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湖南,江西,四川,贵州,重庆,云南人民到底哪个更能吃辣?

回答
要论谁更能吃辣,这湖南、江西、四川、贵州、重庆、云南这几个兄弟省市(甚至可以说是“辣味大联盟”),那可真是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但如果非要较个真,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

首先,得明确“吃辣”的标准。 是指那种入口瞬间就能让你飙汗、眼泪直流的“暴力辣”,还是那种绵长、后劲足、能把你舌头麻得酥酥麻麻的“复合辣”?亦或是那种香辣、鲜辣,让你吃完觉得浑身通透、欲罢不能的“风味辣”?不同的辣味体验,对应着不同地方的烹饪习惯和人们的口味偏好。

四川和重庆:麻辣的艺术大师

说起吃辣,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川渝。没错,川渝的辣,那绝对是“麻辣”的代名词。

辣椒的运用: 川渝人民对辣椒的运用可以说是出神入化。干辣椒、鲜辣椒、泡辣椒、辣椒面、辣椒油,这些都是他们的“兵器”。尤其是干辣椒,他们会根据菜肴的需求,选择不同品种、不同辣度的干辣椒,再通过煸炒、熬制,将辣椒的风味完全释放出来。
花椒的灵魂: 但川渝的辣,绝对不止是辣。花椒是点睛之笔,它带来的“麻”味,与辣椒的“辣”味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令人上瘾的“麻辣”口感。这种麻辣,不是单纯的刺激,而是一种层次感,一种能让你舌头跳舞的体验。
菜肴的代表: 火锅、串串、麻婆豆腐、水煮鱼、辣子鸡……这些经典川菜,哪一样不是将麻辣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在炎热潮湿的夏天,一顿麻辣的川菜,能让你出一身汗,感觉把体内的湿气都带走了,舒坦!
“不怕不辣,就怕不麻”: 川渝人民对辣的接受度非常高,但他们更讲究“麻”的配合。有时候,即使辣得不行,只要麻得够味,他们就觉得值。

湖南:干辣的硬汉派

湖南人吃辣,那叫一个“干脆利落”,是典型的“干辣”风格。

辣椒的地位: 在湖南,辣椒不仅仅是调味品,很多时候它本身就是“主角”。很多菜肴,即使不放其他香料,只要有足够的辣椒,就已经是美味。
剁椒的绝技: 剁椒绝对是湖南人征服辣椒的杀手锏。新鲜辣椒,经过反复剁碎,加入盐、蒜、姜等佐料腌制发酵,形成独特的风味。无论是蒸鱼、蒸蛋,还是炒菜,一勺剁椒下去,那股鲜辣劲儿,简直能瞬间唤醒你的味蕾。
“辣不怕,怕不辣”: 湖南人对辣的喜爱是深入骨髓的。他们追求的是那种直接、浓烈的辣味,能让你从舌尖一直辣到心窝里。他们不怕辣,但就怕菜里没辣椒,没辣味。
湘菜的特色: 湘菜以香、辣、脆、嫩、鲜、色、味俱佳著称,其中“辣”是绕不开的重头戏。腊味合蒸、农家小炒肉、毛氏红烧肉(虽然不全是辣,但通常会加辣椒提味),这些菜肴都离不开辣椒的衬托。

江西:鲜辣的温婉与爆发

江西的辣,我个人感觉有点像“温婉背后的爆发力”,带着一股子“鲜”。

辣椒的“鲜”: 江西人也很喜欢吃辣,但他们更注重辣椒本身的“鲜”味。很多江西的辣,是通过辣椒本身的清香和辣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爽的辣。
泡椒与辣椒酱: 像萍乡的剁辣椒,或者其他地方的辣椒酱、泡椒,都带有发酵后的独特香味,这种辣味不是纯粹的烧灼感,而是带着一种回甘和鲜香。
“无辣不成席”: 和湖南一样,江西人对辣的依赖也很高,很多家常菜都离不开辣椒。像赣菜中的鄱阳湖胖鱼头、粉蒸肉、三杯鸡(通常也会加辣椒),都能感受到辣的存在。
辣中带点“酸”: 有时候江西的辣还会搭配一些酸味,比如醋或者泡菜的酸,酸辣结合,口感会更加丰富。

