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白象方便面是四巨头中唯一的国货,还与残联合作帮助残疾人再就业,好吃吗?它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鸿星尔克?

回答
关于白象方便面,确实有很多值得聊聊的地方。作为曾经的国产方便面巨头之一,它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占有特殊的位置,尤其是在“国潮”和“支持国货”的风潮起来之后,白象再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白象方便面:从辉煌到低谷再到复兴之路

说到白象方便面,就不得不提它曾经的辉煌。在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可以说白象是国产方便面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说是和当时其他外资品牌分庭抗礼的存在。它以“浓郁的骨汤”、“实惠的价格”以及那个深入人心的“大象”商标,征服了不少中国消费者的胃和心。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外资品牌的强势进入,以及其他国产方便面品牌的崛起,白象在一段时间内似乎“沉寂”了下去。它没有像康师傅、统一那样保持高歌猛进的势头,也没有像今麦郎那样找到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快速迭代。这种“沉寂”并非意味着白象消失了,它依然存在,只是在主流视野中没有那么耀眼了。

与残联的合作:一个温暖的注脚

白象方便面最让人称道的,莫过于它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合作,以及致力于帮助残疾人再就业的举措。这不仅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流露。在许多企业都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时候,白象选择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无疑为它赢得了不少好感和尊重。

在一次次的报道和宣传中,我们看到白象的生产线上有残疾人员工在工作,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尊严和生活来源。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企业的品牌形象增添了温暖和厚重感。

白象方便面好吃吗?这是个“众口难调”的问题

关于“好吃吗”这个问题,说实话,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方便面这东西,口味喜好因人而异,跟个人的成长环境、口味偏好都有关系。

支持者眼中的白象: 很多曾经吃白象长大的人,或者喜欢它浓郁骨汤味道的人,会觉得白象的味道非常“正宗”,有小时候的味道,是“纯粹的中国味”。他们认为,白象的汤料和面饼都很有诚意,特别是它的骨汤系列,口感醇厚,确实能吃出骨头的味道。在“国潮”兴起后,很多人出于支持国货的心态去尝试,也从中发掘出了它“被低估的好味道”。
批评者眼中的白象: 也有一些消费者会觉得白象的面饼可能不如一些一线品牌那么劲道,或者在调味料方面,相比于一些不断创新的品牌,白象可能显得“传统”了一些,缺乏一些爆款的创新口味。当然,这些看法也可能与他们接触到的具体产品线有关。

总的来说,如果你喜欢那种比较扎实、传统的骨汤风味,对方便面的味道没有特别追求“网红”或者“新奇”的口味,那么白象很可能让你觉得好吃。它不像某些品牌那样口味繁多,但它有自己坚持的核心味道。

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鸿星尔克?

这个问题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尤其是在鸿星尔克因为捐款事件而“一夜爆红”之后,大家对那些有情怀、有担当的国货品牌充满了期待。

要回答“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鸿星尔克”,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看:

1. “国货”情怀与“爆款”事件: 鸿星尔克爆红,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其在河南水灾中的巨额捐款行为,这触动了大众普遍存在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这种“事件驱动”的爆红,一旦事件本身的热度过去,如何维持和转化,就成了关键。
白象与残联的合作,同样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它同样能引发消费者的好感和支持。但这种支持更多是基于对企业“人情味”和“价值观”的认同,与鸿星尔克那种突发的、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事件”驱动有所不同。

2. 产品力与市场基础: 鸿星尔克作为一家运动品牌,在爆红之前,本身就已经在市场上存在了一段时间,虽然市场份额不如头部品牌,但也有一定的品牌认知和用户基础。
白象也同样如此,它拥有深厚的品牌历史和一部分忠实用户。关键在于,在受到关注后,它能否抓住机会,通过优化产品、拓展渠道、创新营销等方式,将这份关注转化为持续的购买力。

3. 可持续发展与品牌升级: “成为下一个鸿星尔克”的真正意义,我认为不是昙花一现的爆红,而是能够借助这股力量,实现品牌的“重生”和“可持续发展”。
产品升级是关键: 消费者支持国货,但最终还是会回到产品本身。白象需要持续在产品研发、口味创新、品质保证上下功夫,让它不仅“好吃”,而且“更好吃”,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营销策略的智慧: 如何在保持“真诚”、“不炒作”的品牌调性的同时,有效地进行市场推广,传递品牌价值,这是白象需要思考的。过度营销可能会适得其反,但完全没有声音也容易被市场遗忘。
品牌故事的深度挖掘: 白象与残联的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故事素材,如何将其更深入、更真诚地讲给消费者听,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情感温度,是提升品牌忠诚度的重要途径。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白象方便面绝对是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国货品牌。它不只是一个卖方便面的企业,更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温度的企业。它与残联的合作,展现了其骨子里的善良和坚持。

