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卫星发射基地如何选址,卫星发射地点与什么有关?

回答
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可是一件大事,它直接关系到发射任务的成败,也影响着发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效率。要说到这里面的门道,那可就多了。简单来说,选址要考虑的因素,就像给一个孩子挑幼儿园一样,既要看环境,也要看教学质量,还得考虑未来发展。

一、 为什么要选址?安全、经济、效率是核心

首先,我们得明白,为啥要这么费劲地选址?

安全第一: 卫星发射过程中,火箭会产生巨大的推力和能量,一旦出现意外,比如爆炸、碎片掉落,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地面损害和人员伤亡。所以,发射基地必须选在人烟稀少、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并且周围的空域和海域也要尽量避免航线和居民区。
效率和经济: 选址还会影响到发射的效率和成本。比如,选择一个离我们国家赤道越近的地方,发射效率就越高,因为地球自转的离心力能更好地帮助火箭加速。另外,交通便利性、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直接关系到物资运输、人员往来以及发射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轨道优化: 不同的卫星有不同的轨道需求,比如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等等。发射基地的地理位置,会影响到火箭能够抵达的轨道种类,以及进入轨道的“倾角”。

二、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那些“硬道理”

说了这么多为什么,那具体要考虑哪些因素呢?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几个大类来看:

1. 地理位置与地球自转的亲密关系

赤道附近是首选: 这应该是大家最常听到的一个理由了。地球是围绕地轴自转的,在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从赤道附近发射火箭,可以借助地球自转的“顺风”,为火箭提供额外的初速度,这就像你骑车下坡一样,能省不少力气。这样一来,火箭升空所需的燃料就能少一些,载荷能力就能增加,发射成本也相应降低。
影响轨道倾角: 离赤道越近,越容易发射到倾角较小的轨道,特别是赤道附近和低倾角的地球同步轨道(GEO)。GEO卫星非常重要,因为它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特别适合通信、气象观测等应用。
远离人口密集区和重要区域: 这是安全顾虑。火箭发射后,一级和二级火箭的助推器、整流罩等残骸会坠落。为了避免砸到人和财产,必须选择远离城市、村庄、重要工业区、机场、港口和航线等区域作为火箭残骸的坠落区。通常会选择在广阔的陆地或海洋区域,并且需要提前规划好航区和海区,禁止其他船只和飞机进入。
地质稳定性: 发射基地需要建造庞大的发射设施,包括发射台、测控站、厂房等,这些设施对地质条件有一定要求。选择地质稳定、不易发生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地区,能够确保基础设施的安全,减少后期维护的成本。
水文条件: 如果发射场附近有河流或湖泊,需要考虑其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洪水风险、土壤侵蚀等。

2. 发射效率与轨道选择的化学反应

极地轨道发射: 也有一些发射基地会选择靠近极地地区,比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普列谢茨克。这类地点主要用于发射极地轨道卫星。极地轨道卫星可以周期性地飞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非常适合地球遥感、侦察、科学探测等任务。在极地地区发射,可以避免在低纬度地区发射时可能遇到的航区限制问题。
轨道倾角的限制: 不同的发射点,能够直接发射到的轨道倾角是有限制的。比如,从北半球的发射场,直接发射到南半球的轨道,或者从低纬度发射到高倾角的轨道,都需要进行轨道机动,这会消耗额外的燃料。赤道附近的发射场在这方面拥有天然优势。

3. 基础设施与后勤保障的协同作用

交通便利性: 大型火箭和卫星零部件运输量大、体积大,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很高。发射基地需要有发达的公路、铁路、水路或者航空运输网络,以便将大型设备、燃料以及人员高效地运送到发射场。陆路运输尤其重要,因为火箭箭体可能非常长,需要特殊的运输工具和路线。
能源和水源: 发射场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和水,特别是用于推进剂的生产、储存和加注,以及测控设备和环境控制系统。所以,附近必须有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和水源。
通信和测控能力: 发射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实时监测和控制,包括火箭的飞行姿态、发动机工作状态、导航数据等等。发射基地需要有完善的通信网络和地面测控站,能够与火箭保持联系,并接收和分析海量数据。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全球范围的测控覆盖,可能需要在其他国家建立测控站点。
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 发射基地周边最好有一定程度的工业基础,能够为发射场的建设、维护提供支持,比如配套的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等。同时,也需要有足够的技术人才队伍,包括工程师、技术工人、操作人员等。

