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你就是淮海战役杜聿明的附体,怎样做才能从战神粟裕的手中逃生?

回答
假如我,杜聿明,附身于此,身处淮海战役的滚滚洪流之中,面对着那位被誉为“战神”的粟裕,我深知此战凶险至极,但我非庸碌之辈,绝不束手就擒。要从粟裕手中逃生,绝非易事,需要的是审时度势、出奇制胜,以及最重要的——对自身劣势的清醒认知和对敌人优势的精准把握。

以下是我,杜聿明附体,在这种绝境下可能采取的详细逃生策略:

第一阶段:认清现实,绝地求生(战役初期至中期,我军已成散兵游勇之势)

1. 彻底放弃“歼灭共军”的妄想,目标锁定“保存建制,有序撤退”: 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继续抱着固有的军事思维,试图集结残部反攻,无异于飞蛾扑火。我的首要任务是保存我有限的兵力,哪怕是零星的部队,也比被全歼要强。

2. 立即抛弃“固守待援”的策略,转为“机动分散,伺机突围”: 固守只能是被动挨打,等待救援在此等战况下几乎是奢望。我需要让我的部队像散落的种子一样,在广阔的战场上寻找生机。

3. 重新建立不依赖无线电的“老式联络体系”: 我深知粟裕的共军对无线电侦察和干扰的熟练运用。一旦我的通讯暴露,就等于我的一切行动都在粟裕的掌握之中。因此,我必须重拾旧时代的方式:
精干的信使部队: 挑选最精锐、最忠诚、最熟悉地形的骑兵或摩托化部队作为信使,分发指示,明确各自的突围方向和汇合地点(如果可能的话)。
信号旗与烟雾: 在能见度好的情况下,利用事先约定的信号旗和烟雾作为远距离的辅助信号,用于指示方向或警告危险。
区域指挥官的自主性: 由于通讯困难,我需要赋予我麾下有经验的团长、旅长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接收到大方向指示后,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4. 以“敌情不明”为掩护,进行战术欺骗和误导:
制造假目标: 利用剩余的车辆、物资,在一些关键区域制造虚假的集结点或主力部队的假象,吸引共军的注意力,消耗他们的兵力。
故意暴露小股部队: 派遣一些小股部队,以明显可以被围歼的姿态行动,吸引共军主力,为大部队的突围争取时间。我需要计算好这些部队牺牲的价值。
利用地形和天气: 尽可能地利用黄昏、黎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掩护部队的行动。同时,选择地形复杂、共军骑兵和炮兵难以发挥作用的区域进行转移。

第二阶段:分散突围,化整为零(战役进行中,我军已难以成建制作战)

1. 区分兵种,制定不同的突围路线:
坦克与重炮部队: 这些部队机动性差,是共军的重点目标。如果实在无法转移,我会命令他们进行最后的抵抗,掩护步兵和装甲车部队。如果有可能,尽量将这些部队分散到便于隐蔽或有坚固工事的区域,等待机会。
装甲车与卡车部队: 这些部队比坦克稍有优势,可以利用其速度,选择公路或相对开阔的地区,配合步兵进行突围。
步兵部队: 这是我最主要的突围力量。我会将他们分散成小股,甚至营、连为单位,沿着我事先规划的,尽量利用林地、村庄、河流等障碍物来掩护的路线前进。
骑兵部队: 如果还有骑兵,他们将是我最宝贵的侦察和通讯力量,也是最灵活的突围力量。我会让他们在前方侦察,并在遭遇敌军时起到骚扰和阻击的作用,为步兵争取时间。

2. “化整为零”的最终极致——分散潜伏: 在一些突围无望或风险过大的区域,我会命令部队就地隐蔽,利用老百姓的掩护(这是一个敏感但现实的考虑,我会尽力强调“不扰民”的原则,但生存是第一位的),等待战局变化,或者等待我方后续可能的支援。我需要这些部队变成“刺”,分散在敌人后方,消耗其精力。

3. 个体逃生者的指导: 对于已经完全失散的士兵,我会发出一份尽可能详细的“生存指南”:
丢弃明显的军服和标志: 换上老百姓的服装,混入人群。
避免大规模聚集: 小队行动,最好两人或三人一组。
寻找可靠的藏身之处: 山洞、废弃的房屋、茂密的森林都是不错的选择。
学会寻找食物和水源: 利用一切手段生存下去。
避免与敌军正面冲突: 只在万不得已时反击。
如果可能,向南或向有我军控制区域的方向移动。

