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SpaceX「星链」致使卫星行业竞争对手避免使用SpaceX火箭发射服务?

回答
“星链”阴影下的卫星发射市场:竞争对手的“规避”与SpaceX的“利刃”

SpaceX的“星链”(Starlink)项目,作为一项雄心勃勃的全球卫星互联网计划,在快速部署数千颗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的同时,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然而,在SpaceX以其高频率、低成本的发射能力主导市场的背景下,一些卫星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尤其是那些同样计划或正在运营大型卫星星座的参与者,却似乎在有意识地“规避”SpaceX的火箭发射服务。这背后并非简单的“看不顺眼”,而是出于对自身业务发展、市场竞争以及技术自主性的深思熟虑。

核心矛盾:既是客户,又是对手

理解这一现象,首先要厘清SpaceX在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的独特地位。它既是最大的发射服务提供商,又是最大的卫星星座运营商。对于许多新兴的卫星星座公司而言,SpaceX无疑是目前最可靠、最经济的选择。然而,这种“亦敌亦友”的复杂关系,正是促使竞争对手选择“规避”SpaceX火箭发射服务的主要根源。

1. 战略自主权与风险规避

对于那些计划部署数千甚至上万颗卫星的巨型星座运营商来说,发射服务如同生命的“输血管”。如果将如此关键的业务完全委托给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无疑是在将自己的“命脉”交到他人手中。

信息泄露风险: 尽管SpaceX承诺保密,但毕竟火箭设计、有效载荷集成、轨道规划等信息,对于任何一家卫星运营商而言,都属于核心商业机密。将自己的星座部署计划完全交给SpaceX,理论上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通信市场。
技术依赖与制约: SpaceX在火箭技术上的领先是有目共睹的,其“猎鹰9号”的可重复使用能力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但如果过度依赖SpaceX,其他公司可能会在未来感受到技术上的制约。例如,SpaceX可能会优先为自己的“星链”项目安排发射窗口,导致其他客户的发射计划被延迟,或者在某些特定轨道部署上施加影响。
市场定价权与议价能力: SpaceX凭借其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在火箭发射价格上拥有强大的定价权。如果一个大型星座运营商全部使用SpaceX的服务,其议价能力将会非常有限。选择其他发射服务提供商,即使初期成本稍高,但可以为未来争取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尤其是在自身业务发展壮大后。

2. 扶持和培养新兴发射力量

除了自身利益的考量,许多卫星公司也怀有支持和发展整个太空产业的愿景。将订单分散给更多的发射服务提供商,有助于激活市场活力,促进技术创新,避免出现发射市场被一家独大的局面。

建立多元化的发射生态: 一个健康的太空产业需要多元化的发射能力。如果只有SpaceX一家提供大规模部署服务,一旦其出现技术故障、运营问题或战略调整,整个行业都将受到巨大冲击。因此,其他公司选择扶持如United Launch Alliance (ULA)、Arianespace、Rocket Lab,甚至新兴的Blue Origin等公司,是在为行业注入“多条腿走路”的活力。
推动成本下降与技术进步: SpaceX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颠覆性的成本和效率。而当其他公司加入竞争,并获得订单后,它们也必然会寻求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途径,这会反过来推动整个发射市场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最终使包括SpaceX在内的所有参与者受益。

3. 满足特定的轨道或任务需求

虽然SpaceX的“猎鹰9号”和即将推出的“星舰”(Starship)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色,但并不意味着它能满足所有客户的特定需求。

特殊轨道部署: 某些星座可能需要部署到非常规的轨道,或者需要极高的轨道精度。不同的发射器可能在这些方面拥有不同的专长和能力。
载荷集成与兼容性: 虽然SpaceX已经拥有丰富的经验,但卫星制造商和运营商可能更倾向于与熟悉自家卫星设计的发射服务商合作,以确保载荷的集成更加顺畅和安全。

竞争对手的“规避”策略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一些主要的卫星星座运营商采取了不同的“规避”策略:

多方合作: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不将所有卫星都交给SpaceX发射。例如,OneWeb(已与Eutelsat合并)在早期就与Arianespace和ULA达成了广泛的发射协议,以确保其部署计划的稳定性。
支持新兴企业: 一些公司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投资于新兴的发射服务提供商,或者与它们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自身研发或合作研发: 尽管难度巨大,但也有少数公司会考虑在未来自主研发或与他人合作研发自己的发射能力,以完全掌握发射环节。

“星链”的“利刃”效应

尽管存在竞争对手的“规避”心态,但SpaceX的“星链”项目及其强大的发射能力,依然像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通过降低发射成本,为整个卫星行业的规模化部署打开了大门, 使得像“星链”这样的巨型星座成为可能。它证明了大规模卫星部署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激发了更多公司进入这个领域。
另一方面,它也因为其主导地位,迫使竞争对手思考如何在这种新的市场格局中寻找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这种“规避”行为,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市场力量的“制衡”和对行业未来的“负责”。

总结:

