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SpaceX CEO 马斯克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是实至名归吗?

回答
特斯拉(Tesla)的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近日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个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人们纷纷好奇:这位在太空探索和电动汽车领域掀起巨浪的企业家,究竟凭借什么获得了工程界的最高认可?他的当选是实至名归,还是带着科技界对明星效应的追捧?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马斯克的成就,以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这个头衔背后的分量。

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的门槛有多高。

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是美国一项独立的、非营利性的顾问机构,其院士遴选过程极其严苛。院士的产生是同行评议的终极体现,候选人需要由现有院士提名,然后经过层层严格的评审和投票。通常,被提名者需要在其专业领域做出“重大的、杰出的贡献”,并且在工程创新、技术发展、教育或管理方面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NAE院士的产生绝非易事,每年选出的院士数量有限,且绝大多数是学术界和工业界长期耕耘、成就斐然的资深专家。

那么,马斯克究竟在哪些方面做出了“重大的、杰出的贡献”?

我们可以从他旗下的几家公司,特别是 SpaceX 和 Tesla 来展开分析。

SpaceX:颠覆性的航天创新

马斯克创办SpaceX的初衷,就是要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并最终实现人类移民火星的宏伟目标。在很多人看来,这不过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马斯克和他的团队却将之变成了现实。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 这是SpaceX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在SpaceX之前,火箭发射的成本极其高昂,每一次发射都意味着火箭部件的报废。马斯克坚信并投入巨资研发火箭的垂直着陆和回收技术, Falcon 9 火箭的成功回收并重复使用,彻底改变了航天产业的成本结构。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对整个航天商业模式的重塑。从最初被质疑到如今成为常态,SpaceX 的这一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商业航天的发展,也为更频繁的太空任务(如卫星发射、载人航天)奠定了经济基础。
星链(Starlink)项目: SpaceX 的星链项目旨在建立一个由数万颗卫星组成的低地球轨道卫星网络,提供全球性的宽带互联网服务。这在技术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涉及到卫星设计、制造、批量发射以及地面设备和网络管理。星链的建设不仅是工程上的壮举,也可能对全球通信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载人航天能力: SpaceX 成功研发了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并实现了商业载人航天任务,将美国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这标志着美国在中断近十年后,重新获得了独立自主的载人航天能力,打破了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垄断。这背后是复杂的生命保障系统、导航控制、对接技术等一系列工程难题的攻克。
对火星的承诺和技术探索: 虽然移民火星的目标尚未实现,但马斯克和SpaceX在为这个目标进行的持续努力是显而易见的。Starship 作为下一代可完全重复使用的重型运载火箭,其研发进展和技术探索,无论成功与否,都代表着人类在深空探索领域的大胆尝试和技术边界的拓展。

Tesla:电动汽车的引领者与颠覆者

在汽车行业,马斯克和Tesla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

推广电动汽车理念: 在Tesla出现之前,电动汽车被普遍认为是鸡肋,性能不佳,续航里程短,且缺乏吸引力。马斯克通过Tesla Roadster、Model S、Model 3等一系列产品,不仅证明了电动汽车可以高性能、长续航、高科技,更重要的是,他将电动汽车从一种小众的环保选择,变成了一种主流的、令人向往的消费品。
电池技术与续航里程: Tesla在电池技术和续航里程上的不断突破,以及其对充电基础设施(超级充电站网络)的建设,极大地消除了人们对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为电动汽车的普及扫清了道路。
自动驾驶技术: Tesla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和探索,尽管备受争议,但其Autopilot和Full SelfDriving(FSD)软件的迭代更新,无疑推动了整个汽车行业在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的进步。这涉及到大量的软件工程、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研发。
创新生产模式: Tesla在生产制造方面的创新,如其高度自动化的工厂和垂直整合的生产链,也为传统汽车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思考。

