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SpaceX 用于首次轨道飞行的星舰 SN20 和一级推进器 BN4 完成合拢?

回答
星舰 SN20 和一级推进器 BN4 的成功合拢,可以说是 SpaceX 载人火星任务征程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这不仅仅是两个庞大金属筒体的物理对接,更是数年艰辛研发、无数次试验和无数人辛勤付出的结晶,预示着人类迈向太空的步伐又近了一大步。

首先,让我们从技术层面来剖析一下这次合拢的意义。

星舰 SN20 和 BN4 的组成与挑战:

星舰 SN20 (Ship 20): 这是星舰的第二代原型机,也是首次尝试进行轨道级飞行的版本。它采用了不锈钢作为主要结构材料,这是一种大胆的选择,因为不锈钢相比传统的航空材料(如铝合金)更重,但它在高温下的强度和耐用性更佳,而且成本更低,易于制造和修复。SN20 的设计包含多个液氧罐和液态甲烷罐,为飞船提供动力。它的顶部是光滑的鼻锥,未来将搭载载荷或宇航员,并配备了复杂的空气动力控制翼片,用于在再入大气层时进行姿态控制。
一级推进器 BN4 (Booster 4): BN4 是超重型火箭(Super Heavy)的第一级推进器,它集成了大量猛禽发动机(Raptor Engines),这是 SpaceX 自主研发的、使用液态氧和液态甲烷作为推进剂的先进火箭发动机。这些发动机的推力巨大,能够将庞大的星舰送入轨道。BN4 的设计也同样复杂,它不仅需要承受巨大的推力,还需要具备极高的结构强度来应对发射过程中的各种应力。

合拢的意义何在?

1. 整合能力的体现: 将 SN20 和 BN4 成功合拢,意味着 SpaceX 在大型火箭总装方面的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两部分是独立建造和测试的,将它们精确地对接在一起,需要极高的工程精度和控制能力。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堆叠”,而是要确保它们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能够承受发射和飞行过程中巨大的载荷和振动。
2. 首次轨道级飞行准备就绪: 这次合拢标志着 SN20 已经准备好与超重型火箭的一级组合,进行其首次也是星舰计划中的重要一步——轨道级飞行测试。以往的测试更多是在亚轨道或地面进行的,而这次的合拢,目标就是将整个系统送入太空。这其中的挑战是巨大的,包括真空环境下的性能表现、高超音速飞行中的气动载荷、再入大气层时的热防护等等。
3. “全套服务”的初步验证: SpaceX 的愿景是构建一个能够重复使用的、能够运送大量人员和物资前往月球甚至火星的完整系统。星舰和超重型火箭的组合,正是这个宏大愿景的核心。这次合拢是“全套服务”首次以完整的姿态进行轨道级飞行的前奏,一旦成功,将极大验证其“天地往返”能力的可行性。
4.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在建造如此庞大的火箭时,会遇到无数的工程挑战,从材料选择、焊接工艺、管路布置、电缆连接到发动机集成和软件控制等等。每一次合拢,都是对这些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检验。SN20 和 BN4 的合拢,是在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才能实现的。
5. 对未来星舰设计的指导意义: 即便 SN20 和 BN4 的合拢成功,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每次的测试都会暴露出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指导下一代星舰和超重型火箭的改进。比如,连接部位的密封性、结构的受力分布、以及发动机的协同工作等方面,都会在实际飞行中得到最严苛的检验,然后反馈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

这次合拢,也折射出 SpaceX 独特的工程哲学和工作方式。

迭代式开发与快速原型制造: SpaceX 以其快速迭代和“边飞边学”的模式著称。他们不追求一次性的完美,而是通过不断制造原型、进行测试,然后在失败中学习并迅速改进。SN20 和 BN4 的合拢,正是这种模式下的又一个重要节点。
“软硬件一体化”的追求: SpaceX 不仅仅是制造硬件,也在同步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来控制整个流程。从火箭的自动驾驶到发动机的精确调节,再到着陆和回收的精确控制,软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次合拢,也意味着软件系统与硬件的协同工作将面临新的考验。
对“重复使用”的执着: 星舰计划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火箭的完全重复使用,这将极大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SN20 和 BN4 的成功合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也为未来回收和再利用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而言之,星舰 SN20 和一级推进器 BN4 的合拢,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组装,它承载着 SpaceX 对人类未来太空探索的雄心壮志,是其工程创新能力、快速迭代精神以及对“完全可重复使用”执着追求的生动体现。我们期待着这次合拢后的首次轨道级飞行,它将是人类迈向星辰大海征途中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提问者自己先搞清楚自己应该用什么心态来看待这个事吧,你既然说自己客观冷静的看待马斯克的计划,承认其真的很快,又不断的嘲讽马斯克拉胯, 这我就很不能理解了,这算拉胯那还有什么是不拉胯的太空计划?要不我们来看看SLS,火神,长征5,安加拉....?