4. 环境保护与社会因素的权衡

环境敏感性: 火箭发射会产生噪音、废气和潜在的化学污染,因此需要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区域。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以及对环境敏感的地区。
气候条件: 恶劣的天气条件(如大风、雷暴、大雾)会影响火箭的发射窗口,甚至可能导致发射推迟或取消。因此,选择气候相对稳定、降雨量适中、雷暴天气较少的地区,可以提高发射的成功率和效率。
当地社会接受度: 虽然发射基地选址会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但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影响周边地区。因此,需要与当地政府和居民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并采取必要的补偿措施。

三、 卫星发射地点具体与什么有关?—— 就是上面这些因素的综合体现

所以,回到问题“卫星发射地点与什么有关?”,我们可以说,它与 地理纬度、人口密度、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交通便利性、基础设施水平、测控能力、工业配套以及环境保护政策 等等这些因素都密切相关。

不同的卫星发射任务,对这些因素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例如: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更倾向于选择靠近赤道的发射场,以最大化发射效率。
科学探测卫星或低地球轨道卫星: 可能对发射地点选择的灵活性更高一些,但仍然需要考虑残骸坠落区和测控覆盖。
军事或侦察卫星: 可能还会考虑到国家的安全战略和保密性,选择更隐蔽或更不易受干扰的地点。

打个比方,就像你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旅行。你会看地图找最近的路线(地理位置),考虑有没有高速公路或高铁(交通便利性),有没有飞机场(航空运输),沿途会不会经过危险区域(人口密度),沿途风景怎么样(环境影响),这些都会影响你的出行计划。

总而言之,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安全、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才能最终确定一个最合适的地点,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的确非常有讲究,因为它关乎着国家国防安全、政治考量和经济利益,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借这个机会,我也正好整理下自己关于卫星发射基地的知识,这样没人点赞也不伤心。

一般来说,按照重要性和优先级选址要出于以下考虑,

1。国防安全

航天和军事和国防紧密相关,发射场本身的安全问题自然排到第一位。绝大多数航天发射场都带有洲际导弹实验基地的痕迹,选址带有很多军事目的。

虽然对于诸如洲际导弹等战略武器没有太多办法,但对于战术进攻(侦察飞机、飞机轰炸、地面进攻)而言战略纵深就很有意义了,而且战略纵深对防御导弹之类的战略武器也有一定的作用(毕竟防御范围大了不是?)。

此外,离自己家的死敌越远越好,而且能放在本土深处最好,周边如果有防空和其他部队也更加安全。

2。技术和性价比需求

航天器入轨按理说只要在运行轨迹在地面投影上某点瞄准轨道发射就行,比如在美国和在中国发对入轨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还是受到诸多技术和性价比因素的影响。

a. 轨道倾角因素。对于火箭发射而言,不仅要克服强大的地球重力和空气阻力将航天器送入指定高度,还必须将卫星/航天器送入目标轨道。在这个过程中,火箭最多的能量消耗在刚发射的几分钟,它要从0开始加速、突破声障、克服大量空气阻力,但这是在任何一个地方发射都必须面对的。那剩下最难的就是改变轨道倾角了,如果不在发射期间给卫星对准了,卫星在进入轨道后极难改变轨道倾角,极其耗能量,远远超过改变轨道高度。

最理想的情况是直接因地制宜,采用最适合当地的轨道倾角-当地纬度。可以简单理解为:从赤道(纬度0)发射的,最好沿着赤道飞(0度倾角);从两极(纬度90)发射的,轨道自然也就90最容易了;以此类推。

绝大部分卫星的倾角都在0-90度之间,在自西向东飞;也有一些卫星叫做太阳同步卫星倾角在97-98度之间,相当于在自东向西飞。

b. 发射能量问题。卫星在发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来满足离开地球表面的需求,而最终需要达到的速度是固定的,就是第一宇宙速度。那么能否借用地球自转本身带来的惯性(速度)就很有用了。

常识:纬度越低越靠近赤道跟随地球自转带来的速度就越大,这个差距很大,比如在赤道上的自转速度约为466米每秒,到了30度纬度就只有403米每秒了,到了60度就只有233米每秒了。不要低估这点区别,从酒泉和从文昌发射同样的卫星,对火箭能力的要求差距可能达到15%,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了。毕竟火箭不便宜是不?