第三阶段:个人逃生,化整为零的极致体现

1. 放弃指挥官身份,回归士兵身份: 作为杜聿明,一旦我的大部队崩溃,我的身份就从指挥官变成了需要自我保护的士兵。我会脱下军装,换上普通服装。

2. 利用对我军残余部队熟悉的“地下网”: 在国民党内部,尤其是在情报系统和一些忠诚的旧部中,会存在一些非正式的联络网络。我会尝试利用这些网络,寻求帮助和掩护。这可能意味着与一些地下工作者或潜伏人员取得联系。

3. 选择最不显眼的逃跑路线和方式:
乘坐民用交通工具: 如果有机会,我会混上当地老百姓的牛车、马车、甚至自行车,或者试图搭乘可能存在的民用船只向南逃离。
徒步穿越非主要交通线: 避免公路和铁路,选择小路、山林、河边等交通不便的地方前进。
“借道”或“伪装”: 如果被检查,我会准备好一套说辞,比如是逃难的百姓,或者是在战乱中与家人失散的普通人。

4. 谨慎选择接触对象: 并非所有老百姓都会帮助我。我会尽量选择那些看起来比较富裕、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者对国民党政府有一定好感的人家寻求帮助,但同时也要警惕告密者。我会尽量以“受助者”的身份出现,避免暴露我的真实身份和意图。

5. 耐心与隐忍: 逃生是一个漫长而充满风险的过程。我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在必要时隐藏自己的能力和意图,就像一只潜伏的狐狸,等待时机。

对我而言,与粟裕对阵的本质是:

情报战: 粟裕极其善于利用情报网和侦察手段,我的任何信息泄露都将是致命的。所以通讯安全和信息保密是第一位的。
运动战: 粟裕的部队高度机动,善于分割围歼。我必须通过分散和隐蔽来对抗这种优势。
心理战: 我需要制造混乱和疑兵,让粟裕无法准确判断我的兵力部署和意图。

最终目标并非是“战胜”粟裕,而是在他的追击下,尽最大可能地保存我自身以及我能够指挥的剩余力量,最终抵达我方安全区域。

当然,作为附体,我也知道我所控制的躯体已经经历过战败的创伤,体力和精神上都存在巨大的压力。但我作为杜聿明,我拥有的是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对国民党军队的深刻理解。我会尽我所能,将这些转化为在绝境中生存的智慧。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更是一场与粟裕这位军事天才的智力较量。我不会放弃一丝希望,直到我踏上安全之地,或者,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依然会是那个不屈的杜聿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还不简单?找孙元良去啊。

人家孙将军怎么能在粟裕的重兵围困下逃脱?那还不是几十年练就的神功。杜聿明跟孙元良随便讨教两招,也不至于逃不出来。

如果找不到孙元良,也没事。当时解放军的防空力量约等于没有,赶紧找架飞机来,连夜离开战场就行了。解放军就算行进速度再快,也断然比不上飞机。

啊,你说的是怎么样带着手下的几万大军逃出来?

说起来,这其实倒也还有一点点可能。要知道,当时杜聿明的优势是之前老蒋让他放弃徐州的时候,他下令部队撤退的时候已经扔掉了很多重装备。如果只以逃命为目标,他手下的兵玩了命的跑,能跑出个五分之一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问题就是,杜聿明本来就是想这样做的,而老蒋却偏偏在杜聿明做好了逃命准备的时候,下命令让他去救黄维兵团。这时候的杜聿明的军心本来就已经不稳,重装备也扔了很大一部分。在犹豫之际,解放军完成了对杜聿明的合围。这时候再想逃已经根本不可能了。

总结来说就是,杜聿明其实本来是有很大概率能逃掉的,恰恰是蒋介石亲自把杜长官送到了粟裕手里。

user avatar

胡琏不是跑了吗?