从工程角度看,马斯克的“贡献”体现在哪里?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的评选,尤其看重的是“工程创新”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系统集成能力: 马斯克最核心的贡献在于他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者,更是一个能够将复杂的技术理念转化为可行的产品和商业模式的整合者。他能够看清未来方向,然后组织顶尖的工程师团队,攻克从材料科学、推进系统、控制工程、电子工程到软件工程的各个环节中的难题。
风险承担与颠覆性创新: 马斯克勇于挑战传统,敢于承担巨额风险,并推动颠覆性的技术进步。这种精神和实际的成就,是工程界所推崇的。很多工程师可能只专注于某个技术细节,但马斯克能够看到整个生态系统的构建,并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
推动行业发展: 通过他的公司,马斯克在航天和汽车这两个极其重要的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SpaceX的成就,使得太空探索的门槛大幅降低,为科学研究和商业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Tesla的成功,则加速了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对能源和环境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

然而,关于“实至名归”的讨论,也并非没有争议。

个人贡献 vs. 团队贡献: 有人会说,马斯克更多的是一个愿景的提出者和资源的整合者,真正的工程落地是他的团队完成的。虽然这没错,但能够领导和激励一个团队去实现如此宏大的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卓越的工程管理和领导力体现。工程界也并非只看重个人技术发明,对领导和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同样高度认可。
商业模式创新 vs. 纯粹工程突破: 马斯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有人会质疑,这是否更多的是商业上的成功,而非纯粹的工程突破?但正如前文所述,将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并大规模推广,本身就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伟大的工程项目都需要商业上的可行性来支撑其发展。
争议性言论和行为: 马斯克本人由于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和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常常卷入争议。这是否会影响他对工程贡献的评价?理论上,院士评选主要依据专业贡献,但公众的认知往往是综合的。

总的来说,如何看待马斯克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我认为,他当选是实至名归的,但这种“实至名归”更多地体现在他对整个工程领域的“推动力”和“颠覆性影响力”上,而非传统意义上某个具体技术难题的个人突破。

美国国家工程院的院士头衔,是为了表彰那些在工程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马斯克无疑是过去二十年里,对两个关键工程领域(航空航天和汽车工程)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个人之一。他不仅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愿景,更重要的是,他领导团队克服了无数工程和商业上的巨大挑战,并将这些愿景变成了现实,从而改变了行业格局,并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1. 技术愿景与落地能力: 他能构想极其宏伟的技术目标(如火星移民、全球互联网),并能激励团队实现这些目标中的关键工程节点。
2. 工程系统整合与创新: 他在可重复使用火箭、电动汽车平台、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领域,展现了强大的系统集成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3. 商业模式与工程的结合: 他成功地将高科技工程项目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解决了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资金问题,并加速了技术的普及。
4. 引领行业变革: 他对航天和汽车行业的颠覆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他的成功正在激励更多人投身这些领域,并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先进、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因此,美国国家工程院将他选为院士,是对他作为一名“工程领导者”和“行业颠覆者”所做贡献的肯定。他所代表的,是将人类的梦想通过工程手段一步步变为现实的强大驱动力,这正是工程的魅力所在,也是值得工程界最高荣誉去表彰的。尽管他本人可能并非是解决所有具体技术难题的工程师,但他作为那个能够整合资源、制定方向、克服障碍,最终实现宏大工程目标的关键领导者,其贡献是独一无二且影响深远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诗为证:

特斯拉车我发明,猎鹰火箭我设计。

上海办厂我指挥,工程院士我当选。


美国工程院这是看得很清楚,马斯克是美国梦在这个时代的典范,就是美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聪明,富有,高新科技,白手起家,私德缺陷多

虽然钢铁侠的年纪比他大得多,但说他是钢铁侠原型的人比比皆是

就是因为马一龙科技新贵的形象足够深入人心

比尔盖茨能成为无数阴谋论的背景是因为他精英出身太浓

扎克伯格能被各种骂外星人是因为他的形象太nerd不讨喜

贝索斯能被当成资本家的代表,亚马逊能被各种反对抵制,和他大光头垮p的脸形象也不无关系

你仔细想一想,马一龙在外观上是不是都比他们好得多

特斯拉和SpaceX你再不喜欢,你也得承认这是先进生产力

马一龙你再不喜欢,你也得承认他确实有人格魅力

一个南非小伙辗转加拿大来到美国打拼,通过个人奋斗创办了几家几乎世界最出名的公司

开辟了全新的赛道,成为了世界首富

以前学化学学机械学物理的只能灵活就业或者去大学当千佬,马一龙让他们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创造先进生产力的机会