因此,对于自西向东的卫星(0-90度),最好更多借用地球自转(往纬度低了放),且对于很多地球静止卫星(赤道上空)也更容易入轨;对于自东向西飞的卫星,最高纬度则更容易克服地球自转。

但由于航天发射场投资很大,保证发射频率还是很重要的,所以要为了多数卫星服务。而绝大部分卫星倾角都是小于90的,很多都是0度的通讯卫星,所以纬度低是第一选择。

我这里有两个相关问题回答:

为什么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一般在低纬度发射场执行,但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一般在高纬度发射场? - 知乎 火箭发射可以自东向西吗? - 知乎

3。发射安全

目前几乎所有的火箭都是带助推器的多级火箭,这就意味着火箭发射过程中会逐步脱落,而助推器和第一级由于脱落时间很早(两分钟左右),还在大气层内,这就意味着有可能砸到人啊。。

火箭的助推器分离后到哪了?如果在一个轨道环绕的话会不会撞到卫星或者别的火箭? - 知乎 为什么空间站轨道都在赤道夹角45°左右的位置? - 知乎 为什么天宫二号和神州十一号整流罩都掉到了陕西榆林? - 知乎

因此,无论是往哪个方向发,都要保证轨迹的初期阶段,也就是“掉渣”那个阶段,下面不是人口密集区,如果是荒漠、丛林、海洋最好。

4。硬件需求

火箭的类型很多,燃料和功能大不相同。比如,载人航天的要求最高,毕竟有航天员在嘛,需要很多配套设施。

固体燃料火箭,燃料放进去了几年保质期都行;四氧化二氮联氨火箭,常温加注就可以;但液氧液氢就得零下200度了。它们对配套设施的需求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如果你是通过公路和铁路运输的,就得考虑交通情况,比如卡车和火车是否装得下这个火箭,尤其是火车运输要受制于铁轨宽度和隧道直径。而海运就没有这么一个要求。火箭那么大,空运你就想多了,运输一部分小零件还行。

5。其他需求

政治、经济、技术带动作用等,没必要展开了。

我得抓紧进入正题并且放点图了,要不马上读者就失去耐心了。

按照不同国家的主要发射场来讲吧。前面的会详细一些,后面的估计我放个图你就知道为什么了,这叫授之以渔。


苏联/俄罗斯

a. 拜科努尔

选址原因:

位于苏联腹地,军事保护很足,敌方战术攻击和侦察困难;

位于哈萨克斯坦,纬度45°57′,已经是苏联能找到纬度很低的地方了;

人烟稀少,哈萨克斯坦的地广人稀你简直无法想象啊;

政治上也对于促进和哈萨克斯坦的关系有所帮助(后者对于俄罗斯和苏联不是地缘政治,而是整个后背啊);

交通方便,距离俄罗斯航天生产中心萨马拉城较近。

因此这里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发射场,有100多个发射平台(简直无情啊!),能发射几乎所有洲际导弹、火箭和航天飞机。因此这里也发射了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航天器,无可撼动的No.1。

b. 东方航天发射基地

俄罗斯2007年开始建造的新发射基地(上图右边的点,距离黑龙江很近),主要用于商业航天,第一次发射已经在2016年成功。

选址原因: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属于他国了,不可能赌他一辈子不变心,鸡蛋要放在不同篮子里,最好在本土放一个备份;这里有远东军事基地,还有苏霍伊飞机制造基地,靠近共青城,安全。

地理位置也非常偏南,纬度低;

人烟稀少,外兴安岭,木有人,而且飞不多远就是广袤的海洋(也不路过日本这种人口稠密地区);

符合俄罗斯振兴远东的基本政策(类似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苏霍伊等一系列重型军工项目都在。而且靠近中国,俄罗斯目前要跟中国加强合作已经很明显了,目测在中国搞完天宫空间站之后两国肯定会更广泛合作(10年内);但要面临两国合作的风险。

交通方便:虽然不及拜科努尔,但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萨马拉拉过来也就15-18天,火箭发射没那么紧急足够了;靠近共青城,交通也算方便。

这里下一步将成为取代拜科努尔的基地,未来俄罗斯65%以上的任务从这里上天。

c. 普列谢茨克

选址原因:

苏联腹地中的腹地,靠近北极,非常安全,直到美国发射了Corona系列间谍卫星后才被发现;

地理上靠北一看就不可能成为主流发射场,但适合发射极轨(90度)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由于靠近欧洲方便洲际导弹核威慑,所以这里发射的几乎全部是军用载荷;这里也长期用来进行洲际导弹实验(在苏联西部),发了之后往东飞。。。苏联真是大啊

又叫做国家第一发射基地,重要性就不说了吧,这里发射了洲际导弹在内的1500多次任务。虽然主要是军用,但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每年都有发射。