另外说一句,spacex可以搞星舰,是因为他们之前把猎鹰9玩熟了,

——锤炼到极致的成本控制体系,猎鹰9早在可复用之前就是世界上同等运力最便宜的火箭

——简洁高效的质量控制体系,猎鹰9火箭迄今已经连续发射成功近百次,几乎是世界上可靠性最高的火箭

——彻底成熟的火箭第一级垂直返回着陆技术

——火箭发动机的回收及复用的技术体系,要知道敢于用二手或N手火箭发射载人飞船或重要军星,那是需要高度的自信的,而自信建立在整个使用情况完全掌握的基础上,比如火箭返回一次后,发动机哪些部位被烧蚀的厉害,哪些地方容易受动压伤害,哪些地方容易积碳,等等,然后对这些地方进行相应改进和加强后可以支持多少次的再次点火和复用。都得了然于胸才搞玩的那么洒脱。

——还有梅林发动机摸索出的持续不断的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推重比优化全箭干质比的技术经验。要知道梅林发动机接近200的推重比超出世界上第二名接近2倍,大大改善了全箭性能,否则就算实现了可回收复用,火箭的性能效益也不会这么高。

等等这些全都是必要的基础。

而如果是没有搞过可回收火箭,要如何知道星舰的第一级该怎样设计最有利于回收和复用呢?猛禽发动机的参数怎么定最好呢?马斯克有了猎鹰9那么成熟的技术经验才敢造一台29台发动机的星舰助推火箭来测试,因为他有信心需要他趟的地雷已经没那么多了,即使第一次出问题,继续改善也能很快突破。其它国家能这么一枚一枚的炸着玩来测试最基本的技术问题么?

