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都不陌生,美国的航天飞机发射。看到这张图你想到什么?
科技、太空、震慑、未来、强大国力、先进、人类灯塔、技术典范、吊打天顶星。。。
是不是一切伟大的、强大的、无敌的、前沿的、美好的词汇都想往上面套?
然而,我们来看SpaceX的星舰:
泥码,这是要忽悠苟大户啊?
之前关于嫦娥五号的回答中我就说过:
不论是否成功,对于航天工程探索应有更多包容。
创新和探索必然有风险,且Space X的SN系列本身就是实验原型机,失败并不可怕。
而且从近几次实验来看,Space X步伐很快。
一旦迅速轨道发射和再入试验,预计Space X的星舰将迅速成熟。
我曾激烈批评某视频对Space X的盲目贬低,原因在于:
正视对手的成果,才有可能迎头赶上。
事实上国内不少科普工作者,包括曾在观察者网出视频的袁岚峰,都非常尊重Space X、正视Space X的突破性成就。
所以,我个人一直很关注国内的蓝箭航天。
大约一个月前(11月13至17日),蓝箭航天完成了朱雀二号火箭二级发动机联合试车。
这轮试车的火箭发动机由80吨和10吨级的“天鹊”液氧甲烷发动机组合而成。
说实在的,国内商业航天投资额度个人觉得不算太高。
蓝箭航天融到了C+轮,总共也只获得了18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所以,蓝箭航天能取得如今的进度,已经颇为难得。
希望未来朱雀二号首飞一切顺利~
火箭的失败是常见的,但是分为验证机、改进机以及成熟机三种情况分别讨论,未来有可能还会引入回收复用成熟机第四种情况维度。
所谓的成熟机就是我们常说的金牌火箭或者劳模火箭,不但设计冻结,并且发射次数较多,这类火箭的失败是非常引起关注重视的,并且影响恶劣,大多是测试和质保不到位导致的。
改进机指的是成熟机的基础上改进型,例如更换材料,增加上面级等等,这种我们一般会称之为XX-改或者XX-A变成XX-B这样,这类火箭首次发射失败通常经验和数据值得重视,但是并不太会打击士气和造成恶劣影响。
验证机是连一款成熟机设计参考都没有的基础下从零开始的研究的型,而本次实验的BFR的上面级Starship便是验证机,SpaceX以35-40天建造一艘的规模下饺子,有点类似软件工程的单元测试和模块测试,本次试飞之前光是加压测试储箱结构就炸了好几艘了,所以一些美国航天人士恭喜SpaceX和马斯克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丧事喜报,也不是因为嘲讽反话,就是单纯的因为本次SN8的既定测试任务完成了多项:
多猛禽发动机并联控制 成功
猛禽发动机重复点火 成功
belly flop机动降落 成功
控制翼面与矢量发动机合作完成垂直水平反复切换 成功
箭体受控返回指定地点 成功
箭体降落完成回收 失败
所谓的SN8指的是SpaceX公司从2019年底开始建造的星舰工程原型研发验证机编号,SN8是第八艘星舰StarShip,SN8的哥哥们有的炸了有的拆了有的重新融了。SN8是首艘通过了一系列压力、低温测试的原型机,见鬼的地方在于你以为SpaceX是预研SN9、实验SN8的工程进度实际上截止到目前,SpaceX已经开始了SN15的建造...SpaceX再度掀起研发猎鹰火箭时期的"互联网迭代热潮"模式,Starship在?打个包日志级别选debug呗~