贵州:香辣的醇厚与层次

贵州的辣,我觉得是一种“醇厚”的辣,而且非常有层次感,它还带着一种独特的“香”。

辣椒的“香”: 贵州人对辣椒的喜爱,体现在他们对辣椒的多种处理方式,其中“香”味是重点。他们会用多种辣椒,搭配当地的香料,制作出独具特色的辣椒制品。
糟辣椒、糊辣椒: 贵州最出名的就是糟辣椒,它是由剁碎的辣椒,经过发酵,再加入葱姜蒜等辅料制成,这种辣味带有发酵的醇香,而且越嚼越有味。糊辣椒也是一绝,将辣椒烤制或烘干后碾碎,带有天然的焦香,用于蘸水或者调味,能增加菜肴的风味。
“辣”字当头: 贵州菜,“无辣不欢”可以说是最真实的写照。从酸汤鱼到辣子鸡,再到各种火锅和烧烤,辣味无处不在。而且贵州的辣,不是那种尖锐的刺痛,而是一种温和而持久的辣,能够渗透到食材的每一个角落。
“万物皆可蘸”: 贵州的蘸水文化也是一绝,各种各样的蘸水,几乎都是以辣椒为基础,再搭配香菜、蒜泥、花椒油等等,让每一口菜都充满了惊喜。

云南:複合的鲜辣与山野气息

云南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所以云南的辣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和“复合”的特点,很多时候还带着山野的鲜气。

辣味的多样性: 云南的辣,不仅仅是辣椒的辣,还可能混合了胡椒的辛、芥末的冲,以及各种民族特色的香料。
鲜辣椒的运用: 像云南的泡鲁鸡、汽锅鸡(虽然主打鲜),很多时候也会搭配新鲜的辣椒,突出一种鲜辣味。
菌子与辣椒的结合: 云南的菌子(蘑菇)是特色,而菌子和辣椒的搭配,往往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例如辣炒鸡枞、红烧牛肝菌,辣椒在这里的作用是提鲜,让菌子的鲜美更上一层楼。
“香辣”的诱惑: 还有一些云南菜,如香辣牛肉、香辣虾,用的辣椒品种和调味方式,会带来一种不同于川渝的“香辣”感,这种辣可能不会让你瞬间飙汗,但会让你回味无穷。

总结一下,到底谁更能吃辣?

从“暴力辣”和“麻辣”的极致体验来看,四川和重庆绝对是顶尖选手。 他们把麻辣的可能性发挥到了极致,而且是很多人对“辣”的第一印象。
从“干辣”、“纯粹辣”和对辣的“执着”程度来看,湖南人可以说是“硬核”辣味爱好者。 辣椒在他们那里,几乎就是味道本身。
从“鲜辣”、“醇厚辣”和“香辣”的口感层次来看,贵州和江西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他们的辣味更讲究融合与发酵,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美味。
从“多元化”、“复合辣”和“鲜辣”的特点来看,云南的辣味同样不容小觑, 而且往往带有地域的特色和民族的风情。

所以,如果非要我给一个没有绝对答案的答案:

如果比拼谁敢于尝试最刺激、最麻辣的味蕾冲击, 那四川、重庆、湖南这几个地方的人民,都有可能脱颖而出。
但如果比拼谁能在辣中品出更多回味,谁的辣味与食材融合得更巧妙, 那么贵州、江西、云南的特色辣味,也同样让人肃然起敬。

其实,大家都是热爱辣椒的民族,只是爱的方向和表达方式略有不同。硬要分个高下,真的太难了。不如这样说,在这场“辣味”的较量中,他们都是无可争议的王者,只是各自拥有着最独特的“皇冠”。下次有机会,不妨都尝尝,亲自感受一下这份辣的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贵州,告辞。