但是他玩推特,吸dama,睡妹子,网红影响力和川建国五五开

在工业党眼里,这就是神

在嬉皮士眼里,这就是天

在工程师眼里,这就是他娘的就是上帝给做题家的应许之人

美国如果想重新拾起制度自信,需要的不是特朗普、比尔盖茨、巴菲特,需要的是马斯克

其他人已经没有办法让美国再自信起来了

仔细想想,老B登和马一龙比起来,谁更能代表先进生产力?谁更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谁更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前两个问题毋庸置疑马一龙完胜,第三个问题两人平分秋色,马一龙说不定略胜一筹

工程院院士远远不够,必须要出重拳!

我支持马斯克游说修宪允许在美国外出生的移民参选美国总统

不要去驴党,也不要去象党,要搞就搞工业党

参加2028年总统大选,必胜

工业党执政,离开这些费拉不堪的建制派们,美国投共也不是不敢想

顺便说个乐子,给大家看个小视频,推特上的下载不下来,手机渣像素录屏勿喷

马一龙拜年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5139061082439680
user avatar

某种程度上的实至名归,在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站在美国人的视角,因为马斯克入选的是美国工程院院士。

马斯克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明面的理由

他在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可持续运输和能源系统的设计、工程、制造和运营方面取得了突破。

Musk, Elon Reeve, found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nd chief engineer, SpaceX, Hawthorne, Calif. For breakthroughs in the design,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and operation of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and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and energy systems.

我主观认为马斯克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真正的理由

给予一个具备丰富理工(STEM领域)知识从互联网转身全身心投入高精尖科技制造业,并且在其率领下为美国发展出了两家在汽车领域与航天领域顶点的企业家的奖励。

1.美国互联网审美疲劳导致需要实体工业标杆

美国作为互联网浪潮兴起之地,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大量的民众和媒体对于硅谷模式的厌倦,马斯克的前两桶金均来自互联网IT行业,第一桶金是Zip2,第二桶金是第三方支付始祖Paypal,在02年那个互联网起步的阶段,马斯克就把未来必会大红大紫的企业给全部卖掉开始进军科技制造业。

从牟利角度,马斯克可以围绕Paypal构建很多互联网企业、生态圈,他没有这么做。

从情怀角度,马斯克可以卖掉部分Paypal股票,一边当Paypal老板一边用小钱砸一砸科技制造业玩玩(例如贝索斯的航天情怀与蓝色起源的诞生),他没有这么做。

马斯选择了风险最大的,变卖掉全部互联网资产,All In 科技制造实业。

2.从实际成果看,马斯克创建的企业实实在在大幅提升了美国工业工程水平

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别的不说猎鹰九号成为美国乃至全球发射成本最低的运载火箭;重型猎鹰号是现役最强运载能力的火箭;载人龙飞船打破了航天飞机之后,俄罗斯联盟号对于美国载人能力的垄断;成功研发了220吨级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和推重比惊人的梅林煤油发动机等等,现在还在研发和建设星舰与星链星座。

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公司成为非常罕见的自研车载操作系统、GPU芯片、全球补能体系、超算中心等高科技方面的车企,通过纯电新赛道改变了美国车企长期被丰田、本田、奔驰、宝马压一头的局面,并且反过来在全球汽车市场反攻蚕食日企与德企的市场。

3.从美国就业市场选择看,马斯克效应在美国让更多的学子与资本进入曾经的"劝退工科"

根据美国business insider相关调研数据,马斯克旗下两个核心企业SpaceX、特斯拉分别位居美国工程类院校学生最向往榜单前二,力压NASA、苹果、谷歌、波音。