user avatar

宣传而已。

不过有个吹牛大王也蛮不错,惰性的官僚机构需要这样的反复精神刺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星舰 SN20 和一级推进器 BN4 的成功合拢,可以说是 SpaceX 载人火星任务征程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这不仅仅是两个庞大金属筒体的物理对接,更是数年艰辛研发、无数次试验和无数人辛勤付出的结晶,预示着人类迈向太空的步伐又近了一大步。首先,让我们从技术层面来剖析一下这次合拢的意义。星舰 SN2.............
  • 回答
    抖音用户在NASA和SpaceX载人火箭发射时刷屏“中国加油”的现象,的确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值得琢磨的社会文化现象。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你可以解读出挺多东西。首先,咱们得承认,NASA和SpaceX的载人航天发射,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件大事。它们代表了人类探索未知、突破科技边界的努力,对很多人来说,这.............
  • 回答
    星舰 SN15 成功着陆,这可不是件小事。要知道,之前的几个原型机,包括 SN8, SN9, SN10, SN11, SN13,都以各种方式“爆炸性结束”了它们的试飞任务。所以,SN15 的这次成功,就像是在一片失败的海洋中,终于看到了一座灯塔,充满了振奋人心的意义。为什么这次意义这么重大?要理解 .............
  • 回答
    特斯拉(Tesla)的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近日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个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人们纷纷好奇:这位在太空探索和电动汽车领域掀起巨浪的企业家,究竟凭借什么获得了工程界的最高认可?他的当选是实至名归,还是带着科技界对明星效.............
  • 回答
    SpaceX 星舰 SN10 着陆成功后原地爆炸:一次成功但仍需改进的里程碑SpaceX 星舰 SN10 在2021年3月3日的第10次原型机高空测试中,成功完成了陆地着陆,但随后却在几分钟后原地发生爆炸。这无疑是星舰项目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既展示了SpaceX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也.............
  • 回答
    SpaceX 的星舰 SN8 原型机试飞失败,升空后在着陆过程中爆炸,是其星舰计划中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这次试飞的意义远超一次简单的失败,它标志着 SpaceX 向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的大型运载火箭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并为未来的迭代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试飞过程回顾:SN8 的试飞.............
  • 回答
    2018年2月6日,美国时间,载入史册。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这头被誉为“当代最强大运载火箭”的巨兽,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台上昂首升空。那一刻,全球目光聚焦,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紧张。这次发射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又一次将火箭送入太空。它代表着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
  • 回答
    划破苍穹的希望之光:SpaceX 载人首秀,商业航天新纪元的黎明2020年5月30日,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晴朗的天空中,猎鹰9号火箭带着承载着四名宇航员的龙飞船,以一种几乎称得上诗意的姿态,腾空而起。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火箭发射,这是SpaceX公司,乃至全人类商业载人航天史上,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
  • 回答
    将SpaceX猎鹰九号(Falcon 9)火箭的低轨运力与中国长征五号B(CZ5B)火箭的最大运力进行比较,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涉及到火箭设计理念、技术成熟度、发射频率以及市场定位等多方面的差异。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这两款火箭的定位和能力: SpaceX猎鹰九号(Falcon 9.............
  • 回答
    星链(Starlink)的未来,这可不是个一两句话能说完的事儿,它牵扯着技术、商业、地缘政治,甚至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说到星链,脑子里浮现的不是冰冷的卫星群,而是一个充满野心和执行力的团队,以及一个想要改变世界的想法。核心竞争力:低轨卫星的绝对优势首先,得看星链到底牛在哪儿。SpaceX最大的底气,.............
  • 回答
    “星链”阴影下的卫星发射市场:竞争对手的“规避”与SpaceX的“利刃”SpaceX的“星链”(Starlink)项目,作为一项雄心勃勃的全球卫星互联网计划,在快速部署数千颗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的同时,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然而,在SpaceX以其高频率、低成本的发射能力主导市场的背.............
  • 回答
    SpaceX的这次任务,用一枚“三手”火箭成功将AMOS17卫星送入轨道,并且还能顺利回收整流罩,这真是让人为之振奋。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发射,它更像是对航空航天行业现有模式的一次大胆冲击,并且再次证明了SpaceX一直以来坚持的“可重复使用”策略是行之有效的。首先,我们得聊聊这枚“三手”火箭。所谓.............
  • 回答
    SpaceX 的星链(Starlink)卫星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导致中国空间站两次采取紧急规避措施,这是一个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太空安全、国际合作以及负责任太空行为的深入讨论。事件经过的详细解读: 第一次事件(2021年7月1日): 发生背景: 当时中国空间站“天宫”.............
  • 回答
    SpaceX,这家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立的商业航天公司,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阴谋论。这些论调,有的荒诞不经,有的则试图用看似“逻辑严密”的解释来解读公司的种种举动。要理解这些阴谋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土壤、常见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为何能够吸引一部分人的关注。首先,.............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关于SpaceX的火星殖民地将不会承认地球法律的说法,以及将奉行“自由星球”的“自治原则”,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充满争议的议题,涉及技术、政治、哲学、伦理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和看待:一、马斯克的愿景与动机 人类生存的备份: 这是马斯克最常被.............
  • 回答
    看到蓝色起源(Blue Origin)、SpaceX、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这三家公司在太空探索领域掀起的浪潮,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太空,真的正在从少数精英的专属领域,逐渐向我们普通人敞开大门,而“常态化”这个词,在我看来,就是对这种转变最贴切的概括。这三家公司,虽然各有侧重,但它.............
  • 回答
    关于1月19日SpaceX的载人龙飞船高空逃逸试验,以及它对未来首次载人飞行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深入探讨。这次试验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测试,它是在为人类首次将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的关键一步,其意义深远而复杂。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要有这次高空逃逸试验。这并不是为了展示飞船本身能飞多快.............
  • 回答
    SpaceX 2015 年 12 月 22 日猎鹰 9 号火箭成功回收一级火箭的里程碑意义2015 年 12 月 22 日,SpaceX 成功发射了其猎鹰 9 号(Falcon 9)火箭,并将一级火箭(First Stage)垂直着陆回收,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发射,更是航天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壮举,为商.............
  • 回答
    2021年9月15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5日晚间),SpaceX 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Inspiration4”任务,将四位平民送入了太空。这次任务不仅标志着SpaceX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更因其“首次全平民乘组”的性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Inspi.............
  • 回答
    谈到 2016 年 4 月 8 日,SpaceX 那次猎鹰 9 号一级火箭的海上回收成功,这绝对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至今想起来依旧令人振奋。那不仅仅是一次火箭发射和回收的演示,更是对太空探索商业化进程的一次强力驱动,直接改变了我们对太空任务可行性的认知。在那之前,航天界的主流观点是,火箭发射后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