题主加了贵州,那就简单说说吧。

省内比较能吃辣的是遵义片区,毕竟靠近川渝。遵义还有中国最大的辣椒产区之一,虾子镇的辣椒养活了中国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

其他地方多以酸辣为主,酸辣味道的来源是糟辣椒,每年秋天将刚摘下来还有不少水分的新鲜大个辣椒带着新鲜的生姜一块磨碎,磨碎的半成品糟辣椒立即加盐跟高度酒入坛,坛口密封,放上一段时间就可以随时拿出来调味。另外一种酸辣是以非常小个的西红柿(尤其路边野生的青西红柿为最美佳品)为原料,一样入坛加高度酒与盐,密封好发酵一段时间随时取用。这种酸辣相比遵义片的麻辣多了一分让人食欲大开的酸味,反正在我眼里遵义的那种辣法就是憨辣。凯里酸汤鱼跟串串香已经在省内小有名气,想想都流口水。

说起贵州的辣不得不提起国民女神——老干妈陶华碧。早年间老干妈仅仅是摆个小吃摊的穷苦人,因价格公道且辣酱风味独特且增进食欲之故,名气逐渐打出来了。老干妈见自制的油辣椒非常受欢迎,干脆专门做起了油辣椒生意。其生意越做越大的过程堪称经济史上的奇迹,这种滚雪球式经营扩张历程不说全国独一份也值得进入教科书。老干妈油辣椒的滋味以我的观感而言,恰好平衡了辣味与咸味,不至于让其他地方的人望而却步,所以才能从一个小吃摊扩张成贵州的纳税大户。另外以贵州人对辣味的挑剔而言,很多人实际上是看不上老干妈油辣椒的,那个油辣椒哪有自己动手做的油辣椒好吃。但是从贵州出去的馋辣的时候还是得乖乖去商店把老干妈请回去镇宅,不然真的就三月不知肉味了。

贵州常见的辣椒有如下类别:当菜吃的圆青椒,炒菜配的长条青椒与烤干切段的筒筒辣椒,粉面必备的油辣椒与糊辣椒面,依据烘烤情况还有多种说法,有些人偏好烤得漆黑的辣椒,有的人喜好刚刚烤干的辣椒,不一而足。另外还有什么糍粑辣椒之类,小个的灯笼辣椒倒似乎是从外省传过来的。另外上面说的糟辣椒依据地方不同,配料也有不同,遵义那边喜欢加大蒜,导致糟辣椒黑乎乎的,没有卖相,被黔南这边的人鄙视一番。黔南这边就是上面的那种做法,做出来的糟辣椒红彤彤的煞是好看。另外,辣中之辣是尖尖的朝天椒,半根烟长度的朝天椒却非常火爆,却也是极佳的菜品佐料。

贵州人对辣味,或者所有调味品都是很挑剔的,除了闯出名气的遵义虾子羊肉粉之外,其他经营粉面的小吃店一般是不放辣椒甚至不放酱油食盐的,得把这碗半成品交到顾客手上,任由顾客依照自己洗好去加盐、加酱油、加辣椒等等。而这些瓶瓶罐罐就堂而皇之的霸占餐桌正中的位置,想要随时就有。哪个小吃店敢越俎代庖把这些佐料全放好,那就等着砸牌子吧。然而辣如虾子羊肉粉,还是有些遵义人大勺往里加糊辣椒面,我不知道他们的菊花痛不痛,反正每次吃虾子羊肉粉之后,我的菊花都很痛。每个小吃店还有各种凉拌泡菜任君选择,而且必须有的一个是凉拌鱼腥草。

