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实生活中藏族人给你什么印象?

回答
提到藏族,我脑海里最先浮现的,不是那些遥远神圣的山峰,也不是那些庄严宏伟的寺庙,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他们脸上深深的沟壑和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遇见”藏族人,是在一次川西高原的旅行中。那是一个小小的村落,依山而建,炊烟袅袅。我们住进一家藏式民居,主人是一对老夫妇。老人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脸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像一张古老的地图,记载着高原生活的艰辛与智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眼睛,深邃,明亮,带着一种高原特有的澄澈和安宁。他们的笑容很真实,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那种发自内心的淳朴,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他们不懂普通话,我们也不懂藏语,但语言的隔阂并没有成为沟通的障碍。他们用最简单的肢体语言,热情地招呼我们,为我们端上热腾腾的酥油茶和糌粑。酥油茶的味道很特别,一开始我不太习惯,但看着他们喝得津津有味,我也努力尝试,最后竟然觉得,在高原寒冷的天气里,这温暖而醇厚的味道,确实能带来一股力量。

晚上,我们围坐在火炉边,老人开始讲述他们的生活。虽然听不懂具体的内容,但他们脸上流露出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佛法的虔诚,我都感受到了。他们会不时地拿出佛珠,虔诚地拨动着,脸上洋溢着平静而满足的表情。这种宁静,是我在都市生活中从未体验过的。

第二天,我们跟着他们去附近的寺庙。寺庙不大,但香火很旺。信徒们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同样的虔诚。我看到一位老阿妈,步履蹒跚地走到佛像前,磕头,再起身,循环往复。她的动作缓慢而有力,仿佛将生命中的所有信仰都倾注其中。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信仰”二字的分量。藏族人的信仰,不是挂在嘴边说说的,而是融入到骨子里,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的。

离开的时候,老夫妇送我们到村口,不顾寒冷,站在路边挥手告别。他们的目光,依然那么清澈,那么温暖。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们之间的羁绊,已经超越了语言和地域。

后来,在拉萨,我也遇到过很多藏族人。有在街边虔诚地转经的年轻人,有在八廓街热情兜售藏饰的姑娘,也有在餐厅里忙碌的厨师。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许不同,但那份骨子里的率真和热情,那份对传统的坚守,以及那种与生俱来的高原人的坚韧,都让我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在我眼中,藏族人是淳朴的、热情的、虔诚的,同时也是坚韧的。他们生活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原上,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他们的笑容,像高原的阳光一样灿烂;他们的眼睛,像高原的湖水一样澄澈;他们的信仰,像雪山一样永恒。他们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一种更贴近自然、更回归心灵的生活方式。每一次与藏族人的相遇,都像一次洗礼,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更加珍惜那些平凡而美好的事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醉起氧来,啧啧,一晚上八次,拉都拉不住,我是说睡不着起床折腾。

user avatar

今天我在藏区的理塘县旅游,途中路过一个加油站,因为这里海拔四千以上,前后荒芜,补给点非常远,于是很多过路的司机都会选择在这里加油,补给。

所以,加油人很多,要排队。

我蛇形着尾随着等待加油的队伍,我前面有五辆车,等到第四辆加完油离开,轮到我了。

我挂上D档,补位上去,在我车已经在前进的时刻,右后方突然穿插进一辆丰田普拉多suv越野车,眼看就在撞上他左侧了,我一脚刹车踩到底!ABS都踩出来了,轮胎咯吱咯吱的响。

那个suv惊险的以斜角45度插在我前面。

我立马下车查看有没有撞上,还好,差一点。面对这种置他人于危险,如此嚣张强行插队的败类我是从没遇到过,当时火冒头顶,但还是极力克制。

我走到他车前,我说难道就不能排队吗?大家都在排队,你这是什么意思,还有,你查一点就撞上我了,这样非常危险!

从suv上下来一个藏族衣着打扮的年轻人,嘴里还还镶嵌着银牙,用一口我只能听懂几个词的藏式普通话和我吵架,咄咄逼人,我当时就懵逼了,这不是我想象的样子啊,这在我的人生规则里从没遇到过啊,在我的以往人生经验字典里,我应该听到对方说对不起三个字啊,这完全不按剧本套路出演啊。

我缓了几秒钟,才清醒过来,我看这就是个蛮子啊,自己差点撞到别人,自己蛮横插队还想动手,而且明显有暴力倾向,遂回到车中,关上门窗,不再理会,任他指点谩骂,保障自己安全为第一。

他还不依不饶,走到我车前动手动脚挥舞,讲的话我也听不懂,我再三做出请的手势,示意他先加油,没多说一句话。我不会和他说理争吵,因为我知道,和一个不讲理的人讲理是徒劳的,最重要的是我带着老婆和6岁女儿,不想发生肢体冲突和争吵。