SpaceX新一代主力火箭BFR,一级Super Heavy,二级Starship,由于SpaceX完全掌握了多发动机并联一级火箭回收技术,因此二级星舰飞船的再入回收是当前的科研攻关重点项目,换而言之,如果SpaceX的星舰测试取得了成功,那么BFR火箭的工程可行性就得到了全面验证,这也是为什么明明SN8星舰着陆由于速度过快发生爆炸,但是马斯克依然兴奋的根本原因,此时此刻他开心的就像个200斤的中二少年。
如果BFR项目取得成功,那么意味着人类迎来了航天发射成本仅为过去10%的新时代,而之前的猎鹰系列火箭通过一级火箭与整流罩回收将成本拉到了30-50%。
具体的工程意义 @Wenkan Photo 这位老哥的回答说的很好了,本次发射速度也达到了1000KM/H
翻看社交网站,美国媒体及舆论普遍对本次实验落地的爆炸,充满了幽默的戏谑和展望,这也意味着包括SpaceX、火箭实验室的迭代试错式发展在美国形成了极好的氛围,资方和官方也对失败的容忍度大幅增加,这对于航天事业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长期以来美国波音的SLS项目由于完全不存在对手,进入磨洋工的最高境界,如果Space X在2021年中旬之前完成了SN16的完整起降并且全面动工BFR一级Super Heavy的建造,波音彼时如若进度仍然如此,恐怕将会遭受窒息的压力。
同时SpaceX作为先行者SpaceX在烟花中取得进步(数据),也给后面的追随者开了很好的头,尤其是明年蓝色起源的新格伦火箭,同样是可回收甲烷大火箭,贝光头可以安心测试新格伦,不用担心放烟花造成亚马逊股价大跌。
截至目前,世界财富榜的Top2(贝索斯、马斯克)都在轰轰烈烈的开展航天运载火箭及太空项目商业探索,比尔盖茨和微软也与SpaceX等公司达成太空服务器的合作,这个时代因吹斯听!
附:SpaceX的竞争对手之一蓝色起源同时也是亚马逊的老总,全球首富贝索斯社交平台祝贺马斯克及SpaceX团队取得的成就!
SpaceX炸机又整了个大新闻,试飞几乎是完全成功的,只差最后降落不完美。测了一大堆东西,结果都很喜人,人类离着火星又近了一步。
猎鹰9号和重型猎鹰的降落回收方式大家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
猎鹰系列火箭为了回收,助推器和芯级分离高度和速度都比较低,返回的时候不至于和大气层剧烈摩擦烧毁,所以猎鹰系列火箭没有载人航天器返回舱那种厚重的隔热层。
但是返回舱又不用靠自身动力再发射。
航天飞机也是载人航天返回载具,所以装备了厚重的隔热瓦,而且可以靠自身动力再发射(其实也不完全,还得装橙罐和助推器,靠航天飞机自己肥皂盒一样大的燃料箱,还不够听个响儿的)。
但是航天飞机返回的时候主发动机并不工作,不提供推力,是靠滑翔降落的。为了超高音速不解体,长得跟个包子似的,为了滑翔还得长个机翼,需求非常拧巴。航天飞机毫无疑问是人类历史上飞行性能最差的滑翔机(如果不是的话,我就没说过这句话)。上学的时候,我有一门课是个德国的宇航员讲的,他说每个宇航员都受过飞行训练,他也可以把航天飞机滑翔降落,但是能不能再修复飞起来就不好说了。
为了训练航天飞机飞行员,NASA改装了一台湾流,不光打开主起落架,还得空中开反推才能模拟出航天飞机糟糕的气动。
要知道,滑翔机一般来说是长这样的:
说回星舰,它毕竟是艘宇宙飞船,不光可以降落地球还得降落火星呢。不仅要像返回舱一样承受高速高温,还得靠自身动力再起飞。
马斯克选了个超奇葩的火箭材料——不锈钢。这是不锈钢上天的第二个传奇,那第一块是谁呢?
