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湖南安徽江西
湖北不解释。武汉三镇向来比长沙强太多。
安徽蛋疼之处,在于目前绝大多数内陆省份都是“一省供一市”,集中资金人才发展省会,制造规模效应带动经济。
问题是安徽的人才和资金都跑隔壁去了......这跟河北有的一拼。
江西嘛,哈哈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给出一个大而化之的结论,因为“发展潜力”这个东西是很难给出一个具体指标的,且发展水平指总体水平(整个省的各种总体以及平均指标),还是指头部水平(可以是头部城市,也可以是头部城市群),这本身也没法进行很系统的评价。不过这里我还是给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1.省会(或者说省会经济圈)的上限
武汉(强二线城市)>长沙(弱二线城市)>合肥(二线候补城市)>南昌(三线城市),基本上四个省会,每一个都属于一个不同的档次,而且未来这个趋势很难发生本质的改变
2.整个行政区的发展水平
从长期来看是: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相对来说江西还是更无力的一方
当然,其实应该把河南省也拉入,因为“中部”一般还包括河南和山西两省,但山西省最近这些年相对的表现比较疲软,因此目前来说暂时有些落后,需要奋起直追。如果包括河南的话,我个人的看法是
1.省会(或者说省会经济圈)的上限
武汉(强二线城市)>郑州(弱二线城市)>长沙(弱二线城市)>合肥(二线候补城市)>南昌(三线城市)
下限
武汉(强二线城市)>长沙(弱二线城市)≥郑州(弱二线城市)>合肥(二线候补城市)>南昌(三线城市)
2.整个行政区未来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上限):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发展水平(下限):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西
综合实力: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
我个人认为,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地缘和城市格局下,江西以及南昌要破局的难度比较大
中部各个省份未来的竞争,在我看来往往取决于两点
1.除安徽之外的各省,省会的实力对比尤其重要,安徽由于情况比较特殊因此另议
2.省会之外,能否拥有另外一个甚至不止一个重要的副中心城市
我始终认为,中国城市之间现在以及未来的竞争,不仅仅在于城市本身,同样在于都市圈的构建能力,即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能否形成强有力的抱团作战
合肥和南昌的孤城格局,注定了其作为中心城市的上限无法同武汉,长沙,郑州相比,而合肥目前来说又明显强于南昌,而在武沙郑三城中,考虑到周边的人口规模,构建大型都市圈的上限,其实最高的反而是郑州,武汉其次,长沙再次;但考虑到大型都市圈周边的发展水平,只有株洲和湘潭两个最紧密伙伴,都市圈规模上限无法相比武汉和郑州的长沙,反而有可能是发展质量最高的
考虑到武汉作为中部第一城具备明显的优势,武汉与黄冈,鄂州,黄石,孝感,仙桃等城市所共同构筑的武汉都市圈,仍将会在中部独占鳌头,郑州(开封,许昌,新乡,焦作)上限高于长沙(湘潭,株洲,益阳,娄底)但下限不如,原因已经在前文中叙述
我们可以看到,在各自的都市圈内部,长沙圈的湘潭和株洲,总体上是领先于领先于武汉,郑州的都市圈其他成员的,且以目前的发展进度来看,得益于地理上的距离,长株潭极有可能成为中西部第一个比较成体系的都市圈
再来说说安徽,这是我先前写过的一些答案
简而言之,安徽最大的优势,始终在于地缘上与中国经济的火车头——长三角沪宁杭核心区,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并且由此催生出也许是中国非沿海地区最发达的成片非省会地区,即滁马芜宣这个经济总量过万亿的环南京地带。安徽(尤其是皖中南)毗邻长三角核心区,也形成了经济辐射和物流等诸多方面的巨大优势,可以想见的是,未来芜湖极有可能继续成为非沿海地区里,发展水平最高的非直辖非省会城市——但实际上马鞍山和芜湖,算作是中西部城市是有点犯规的
