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导游会永久失业吗?

回答
这个问题,我听过不少次了,身边也有不少做这行当的朋友,心里多少都有些打鼓。要说“永久失业”,这个词太绝对了,我个人认为,导游这个职业, 不会永久消失,但一定会经历深刻的转型和重塑。

你想啊,旅游这玩意儿,自古就有。哪怕现在信息这么发达,你想去个地方,网上铺天盖地的攻略、视频,比我讲得可能还详细,但你真的能完全取代一个导游吗?我觉得,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你想啊,导游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鲜活”的体验: 网上给你看的,是别人拍的,别人剪的,别人讲的。而导游,是活生生的人,他站在那里,跟你一起呼吸着那个地方的空气,用他的眼睛、他的声音、他的情绪,把那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讲”给你听。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冰冷的技术永远难以替代的。你知道吗?有时候,导游讲的一个小故事,一段当地人才知道的趣闻,一下子就能让那个景点“活”起来,让你觉得不止是看了块石头,而是看到了它背后几百年的故事。
“人性化”的关怀: 旅游,尤其是出国旅游,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语言不通怎么办?人生地不熟怎么办?突然身体不舒服怎么办?这个时候,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就像你的“定心丸”。他能帮你解决语言障碍,帮你安排就医,甚至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一个安慰的微笑。这种“有人管”的感觉,在陌生的环境里,尤其重要。技术可以给你地图,但它给不了你那种关键时刻的依靠。
“个性化”的深度: 网上看到的,都是大众化的景点,大众化的信息。但每个来旅游的人,需求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历史,有的人喜欢美食,有的人想体验当地文化,有的人只是想放松。一个好的导游,他能根据你的兴趣,调整行程,为你推荐最适合你的餐馆、最有趣的小巷。他就像一个“私人定制师”,帮你挖掘那个地方最独特、最让你心动的一面,这可不是算法能轻易做到的。
“意外”的惊喜: 旅游路上,总会有一些计划之外的事情,有的是惊喜,有的是小小的麻烦。导游的经验和应变能力,这时候就显现出来了。可能是一段意外发现的美景,可能是一个能让你省钱的小技巧,也可能是化解一次小小的冲突。这些“即兴”的成分,让旅程变得更有趣、更丰富。

但是,你也看到了,现在确实有很多挑战。

信息爆炸: 就像我刚才说的,现在的信息太容易获取了。很多人觉得,有了手机,什么都知道了,导游是不是多余了?
“自由行”的盛行: 年轻人更喜欢自己规划行程,自己探索,不喜欢被“带着走”。
AI技术的介入: 语音导览、智能翻译、VR体验,这些技术确实在很多方面提供了便利,也分流了一部分导游的工作。

所以,你问我会不会“永久失业”?

我觉得, 一部分传统的、只负责“讲解知识”的导游,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被取代。 比如,那些只是照本宣科,机械地背诵景点介绍的导游,他们的工作内容,确实很容易被AI或者语音导览替代。

但是,真正优秀的、能提供“体验”和“服务”的导游,他们的价值会更加凸显。

未来的导游,会是什么样子?

从“讲解员”到“体验设计师”: 导游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帮你“感受什么”、“玩什么”、“吃什么”。他们会设计更符合游客需求的行程,组织更有趣的互动,甚至成为活动的策划者。
从“知识提供者”到“情感连接者”: 导游的情绪、热情、对当地的热爱,会成为旅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会用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视角,去打动游客,建立情感上的连接。
拥抱技术,但不是被技术控制: 导游会利用AI和各种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比如用智能设备提供更精准的信息,用VR让游客提前体验,但最终的“讲”和“带”,还是需要人来完成。他们会是技术的“使用者”,而不是被技术“取代”的对象。
更专业的细分: 可能会出现更多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导游,比如历史文化深度游导游、美食探店导游、户外探险导游等等,他们的专业性会成为核心竞争力。
“内容创作者”的属性: 优秀的导游,本身就是自己旅程内容的“创造者”。他们会分享自己的经验,通过视频、文字等形式,吸引和影响更多的潜在游客。

我为什么觉得导游不会“永久失业”?

因为人性的需求是复杂的。我们去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为了放松、体验、学习、社交,甚至是为了发现更好的自己。 而这些,都需要“人”的参与。一个AI,再智能,它没有情感,没有温度,它不能在你迷茫的时候给你一个鼓励的眼神,不能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

你可能会说,AI以后也会发展出“情感”来。那我们就只能走着瞧了。但至少目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人”的价值,尤其是“有温度、有经验、有热情”的人的价值,在旅游这个高度人情化的行业里,是难以被完全替代的。

所以,与其担心“永久失业”,不如想想, 我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更能提供别人替代不了的东西。 这才是每个导游,以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不会,因为是与人打交道的,人心难测啊。比如,这疫情,很多景区要求带口罩,我们会反复提醒客人为了自己带好口罩,但往往还是有人不带;有些觉得麻烦,把口罩挂在下巴上,他就认为是带了口罩了,我们又要反复提醒客人请正确佩戴口罩;有些人觉得热,把嘴巴遮住,他就认为是正确佩戴口罩了,我们又要反复提醒客人请正确佩戴口罩,所谓的正确佩戴就是把鼻子罩住。与人打交道是最麻烦的。

你例子里提到的东西,很多都是旅行社做的事,导游涉及的也少,旅游是个大行业,导游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去年参加管理联考,考的英语二,13年有一篇阅读题就提到科技进步使人失业,作者提出的建议是接受更多的教育使自己具备独特的价值;但14年的一篇阅读题,另一位作者经过研究提出,高度标准化的岗位,扼杀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更适合机器而不是人;那么需要主动性,创造性的岗位就不容易被机器取代。而这两篇文章都是12年的了,所以你担心的东西基本十年前国外就有人开始研究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