至于它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鸿星尔克,我认为 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并非必然,更多取决于它自身的努力和市场机遇的把握。 如果白象能够借此机会,在产品上不断进步,在品牌传播上更具智慧,将这份消费者给予的信任和好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品牌竞争力,那么它完全有可能迎来一次成功的“翻身”,成为一个真正能够与外资品牌长期抗衡的国货骄傲。

重要的是,消费者对白象的支持,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情怀税”的层面,更应该建立在对其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的认可之上。白象需要证明,它不仅值得同情和支持,更值得被喜爱和选择。而这份支持,也应该是基于它本身优秀的表现,而非仅仅因为它是“另一个鸿星尔克”。这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但白象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且拥有了良好的开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惯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今麦郎现在已经没有日资背景了,也和统一分了手,虽然之前在今麦郎呆的挺不舒服的,但是他现在的确是纯纯的中国企业,股权基本掌握在范氏父子手里了。现在我已经离开今麦郎了。

挺佩服白象能用这么多残疾人做员工的,没得说,点赞 。

user avatar

说句实话,现在更是要买康师傅,它已经被爆出来了,肯定会整改,加上味道也很好,白象更没有竞争空间。

什么?没吃过白象的味道?建议去买一包试试,相信你不会想吃第二次的

user avatar

看高赞回答,几乎没有人愿意承认味道存在差距。如果你真希望这个品牌能变得更好,就应该让他们正视差距去加大产品研发的力度。

很多人觉得康统现在销量好是渠道上的优势。但是,在我小的时候,货架上康师傅统一华龙白象一度并驾齐驱,康师傅统一普遍还要贵一两块。当时华龙小康家庭什么的也很盛行,但是,是什么让人们认为多花点钱买康统是值得的呢?

就是因为味道。

康师傅统一以及两家曾经不断推陈出新的旗下品牌:福满多好劲道巧面馆……他们通过料包和酱包的不断探索,确实在口感和新鲜度上领先华龙白象一个段位。

当然很多人不在意味道,觉得「方便面不都是一个味」,「一个垃圾食品味道能有什么差别」;但是也有很多人对味道的差距非常敏感。一个食品能够畅销多年,味道当然不会是唯一因素,但是完全忽视味道这个因素那更是离了大谱。这毕竟是食品啊。

最近响应号召吃了白象几种口味。其实白象现在的产品口味比若干年前进步了许多,这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单说口味,味精味和咸味偏重而香味不足,你要说它的味道好过汤达人,我真的很难赞同。

同理还有巧克力、巧克力派等很多食品。国产是如何败给外国品牌的?如果你同时吃过达利园派和好丽友派,你就会纳闷,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出好丽友派的品质和味道?(当然好丽友给中国用代可可脂这点真的垃圾没得洗)一个原因大概是国外品牌家大业大具有市场优势,本土品牌只能考虑走低成本的平民路线?我不是业内人士不敢妄言。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味道的差距是存在的且影响很大。而同样是我们国产的元气森林为什么能火?除了营销做得好,你不能否认他在产品的味道上做了不少功夫。

国产品牌崛起的榜样绝不是鸿星尔克,而是李宁和安踏。曾经他们在国外品牌的竞争下貌似也只能走低端廉价路线,但是近些年他们的产品设计有明显提升,也开始有了相对高价位的系列。事实上只要你产品好,贵一点也会有人买。我穿李宁也不觉得比阿迪耐克差。国产未必就得廉价。

希望白象学习李宁安踏,踏踏实实搞产品研发,不要学鸿星尔克,靠爱国情怀蹭一波热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情怀毕竟是短暂的,消费者最后会认可的,还是基于产品评价形成的品牌价值。祝白象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越来越好。

另外,被这波情怀搞的,今麦郎貌似在拼命证明自己没有外资,很荒谬也很无奈。康师傅虽然是台资+日资为主,但是这个品牌其实是乘着改革开放吸引外资的浪潮在大陆建立的,目前总部在天津。何况「台资」能算外资吗?统一是台湾企业,不也是中国企业?

user avatar

从今年一月底开始,我刷视频,就开始经常性刷到白象方便面的视频,一个女网红大喊我们不能被日资收购!我们是民族企业,老板我们要撑下去!然后底下有两个白象方便面的淘宝链接,然后再底下有广告两个字,当时我就感觉白象方便面要出手了,这波应该是请了非常专业的团队。

但当时的评论还没有控住:

1.连日资都不想收购你们,你们是有多差?