另外,安徽全省的地形条件,应当也是上述各省之最优,拥有广袤的平原地带以及淮河-长江地区密集的水网,应当说安徽的自然禀赋在全国诸多省份中,都属于上乘。从地缘,地理,自然禀赋等多方面来考量,安徽未来的整体发展水平很可能在天时地利的驱动下,在中西部诸省中处于一个很优的位置
不过相比于安徽,其余三省也同样有安徽不具备的优势,简而言之
1.安徽的经济二哥芜湖的确强大,但是芜湖因为其地理地缘的特殊性,实际上很难成为省内的经济副核——众所周知,在南京都市圈的概念已经形成之后,芜湖其实也已经是大型都市圈中心城市外围的一部分,而并不是像河南洛阳,湖北玄冥二老那样相对独立的副中心。安徽经济总量的老三是滁州,滁州同样是南京都市圈的关键成员
2.我给中西部的普通地级市划了一条比较具有参考性的线,即gdp总量3000亿
我们会发现,安徽的3000亿俱乐部成员,截止2020年实际上只有芜湖和滁州,人口大市阜阳仍未跨越3000亿大关。相比之下,湖南四城过3000亿(岳阳,常德,衡阳,株洲),株洲是长沙都市圈核心成员不表,岳阳和常德作为湘北两大重镇,总量位居中西部普通地级市第5和第8,衡阳是人口大市;湖北省则拥有中西部第2和第3的襄阳和宜昌,且无论襄阳还是宜昌均位于鄂西,在中西部地级市里,具备更优秀的地缘独立性,也就意味着襄阳和宜昌也许有能力撑起一个独立于武汉的经济走廊
至于河南,则是中西部地区3000亿俱乐部成员最多的,包括了中西部地级市头牌洛阳,以及南阳,许昌,周口,新乡。南阳和周口是人口大市,而许昌也算是中西部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级市(对于非资源城市来说,经济指标的比较是有直观价值的);而江西作为本文至今为止仍旧缺乏存在感的省份,同样拥有两个30000亿俱乐部成员,沿江重镇九江,以及人口大市赣州
如果我们再把眼光放长一点,看看2500-3000亿这个层级的城市(即3000亿俱乐部候选),那么情况如下
河南的商丘,驻马店,信阳极有可能在今年就冲入3000亿俱乐部,当然这三地本身也更多是人口大市的情形使然。也就是说,未来河南作为人口众多的中原之地,是能够凭借另一种意义上的群狼战术,坐稳中西部最强省份宝座的
事实上,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说,内陆地区各省份的竞争,已经不完全是强省会之间的直面交锋了,还包括(相对独立)副核城市之间的发展表现。尤其是,能否在省会都市圈以外,培育起足够过硬的副核城市,是能够提升整个省份将来发展高度的
这里就看出江西的不足了
江西的副核发展水平其实并不差,九江作为沿江重镇,其经济指标并不逊色,而赣州作为人口大市也撑得起一个潜在的副核,但南昌作为省会,其经济总量却不如赣州+九江的总和。这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省会因为无法聚集到足够数量的人口和资源,导致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的相对滞后——除了安徽这个例外之外,中西部省份显然需要一个足够强势的省会来吸引资源的。以长沙的表现来说,现阶段的南昌理应有万亿的规模才能够达到其作为省会应该有的地位
虽然我看好安徽未来的发展水平,但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说,即安徽的皖北地区,就目前来说仍旧是国内发展水平偏低的,尤其是对比省界另一侧的江苏苏北地区,这种差异会尤为明显。安徽有区位上的天然优势,但如何把这种区位优势真正转化出来,改变皖北的不发达状况,这将会真正意义上决定安徽的上限——按照湖南,湖北,河南甚至江西的情形,安徽理应在皖北地区培植起一个能够真正充当副核的城市,因为还是那句话,马鞍山,芜湖,滁州都是南京都市圈成员,本质上当不了一个省份中合格的“副核”
2020年中部各市公共一般预算收入三大主税(湖北各地数据为2019年)
2021年1~9月中部六省地方财政(数据来源于各省财政厅,人口数据来源于七普)
2021年前三季度
安徽2809亿 人口6100万,人均4605
湖北2712.56亿 人口5780万,人均4693
湖南2417.82亿 人口6640万,人均3641
江西2352.3亿 人口4520万,人均5204
山西2144.5亿 人口3490万,人均6145
河南3363.8亿 人口9940万,人均3384
~~~~~~
加上陕西和辽宁,广西,云南,贵州等人口体量差不多的省区
陕西2171亿 人口3950万,人均5496
辽宁2162.6亿 人口4260万,人均5077
广西1443.52亿,人口5012,人均2880
云南1642.33亿 人口4720万,人均3480
