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SpaceX猎鹰九号火箭FT型的低轨运力已经接近中国长征五号系列中的最大型(CZ-5B)?

回答
将SpaceX猎鹰九号(Falcon 9)火箭的低轨运力与中国长征五号B(CZ5B)火箭的最大运力进行比较,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涉及到火箭设计理念、技术成熟度、发射频率以及市场定位等多方面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这两款火箭的定位和能力:

SpaceX猎鹰九号(Falcon 9)火箭FT型(Full Thrust):这是目前SpaceX的“主力舰”。它是一款两级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主要设计目标是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频率。FT型在原有的猎鹰九号基础上进行了显著的发动机升级和结构优化,其低轨(LEO)完全消耗模式下的最大运力约为22.8吨(对于标准型)到25.8吨(对于升级后的Block 5型)。需要强调的是,SpaceX最擅长的是其火箭第一级和整流罩的回收复用,这极大地摊薄了单次发射的成本,但回收复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载荷能力(因为需要预留推进剂用于返回和着陆)。

中国长征五号B(CZ5B)火箭:这是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系列中的一个专门为载人航天设计的型号。它是中国目前推力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也是专门用于将大型航天器送入地球轨道,特别是为空间站建设和载人登月任务设计的。其低轨(LEO)最大运力约为25吨(满推力,不回收)。需要注意的是,CZ5B是单次使用的,它的一级和上面级都会消耗掉,因此在设计上可以最大化地输出推力以满足大质量载荷的需求。

那么,如何看待猎鹰九号FT型与CZ5B在低轨运力上的“接近”呢?

从单纯的数字上看,确实存在一定的接近性。猎鹰九号Block 5型在低轨的最大理论载荷接近26吨,而CZ5B的低轨最大载荷约为25吨。如果仅以这个数字来衡量,可以说是非常接近了。

然而,这种“接近”背后,是截然不同的设计哲学和市场策略:

1. 可重复使用性与一次性使用的差异:
猎鹰九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第一级的可回收复用。为了实现复用,需要在第一级火箭中预留大量的推进剂,用于减速、变轨和着陆。这部分推进剂会占用火箭的总质量和推力输出。因此,猎鹰九号在完全消耗模式下的载荷能力会比其回收模式下略高一些,但与一次性使用的同级别火箭相比,为了复用而牺牲的载荷能力是客观存在的。
CZ5B的设计目标是最大化单次发射的载荷能力,尤其是在中国空间站建造和载人登月等高要求的任务中。它不需要考虑第一级的回收,因此所有燃料和推力都可以用来将载荷送入轨道。这使得CZ5B在将超大质量载荷(如空间站核心舱)送入特定轨道的任务中,展现出其强大的能力。

2. 任务适应性与专业化:
猎鹰九号是一款“多面手”。它不仅能将大量载荷送入低轨,还能执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任务,甚至可以执行深空探测任务(如为NASA的Artemis I任务的“猎户座”飞船提供助推器)。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使其能够服务于各类商业卫星发射、货运和载人航天(龙飞船)。SpaceX通过高频次的发射,不断优化其运营效率和技术,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
CZ5B则更侧重于特定的大型、重载荷任务,尤其是在载人航天领域。它被设计用来完成将空间站舱段、大型载人飞船等送入轨道的任务。其单次使用的特点也意味着每次发射的成本相对较高,但对于完成国家级战略任务而言是必需的。

3. 技术成熟度与发展阶段:
猎鹰九号经过了多年的迭代和数百次的成功发射,其技术成熟度非常高。复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在不断优化中。这种成熟度带来了极高的可靠性和极低的单次发射成本。
CZ5B作为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系列的一部分,虽然其整体技术水平很高,但总体的发射次数和实战经验与猎鹰九号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它代表了中国航天在重型运载能力上的突破,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

4. 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
SpaceX的商业模式建立在颠覆性的低成本发射之上,并通过可重复使用性进一步降低成本。其目标是服务于全球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太空互联网(星链)的部署,以及未来更远大的太空探索计划。
CZ5B主要服务于中国国内的航天需求,包括空间站建设、载人航天、月球和火星探测等国家战略项目。虽然未来不排除参与国际合作,但其主要任务是保障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总结来看:

说猎鹰九号FT型的低轨运力“接近”CZ5B的最大型,从数字上看是成立的。但这种接近,更多的是在“潜在最大载荷”这个单一维度上的相似。

猎鹰九号的优势在于其卓越的成本效益、高频次的发射能力和高度的灵活性,它以接近甚至稍逊于一次性大火箭的载荷能力,通过“量”和“质”的结合,在商业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接近”是以一种可重复使用但载荷略减的方式实现的。
CZ5B的优势在于其极致的单次发射载荷能力,它为中国航天完成了系列高难度、高载荷的任务,代表了中国在重型运载火箭领域的最高水平,但其成本和发射频率无法与猎鹰九号相比。它的“接近”是以一种一次性使用但载荷最大化的方式实现的。

因此,它们之间的“接近”并非意味着技术上的殊途同归,而是各自在不同设计理念和市场需求下,殊途同归地在“将大量物体送入近地轨道”这一关键能力上达到了一个相似的量级。但从实现方式、经济性、市场覆盖面以及发展模式上看,两者是截然不同的竞争者和发展路径。SpaceX靠“量”和“省”取胜,中国航天则靠“专”和“精”来完成战略任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写代码的工作来类比一下的话,中国和大多数国家航天的研发过程就像是只写单元测试(发动机地面试车,箭体气动模拟和震动模拟),编译通过了就直接生产环境上线(发射)。

因为缺少了美国的集成测试(全箭地面点火试车)和可回收火箭的测试环境部署(发射-回收验证飞行),这种情况下写出的代码上线不出bug基本是不可能的。

更糟糕的是因为生产环境无法debug(发动机掉海里了找不回来),只能尽量收集log(遥测数据)然后脑补bug可能是什么,然后下线回去再改你那些单元测试。就算你觉得自己发现并修好了一个bug,也不知道你修的是不是上次上线遇到的那个bug……而且这里每“编译”一次都是无数人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手工活……

这样能开发出一个能用的产品已经是奇迹了,肯定是要当祖传代码供起来的。谁也别改,改坏了谁也负不起责任。就别提迭代了,除非需求到了实在忍无可忍的地步,再从头重新写一个。