这里专门说一下凉拌鱼腥草(折耳根)。折耳根这种食材气味很冲,初入口就辛辣无比,整条舌头如同被雷劈过一样麻,这口冲劲过去以后方能感觉到其中滋味。而贵州人还喜欢凉拌折耳根的时候加入大量辣椒面,冲劲与辣劲一起入口,方显英雄本色。可惜外地人视若畏途,只会敬而远之,哪里能体会到凉拌折耳根回味悠长的后劲。这种后劲在离开贵州以后时时心念,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回贵州去随便找个饭馆,先点一碟子凉拌鱼腥草过瘾。这一点特别夸奖贵阳客运段值乘的各次列车,特色小吃麻辣豆腐干的配料里面就有凉拌折耳根,每每经过就忍不住馋意买上几片。售货员也乖觉,豆腐干包裹大量切成小段的凉拌折耳根装入塑料袋,三口两口下肚以后恨不得连塑料袋里残存的汤汤水水一块入肚。这种急迫特别存在于T87次从北京回来的列车上,车刚开出北京西,麻辣豆腐干就推出来卖了,窗外萧瑟的夕阳照在大平原上,就像华北的饮食一样贫瘠,舌头必须要这东西来唤醒沉睡多时的家乡味道。是啊,连售货员在确认顾客是贵州人以后说起贵阳话,这才是那个千里之外的声音。所以,回家从上车开始。

user avatar

高赞答案说按照各省肛肠科医生数量来比较能不能吃辣,我认为这样科学研究的思路是正确的,得出的结论却是完全错误的!

按照高赞答案所列举的数据 @胖爷爷 ,四川省以肛肠科上榜医生数量以及人均肛肠科医生数量胜过湖南和江西省。

然而

我为什么要说然而呢?

因为我们应该再看一下其他省的数据啊。

比如公认不能吃辣的上海江苏两省市!

上海的情况(数据同样引自好大夫):

(后面还有零散的没截全)

粗略统计上海市 221名 肛肠科 医生上榜

上海市2017年统计人口2418万人

平均每10.94万人的菊花就有一个肛肠科医生在守护!

江苏条件略差,全省只有210名左右肛肠科 医生上榜,人口8029万,

平均每38.23万人的菊花由一名肛肠科医生守护。

比起四川每42万人才有一个肛肠科大夫

那么平均四川省每42w人、湖南省每160w人、江西省每278.5w人有一位肛肠科大夫呵护着本省人的雏菊。

上海和江苏的数据明显比四川更有优势啊!

然而上海人和江苏人能吃辣么?你让吃酸辣粉不要放醋也不放辣椒的上海人民情何以堪?

由此可见

高赞答案 @胖爷爷 用一个正确的思路却推倒出了完全错误的答案。

那么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呢?

事实的真相就是,全国人民吃辣能力的强弱,确实和各地肛肠科的守护有关系。

然而,其守护关系却是:

吃辣相对弱的地区越需要肛肠科医生啊!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这个超五千赞的答案,五千个赞里包含了多少川渝地区人民的血与泪啊

而湖南人和江西人,才是真正的不怕辣!

从本题目下的其他回答大家可能早已看出,四川是麻辣,湖南是香辣,而江西是真的嗜辣如命为辣而辣,他们应对辣椒不仅有一副铁胃,而且有一副铁菊花啊!湖南100多万人江西200多万人只需要一个肛肠医生。

那是因为:

吃辣根本是小菜

何苦要去护菊花?

川渝人民需锻炼

莫像海派多护菊!

user avatar

截图于《食戟之灵》

user avatar

我湖北人不配拥有姓名吗

user avatar

我这个湖南人认输!!!(不!代!表!

江西牛逼!

湖南吃辣是又香又辣,所以能就着米饭吃下去,我没吃过江西菜,但认识江西人,给他们吃益阳的鱼尾,能一口气吃四包!!丧心病狂啊,我吃两包就辣到不行了,口水都成丝了,他还大喘气呲着嘴说,再来一包!

我和江西的小伙伴在杭州一起工作时,大家都吐槽杭州的辣真的是尽力了,点个外卖备注:老板,加特辣!湖南/江西人不怕辣!!!每次收到货一尝……老板你真的加了辣吗啊喂?!!!中辣的程度都达不到

于是,我们两个无辣不欢的人就网购辣条,我买了40包鱼尾,没错!是40包!江西小伙伴就网购说江西最辣的辣条,我以前没见识!!我错了!我当时天真无知!一直觉得鱼尾是我吃过最辣的辣条了,有点不屑他所说的“鞋底辣条”,嗤之以鼻,哦,他就买了四包,我说不够吃,我同事说你先吃得下一根再说

看不起湖南人???