其实就是苏联留下来的洲际导弹,俄罗斯改一改,把里面的战斗部拆下来,当做火箭发射卫星用。

俄罗斯还有几个发射场,多数是军队用,更多洲际导弹发射基地就不说了,基本跟目前航天发射无关了。


美国

a. 卡纳尔维拉尔角和肯尼迪航天中心

这两个其实是不同的发射基地,前者属于美国空军后者属于NASA,肯尼迪中心相当于在卡角基础上补充了一部分用来阿波罗登月和天空实验室的发射工位。但两个地方离得非常近,目视距离,我也就放在一起了。

选址原因: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地理位置,几乎三面靠海,左右两侧远离欧亚大陆;身旁都是弱鸡,注意是最好,没有之一了。军事实力极强,几乎整个本土不存在军事威胁,因此只要放在本土就相当于拥有足够的安全了;

纬度很低,只有28度,执行各种任务都很完美;

交通方便:地面交通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可以很方便通过巴拿马运河把位于加州附近火箭生产基地的超大型火箭海运过来,不必受制于铁路和公路。

东面就是广袤的大西洋,因此极其适合自西向东发射的绝大部分火箭。

因此,这里成为了美国的拜科努尔,美国80%以上任务从这里起飞,看这些壮观的发射工位,航天飞机就是从这几个出发的。

b. 范德堡空军基地

选址原因:

位于加州的空军基地里,应该不存在安全问题。

适合自东向西发的太阳同步轨道,且纬度较高更适合发射极轨卫星。这两种是最适合军用侦察卫星的轨道类型。

西边就是更大的太平洋,随你飞不怕砸到人。

因此,美国绝大部分军用卫星都从这里起飞,相当于俄罗斯的普列谢茨克。

c. 白沙导弹靶场

位于新墨西哥州(靠近加州和墨西哥)的海军基地里,海军陆军公用。

选址原因:

是美国最大的军事设施,估计也不存在安全问题。

早在航天任务出现前的1930年就开始建造了,早期火箭和导弹测试中心,纯军用,主要测试各种导弹,美国几乎每一款远程导弹都是从这里试射的,前后有7000多枚!

周边是沙漠,南面和东面和西面都离海洋不是很远,人口密度低。

不仅考虑空军感受,也得考虑海军陆军感受对不?所以基本海陆军专用。

此外,美国在阿拉斯加、夏威夷、密歇根也有航天基地,但更多是测试各种各样的导弹,军用目的居多。


中国

(借图见出处和作者哈)

a. 酒泉

选址原因:

中国腹地,安全;源于1957年开始建的导弹实验基地,这地方U2侦察机都很难飞到,地面部队要推到这儿就太夸张了吧;

甘肃和内蒙地广人稀,有大片的区域可供“掉渣”和做返回式卫星回收;

苏联援建技术和工程并选址,当时只能照做啊,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私心,毕竟离中蒙边界太近了(酒泉实际发射点在内蒙境内);

配套设施最为齐备,中国唯一一个有载人航天相关的发射场,只要你看到载人的神舟,就必然是从这里出来的;

缺点在于纬度太高(41度),比较适合发射载人(神舟和天宫一般就飞在这个轨道),但不适合发射通讯卫星之类的,性价比太低(消耗能量多)。

b. 太原

选址原因:

是不是感觉太远和酒泉差不多啊,而且仿佛太原发射更容易砸到人。。。

源于中苏1969附近正式交恶之后,双方国界线上大量暴兵,苏联撤回所有技术和专家,酒泉也直接被弃用了。国家就命令军队自己修一个,于是就选在了军事重镇太原。

但明显在两国关系恢复之后就没有任何优势了,因此太原直到今天都用的挺少。

相比酒泉专注于载人航天,太原发射了很多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就是自东向西的那种,你懂的,这都是些啥卫星。对于这种发射纬度高在这个时候就是好事了,需要克服的速度低。中国基本上所有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都是从这里发的。

c. 西昌

选址原因:

军事安全不用说,成都军区罩着它呢;

纬度较低,适合绝大部分任务,因此只要看到通讯卫星类(地球同步轨道)、北斗导航卫星,基本都是从这里发的;

人烟虽然稀少,但相比其他国家也很稠密了,所以偶尔听到“掉渣”砸到民居事件。

综合看来和酒泉两个是我国主力,直到楼下出来把它取代了。

d. 文昌

选址原因:

军事是个很大的因素,文昌之所以敢选出来,跟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是分不开的,没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保卫,咱们可不敢把基地建在这么一个这么容易被攻击到的地方;

纬度的原因不解释了,中国能找到的最南的地方了;当然未来三沙市如果让大自然鬼斧神工出一个几十平方公里的岛也可以修,但也不一定比海南有多大优势;

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中国的酒泉、太原和西昌都受制于铁路运输,都受制于隧道直径,因此之前中国最大的火箭壳体也就3.5米直径。而文昌这种通过海运,就可以扩展到5米直径甚至未来更大,运力自然大大加强;因此你看文昌发射的火箭比如长征五号,就一下子变成了大胖子;



东边就是海洋,不怕掉渣。

所以文昌未来会是中国的绝对火箭发射中心,探月、深空探测、空间站建设的核心发射基地。相当于中国的卡纳尔维拉尔角+肯尼迪中心。

酒泉也能执行载人任务,但会往普列谢茨克和范德堡空军基地任务方向去转,多发一些极轨和太阳同步轨道。

太原和西昌肯定用的越来越少了。

抓紧去文昌买房吧!


好了,三个主要大国讲完了,咱们开始快速总结知识,过一过世界其他国家。

对于欧洲,

国防安全其实就是北约、或者美国一句话而已,也得看俄罗斯态度,自己连个巴尔干半岛问题和中东问题都解决不了,因此担心不担心都没有用。

显然到处都是人口稠密,自西向东除了陆地还是陆地,本土基本没办法修火箭发射场。

欧洲整体很偏北,地理位置也不靠谱;

最后果然选在了欧洲以外、赤道附近(纬度低)、能够海运、东边靠海、相对安全的前殖民地,在南美的法属圭亚那。




虽然欧洲也有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发射中心,但现在整体上发射频率太低了,阿利亚纳火箭贵上天,发射市场都被Space-X和俄罗斯抢完了,法属圭亚那用的频率都很低了。

对于日本,

显然要远离中国、靠近美国爸爸的驻日美军基地、最好两面靠海(毕竟日本比较窄可以这样选)嘛,于是选在了日本南部的鹿儿岛(另外一个基地也在附近)

对于印度:

远离巴基斯坦、东面是海洋、尽量靠南(纬度较低),于是选在了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

对于其他国家,就一句话带过吧。

韩国肯定远离朝鲜,往驻韩美军基地靠;

朝鲜肯定远离驻韩美军基地,往中国边境靠,就像核试验基地一样;

以色列就只能往地中海偶尔发自东向西的了,剩下的靠美国;