贵州 1398.99亿 人口3856万,人均3628
重庆1675.8亿 人口3205万,人均5229
新疆 1172.9亿 人口2585.23万,人均4537
山东5809.5亿 人口1亿,人均5809
河北3423.8亿 人口7461万,人均4589
数据已经很明显了,湖北有话说,“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安徽江西伯仲之间,湖南垫底。
2021年上半年数据
(说明:黄色表示该项数据较高)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湖北有20项数据较高,安徽有16项数据较高。湖北还是要更占优势一些。
湖北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发展是非常好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拥有武汉这样城市的省份是不会差的。湖北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偏低了,不过税收比率很出彩,达到了80%。印象当中省份里面只有江苏、浙江、湖北、陕西能有这样的税比。这个五年好好提高提高财政收入。
安徽这个几年的发展是非常出色的。合肥阜阳芜湖滁州等城市的崛起使安徽更有竞争力了。如果安徽能再把人均数据和税收比率好好提高那就更好了。也希望这个十年安徽人口回流的可以更多。
注:1、每10万人全称是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学历人口数量。
2、新增就业全称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口。
3、表格作者自制,转载请说明。
(说明:黄色表示该项数据较高)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湖州有22项数据较高,中山有14项数据较高。湖州还是领先挺多的。
湖州人口规模不大,但是民富与人均数据还是很好的。代管的安吉、德清、长兴也是经济很好的县。湖州很全面经济上可以说是没有短板。湖州这个五年争取GDP突破5000亿人民币、常住人口超过400万人。
中山的人口吸引力很牛。经济总量、人均数据(除人均GDP)、民富等等都是很突出的。前几年中山的发展有些落寞。不过今年上半年来看中山的经济又重新回到高速发展了。这个五年中山也是要争取GDP突破5000亿人民币、常住人口突破500万人。
注:1、商品房销售那一栏全称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单位平方米。中山为预估值。
2、社会用电量全称是全社会用电量,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单位是亿千瓦时。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山是三级财政,同口径要比现在多一些,但还是没有湖州高。
4、中山规工营收、规工利润是一到五月数据。
4、表格作者自制,转载请说明。
江西经济相对于这三个有很大的差距。短时间内也看不到缩小差距的希望。不过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还是很出彩的。我觉得潜力这个词是很虚假的,很多潜力永远转变不了为现实。在经济发展上只有吸引更多你本来没有的企业才是突破,才是经济增长的可能。
我觉得这四个省未来的发展都会大放异彩,本身也不差。
湖北底子最厚,安徽地理最好。
湖北的地利主要在于武汉,汉江与长江交汇还有京广线,建国初内陆三大顶级交通线占了两个(另一个京沪线。)离湘江赣江也不远。九省通衢。
安徽虽也有两条顶级交通线,但不在安徽省内交汇。省会合肥甚至一个不挨。
所以湖北在利用地利发展时,安徽在给合肥修路。
但如今,合肥的路修的差不多了,虽不如武汉,但勉强也算个省会。更重要的是,随着长三角地价的日益增高,资本会沿江沿线而上,寻找地价便宜,与长三角交通较为方便的地区。
江西小透明,惨兮兮。
三条顶级交通线一条没有,只有次顶级的京九线。与海,还隔着山。
而珠三资本又喜欢在广佛深莞这地市大小的地方卷着,别说省外就连非珠甚至珠三其他地方发展的都很普通。
湖南,中规中矩,不像安徽那样省会先天不足耽误了发展。地理条件比江西多个顶级交通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