坐铁甲车跑的。

黄维也坐的铁四车,但轮子卡住了,没跑成。

user avatar

要逃生,其实也很简单。效法韩练成军长即可。

当年莱芜战役,李仙洲六万人被粟裕围困,就在准备突围时,46军军长韩练成怎么都找不到了,最终46军因为无人指挥而大乱,直接导致了李仙洲被全歼。

——那么韩军长究竟到哪去了呢?答案是他单身一人跑去投共了。

题主假如穿越到了淮海战役时的杜老总身上,我看唯一的出路就是效仿韩军长,趁别人都不注意的时候,找个借口单身一人跑路,只要跑到共军地盘上,这条命就算是捡回来了。

当然,韩军长本来就是地下党员,在莱芜战役中人家算是归队。你杜老总要在淮海投共恐怕还要多费点波折,不过好在咱的要求不高,就想活命罢了。想来粟总看在你葬送80万蒋军的份上,不会太为难你的。

user avatar

逃生是可以的。

蒋介石在十二月二十九日曾提出派一飞机去将杜聿明接出,但杜聿明考虑彼时陈诚上台、何应钦下台,自己若脱离部队则成了光杆司令、可能事后被政治打击而无人作保。另一方面他又幻想蒋介石会和共产党和谈、或者蒋介石允许他和解放军和谈,这样他可以保全部队建制,因此对于蒋介石要求他突围的指令也没有积极执行,直到一月九日徐州集团总崩溃。

因此光是逃离粟裕,十二月二十九号坐了校长的飞机回南京就成啦。至于到时候能不能从校长虎口中逃生,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user avatar

杜聿明集团的核心是邱清泉部,如果杜的思路与历史差异大,邱不听命令板上钉钉。所以无论怎么办,第一步必须下套干掉邱,而这个光靠穿越估计就很难完成了。

如果干掉的话,最差照原计划同孙元良一起跑,损失惨重必然,跑掉还是很有希望的。

user avatar

和现实世界一样做。

只要不像熊绶春那样倒霉地在战场上中弹身亡的话,杜聿明就完全可以从粟裕手下生还。

重点是如何保全自己的夫人。毕竟即使是战败被俘,大儿子也已经注定要被迫害死了。杜聿明不是张灵甫那种为了前途就可以置妻子于死地的人渣。

user avatar

直接跑去向邓小平带领的中野一部投诚(起义),建国后混个前几排不成问题。

user avatar

如果仅仅穿越附体,而没有杜聿明本身的军事素养,那肯定是直接白送。

所以基于题主意思(我推测的),应该是附体后具备了杜聿明本身的能力,或者干脆认为是杜聿明自己穿越回去,在抵达徐州时候就知道了淮海战役后续发展情况,该怎么办。


首先要说的是,这种情况,其实杜聿明是有预料的。

杜聿明刚刚从东北战场撤回,所以心里其实对大势有一定了解。这一点傅作义就回忆过杜聿明在辽沈战役后非常悲观。但是,杜聿明一到徐州,在黄伯韬被围碾庄时候,却首先提出了一个主动进攻的计划,表示让黄伯韬自己顶一阵,要集中力量去宿县打中野。杜聿明说的很好听,黄伯韬顶住七天,自己把中野全灭了,然后来全力救他。实际上,杜聿明难道不知道,如果自己带上邱李兵团一起打中野,再加上黄维兵团帮忙,中野必然不可能硬拼,必然是战略撤退。以国军的机动能力,可能七天内截住中野并全歼么?必然是毛也抓不住,武装游行跑一圈啊。

所以杜聿明这个计划是傻吗?当然不是。

就是因为杜聿明此时已经了解了共军的能力,预测到战争大势,所以才有这么个主意。

试想,如果按照这个计划,杜聿明带着徐州主力去打中野,在中野撤退后占领宿县应该问题不大。这时候,装模作样追一圈中野,然后等到黄伯韬被全歼了,直接在宿县延铁路线南下蚌埠,顺利转进江南,应该问题还是不大的。

所以说,杜聿明这个方案,就是个打着进攻名义转(逃)进(跑)的方案。基于当时粟裕的设想也不过是小淮海,所以如果能够顺利实施,还是很有机会成功的。打着歼灭中野的旗号,带着主力离开徐州,顺带可以吹一吹“大败中野”、“宿县大捷”之类,等到把黄伯韬一献祭完毕,就坚决转进蚌埠。这么一来,似乎华野中野除了吃个黄伯韬兵团外,再加上没啥气候的三、九绥靖区,其他顶天也就是追击过程中咬杜聿明几块肉。不管怎么,战斗力最强的兵团里,除了黄伯韬外,邱清泉黄维李弥都能保住。自己也能安全转进江南。


当然,现实中,这个方案一提出就胎死腹中。一方面是这么做老蒋必然会有怪罪,不好担当;另一方面,终究杜聿明还是有侥幸思想,虽然意识到共军的强大,但并不能完全意识到自己将面临被全歼的命运。