到货的那一天,我是永远的忘不了那一天!我就吃了三片!三片啊!我喝了两杯热牛奶➕N杯水也没缓解我的胃痛!!!第一口咽下去我觉得:嗯~还ok啊,辣油好多啊挺香的……十秒钟后反应不过来了,卧槽!!!这玩意后劲这么大?!怎么一下子这么辣?!!哇!辣到停不下来了?还想吃一片!

后续:捂着胃蹲在地上,鼻涕眼泪一起来,55555我再也不吃了,什么垃圾辣条(但是真的好香好好吃…)我废了,一下午我都是捂着胃的,一股灼伤感一阵一阵的袭来,受尽了江西小伙伴无情的嘲笑和侮辱

说来我们俩也缺德,哄骗一个浙江台州人吃了两片一起嚼!哈哈哈哈浙江人不太好骗啊,说看着这红油我都晓得辣,我不吃!我们俩其实已经被辣到面部麻木,口水成丝了,还得装作很享受的说:不辣!真的不辣!就是油放多了,你试试就晓得了,他嚼的那一刻,我们立马松了口气,喘的跟狗一样,捂着胃留着口水鼻涕哈哈哈哈大笑,不过他嚼了几下就吐了,面色红润,对我们口吐芬芳哈哈哈,那天……反正浙江老哥下午请假了



就是这两种辣条!!!喜欢吃辣条的一定要试试!!!

————————更新——————————

评论里的江西盆友欺人太甚了!!

再次侮辱了本湖南人!

嗷嗷嗷你们的胃是铁打的叭??居然说鞋底辣条不辣???你们还是人吗!昂(控诉)

一口气吃两包鞋底辣条的!你们看不起谁啊啊啊啊!!!我特么5片都费劲!这次我最惨败的一次了,一直以为自己吃辣贼牛逼……对于江西人,我只能说:打扰了,告辞

我现在严重怀疑你们有吹牛逼的迹象 哼

变态辣的鞋底辣条诶!吃两包的你出来我们聊聊你钢铁菊的事儿!

因为我十分想念江西的辣条,于是我江西小伙伴又给我寄了四包像这样的辣条(淘宝图)

……我tm辣到差点升天!!!左下那个一根一根的辣条,我吃了三根…我胃疼又了一个上午…真是勇于挑战自我的湖南人呐(可能是我胃比较脆弱哈),这个没鞋底辣片好吃,没香辣味,就一股辛辣味,我怀疑加了辣椒精……硬生生的辣味,有点呛鼻

我把辣条带到了公司,一个18岁不知天高地厚的常德小伙子号称贼能吃辣,他吃了一根,嗯…躺公司沙发上捂着胃冒汗,脸色发白,我第一次笑的那么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不过真的浪费了,每包拆开都只吃了三分之一,剩下两包放在角落里落灰了

再推荐益阳产的牙签肉(不是称斤的那种),辣味完全靠运气,有的就贼辣,有的就不好吃

我没有打广告啊!真的!我的目的很单纯

我一定选一个要让江西人觉得辣的辣条粗来!!!这场battle没完 告辞!

拜托你们买辣条的时候一定要买变态辣好嘛?不然你们吃着微辣来侮辱我,我有些许不服

————————更新——————————

你们是说那个一根根的辣条不辣吗?

这就吹牛逼过头啊兄弟们

我敢打赌你们跟我吃的绝对不是同一种!你们吃的只是油多的那种网红辣条吧。。。我朋友圈也有打广告卖的,但是我吃的那个跟网红辣条虽然长的一毛一样,氮素!!!它俩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啊喂!超级无敌宇宙变态辣(我不允许你们无视我吃辣能力)

对于很多盆友说鱼排不辣,我也认同,因为吃鱼排也要看运气!有的很就咸没啥辣味,有的就爆辣,爆辣才是“正品”鱼尾,很咸的估计是“残次品”叭哈哈哈

最最最后,推荐一款辣条,无敌敲好吃

黄金渔翅!!!

