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俄罗斯4.7平方千米土地划入中国 立5处新碑界”?

回答
关于“俄罗斯4.7平方千米土地划入中国,立5处新碑界”的说法,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这则消息并非属实。 没有任何官方记录或可靠的新闻报道证实俄罗斯将如此大片土地划归中国,更不用说在中国境内设立五处新的界碑。

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或传播?

这种说法的出现,可能源于对历史事件的扭曲、对区域划分的误读,亦或是某些虚假信息的传播。历史上,中俄两国在边界划分上确实经历过多次谈判和协议,尤其是在清末民初以及苏联解体前后。这些过程复杂而漫长,涉及许多条约和实际勘界。

历史上的边界变动: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特别是19世纪,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清朝手中获得了大片领土,这构成了今天两国大部分的边界线。与此相比,俄罗斯主动、大规模地将土地划归中国,这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其可信度就非常低。
对“边界勘定”的误读: 边境地区的勘界和立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也是维护边境稳定的具体措施。有时,两国可能会对模糊的边界线进行重新勘定,更新界碑。但这通常是基于现有条约的执行,是在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出现“划入”土地的情况,那意味着边界线的东移,这会引起极大的国际关注,不可能在悄无声息中完成,并只通过一些非官方渠道传播。
虚假信息的传播: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新闻和谣言很容易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能会编造此类耸人听闻的消息,以达到特定目的,比如煽动民族情绪,或者制造混乱。

“立5处新碑界”这一细节的意义:

“立5处新碑界”这个描述,听起来很具体,似乎增加了消息的真实性。然而,正是这种过于具体的描述,反而可能是一种误导。

界碑是主权象征: 界碑是国家领土主权最直观的标志,它的设立、维护和更新都必须是双方国家官方的共同行为,并遵循国际法和相关条约。所谓“中国单独立碑”或者“俄罗斯单方面划入”的说法,在主权国家之间是不可想象的,也与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相悖。
5这个数字的随意性: 为什么是5处?这个数字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历史或地理依据,听起来更像是为了让故事更“具体”而随意添加的细节,反而暴露了其虚构的成分。

总结来说, “俄罗斯4.7平方千米土地划入中国,立5处新碑界”这一说法,经不起事实的推敲。它很可能是基于对历史事件的误读、对边界勘定工作的歪曲,或是纯粹的虚假信息。在处理此类信息时,我们应当保持警惕,多方查证,不轻信不传谣。一个国家领土的变更,尤其涉及如此大规模的土地划拨,必然是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事件,不可能以这种模糊不清、缺乏官方证实的方式出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件事目前还没有得到双方官方的完全确认,所以不能保证一定是真的。但是暂且假设它是真的,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

1首先,这显然是个好事。
2其次,这件事没有你们想的那么重要。
3再其次,很多国人的心态需要纠正。接下来会仔细说。

首先,俄罗斯作为曾经逼迫中国割让领土最多的国家,在两国政府的协商下,把一部分划界时存在争议的土地重新明确归还不符合两国公约规定的领土。这是一件好事情,不管大小,从性质上,一定是件积极的事情,不应该冷嘲热讽。

其次,要说这件事情有多大的意义,我认为没什么重大意义。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从地缘政治上来讲,中国在东北亚的形势取得重大突破,对领土的要求其实并不在于拿回了东北多少土地,在当今这个时代,拿回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大陆领土,其实是幌子,实质是要拿回一个出海口,我指的就是黑龙江口至图们江口大约40万平方千米的沿海领土,这是中国东北的地缘劣势所在。

看到珲春往东的那一条尾巴了没,那个尾巴一直往东伸,看起来够得到日本海对不对。

那么再看这张图:

发现了没,没有出海口,被俄罗斯伸出来的一块沿海领土封住了,这正是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后俄罗斯割走的土地,而那些土地,所实话最要命的就是这个出海口。清廷没有海权意识,根本没有去争取,给现在中国的东北亚地缘政治留下了绊脚石。有了这个出海口,中国的政治军事可以直接从东北进入日本海,给日本造成极大压力,因为当今的地理原因把中国往日本投射力量的方向压缩到了东海,要穿过一系列前出的周边列岛,才能影响到日本的本土。而日本海可以直接面对日本的腹背,给日本极大的牵制,配合东海的海军,可以极大改变目前的地缘态势。而一旦拥有这个出海口,开个脑洞讲,北海舰队可能直接并入东海舰队,然后再这个出海口新设北海舰队。而后,中国的北海舰队将在日本无险可守的日本海活动,中国将夺回主动权。这是脑洞哈,别在意。