而如果穿越的话,那就什么也别说,果断就采取这个方案。黄伯韬丢就丢了,自己也当一回飞将军,打着打中野的旗号,带着邱李黄果断跑路,当然,可以留个孙元良在徐州做烟幕弹——反正不用担心,孙最终肯定自己也能跑出来。然后大家开开心心地跑到江南守长江了。


至于这么做老蒋会不会处理?肯定会。但是能处理多重呢?老蒋自己也知道,又是嫡系又能打的,还有几个人?哪怕骂的再狠,只要主力兵团在,回头要不了几天就还得重用自己。

user avatar

为啥要逃?被共产党抓住无非进功德林,人家还给治病。拼了老命把蒋介石一半精锐带回去,让他拿自己背锅,然后把这些部队再送一次人头?既然是穿过去,应该知道黄百韬倒是为党国鞠躬尽瘁,结果是啥?十万金圆券。自己还巴巴的去当蒋某人的舔狗?这得有多贱?

user avatar

假如我是杜聿明,一睁眼发现自己在徐州了,肯定要投共啊,不能不投共。

首先,蒋公的高义有些杜聿明知道有些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啊。

求张学良出兵平定中原大战的时候许给他各种高官厚禄,锦绣前程。结果东北军在直罗镇大败了,10万块的抚恤金让他找日本人要去。

陈明仁在四平街打了胜仗,不给升迁,反而说他纵兵抢粮把他抓了。

黄百韬硬抗了粟裕13天啊,可谓鞠躬尽瘁,死后给人家奖励10万金圆券。好家伙,刚够买俩烧饼。(黄百韬死的时候10万金圆券应该还有十几块银元的购买力)

再说说我们杜副总司令本人,生病了要去国外治疗不给批假,硬让人家去指挥。用得到人家的时候十万大洋给杜母过生日,被俘之后他妻子写信要借几千块钱,还专门写手谕只给一千,害得人家儿子自杀了,后来杜聿明得病还是中共治好的。

就这种领导,我疯了才给他卖命。

user avatar

你知道什么叫一念投共天地宽吗

user avatar

杜聿明被特赦后曾经告诉妻子:“我投降的是人民,追随的是时代,只要我没有背叛真理,我就不是叛徒!”

他在大陆活到1981年,被俘两年后,他见证了当年自己瞧不起的宋时轮兵团把拥有陆战一师的美十军从长津湖一路赶下大海。1958年,解放军彻底摧毁西藏反动势力,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祖国领土西藏的实际控制,这是他的校长当年没有做到的事情。第二年的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三年之后,他的老对手解放军以一隅偏师在藏南及南疆击溃印度,巩固了中国的西部边境,扼杀了这个同样是新兴人口大国的国家染指西藏的企图,同时也一举打碎了印度的大国梦。特赦十年之后,他又见证了解放军在北方面对苏联大军,不屈不挠的构筑一切防御手段,还在珍宝岛让入侵的苏军丢尽了脸。特赦20年之后,解放军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打折又一个国家的大国梦,巩固了南方边境。而他的校长,自49年一别大陆,从此在台湾一蹶不振。

如果你是杜聿明,见证了这一切,再带着记忆回到淮海战场,你是选择和郭汝槐一起战场起义,还是再接收一次校长的空投手谕,去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user avatar

哪个扛过一天枪?

哪个打过一天仗?

哪个认识杜聿明手底下的将领?

哪个认识杜聿明上门的头头?

哪个认识杜聿明的同僚?

哪个好好看过当时地形?

哪个知道当时战场形式?

哪个了解战力分布?

哪个了解己方弹药情况?

哪个了解己方士兵伤亡情况?

谁能说清当时谁还能支援杜聿明?

哪个学过一天军事指挥?

哪个能看懂军事地图?

哪个知道火力如何分配?

为将者最怕纸上谈兵,诸位皆是。

为将者最怕临阵换将,这就是主动送人头,给粟裕送礼物。

为将者最怕贪生怕死,有谁杀过人,估计杀个鸡都会手抖,那里每天都像磨盘一样绞杀生命,去了不尿裤子已经算优秀了。

为将最怕临阵怯懦,看看回答都是想着怎么跑的,这还去当将军,已经想好怎么跑了,你想跑,底下士官们都是尸山血海杀出来的,他们看不出来?话说五万头猪放在战场也不过如此。

粟裕那天肯定很懵逼,杜聿明突然变得菜,怎么啃都肯不下来的硬骨头,突然指挥失灵了,杜聿明变菜逼,一心想要逃跑,战场比抓俘虏果然比抓猪容易,完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