你们基本可以脑补了。



还是做个大国好啊,哎!想怎样就怎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可是一件大事,它直接关系到发射任务的成败,也影响着发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效率。要说到这里面的门道,那可就多了。简单来说,选址要考虑的因素,就像给一个孩子挑幼儿园一样,既要看环境,也要看教学质量,还得考虑未来发展。一、 为什么要选址?安全、经济、效率是核心首先,我们得明白,为啥要这.............
  • 回答
    提起“东方红”,脑海中首先浮现的,那抹鲜艳的红色,不仅仅是那个年代的标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集体的记忆。那一首雄壮的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这首歌,相信在许多人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那个年代的“国歌”,是宣传画报上的定格,是广播里反复播放的旋律.............
  • 回答
    那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时刻。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长征七号火箭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熊熊燃起,撕裂南方那片湛蓝天空的瞬间。提前好几天,我们就已经抵达了文昌。这座滨海城市因为这次发射,洋溢着一种特别的热情和期待。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味,夹杂着一些说不出的兴奋。我们选择了一个离发射场不算太远,视野又比较开阔.............
  • 回答
    satellite launch.When a satellite is launched from Earth, it's confined to a relatively compact configuration to fit inside the payload fairing of the.............
  • 回答
    北斗导航系统,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一直以来都承载着国人的骄傲与期待。如今,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的发射推迟,这消息无疑让许多关注北斗的国人心头泛起一丝波澜。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多少有些惋惜。毕竟,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的圆满收官,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它承载了.............
  • 回答
    4 月 9 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在执行印尼卫星发射任务时出现失利,这无疑给中国航天工程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对于中国航天而言,这次事件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需要从技术、管理、国际合作以及士气等多个维度去审视。技术层面:暴露出的隐患与反思首先,这次失利直接暴露了长征三号乙火箭在可靠性方面可能存在的潜在.............
  • 回答
    11 月 11 日,SpaceX 的猎鹰 9 号火箭再次成功将第二批 60 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这不仅仅是又一次成功的发射任务,它背后蕴含着一系列重要的意义,标志着 SpaceX 的星链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推进,对全球通信格局、互联网接入模式乃至太空商业化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星链计划.............
  • 回答
    亚马逊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发射其首批互联网卫星,这无疑是全球互联网发展史上一个值得关注的里程碑。这项代号为“Project Kuiper”的宏大计划,目标是构建一个由数千颗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组成的通信网络,旨在为全球范围内未能获得可靠、高速互联网服务的地区提供接入。亚马逊的野心与优势亚马逊进军卫星.............
  • 回答
    马斯克最新的星链卫星发射任务中,确实出现了一次性报废 40 颗卫星的事件。这起事件发生在 2021 年 2 月 8 日,由 SpaceX 的 Falcon 9 火箭将一批星链卫星送往轨道。这次损失的卫星数量之多,引起了广泛关注。导致这 40 颗星链卫星报废的直接原因是:卫星进入轨道后,由于太阳耀斑活.............
  • 回答
    实践二十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航天事业迈出坚实一步2021年12月26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不仅是我国航天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更是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里程碑。实践二十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验证.............
  • 回答
    发射失败,却最终成功入轨,这可不是一件常事,它背后隐藏着无数的曲折和不为人知的努力。想象一下,一场精心准备的盛大演出,开场就出了岔子,观众席哗然,幕后团队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就像我们说到的“发射失败”。火箭,这个承载着无数期望和高科技的庞然大物,在点火升空的关键时刻,某个部件出了问题,发动机性能骤降.............
  • 回答
    近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无疑是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那么,在北斗导航系统这样一个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领域,我们目前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一、 覆盖全球,服务世界:北斗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北斗导航系统,特别是其.............
  • 回答
    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2C卫星时遭遇了发射失利,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扼腕的事件。这次失败的背后,可能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既有对航天产业发展的直接冲击,也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连锁反应。首先,对“吉林一号”星座建设的直接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吉林一号”高分02C卫星本应是这个庞大遥感卫星.............
  • 回答
    你提到的“北京二号”遥感卫星,如果指的是由北京公司(比如北京首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但发射服务选择了印度方面的航天机构,这其中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商业和技术考量,并非简单的“交给印度来发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航天发射是一个高度专业化且成本极高的领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商业公司来说,选择哪家航天.............
  • 回答
    如何评价全球第一颗6G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的发射?有什么重要意义?电子科技大学(UESTC)成功发射了全球第一颗用于测试6G通信技术的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或称“6G卫星”),这一事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人类在下一代通信技术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要评价其意义,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
  • 回答
    伊朗成功发射军用侦察卫星,这无疑是近期中东地区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动态。作为一枚具有军事侦察功能的卫星,它的成功部署意味着伊朗在军事现代化和情报收集能力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其背后蕴含的信息值得我们细致解读。首先,卫星的性能和用途是关注的焦点。 这颗卫星具体叫什么名字?它采用了什么样的轨.............
  • 回答
    SpaceX的这次任务,用一枚“三手”火箭成功将AMOS17卫星送入轨道,并且还能顺利回收整流罩,这真是让人为之振奋。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发射,它更像是对航空航天行业现有模式的一次大胆冲击,并且再次证明了SpaceX一直以来坚持的“可重复使用”策略是行之有效的。首先,我们得聊聊这枚“三手”火箭。所谓.............
  • 回答
    SpaceX近期成功发射了88颗卫星,累计今年的发射数量已接近900颗,这无疑是航天领域的一项壮举。然而,如此密集的卫星发射活动,特别是以星链(Starlink)为代表的大型星座计划,也引发了关于其对太空探索潜在负面影响的讨论,而且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深入审视。首先,最直接的担忧在于太空垃圾.............
  • 回答
    “一箭双星”,让北斗三号的组网步伐迈得更加坚实。对于这次“并蒂莲”式的发射成功,无疑是中国航天科技实力的一次重要展现,也再次彰显了中国在自主可控航天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不懈追求。“一箭双星”:技术上的精妙协调与挑战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一箭双星”本身就是一个颇具难度的工程。不同于一次只送一颗卫星,一次.............
  • 回答
    “星链”阴影下的卫星发射市场:竞争对手的“规避”与SpaceX的“利刃”SpaceX的“星链”(Starlink)项目,作为一项雄心勃勃的全球卫星互联网计划,在快速部署数千颗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的同时,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然而,在SpaceX以其高频率、低成本的发射能力主导市场的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