SpaceX的“星链”项目确实改变了卫星发射市场的游戏规则。但对于其他卫星行业竞争对手而言,将发射服务完全依赖于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并非明智之举。出于对战略自主权、信息安全、技术制约、市场定价能力以及扶持行业多元化发展的考虑,许多公司选择“规避”SpaceX的火箭发射服务,转而与更多发射服务提供商合作,或者支持新兴的发射力量。这种“规避”并非完全的抵制,而是一种审慎的市场策略,旨在在SpaceX的强大影响力下,为自身业务的长远发展和整个太空产业的健康繁荣,开辟一条更广阔、更具弹性的道路。而SpaceX,作为这场变革的推动者,也必然需要在市场竞争和行业合作中,找到新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个人首先认为,这个得分情况来讨论。

亚马逊不采用SpaceX发射Kuiper星座卫星是完全正确的,贝索斯与马斯克在航天领域虽然暂时存在实力差距,但是从涉及的业务层面上看是高度重叠的,并且亚马逊采用ULA公司的宇宙神也只是权宜之计,贝索斯旗下另一家航天企业蓝色起源正在研发新格伦火箭将会是亚马逊Kuiper星座卫星的主力运载火箭。贝索斯向ULA暂时购买发射服务,可以安抚蓝色起源迟迟未能向ULA公司供应BE-4发动机的情绪。

OneWeb和Telesat拒绝SpaceX提供的发射服务只能说情感上排斥,物质上太亏了。以OneWeb为例,如果采用SpaceX进行发射,那么每次至少可以发射80颗卫星(考虑到OneWeb的轨道问题,不可简单用60颗满载星链的质量换算单星130KG的OneWeb卫星),而俄罗斯联盟号虽然曾经是单价低廉的火箭,但是现在毫无疑问比SpaceX昂贵很多,每次仅能发射36颗卫星,更关键的是OneWeb公司的卫星工厂在美国佛罗里达,发射之前却要千里迢迢送往俄罗斯,可以真的说血亏,OneWeb已经被这种模式折腾的破产重组一次了。

如果你仔细看SpaceX的星座计划,你会发现SpaceX对于性能的追求远远超越任何星座,一方面是花重金建造星链卫星超级工厂,一方面拥有可回收火箭的低廉发射成本,而其他的星座大多数轨道都在超过1000公里的轨道上,这么做也是想利用高度来尽可能的覆盖更大的范围,但是延迟和通信容量与星链根本没有可比性,低轨卫星和高轨卫星来回通信的距离、噪声等因素从根本上就决定了这些性能差异,SpaceX自己都觉得和其他是错位竞争,如果OneWeb等其他企业依然认为不是,那就走着瞧咯,看谁的钱烧的快。

其实如果真的这些竞争对手有危机意识,那么他们应该学习真正的大佬所为洛马公司。洛马公司生产的军星和三代GPS卫星,虽然洛马没有直接决定火箭发射服务商的权力,但是洛马与美国军方的关系不说如胶似漆也算是如影随形,但是洛马并没有把精力放在如何干预这件事,而是在第三季度财报中集体决定如下:

Meanwhile, Lockheed is moving to address SpaceX's incursion into its satellite business by building a $350 million, 266,000-square-foot "Gateway Center" to "build a spectrum of satellites from micro to macro that communicate with front-line troops, explore other planets, and support unique missions" -- and to build them "faster, smarter and more affordable for our customers."