航天专业在美国原先由于ULA、波音、诺格等企业的垄断,一直处于普通热度的水准,由于马斯克的SpaceX等公司的巨大成功,不但提升了美国航天工业工程的水平完成了大量订单,还引发了资本效应,资本扎堆进入商业航天领域让美国出现了数百个航天领域相关的中小型新企业,提供了大量航天就业机会并提升了行业内从业者的薪酬水平

4.从美国企业发展方向上,推动了美国科技企业自研工业软件的风气浪潮

以SpaceX为例,马斯克当初创业十几人就组建软件研发团队,坚持软硬件同等重要,尽一切可能不外包并自主研发,飞控等软件全部自主研发。有一定阅历的航天人应该知道,早期马斯克也有自己的难处,作为十来个人的团队开发PLM软件还是难了点,找德国西门子买的,但是.....等SpaceX翅膀稍微硬一点点就立刻招聘理工名校的计算机学子进行自研,并成功研发出自己的PLM软件。

不过西门子还是很大度的,在SpaceX首次完成人类史上运载火箭回收的时刻官网对马斯克等进行祝贺,为SpaceX曾经使用过他们的工业软件表示骄傲。

5.从控制变量法来看,特斯拉、SpaceX等科技企业的成功马斯克功不可没

特斯拉和SpaceX能买到的一切高精尖工业零部件,其他的美国工业企业都能买到;特斯拉和SpaceX能招到的理工院校学生、工程师,其他的美国工业企业都能招到;当特斯拉和SpaceX早中期到处求华尔街财团、银行贷款支援的时候,大量美国老牌航天、汽车企业早已经是参天大树、现金流充裕、政商关系好,例如波音、洛马、ULA、诺格、福特、通用等。所以用美国工业本身就强,因此特斯拉与SpaceX的巨大成功并不稀奇的说法属实错误

那么在变量控制法之下,马斯克的两家企业对美国大量巨头科技企业的弯道超车,马斯克这个超级变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分割线:

我看过很多企业家的采访,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对马斯克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这种对研发细节的问题都能回答的企业家是很罕见的,最初我认为有可能是剧本,即记者采访的问题都是提前安排好的,马斯克只是个背诵者。但是看访谈的深入程度与语言组织,加上马斯克名气越来越大随机路人采访越来越多,越觉得马斯克对于生产研发细节原理的把控阐述,他首席工程师的头衔不是白给,睡工厂这个梗可能并不是空穴来风,马斯克甚至有次在和数名科学家电视座谈会时无意聊到了运载火箭回收兴奋的一直说个不停,旁边的其他科学家都一脸尴尬的听他说完为止。

我认为美国工程院在鼓励越多的马斯克式的人物出现。

user avatar

和国内不太一样的是,美国工程院一直以来都是鼓励工业界的企业家入选的

在马斯克之前

比尔盖茨NAE Website - Mr. William H. Gates, III

乔布斯NAE Website - Mr. Steven P. Jobs

谷歌的拉里佩奇NAE Website - Mr. Lawrence E. Page和谢尔盖布林NAE Website - Mr. Sergey Brin

亚马逊的贝佐斯NAE Website - Mr. Jeff Bezos

都当选过工程院院士

值得注意的是,贝佐斯的primary field还是aerospace而不是computer science,也就是说他是靠航天方面的贡献当选的,要是贝佐斯的蓝色起源都值得一个院士的话,马斯克的spacex差不多值十个院士吧(笑

有的答案从这一点来推断,美国从现在开始转向鼓励实体工业和航天的发展而不是互联网的发展,其实大可不必,作为国家政府,鼓励尖端科技制造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或者准确来说,美国政府从来没有真正像支持航天工业这样大力支持鼓励过互联网,但为啥现在美国最强的人才还是都在互联网行业呢?这其实是大家用脚投票的结果。