(评论区里有朋友讲过这个出海口现阶段主要是经济需要,我说的这些还太远,确实如此,所以我就随便一说,看官们就随便一看)

而俄罗斯,之所以要用这一点来钳制中国,原因有好两个,第一能阻止中国进入日本海,保持自己在日本海内的主动权,并垄断对日本本岛的威慑能力。第二能使得本身跟朝鲜半岛没有联系的俄罗斯跟朝鲜搭上界,使得自己也能发挥对朝鲜的影响力,而如果丧失这片土地,对朝鲜的直接影响力就基本上全部花落中国了。

军事上看,东北出海口对中国的不可替代性,某种程度上甚至高于台湾岛。因为随着中国蓝水海军的建设,可以很轻易地跨越台湾岛机动到台湾岛以东的地方,就算别国利用第一岛链层层拦截,也是天网恢恢哪儿都漏。而东北出海口,具有不可替代性,无论海军如何强大,没有它,进入日本海就必须要弯弯绕还会丧失战术突然性。换言之,拿回东北出海口,难度一点不低于收复台湾。

东北地缘的一切的一切,都要围绕这个东北的出海口,也就是通往日本海的出海口来展开。160万平方公里的割让领土是表面,内核是以东北的日本海出海口以及周边领土。这次归还一点领土,基本上算是两国阶段性战略合作的一点小意思,不过就算是这点小意思,两国政府其实可以早点办这件事情,但是放到现在两国都在地缘政治上遇到了问题,且当下的经济互补性强,两国有意加强联系,在这个大背景下办这件事情,显然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很多国人一直在纠结俄罗斯是近代割让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在任何有关中俄相关新闻的下面都在不断强调他们说的没错,但是我不赞成这种做法没人忘记这个,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待到国际环境允许了,有能力取回来的自然会水到渠成。而在当前这种实力不允许,政治风险不适当的环境下,一味强调这个,简直是拆国家外交政治的台,想不通意义何在。这就好比,老板带团去跟一个之前跟你们公司有恩怨的厂子谈业务,这笔业务关系到能不能让公司取得今年的年终分红。老板不是不知道对方不是个好东西,但是为了眼下收益,还是得满面春风。而在你老板跟人厂子的老板谈业务正高兴的时候,你一小职员蹦出来痛斥人家老板是无耻老贼。你看你老板的脸色是啥样的。想有朝一日拿回失去的东西,就好好跟人谈生意壮大自己,整天拆台拖累自己的发展,就永远别想拿回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俄罗斯4.7平方千米土地划入中国,立5处新碑界”的说法,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这则消息并非属实。 没有任何官方记录或可靠的新闻报道证实俄罗斯将如此大片土地划归中国,更不用说在中国境内设立五处新的界碑。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或传播?这种说法的出现,可能源于对历史事件的扭曲、对区域划分的误读,亦.............
  • 回答
    2015年,关于俄罗斯和中国之间是否存在领土争议的说法,以及俄罗斯移交4.7平方公里领土的报道,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存在一些解读上的偏差。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中俄两国边界的划定历程,以及2015年的具体情况。首先,值得明确的是,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中俄两国已经基本划定了绝大部分.............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方面宣称的4月13日美军发射的约100枚导弹在叙利亚被拦截超过70枚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和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比较,更涉及到信息来源的可信度、武器系统的性能、战术博弈以及地缘政治的考量。首先,信息来源与叙事的构建。俄罗斯的官方声明,特别是通过其国防部发布的战报,一直是其对.............
  • 回答
    俄国科学家们最近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成功“复活”了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中沉睡了约 2.4 万年的微生物。这个体型微小(0.11 毫米)的生物,被描述为一种轮虫(rotifer),它的“重生”无疑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件大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项研究最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生命顽强度的极限证明: .............
  • 回答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季军争夺战,对于比利时和英格兰来说,无疑是一场意难平的对决。虽然不是最终的冠军荣誉,但铜牌的归属,是对这两支球队在整个赛事中辛勤付出的一个重要认可。最终,比利时以2:0的比分战胜英格兰,历史性地夺得了队史最佳的世界杯成绩——季军。赛前的背景与双方的心态这场比赛的双方,都带着一.............
  • 回答
    俄罗斯科学家从北极永久冻土中成功复活了冰封约2.4万年的蛭形轮虫(Bdelloidea rotifer),这无疑是一项振奋人心的科学壮举。这项研究不仅再次刷新了我们对生命顽强力的认知,也为我们打开了探索古老生物世界的大门。如何评价这项研究?这项研究的意义深远,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生命力的极限挑.............
  • 回答
    俄罗斯在2016年圣诞节(实际上是12月25日)从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将首批4架苏35战斗机正式移交给中国,这标志着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对地区乃至全球军事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评价:一、 事件背景与意义: 打破技术壁垒: 苏35是当时俄罗斯最先进的第四代++.............
  • 回答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决赛,法国队以 4:2 的比分力克克罗地亚队,捧起了大力神杯,这是他们时隔 20 年再次登顶世界之巅。这场比赛之所以被载入史册,并不仅仅是因为法国队时隔两个时代后重返荣耀,更因为比赛过程跌宕起伏,双方都展现出了极高的竞技水平,最终呈现了一场近乎完美的进球盛宴,比分也相对罕见地.............