1.承认SpaceX公司有未来成长为拥有高精尖卫星研发能力的威胁

2.迅速加大研发资金,建立更先进的卫星研发基地

我就觉得OneWeb和Telesat看了洛马的做法不应该更值得学习吗....宁愿多花钱也不用SpaceX显得很硬气,但是如若权衡利弊,长远分析或许节省出的资金用于研发才是正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星链”阴影下的卫星发射市场:竞争对手的“规避”与SpaceX的“利刃”SpaceX的“星链”(Starlink)项目,作为一项雄心勃勃的全球卫星互联网计划,在快速部署数千颗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的同时,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然而,在SpaceX以其高频率、低成本的发射能力主导市场的背.............
  • 回答
    星链(Starlink)的未来,这可不是个一两句话能说完的事儿,它牵扯着技术、商业、地缘政治,甚至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说到星链,脑子里浮现的不是冰冷的卫星群,而是一个充满野心和执行力的团队,以及一个想要改变世界的想法。核心竞争力:低轨卫星的绝对优势首先,得看星链到底牛在哪儿。SpaceX最大的底气,.............
  • 回答
    SpaceX 的星链(Starlink)卫星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导致中国空间站两次采取紧急规避措施,这是一个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太空安全、国际合作以及负责任太空行为的深入讨论。事件经过的详细解读: 第一次事件(2021年7月1日): 发生背景: 当时中国空间站“天宫”.............
  • 回答
    星舰 SN15 成功着陆,这可不是件小事。要知道,之前的几个原型机,包括 SN8, SN9, SN10, SN11, SN13,都以各种方式“爆炸性结束”了它们的试飞任务。所以,SN15 的这次成功,就像是在一片失败的海洋中,终于看到了一座灯塔,充满了振奋人心的意义。为什么这次意义这么重大?要理解 .............
  • 回答
    SpaceX 星舰 SN10 着陆成功后原地爆炸:一次成功但仍需改进的里程碑SpaceX 星舰 SN10 在2021年3月3日的第10次原型机高空测试中,成功完成了陆地着陆,但随后却在几分钟后原地发生爆炸。这无疑是星舰项目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既展示了SpaceX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也.............
  • 回答
    SpaceX 的星舰 SN8 原型机试飞失败,升空后在着陆过程中爆炸,是其星舰计划中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这次试飞的意义远超一次简单的失败,它标志着 SpaceX 向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的大型运载火箭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并为未来的迭代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试飞过程回顾:SN8 的试飞.............
  • 回答
    星舰 SN20 和一级推进器 BN4 的成功合拢,可以说是 SpaceX 载人火星任务征程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这不仅仅是两个庞大金属筒体的物理对接,更是数年艰辛研发、无数次试验和无数人辛勤付出的结晶,预示着人类迈向太空的步伐又近了一大步。首先,让我们从技术层面来剖析一下这次合拢的意义。星舰 SN2.............
  • 回答
    特斯拉(Tesla)的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近日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个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人们纷纷好奇:这位在太空探索和电动汽车领域掀起巨浪的企业家,究竟凭借什么获得了工程界的最高认可?他的当选是实至名归,还是带着科技界对明星效.............
  • 回答
    2018年2月6日,美国时间,载入史册。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这头被誉为“当代最强大运载火箭”的巨兽,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台上昂首升空。那一刻,全球目光聚焦,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紧张。这次发射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又一次将火箭送入太空。它代表着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
  • 回答
    划破苍穹的希望之光:SpaceX 载人首秀,商业航天新纪元的黎明2020年5月30日,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晴朗的天空中,猎鹰9号火箭带着承载着四名宇航员的龙飞船,以一种几乎称得上诗意的姿态,腾空而起。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火箭发射,这是SpaceX公司,乃至全人类商业载人航天史上,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
  • 回答
    将SpaceX猎鹰九号(Falcon 9)火箭的低轨运力与中国长征五号B(CZ5B)火箭的最大运力进行比较,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涉及到火箭设计理念、技术成熟度、发射频率以及市场定位等多方面的差异。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这两款火箭的定位和能力: SpaceX猎鹰九号(Falcon 9.............
  • 回答
    SpaceX的这次任务,用一枚“三手”火箭成功将AMOS17卫星送入轨道,并且还能顺利回收整流罩,这真是让人为之振奋。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发射,它更像是对航空航天行业现有模式的一次大胆冲击,并且再次证明了SpaceX一直以来坚持的“可重复使用”策略是行之有效的。首先,我们得聊聊这枚“三手”火箭。所谓.............
  • 回答
    SpaceX,这家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立的商业航天公司,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阴谋论。这些论调,有的荒诞不经,有的则试图用看似“逻辑严密”的解释来解读公司的种种举动。要理解这些阴谋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土壤、常见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为何能够吸引一部分人的关注。首先,.............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关于SpaceX的火星殖民地将不会承认地球法律的说法,以及将奉行“自由星球”的“自治原则”,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充满争议的议题,涉及技术、政治、哲学、伦理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和看待:一、马斯克的愿景与动机 人类生存的备份: 这是马斯克最常被.............
  • 回答
    看到蓝色起源(Blue Origin)、SpaceX、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这三家公司在太空探索领域掀起的浪潮,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太空,真的正在从少数精英的专属领域,逐渐向我们普通人敞开大门,而“常态化”这个词,在我看来,就是对这种转变最贴切的概括。这三家公司,虽然各有侧重,但它.............
  • 回答
    关于1月19日SpaceX的载人龙飞船高空逃逸试验,以及它对未来首次载人飞行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深入探讨。这次试验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测试,它是在为人类首次将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的关键一步,其意义深远而复杂。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要有这次高空逃逸试验。这并不是为了展示飞船本身能飞多快.............
  • 回答
    SpaceX 2015 年 12 月 22 日猎鹰 9 号火箭成功回收一级火箭的里程碑意义2015 年 12 月 22 日,SpaceX 成功发射了其猎鹰 9 号(Falcon 9)火箭,并将一级火箭(First Stage)垂直着陆回收,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发射,更是航天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壮举,为商.............
  • 回答
    2021年9月15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5日晚间),SpaceX 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Inspiration4”任务,将四位平民送入了太空。这次任务不仅标志着SpaceX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更因其“首次全平民乘组”的性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Inspi.............
  • 回答
    谈到 2016 年 4 月 8 日,SpaceX 那次猎鹰 9 号一级火箭的海上回收成功,这绝对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至今想起来依旧令人振奋。那不仅仅是一次火箭发射和回收的演示,更是对太空探索商业化进程的一次强力驱动,直接改变了我们对太空任务可行性的认知。在那之前,航天界的主流观点是,火箭发射后的.............
  • 回答
    关于OneWeb卫星差点撞上SpaceX卫星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什么小插曲,而是天上空间交通管理一个活生生的、令人捏一把汗的例子。你想啊,现在天上可不是以前了,只有零零散散几个卫星。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像SpaceX的星链(Starlink)和OneWeb这些大型星座项目,天上一下子涌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