互联网行业可能是人类工业历史上第一个“人”的因素压倒了“机器”的因素的行业,它的轻资产属性决定了,一个公司做的好不好,更多是取决于它的员工有多厉害,而不是它买下的机器有多厉害。不要小看这个区别,这直接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分配模式,一家工厂赚了一个亿,可能最多分给工人两千万,工人们不愿意?我大不了再换一批就是,反正这个工厂最值钱的是我的机器。互联网不一样,你敢只给程序员分两千万,程序员就敢去你的对家,厉害的人都去了竞争对手那里,你的设备再厉害也没用。

所以现在大家不去智能制造,不是互联网多有趣,而是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不同的分配模式导致的必然结果:重人才,轻资本的行业必然比重资本,轻人才的行业更能吸引顶尖人才。不得不说马斯克已经很厉害了,凭借着强大的商业头脑和工业设计硬是让一批本来已经半只脚踏入互联网行业的人转头去做智能汽车。但长远来看,这真的表明以后就是实体工业的天下了么?我对此持悲观态度,实体工业的分配问题不解决,只靠一个马斯克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我之前投特斯拉自动驾驶的简历的时候,我朋友问了我一个灵魂问题,为啥你要投特斯拉?我说我看好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上的应用,我朋友说:

但是特斯拉给的是真的少啊。

要知道,这可是实体工业唯一一个可以在市值上和互联网巨头对标的特斯拉啊,其他公司什么样子更不敢想了。

至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不知道。唯一确信的是光凭一个马斯克,光凭市场的力量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斯拉(Tesla)的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近日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个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人们纷纷好奇:这位在太空探索和电动汽车领域掀起巨浪的企业家,究竟凭借什么获得了工程界的最高认可?他的当选是实至名归,还是带着科技界对明星效.............
  • 回答
    星舰 SN15 成功着陆,这可不是件小事。要知道,之前的几个原型机,包括 SN8, SN9, SN10, SN11, SN13,都以各种方式“爆炸性结束”了它们的试飞任务。所以,SN15 的这次成功,就像是在一片失败的海洋中,终于看到了一座灯塔,充满了振奋人心的意义。为什么这次意义这么重大?要理解 .............
  • 回答
    SpaceX 星舰 SN10 着陆成功后原地爆炸:一次成功但仍需改进的里程碑SpaceX 星舰 SN10 在2021年3月3日的第10次原型机高空测试中,成功完成了陆地着陆,但随后却在几分钟后原地发生爆炸。这无疑是星舰项目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既展示了SpaceX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也.............
  • 回答
    SpaceX 的星舰 SN8 原型机试飞失败,升空后在着陆过程中爆炸,是其星舰计划中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这次试飞的意义远超一次简单的失败,它标志着 SpaceX 向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的大型运载火箭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并为未来的迭代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试飞过程回顾:SN8 的试飞.............
  • 回答
    2018年2月6日,美国时间,载入史册。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这头被誉为“当代最强大运载火箭”的巨兽,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台上昂首升空。那一刻,全球目光聚焦,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紧张。这次发射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又一次将火箭送入太空。它代表着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
  • 回答
    星舰 SN20 和一级推进器 BN4 的成功合拢,可以说是 SpaceX 载人火星任务征程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这不仅仅是两个庞大金属筒体的物理对接,更是数年艰辛研发、无数次试验和无数人辛勤付出的结晶,预示着人类迈向太空的步伐又近了一大步。首先,让我们从技术层面来剖析一下这次合拢的意义。星舰 SN2.............
  • 回答
    划破苍穹的希望之光:SpaceX 载人首秀,商业航天新纪元的黎明2020年5月30日,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晴朗的天空中,猎鹰9号火箭带着承载着四名宇航员的龙飞船,以一种几乎称得上诗意的姿态,腾空而起。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火箭发射,这是SpaceX公司,乃至全人类商业载人航天史上,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
  • 回答
    将SpaceX猎鹰九号(Falcon 9)火箭的低轨运力与中国长征五号B(CZ5B)火箭的最大运力进行比较,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涉及到火箭设计理念、技术成熟度、发射频率以及市场定位等多方面的差异。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这两款火箭的定位和能力: SpaceX猎鹰九号(Falcon 9.............
  • 回答