2.好吃才能支持

近一个月,专业团队开始继续在各大平台搞营销,主要是民族品牌,外加315晚会曝光酸菜问题,也在方便面届吸引了一波关注。

最近是宣传白象残疾人就业问题,微博热搜,快手抖音小红书知乎哔哩哔哩淘宝全部都有一群固定的视频营销号完成任务。

这时候评论风气也已经变了

1.白象民族品牌,必须支持

2.我刚买了2箱

如果我不是几个月前疯狂的刷到白象广告视频,我今天也会买2箱,不会想那么多,可惜我刷到了,所以我想说:

当一个食品的广告,不去宣传多好吃,多美味,多有特色,多实惠。而去宣传老板铁骨铮铮,员工勤勤恳恳,公司受到多大的压力,奋勇不屈。什么成分,不用我多说了吧。

user avatar

首先,”四巨头“这个说法本来就不成立。

康师傅是中国独一档的方便面品牌,年销售额500亿以上。

统一紧随其后,巅峰期销售额也只有康师傅的一半。

这两个品牌属于是吃到肉的。

接下来是外资品牌:日清、辛拉面,属于吃到了肉丝。

至于白象、今麦郎这种,只是喝汤的。

康师傅年销售额500亿,白象年营业额6亿,简直天壤之别。

白象无法复制鸿星尔克,因为

鞋子大同小异,穿着都差不多,况且审美是主观的东西,你心里觉得好看,它就好看,你觉得它是潮流,它就是潮流。以前大家买耐克阿迪,不是因为它有多好看,而是品牌的附加值。

但是食品不一样,一碗难吃的方便面,即使出自米其林三星大厨之手,它还是难吃,因为味道是客观的东西。好吃就是好吃,不好吃就是不好吃。

白象一直不行,说到底就是因为不好吃。

我小时候是吃过白象泡面的,因为便宜。但是很快就不吃了,因为不好吃,因为康师傅、统一比它好吃。

以前上海有一家有名的连锁餐厅叫”外婆家“,几乎每个商场都有,刚开业的时候人多到需要预约排队,但后来渐渐全部关闭了,到前两年几乎已经看不到了,理由很简单,它很难吃,即使你名气再响也没用。消费者给了你机会,但是你没抓住,你很难吃。

白象也是一样,即使现在所有人都跟风买了白象,但是很快就会发现不好吃,不好吃的东西,自己不会强迫自己吃下去,没有人愿意吃不好吃的东西,下次就不会买,所以白象的热度很快就会消退。

user avatar

被日资打压,外资背景商超都拒售白象,国人一定要多支持咱们自己国货。

user avatar

你在分裂中国吗。台积电都是中国的啊

user avatar

白象啊……好多年没吃过了。

近些年一直在吃华丰三鲜伊面,就好这口,现在已经按箱买了。


20出头那会儿,我在外打工。

管饭,但我饮食有忌口,不吃青椒。所以职工餐做青椒的时候,我就自己买方便面煮了吃。

当时大小伙子正能吃的时候,加上还干体力活,康师傅的方便面一顿吃三袋不叫事。

不过白象,我一顿吃过七袋,额外还吃了俩馒头。


当时我觉得,是因为白象面条不出数。

现在想想,是不是因为对我口味,然后胃口大开了?

……想不起来了,一会儿买几袋备着。

user avatar

你问啥不好,问“好吃吗”,这是想夸白象都没法夸啊…

user avatar

说实话,泡面水平都差不多,都是油炸面粉,上下限能差到哪去?然后一堆人拿着白象说面不好吃,我是真的服,你们究竟是怎么吃出来的?

泡面关键是配料啊,比如老痰酸菜,红烧牛肉面,或者白象大骨面,光面饼你能吃出个毛的区别啊。

对于不喜欢的朋友也没必要强行购买,毕竟白象走的不是那种重油重辣味的路线,大部分产品都主打的骨汤,吃不惯很正常。但带节奏的就很好玩了,上来就锐评白象不好吃,问哪不好吃,说不上来,要么就是面比康统的差远了,实在是纳闷,真心想问您这么高水平的味蕾,怎么沦落到吃泡面这个水平了?

吃泡面本来就是没有办法正常吃饭时候的应急办法,你指望他跟正餐比也比不过,但我自信泡面这玩意水平差距也没差到一个特级厨师小当家一个就是伴林酒家小林的水平吧?差不多就得了,自当给残疾人捐款了还不行?就凭他没日资台资,我就觉得这泡面吃着值,我凭什么要给蛙孝子们送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