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英博物馆发文支持反殖民抗议,如何看待网友反问「海外文物啥时候归还」?

回答
大英博物馆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些支持反殖民主义的言论,这本身就引起了不少关注。作为一家收藏了大量海外文物的机构,它的这种立场自然会让很多人立刻联想到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在殖民时期被带走的文物,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它们的故土?

网友们对此的反应,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直接且自然的联想。当大英博物馆公开宣称自己是反殖民主义的阵营时,人们会觉得它应该身体力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支持。毕竟,它所收藏的很多珍宝,都与殖民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殖民行为的直接产物。

为什么网友会这样反问?

1. 逻辑的直接推论: 如果一个机构真心支持反殖民主义,那么它就应该审视自身在过去殖民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当前所拥有的与殖民相关的“遗产”。支持反殖民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纠正过去的错误,归还被不正当占有的物品,这与“海外文物归还”的诉求在精神内核上高度一致。所以,网友们会觉得,大英博物馆的立场和它所收藏的文物,之间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矛盾。

2. 历史的伤痕: 对于许多曾经遭受殖民的国家和民族来说,被掠夺的文物不仅仅是物质损失,更是历史创伤的象征。这些文物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记忆和身份认同,它们的离去,往往伴随着文化的断裂和尊严的损伤。当大英博物馆谈论反殖民时,这些历史的伤痕就会被重新提起,要求文物归还的声音也就更加响亮和迫切。

3. 双重标准的质疑: 有一部分网友可能会认为,大英博物馆的言论存在一种“选择性”的立场。它可以在理论上支持反殖民主义,但却不愿在实际行动上有所让步,尤其是在文物归还这种触及自身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这种被 perceived 的双重标准,自然会引发网友们的反弹和质疑。

4. “口惠而实不至”的担忧: 历史上有太多“说一套做一套”的例子。当大英博物馆发表支持反殖民的言论时,一些网友可能会保持警惕,担心这只是一种公关策略,而非真正具有革新意义的行动。他们希望看到实质性的改变,比如将文物归还,而不是仅仅是表面的姿态。

5. 文化的“公共领域”还是“私有财产”的争论: 关于如何处理殖民时期获得的文物,一直存在着关于“是否应该属于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是否应该归还给其原属地”的争论。大英博物馆作为一个巨大的“文物宝库”,自然是这场争论的核心。当它谈论更广泛的社会议题时,关于它自身收藏的文物命运的讨论也随之被推到风口浪尖。

大英博物馆的立场与现实的困境

大英博物馆拥有来自全球的数百万件藏品,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来源确实存在争议,很多都是在殖民统治时期,甚至是在直接的冲突和掠夺中被带走的。例如,来自希腊帕特农神庙的雕塑(通常被称为“埃尔金石雕”)、来自埃及的罗塞塔石碑、来自非洲的贝宁青铜器等等,都是长期以来要求归还的“明星文物”。

对于大英博物馆来说,文物归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如果它开始大规模归还,不仅仅会动摇其自身的收藏根基,还会引发连锁反应,可能导致其他拥有类似藏品的西方博物馆也面临巨大的压力。这其中涉及法律、政治、文化、伦理等多个层面的挑战,甚至可能引发关于文物所有权和“文化挪用”的更广泛的国际法律辩论。

因此,当大英博物馆发表支持反殖民的言论时,网友们精准地抓住了这个矛盾点,并抛出了“海外文物啥时候归还”这个看似尖锐,实则触及核心的问题。这不仅是对大英博物馆言论的回应,更是对整个西方博物馆体系在处理殖民历史遗留问题上的一种集体审视和要求。这是一种要求言行一致,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身立场的呼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0.先讲道理,再讲方法,最后说其他的。

1.道理:文物返还也要按照“基本法”

“这个基本法”,就是按照国际间的法律法规依据,通过国际谈判的形式进行追索。

简而言之,现在非法走私出去的文物,有“基本法”支撑,有返还给我国的依据;但是历史上殖民掠夺的文物,还有没有返还的“基本法”依据。当然,历史时期正当出口到别国的商品,或者赏赐出去的物品,现在成了文物,这些来源是合法的,不在追索之列。