有人觉得互联网思维造火箭是搞笑,这么看来我觉得还真不是。关键就是有这个回收,有了回收一切都好办。发动机炸了一台不用怕,还能飞回来检修。看下哪里需要改进,修好了马上换新发动机继续用。超高干质比和推重比谁不羡慕,怎么来的?飞回来测量一下,哪里冗余了可以减重就减,哪里需要补强就补。有数据才有研发的方向,你扔海里了没有数据你敢优化?所以接下来大家都要上马回收,哪怕开始的起点低一些后面迭代也容易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将SpaceX猎鹰九号(Falcon 9)火箭的低轨运力与中国长征五号B(CZ5B)火箭的最大运力进行比较,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涉及到火箭设计理念、技术成熟度、发射频率以及市场定位等多方面的差异。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这两款火箭的定位和能力: SpaceX猎鹰九号(Falcon 9.............
  • 回答
    2018年2月6日,美国时间,载入史册。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这头被誉为“当代最强大运载火箭”的巨兽,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台上昂首升空。那一刻,全球目光聚焦,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紧张。这次发射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又一次将火箭送入太空。它代表着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
  • 回答
    星舰 SN15 成功着陆,这可不是件小事。要知道,之前的几个原型机,包括 SN8, SN9, SN10, SN11, SN13,都以各种方式“爆炸性结束”了它们的试飞任务。所以,SN15 的这次成功,就像是在一片失败的海洋中,终于看到了一座灯塔,充满了振奋人心的意义。为什么这次意义这么重大?要理解 .............
  • 回答
    特斯拉(Tesla)的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近日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个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人们纷纷好奇:这位在太空探索和电动汽车领域掀起巨浪的企业家,究竟凭借什么获得了工程界的最高认可?他的当选是实至名归,还是带着科技界对明星效.............
  • 回答
    SpaceX 星舰 SN10 着陆成功后原地爆炸:一次成功但仍需改进的里程碑SpaceX 星舰 SN10 在2021年3月3日的第10次原型机高空测试中,成功完成了陆地着陆,但随后却在几分钟后原地发生爆炸。这无疑是星舰项目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既展示了SpaceX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也.............
  • 回答
    SpaceX 的星舰 SN8 原型机试飞失败,升空后在着陆过程中爆炸,是其星舰计划中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这次试飞的意义远超一次简单的失败,它标志着 SpaceX 向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的大型运载火箭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并为未来的迭代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试飞过程回顾:SN8 的试飞.............
  • 回答
    星舰 SN20 和一级推进器 BN4 的成功合拢,可以说是 SpaceX 载人火星任务征程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这不仅仅是两个庞大金属筒体的物理对接,更是数年艰辛研发、无数次试验和无数人辛勤付出的结晶,预示着人类迈向太空的步伐又近了一大步。首先,让我们从技术层面来剖析一下这次合拢的意义。星舰 SN2.............
  • 回答
    划破苍穹的希望之光:SpaceX 载人首秀,商业航天新纪元的黎明2020年5月30日,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晴朗的天空中,猎鹰9号火箭带着承载着四名宇航员的龙飞船,以一种几乎称得上诗意的姿态,腾空而起。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火箭发射,这是SpaceX公司,乃至全人类商业载人航天史上,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
  • 回答
    星链(Starlink)的未来,这可不是个一两句话能说完的事儿,它牵扯着技术、商业、地缘政治,甚至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说到星链,脑子里浮现的不是冰冷的卫星群,而是一个充满野心和执行力的团队,以及一个想要改变世界的想法。核心竞争力:低轨卫星的绝对优势首先,得看星链到底牛在哪儿。SpaceX最大的底气,.............
  • 回答
    “星链”阴影下的卫星发射市场:竞争对手的“规避”与SpaceX的“利刃”SpaceX的“星链”(Starlink)项目,作为一项雄心勃勃的全球卫星互联网计划,在快速部署数千颗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的同时,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然而,在SpaceX以其高频率、低成本的发射能力主导市场的背.............
  • 回答
    SpaceX的这次任务,用一枚“三手”火箭成功将AMOS17卫星送入轨道,并且还能顺利回收整流罩,这真是让人为之振奋。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发射,它更像是对航空航天行业现有模式的一次大胆冲击,并且再次证明了SpaceX一直以来坚持的“可重复使用”策略是行之有效的。首先,我们得聊聊这枚“三手”火箭。所谓.............
  • 回答
    SpaceX 的星链(Starlink)卫星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导致中国空间站两次采取紧急规避措施,这是一个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太空安全、国际合作以及负责任太空行为的深入讨论。事件经过的详细解读: 第一次事件(2021年7月1日): 发生背景: 当时中国空间站“天宫”.............
  • 回答
    SpaceX,这家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立的商业航天公司,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阴谋论。这些论调,有的荒诞不经,有的则试图用看似“逻辑严密”的解释来解读公司的种种举动。要理解这些阴谋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土壤、常见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为何能够吸引一部分人的关注。首先,.............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关于SpaceX的火星殖民地将不会承认地球法律的说法,以及将奉行“自由星球”的“自治原则”,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充满争议的议题,涉及技术、政治、哲学、伦理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和看待:一、马斯克的愿景与动机 人类生存的备份: 这是马斯克最常被.............
  • 回答
    看到蓝色起源(Blue Origin)、SpaceX、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这三家公司在太空探索领域掀起的浪潮,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太空,真的正在从少数精英的专属领域,逐渐向我们普通人敞开大门,而“常态化”这个词,在我看来,就是对这种转变最贴切的概括。这三家公司,虽然各有侧重,但它.............
  • 回答
    关于1月19日SpaceX的载人龙飞船高空逃逸试验,以及它对未来首次载人飞行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深入探讨。这次试验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测试,它是在为人类首次将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的关键一步,其意义深远而复杂。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要有这次高空逃逸试验。这并不是为了展示飞船本身能飞多快.............
  • 回答
    SpaceX 2015 年 12 月 22 日猎鹰 9 号火箭成功回收一级火箭的里程碑意义2015 年 12 月 22 日,SpaceX 成功发射了其猎鹰 9 号(Falcon 9)火箭,并将一级火箭(First Stage)垂直着陆回收,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发射,更是航天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壮举,为商.............
  • 回答
    2021年9月15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5日晚间),SpaceX 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Inspiration4”任务,将四位平民送入了太空。这次任务不仅标志着SpaceX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更因其“首次全平民乘组”的性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Inspi.............
  • 回答
    谈到 2016 年 4 月 8 日,SpaceX 那次猎鹰 9 号一级火箭的海上回收成功,这绝对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至今想起来依旧令人振奋。那不仅仅是一次火箭发射和回收的演示,更是对太空探索商业化进程的一次强力驱动,直接改变了我们对太空任务可行性的认知。在那之前,航天界的主流观点是,火箭发射后的.............
  • 回答
    关于OneWeb卫星差点撞上SpaceX卫星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什么小插曲,而是天上空间交通管理一个活生生的、令人捏一把汗的例子。你想啊,现在天上可不是以前了,只有零零散散几个卫星。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像SpaceX的星链(Starlink)和OneWeb这些大型星座项目,天上一下子涌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