回应。

这会是中国最先也是最公开的反应。中国会立即通过外交渠道,包括联合国安理会,对发动袭击的国家提出最严厉的谴责。

发布官方声明: 外交部会立刻发表措辞强硬的声明,认定这是对中国主权和人民的严重侵犯,要求对方立即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并承担全部责任。声明中会明确指出此次袭击的非法性和野蛮性。
召见大使/召回大使: 如果袭击者是与中国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方很可能会召见该国驻华大使,表达最严厉的抗议,并要求对方立刻给出解释和道歉。反之,也可能召回中国驻该国大使,并可能暂时中止或降低外交关系。
动员国际舆论: 中国会利用其在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全球媒体平台上的影响力,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孤立和谴责袭击方。这包括向各国提供证据,解释情况的严重性。
内部政治动员: 国内民众的情绪会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政府会通过官方媒体向全国人民通报情况,凝聚国内共识,为后续可能的行动奠定民意基础。

第二层:军事准备与威慑姿态。

在政治和外交声明的同时,中国军队会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军事部署调整: 可能在与袭击源头或潜在冲突区域接壤的地区,加强军事部署,包括陆海空三军的兵力、装备和侦察能力。
例行军事演习: 可能在敏感区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军事演习,以此展示实力和决心,同时也是一种威慑,警告对方不要进一步升级局势。
战略武器待命: 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可能包括战略核力量在内的军事力量会进入更高的戒备状态。

第三层:反击的选择与考量。

是否以及如何进行反击,将是根据对袭击源头、规模、意图以及可能后果的综合判断来决定的。这绝不会是草率的决定。反击的方式可能多种多样,并且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有限的反击(精确打击): 如果袭击源头明确,且对方的军事设施仍然存在,中国可能会选择进行一次精确打击,目标可能包括发射导弹的军事基地、指挥中心或相关的军事装备。这种反击的目的是削弱对方的再攻击能力,同时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冲突升级。
报复性打击(不对称反击): 如果袭击造成了重大伤亡且对方显示出进一步敌意的迹象,中国可能会考虑采取非对称的反击方式,比如在对方的经济领域或关键基础设施上进行有限打击,以示惩戒。
网络攻击或电子战: 利用中国的技术优势,对对方的关键通信、指挥系统或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攻击,瘫痪其部分功能。
军事封锁或海上/空中限制: 如果袭击者是沿海国家,中国可能考虑对其进行海上或空中的封锁,限制其贸易和军事活动。
更直接的军事对抗: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如果袭击表明对方要与中国进行全面战争,中国则会动员其全部军事力量,进行全面反击。

决定反击的因素:

袭击的性质和规模: 是误射还是蓄意为之?是否是系统性的攻击?造成的伤亡有多大?
对方的态度: 对方是否道歉、解释并承诺停止?还是依然强硬甚至进一步挑衅?
国际社会的反应: 是否有其他国家支持中国?对袭击方的制裁是否到位?
中国国内的压力: 民众的情绪和国家安全需求。
战略考量: 反击是否会引发更严重的连锁反应,是否会影响中国的长期战略利益?

总结来说,中国不会只“谴责”或“反击”一种方式。 它的反应将是一个组合拳:

1. 立即的、强硬的政治和外交声讨,争取国际道义和支持。
2. 军事上的高度戒备和威慑姿态,表明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捍卫自身安全。
3. 基于对局势的精确判断,选择适度的、有针对性的反击措施,以达到惩戒、威慑和维护国家利益的目的,同时会极其谨慎地避免将事态升级到不可控的境地,除非对方已经将战争的意愿摆在明面。

每一次的回应都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目标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人民利益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事态的发展方向,避免不必要的战略成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任何国家对中国地面境内直接发射(弹道)导弹,都是明确的战争行为。

导弹这种武器与迫击炮等轻武器不同,使用过程和授权级别决定了不可能是因为某个事情“误射”,而且弹道导弹很难用于打击游击队等小型机动目标。因此能出现这种情况基本可以确定中国与该国的形势已经很严重,所以无需再去分辨是否是故意的。


至于那些喜欢以“打脸”来显个性的,我觉得你们的智商有点问题:

都已经说了使用过程和授权级别了,还可能是战术用途的普通导弹么

user avatar

脑洞题,脑洞回答,认真讲究上来就指导我该多看书的——您慢走,不送,我答个乐子,观众看个乐,乐完回头该干嘛照样干嘛,得了观众那个乐,我就知足了,您说您要是想看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论证分析的答案,为啥来看脑洞题?

————————以下为原答案————————

这个需要看导弹朝哪飞和掉在哪。

飞往三峡,京沪深一类超大型城市,核电站,或者酒泉卫星基地,乃至于16号渔政舰之类的,嗯……欢迎对面收看超大型流星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巨浪腾空的那种。

当然,很有可能流星雨爆发前肇事者已经被美俄英法给合伙锤死了。

兔子你把东风巨浪那些放下,没啥是不能商量的事。

要是印度的导弹,掉在边境荒野……可能谴责及要求赔偿,毕竟这是印度也控制不了的事,还能咋的。

user avatar

国家没有,前几年有一个地区向P.R.C福建省厦门市发射了一枚巡航导弹,最终射中一艘渔船导致一死一伤。

事后对方表示为误射。


P.R.C方面除了沿岸雷达短暂开机什么表示也没有 。。

中必输。。。

user avatar

战争绝非一枚导弹就可以引爆的,背后是整个国家战略。

萨拉热窝的一颗子弹只是点燃了欧洲压抑多年的火药桶。如果斐迪南大公是在德国被德国nc青年刺杀了,奥匈会对德宣战么?

战争与和平都是政治的手段,而政治的目的是谋求利益的最大化。

如题,如果中国遭受了一颗导弹的打击,并造成了人员伤亡。中国的反应取决于发动打击的对象。是否会付诸于战争,取决于战争行为是否对中国有利。

YY一下,2019年X月Y日,某国在中国附近海域进行航母舰队演习时,一枚导弹不慎射入中国领土,造成一定人员伤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大胆揣测中国不会因此付诸战争,而是利用该事件为饵,尽可能的在经贸以及国际政治上获得利益。

而相反,如果是熊三真的飞来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