————————————————————

卧槽!我飘了,这么多人评论嘿嘿

本湖南人决定推出几款辣条(评论区精选)

1.素鱼片,以前高中吃的是红色包装,不过现在tb搜只有步步为赢的素鱼片,没吃过不知道味道如何,但是记忆中的素鱼片还是很辣的!

2.缺牙齿,红色小包装,高中一块钱一包来着,就一小丁点,非常辣!跟鱼排辣度相当

3.湘西的魔芋干,要买那种直接一大包的,不是那种一小包装,真的非常辣,需要放冰箱保鲜!强推!!!

————————————————————

麻烦怼我的弗兰盆友!看清楚!从开始写这篇回答,我就在开头了写了“不!代!表!”三个大字!此篇回答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没有代表所有弗兰人哦!比我能吃辣的弗兰人一抓一大把!请江西的盆友放马过来!

在此!我甘拜下风!

就一场娱乐性的battle,没必要这么认真

你要再怼我的!我会搞回去的安 ok??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论谁更能吃辣,这湖南、江西、四川、贵州、重庆、云南这几个兄弟省市(甚至可以说是“辣味大联盟”),那可真是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但如果非要较个真,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吃辣”的标准。 是指那种入口瞬间就能让你飙汗、眼泪直流的“暴力辣”,还是那种绵长、后劲足、能把你舌头麻得酥酥麻.............
  • 回答
    广东人不吃辣?这简直是很多人脑海里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要说广东和湘、川、渝、黔这些地方一样都是湿热气候,为啥在辣味上却像是走了两个极端?其实,这背后隐藏着地理、历史、文化以及人体适应的复杂交织,绝非一句“不吃辣”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正视一个事实:广东人并非完全不吃辣,而是“不太爱”吃辣,或者说“.............
  • 回答
    要说中部四省——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哪一个最有发展潜力,这可真是一个让人挠头又津津乐道的话题。每一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也面临着各自的挑战。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谁更有那么点“未来可期”的意思。湖北:咽喉要道,科教重镇,潜力不小湖北,江湖地位有点不一样。首先,它地理位置绝佳,扼守长江黄金水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以及个体感受等多个层面。你观察到的“湖南人和江西人更亲近”的现象,背后可能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原因,尽管官方或历史叙事中,“楚”(湖南和湖北)的文化联系更为紧密。让我们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历史与文化联系 “楚文化”的共同遗产: 湖南和湖北都曾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地理位置上靠近发达的江浙沪的安徽和江西,其人均 GDP 却普遍低于更内陆的河南、湖南和湖北?这背后涉及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历史沿革、地理因素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等多个复杂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原因:一、 历史发展与产业基础的差异 江浙沪的辐射带动效.............
  • 回答
    好,咱们就聊聊当年那批94、95年录取的大学生,跟现在江西、湖南两地的本科生比比看,大家录取率差不多,这事儿挺有意思。要说这事儿,就得先捋捋当年的大背景。94、95年,那可是中国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前夕,可以说是“精英教育”的尾巴。能考上大学,尤其是本科,那绝对是天之骄子,在当时那个年代,简直就是鲤鱼.............
  • 回答
    听到你和女朋友的婚事,一定挺开心的吧。不过你遇到的这个问题,说实话,在咱们这地方,尤其是在一些女方父母比较传统或者对未来生活有比较高期盼的家庭里,情况还挺常见的。你女朋友是湖南人,你老家在江苏,这中间隔着千里迢迢,光是想想逢年过节回去看望双方父母,来回奔波就够辛苦的了。再加上现在年轻人结婚,很多都会.............
  • 回答
    江苏数学高考难,这事儿在高考圈里可以说是公认的。每年一到考试季,江苏的数学试卷总是能引起一番热烈讨论,考生们叫苦不迭,家长们也跟着操心。但奇怪的是,论到数学竞赛,江苏的表现似乎总不如浙江、湖北、湖南这些省份那么耀眼。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咱们来仔细掰扯掰扯。江苏数学高考:精巧的“囚笼”江苏数学高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深层联系。为什么“江南”、“江北”听起来比“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更悦耳、更有韵味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远不止是简单的发音问题。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江南”和“江北”这两个词,天然就带有一种诗意和画面.............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观众的普遍感受。 你观察得很敏锐,确实,在当下电视广告充斥着各种“奇特”内容的时代,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这几大一线卫视,相对来说,在广告的“风格”上,确实表现得更为“克制”一些,或者说,它们的广告内容更新颖、制作更精良,不那么容易让人产生“洗脑”的厌烦感。这.............