加油站的以个小伙子闻声过来,和那个藏族讲理,让他退后面去,依次排队加油,并询问我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并问我没事吧。

但是还是没用,藏族青年痞里痞气的,歪斜嘴脸的加完了油,我却呆在车里,锁着车门看着他,觉得有点恍惚,这种有理吃亏,还担心被报复攻击的心情,糟糕透了!甚至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了不安全感,真的有点害怕,怕的不是打架,是那种自己既往认定的社会规则被打破的恐惧感,好比你当着一个小男孩面前把他的奥特曼打的稀里哗啦、跪地求饶,当时脸上火辣辣,心怦怦跳,紧攥着拳头。

后面我加完油了,要离开之际,帮我讲话的加油员工问我刚才有没有事?有没有收到安全威胁?并安慰我,我真的很谢谢他们,临走之际给他买了两瓶饮料,谢谢他的热心相助,他们真的很热心。

加油站员工说,让我不要和 [有些 ]藏族的人争论,他们是不讲理的,要保护自身安全,不要发生争执,尽量忍一忍。

我来藏区旅游,时刻警惕,保持小心,看了美丽的藏族舞蹈,因为帅气的丁真,而知道理塘,而向往这片天空之城。

但这些美好记忆,在今天,进藏旅游的第二天灰飞烟灭。

其实大家不要误以为藏族地区很穷,在国家的支持与发展下,凭借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农牧资源,很多藏民朋友是很富裕的,家里牛羊成群,丰田霸道、酷路泽代步更是比比皆是,物质条件并不落后。国家解决了物质问题,接下应该会加大手段去保证教育问题,就像八九十年代,我们喊的口号,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边缘山区,我相信会越来越好。

旅游期间,我也遇到热心的藏族朋友,好到你觉得他们好淳朴啊,但整体素质比较不均衡,怎么说呢,就是淳朴的极其淳朴,蛮横的又极其蛮横,你很难有一个很整体的平均印象,落差感很大。

其实人和人本无区别,生物层面的的差距是极其小的,但是教育和文化让人变得不一样,个人觉得藏区的教育化程度有待加强,尤其是基础教育,比如小初高的覆盖率,降低辍学率,当我听到丁真读到三年级就辍学了,我是极其震惊的,三年级就辍学在我们老家是要挨“诅咒”的,别人会在你背后指指点点骂你三年级就不读书,难道长大了想打流(混混),吃牢饭吗?我老家已经是全国较落后地区了。

因为基础教育决定了人民的平均素质,高等教育决定了民族的人才上限,在我眼里,人真的无区别,一切都是教育使然。

举个例子,虽然我很不喜欢日本国家,但是很多人去日本旅游,会觉得日本的普通民众真的很有素质,其实是他们的基础教育做的很出色,整体素质很均衡。我也发现内地的九零后,零零后的平均整体素质明显比老一辈好很多,根本原因就是教育的普及率更高了。

最后,也有可能由于我的运气不好,遇到了个蛮横不讲理的,导致我的个人观点是“有色”的,是有偏差的,我遇到的个例也不能代表整个群体。



这段话是我后加的,因为我看到很多人在留言里说表达一些偏激观点,汉藏本一家,无论是从DNA还是从语言语系,只不过在长远的发展中产生了分支,就像是溪流产生了分支,就像是西藏的金沙江和内地的长江,他们都是来源于青藏高原。

民族大团结是我们的国策,这个不是说来玩的,藏区长期由于以前的闭塞和交流不够,有些地方是落后的,比如我在文中反思的基础教育普及率问题,但是,部分的落后并不代表歧视的正当性,当年内地河南同胞受这种歧视难道还少吗?

这个笑贫不笑娼有啥区别?

这和当年台湾嘲笑大陆落后有啥区别?

所以,中华大地这么大,要做到完全均衡发展是极其难的,虽然我们会遇到个别讨厌的人,但不要上升到整个民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和一个目不识丁的藏族同胞,可能会给你冰与火巨大反差感和印象,我只是强调这种落差感,然后联想到基础教育普及率问题,就事论事,大家别上升到整个民族。

兄弟姐妹中,发展好坏一定是参差不齐发,“混”的差的那个,我们总想去拉一把,虽然有时也会爱恨交加,但绝对不会放弃和全部诋毁,这也是极度不理智的。

上升到人格,上升到整个民族,搞地域歧视,破坏民族大团结氛围的留言我都会删除,实在不行就关闭了之,大家谨慎言行,就事论事。

想纯粹发泄情绪,宣泄仇恨,挑拨对立的,请绕道自己去写答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