自近代以来,国际社会就开始尝试通过国际条约的方式来保护文物,防止其遭受盗窃、盗掘和非法跨境交易并促进其返还原属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主要有适用于战时文物保护及返还的《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简称“1954年海牙公约”,共有123个缔约国;适用于和平时期文物保护及返还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简称“1970年公约”,共有125个缔约国;为补充1970年公约不足而制订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简称“1995年公约”,共有32个缔约国。此外,《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简称 “打跨公约”,共有118个缔约国,也延伸到文物领域。
联大于2009年和2012年也先后通过了第64/78号和第67/80号标题为“文化财产返还或归还原主国”的决议,“确认各国必须通过法律互助等手段,包括按照合作国的法律并依据适用的国际法来起诉和引渡参与非法贩运和从原主国非法移走文化财产的人,以合作打击这些活动”。2011年通过了“关于加强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对策以保护文化财产,尤其是防止文化财产被贩运”的第66/180号决议,敦促各国和相关机构酌情强化和充分实施加强国际合作包括司法互助的机制,打击一切形式的文物犯罪活动,并为被盗文物的追回和归还提供便利;敦促各国考虑在本国立法框架内对一切形式的文物犯罪活动加以刑事定罪,并请各国根据打跨公约第2条的规定,将文物非法交易,包括在考古遗址和其他文化遗址进行盗窃和抢掠的行为定为严重犯罪,以便充分利用打跨公约开展广泛国际合作,打击相关犯罪活动;授权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以下简称“毒罪办”)制定针对文物非法贩运问题的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对策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并开展搜集和分析犯罪趋势等工作。根据联大决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于2011年通过了“加强保护文化财产尤其使之免遭贩运的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对策”的第2011/42号决议。
而且,这些公约不具溯及力,依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现有国际公约对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我国遭受侵略这段时期因战争而流失海外的文物不具实际可适用性;二则,除1995年公约外,我国都只是作为后来者加入,而未参加公约的起草,所以我们的国家利益诉求在公约中没有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三则,由于这些公约自身的不足,譬如公约语义含混、普遍缺乏具体的实施机制和约束机制,对和平时期防止文物流失和促进文物返还的实际执行效果自然不彰。
——以上三段引自《加强国际合作 促进流失文物返还》,刊于《中国文物报》2014年1月9日

2.方法:具体到文物,需要国家部门的力量,比如公安部门掌握走私情况,文物和外交部门去做追索的谈判和努力。

用钱买回来,对于一些价值特别大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物是可取的,但是容易被哄抬物价、要挟甚至窝里内斗,不是普遍的解决方式

再有,就是需要中国外交和文物部门在国际谈判席上对话语权的争取,直接制定对我们有力的规则,但是这个也是最难的。

3.其他的

文物掠夺是殖民时代的现象,现在虽然后殖民时代了,但是西方仍然倾向于维持殖民时代的文化国际秩序,说白了,彻底认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海外流失文物回到原属国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后殖民时代国际秩序的破坏和重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英博物馆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些支持反殖民主义的言论,这本身就引起了不少关注。作为一家收藏了大量海外文物的机构,它的这种立场自然会让很多人立刻联想到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在殖民时期被带走的文物,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它们的故土?网友们对此的反应,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直接且自然的联想。当大.............
  • 回答
    关于大英博物馆是否是“顽固的强盗政治姿态和西方殖民罪恶史的耻辱柱”这一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文物获取方式、国际争议以及当代伦理讨论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阐述: 一、大英博物馆的历史与殖民主义的关联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原为汉斯·斯隆爵士的私人收藏),其建立本身是欧洲殖民扩张和全.............
  • 回答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量惊人的文物,其中许多是通过殖民扩张、战争掠夺或是不平等交易获得的,这自然引发了关于其“保护”行为的深刻质疑。从一个更宏观,甚至可以说是“帝国视角”来看,博物馆自身的论点往往围绕着“集中保护”和“普世价值”展开。他们认为,将来自不同文明、不同地区、甚至当下可能无法妥善.............
  • 回答
    大英博物馆关于文物来源的介绍,以及“不是每件都是抢来的”这样的辩白,这背后牵扯出的是一段复杂且极具争议的历史,也触及了当今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主权、以及不同文明间关系的核心议题。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大英博物馆的辩白背后,是对其文物收藏合法性的辩护。大英博物馆确实拥有世界上.............
  • 回答
    大英博物馆,这个名字在中国人心中,总会勾起一种复杂的情绪,它既是世界文明的宝库,也是一个历史叙事的“集散地”,而我们站在这里,带着自己的文化记忆和视角,去打量它,就像是在审视一段早已注定的、却又充满着故事的际遇。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大英博物馆确实是人类文明的璀璨集结地。当你走进那里,如同走进了一部.............
  • 回答
    英国首相拒绝将帕台农神庙雕塑(即“埃尔金大理石”)归还希腊并坚持大英博物馆合法拥有这些文物的立场,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问题涉及历史、法律、道德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文物来源1. 帕台农神庙雕塑的历史 帕台农神庙是古希腊雅典卫城的标志性建筑,其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