  • 回答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1/8决赛:法国43阿根廷——姆巴佩的闪耀,历史性的对决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1/8决赛,法国与阿根廷的这场对决,注定会被载入史册。这场比赛不仅仅是两支传统足球强国之间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新生代巨星姆巴佩与老一代传奇梅西之间的“代际对话”。最终,法国队以43的比分险胜阿根廷,.............
  • 回答
    2021年广东GDP达12.4万亿,超越90%国家,与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相当:深度评价2021年,广东省GDP总量达到惊人的12.4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数字,不仅彰显了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引擎的强大实力,更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其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特别是与加拿大、俄罗斯、韩.............
  • 回答
    北京冬奥会花滑女单短节目一结束,人们的目光立刻被三位来自俄罗斯奥委会(ROC)的选手牢牢吸引:瓦利耶娃、谢尔巴科娃和特鲁索娃,她们包揽了前两名,特鲁索娃也紧随其后位列第四。这样的成绩,无疑再次证明了俄罗斯花样滑冰在女子单人滑项目上的强大统治力。我们不妨逐一来看这三位选手在短节目中的表现,以及她们各自.............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且极具讽刺意味的悲剧。将这位乌克兰老人的故事与当前俄乌冲突联系起来,不仅是对他个人生命的残忍终结,更是对历史教训的无情践踏。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位老人所经历的非凡苦难。他在纳粹集中营中幸存下来,这意味着他曾直面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亲历了种族灭绝的恐怖,目睹了无数无辜生命的消逝。.............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于2023年签署的《联盟国家一体化法令》(也称为“联盟国家”协议)是两国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加强合作的重要标志性事件。这一协议的签署不仅反映了两国在乌克兰危机后的战略同盟关系,也揭示了俄罗斯在东欧地区重塑影响力、应对西方制裁的深层动因。以下从背景、内容、影响及国际反应等方面进行.............
  • 回答
    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关于出兵乌克兰是为了帮助其摆脱国际资本主义压迫的声明,在国际政治和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篇声明,我们需要从其意识形态基础、历史背景、政治现实以及其声明内容本身进行多角度的分析。1. 意识形态基础:俄罗斯共产党的核心主张与当前实践的脱节俄罗斯共产党(KPRF)作为俄罗斯.............
  • 回答
    俄罗斯人对北约东扩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背后交织着历史记忆、国家安全关切、地缘政治现实以及民族自尊心等诸多因素。 简单来说,大多数俄罗斯人认为北约东扩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是西方国家背信弃义、企图遏制俄罗斯崛起的战略行为。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 回答
    评价俄罗斯当前的军事实力:一个多维度的审视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国家,其军事力量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关注的焦点。然而,要评价其当前的军事水平,绝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勾勒出一个相对清晰的图景。1. 战略核力量:依然是全球顶尖水平,但面临更新换代压力.............
  • 回答
    俄罗斯在新冠疫情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其中充满了各种戏剧性的转折,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俄罗斯在疫情初期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抗疫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病毒刚刚开始在全球蔓延时,俄罗斯就.............
  • 回答
    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伏拉夫(原名 Kirill Remizov)无疑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名字。这位来自俄罗斯的青年,凭借着其阳光帅气的形象、流利的中文表达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推崇,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迅速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然而,对他的评价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既有赞誉也有质疑。一、 伏拉夫的崛起.............
  • 回答
    《俄罗斯最新历史著述暨评析(20072017年)》是一部旨在梳理和评价2007年至2017年间俄罗斯历史研究新动向的著作。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反映了学术界对这一时期俄罗斯发展变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入反思。要评价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写作背景与目的: 时代背景: 2007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