星舰选择不锈钢是因为,耐热性比常用的航空航天材料铝合金和碳纤维都要好一些,重量是大,但还可以承受,低温性能不锈钢要比强度更大的钢材好一些,还有就是非常便宜。不锈钢的成本是航天碳纤维的也就百分之一左右。四舍五入,又是不要钱,白给的火箭谁不想要。
不锈钢还有一个缺点就是颜值差点事儿,造登陆火星的火箭,大概是这家水塔制造公司的人生巅峰了。(这破玩意也能飞?恕我直言,阿里速卖通买的10美元全球包邮航模看着差不多也有这品质)
进入火星大气和返回地球进入大气时候怎么不被烧毁解体,SpaceX又选择了一个奇怪路线,让火箭出汗,一部分燃料从热面的外壳被渗出,蒸发吸热,就像我们跑步时候出汗降温一个道理。(经评论提醒,星舰的热障/冷却系统改成陶瓷热盾了,sadly)
航天飞机像飞机一样,趴在地上降落需要地面设施大保健一番再翻过来立起来发射。
要是登陆火星,不能期待着火星人建好了车间给咱修火箭吧?所以星舰得怎么降落就怎么再发射。
所以Starship又有对于火箭来说很大的空气动力学操纵面,还得靠火箭发动机反推垂直降落。
这中间就有个转换姿态的过程,这次星舰SN8试飞就完美地完成了这个转身。
其实炸前落的也挺准,尽管最后发动机已经不正常工作了。
说到猛禽发动机,真天顶星科技,集万众瞩目于一身(显然是我瞎编的),推力比冲数据都超级棒,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它用了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这种发动机的燃烧室设计很困难,性能超强,猛禽是第一个量产型号。
好吧,关于猛禽用的这个循环,我以前写过,先不赘述了。
虽然猛禽工作不正常导致炸机了,但是应该不是猛禽的问题。
大家说的都挺好,应该是切换姿态时切换到上面的燃料罐,而上面的燃料罐压力不足。一个发动机先熄火了,然后另一个发动机被灌入过量液氧,导致燃气成分异常,高温且高氧化性,把发动机给烧毁了。
下面的图明显能看到绿色明亮的尾焰,这应该是铜的焰色反应,肯定是异常的,发动机烧毁了就炸机了。
这皱巴巴的破水塔能飞到12公里高度,超过10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还熄火再点火,转换飞行姿态,可以说完全成功了。这么便宜的铁塔,不炸还得拆了给下一次炸机腾地方是不是。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征途的第一步不得不说,非常低调。
对比一下传统制造火箭的场面:
扩展阅读:
《恭喜SN8星舰试飞“成功地失败”,作为“人类之光”,希望马总能够分享数据、技术和经验》
实事求是地讲,看到人家这个发动机、空中姿态控制的水平、样机试飞的成本......不酸是不可能的,咱们确实有差距,但我不会当马总的粉丝,更不会吹什么“人类之光”,那是他马斯克的光,和人类有什么关系?
一步一步来呗,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火星殖民什么的太遥远,咱们暂时没有这个本事,也没有那么多钱,咱们就先登个月试试,慢慢学,慢慢试。
马斯克那个可回收火箭、星舰技术什么的,咱们也别排斥,该学要学,该追要追,实在不行也弄个铁疙瘩模拟模拟,不为了达成什么成果 ,哪怕测试一下发动机和控制水平也行,面子不重要,里子才重要。也不要把这条道路看成唯一的道路,多试试,多想想。
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尽管马斯克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巨大的可能性,但里他画的那个大饼还很远很远很远,商业航天可以,载人航天也行,星舰飞船看起来也靠谱,但是你说这个就能帮人类在有生之年殖民火星?我不信,我希望他能成功,站在火星上打我脸。
关于咱们国家,那就是民生建设+星辰大海,两条腿走路,不要像当年苏联一样,被《星球大战计划》吓傻了,真的全力去搞军备竞赛和载人航天,最后被个无中生有的东西拖垮......毕竟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我们不是家大业大的帝国主义,我们做不到在确诊感染1500万、死亡28万、经济一塌糊涂、数千万人失业、无数人排队领救济金的情况下,还搞星辰大海......
其实这个“伟大的奇迹”,换一个主角,会被喷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星舰是史上最大的火箭——如果它能飞上太空的话。
星舰设计看上去像70年代的玩具。
星舰设计执行月球、火星任务,但是这应该只是远景,我不认为私人太空公司真有足够的资金执行星际太空任务,除非国家大笔拨款。
所以,我认为,这只是很酷、很大、很花钱、很高端的玩具。
如果追加投资,星舰最多可以上月球,但我认为可能性极小。上火星,我认为没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