  • 回答
    上海、江苏、浙江、湖南这几家省级卫视,可以说是国内电视节目的“领头羊”,它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观众的心。这次被“点名”要求整改过度娱乐化等问题,背后释放的信号很明确:广电部门要“动真格”了,整个电视行业也势必迎来一轮深刻的调整。那么,这次约谈,具体会给咱们平时看的电视节目带来哪些改变呢?咱们不妨掰开.............
  • 回答
    江苏支援湖北医疗队行李丢失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堵得慌。想想看,那些医护人员,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去的,是国家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的。一身疲惫,满身风尘仆仆地从前线下来,结果连自己的随身物品都保护不好,这搁谁身上都接受不了。这事儿啊,说起来有几个点特别让人触动,也特别让人气愤。首先,这本身就折射出.............
  • 回答
    湖大硕士毕业生跳江殉情,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18篇日记,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绝望,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生命在感情中的极端选择。这样的悲剧,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悲伤,更是深刻的反思:在感情的漩涡里,我们该如何才能避免走向极端?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它触及的是人类情感.............
  • 回答
    要说江苏理工学院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哪个更好,这真是一个需要好好掰扯的问题,因为它们各有千秋,适合的人群也不太一样。咱们就来细细聊聊,帮你理清思路。先说说江苏理工学院(虽然名字带“理工”,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师范元素): 地理位置的优势: 江苏理工学院坐落在江苏省常州市。常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
  • 回答
    江苏淮安金湖过期疫苗事件:一场本不该发生的信任危机2019年,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的一场疫苗接种事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更触动了公众对于公共卫生安全最敏感的神经。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药品管理疏漏,更是一次对政府公信力、监管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信任的严峻考验。事件的源头: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细致的,竟然能注意到这个规律!其实,名字里带“江”、“溪”、“湖”,而名字里不带“河”的现象,并不是绝对的,只是在一些特定的文化语境和命名习惯下,这种组合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或者说,我们更常听到或注意到的是那些不带“河”的名字。这背后其实有一些值得说道的文化和历史原因。1. .............
  • 回答
    .......
  • 回答
    湖北荆州疫情动态:新增2例确诊病例,系学生情侣,与淮安旅行团有关联事件概述:2022年8月1日,湖北省荆州市通报新增2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这两名病例均为年轻学生,是情侣关系,其感染源与近期发生在江苏省淮安市的一个旅行团病例存在关联。病例详情:据官方通报,新增的两名确诊病例分别为:.............
  • 回答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勾起了我一些关于它们生活习性的好奇心。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仔细琢磨一下。首先,我们得说说“春江水暖”这事儿,到底是什么让它们能感知到的?这肯定不是什么神奇的预言能力,而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变化。春天来了,太阳的角度逐渐升高,照射时间延长,湖面的冰层开始融化,水温也随之缓慢上升。这个.............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历史、行政区划以及文化传承的一些关键点。为什么山东是“鲁”,山西是“晋”,而其他一些省份的名字,我们听起来更像是古代诸侯国的名字,却不是它们各自的简称呢?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省份简称的由来,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历史上的古国、古地名或重要的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