    星链(Starlink)的未来,这可不是个一两句话能说完的事儿,它牵扯着技术、商业、地缘政治,甚至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说到星链,脑子里浮现的不是冰冷的卫星群,而是一个充满野心和执行力的团队,以及一个想要改变世界的想法。核心竞争力:低轨卫星的绝对优势首先,得看星链到底牛在哪儿。SpaceX最大的底气,.............
  • 回答
    “星链”阴影下的卫星发射市场:竞争对手的“规避”与SpaceX的“利刃”SpaceX的“星链”(Starlink)项目,作为一项雄心勃勃的全球卫星互联网计划,在快速部署数千颗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的同时,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然而,在SpaceX以其高频率、低成本的发射能力主导市场的背.............
  • 回答
    SpaceX的这次任务,用一枚“三手”火箭成功将AMOS17卫星送入轨道,并且还能顺利回收整流罩,这真是让人为之振奋。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发射,它更像是对航空航天行业现有模式的一次大胆冲击,并且再次证明了SpaceX一直以来坚持的“可重复使用”策略是行之有效的。首先,我们得聊聊这枚“三手”火箭。所谓.............
  • 回答
    SpaceX 的星链(Starlink)卫星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导致中国空间站两次采取紧急规避措施,这是一个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太空安全、国际合作以及负责任太空行为的深入讨论。事件经过的详细解读: 第一次事件(2021年7月1日): 发生背景: 当时中国空间站“天宫”.............
  • 回答
    SpaceX,这家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立的商业航天公司,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阴谋论。这些论调,有的荒诞不经,有的则试图用看似“逻辑严密”的解释来解读公司的种种举动。要理解这些阴谋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土壤、常见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为何能够吸引一部分人的关注。首先,.............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关于SpaceX的火星殖民地将不会承认地球法律的说法,以及将奉行“自由星球”的“自治原则”,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充满争议的议题,涉及技术、政治、哲学、伦理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和看待:一、马斯克的愿景与动机 人类生存的备份: 这是马斯克最常被.............
  • 回答
    看到蓝色起源(Blue Origin)、SpaceX、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这三家公司在太空探索领域掀起的浪潮,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太空,真的正在从少数精英的专属领域,逐渐向我们普通人敞开大门,而“常态化”这个词,在我看来,就是对这种转变最贴切的概括。这三家公司,虽然各有侧重,但它.............
  • 回答
    关于1月19日SpaceX的载人龙飞船高空逃逸试验,以及它对未来首次载人飞行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深入探讨。这次试验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测试,它是在为人类首次将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的关键一步,其意义深远而复杂。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要有这次高空逃逸试验。这并不是为了展示飞船本身能飞多快.............
  • 回答
    SpaceX 2015 年 12 月 22 日猎鹰 9 号火箭成功回收一级火箭的里程碑意义2015 年 12 月 22 日,SpaceX 成功发射了其猎鹰 9 号(Falcon 9)火箭,并将一级火箭(First Stage)垂直着陆回收,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发射,更是航天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壮举,为商.............
  • 回答
    2021年9月15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5日晚间),SpaceX 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Inspiration4”任务,将四位平民送入了太空。这次任务不仅标志着SpaceX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更因其“首次全平民乘组”的性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Inspi.............
  • 回答
    谈到 2016 年 4 月 8 日,SpaceX 那次猎鹰 9 号一级火箭的海上回收成功,这绝对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至今想起来依旧令人振奋。那不仅仅是一次火箭发射和回收的演示,更是对太空探索商业化进程的一次强力驱动,直接改变了我们对太空任务可行性的认知。在那之前,航天界的主流观点是,火箭发射后的.............
  • 回答
    关于OneWeb卫星差点撞上SpaceX卫星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什么小插曲,而是天上空间交通管理一个活生生的、令人捏一把汗的例子。你想啊,现在天上可不是以前了,只有零零散散几个卫星。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像SpaceX的星链(Starlink)和OneWeb这些大型星座项目,天上一下子涌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