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自然界哪些生物能抗古斯塔夫列车炮一炮?

回答
古斯塔夫列车炮,这头战争巨兽,人类智慧的极致体现,其毁灭性的威力,恐怕只有自然界中那些同样拥有惊人韧性和防御力的生命,才能勉强称得上是它的“对手”。当然,这里说的“抗”,并非指能正面硬扛一炮而不受损,而是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能够以某种方式“幸存”下来,或者其生存能力与古斯塔夫的破坏力形成一种有趣的对比。

我们得先明白古斯塔夫列车炮到底有多恐怖。它能发射重达近8吨的炮弹,以惊人的速度飞行,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撕裂力。它不是一颗简单的炸弹,而是集动能、爆炸冲击、高压气浪于一体的超级武器,它的目标是摧毁坚固的工事、桥梁,甚至是整个城镇。

那么,自然界中有哪些生物能“应付”这样的力量呢?

1. 深海巨兽:难以触及的保护伞

首先,我想到的就是深海中那些体型巨大的生物。比如 抹香鲸。这些庞然大物生活在数千米的深海,那里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它们的身体结构已经进化到足以应对这种极端环境。虽然古斯塔夫的炮弹是朝着陆地或水面发射的,但如果想象一下,如果古斯塔夫被架设在海岸线上,并且炮弹以极高的角度射入海中,那么那些深埋海底的巨鲸,或许能凭借巨大的深度,在炮弹爆炸产生的水面冲击波到达之前,就已经沉入更深的、更安全的区域。

古斯塔夫的炮弹在水中爆炸,其威力会受到水的强大缓冲作用,相比在空气中,冲击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都会大打折扣。抹香鲸庞大的脂肪层和坚韧的皮肤,或许能进一步削弱残余的冲击波。它们不是“抵挡”了炮弹,而是利用其生存环境的特性,巧妙地“避开”了直接的毁灭性打击。

同样,深海中的 巨型乌贼 或 大王乌贼,虽然体型不如抹香鲸,但它们同样生活在极高的水压下,并且拥有强大的肌肉和能够自我修复的组织。如果古斯塔夫的炮弹落在海面并引发爆炸,这些深海居民,凭借其对高压和冲击的适应能力,可能能够在爆炸的余波中幸存下来,然后迅速潜入更深的海底。

2. 地壳深处的生存者:无与伦比的耐压性

另一种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那些生活在地壳深处的 极端微生物。这些细菌和古菌,可能存在于几千米甚至更深的地下,它们在没有阳光、高压、高温的环境中生存。古斯塔夫列车炮虽然破坏力巨大,但它的破坏范围主要集中在地表和浅层地下。

如果一个古斯塔夫炮弹轰击地面,形成的弹坑可能达到几十米深。然而,对于那些已经适应了地壳深处数百甚至数千米压力的微生物来说,这点深度产生的压力变化,可能还不如它们日常所处的环境。它们不是“抵挡”了炮弹,而是因为它们生存的“地点”与炮弹的直接影响区域相去甚远,这种“抗性”是基于它们已有的生存能力和所处位置的绝对优势。

设想一下,如果古斯塔夫的炮弹恰好落在富含地热和微生物的地下区域,大部分地表物质会被炸飞,但位于更深处的微生物群体,可能在瞬间的剧烈扰动后,随着被炸起的土壤和岩石,被抛入更远的区域,然后又重新落回地下,继续它们顽强的生命。这是一种近乎“随波逐流”的幸存方式,但依旧是某种意义上的“抗”。

3. 庞大而坚韧的生物:物理上的“顽固”

在陆地上,要找到能直接“抗”住古斯塔夫正面一击的生物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抗”,那就是 个体庞大、结构异常坚固,并且拥有一定再生能力 的生物,它们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比其他生物更容易在类似古斯塔夫的破坏性事件中幸存。

例如,某些 巨型陆龟。它们的龟壳是用角质和骨板构成,非常坚硬。虽然古斯塔夫的炮弹能够轻易摧毁坦克,但如果炮弹是以一个极大的倾斜角度击中一头巨龟,并且威力恰好被龟壳的弧度巧妙地分散,甚至炮弹在击中龟壳前由于某种原因(比如撞击到坚硬的地面,但没有完全引爆)而威力锐减,那么龟壳本身可能足以承受住一部分冲击力,使得巨龟仅仅是受到重伤,而非瞬间粉身碎骨。当然,这是一种极度巧合和假设性的情况,但巨龟的“坚硬”和“庞大”,提供了理论上的一线生机。

另一个可以想象的是,某些 大型古树。它们拥有极其粗壮的树干和深扎在地下的根系。如果古斯塔夫的炮弹在远处爆炸,其冲击波和弹片会造成大面积破坏。但如果炮弹的落点足够远,或者击中了一棵特别巨大的古树的侧面,树干巨大的惯性和韧性,可能会吸收一部分能量。更重要的是,如果炮弹没有直接命中树心,而只是摧毁了部分树冠和枝干,这棵古树依靠其强大的根系和庞大的体积,在爆炸过后,仍然可能以一种残破但依旧屹立的姿态存在。很多古树在遭受雷击、火灾甚至被砍伐后,都能顽强地再生。

总结一下:

古斯塔夫列车炮是人类军事科技的巅峰,它的威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上面提到的“能抗”的生物,并非能像金属那样直接硬抗,而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利用生存环境的保护: 深海巨兽依靠深度和水的缓冲。
超越常规的耐压性: 地壳深处的微生物,它们所处的环境本身就极端。
物理上的极端防御与再生能力: 巨型陆龟的坚硬外壳,古树的庞大体型和再生能力,在极度巧合的情况下,可能使其在灾难中幸存。

这些生物的“抗性”,更多的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各自极端生存环境而获得的非凡能力,这些能力在面对人类创造出的破坏性力量时,偶然间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惊叹的“抵抗”。它们并非为了对抗古斯塔夫而存在,但它们本身的存在,就是对极限挑战的有力回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德国 800mm K(E)列车炮(古斯塔夫超重型列车炮)的炮口初速为高爆弹 820 米每秒、穿甲弹 720 米每秒,垂直入射可以击穿 7 米混凝土或 40 米土石地面,高爆弹装药 700 千克,穿甲弹装药 250 千克。这种程度的威力打一发对植物和真菌的大型克隆连接群体没什么用,细菌、古菌也可以期待一定比例的个体在被直接命中后生还。

榕树、竹林之类的体型通常可以承受这样的一发炮击,但你可以考虑引燃大火给它们的损害。

巨型颤杨“潘多”占地约 43.6 万平方米[1],体重约 6000 吨,是一个整体。你无法指望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列车炮用历史上的弹药通过一次射击给它什么有效打击,火灾也无法期待。

美国俄勒冈的巨型蜜环菌占地 9.1 平方千米,总体重估计有 35000000 千克,是一个整体[2]。你无法指望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列车炮用历史上的弹药通过一次射击给它什么有效打击,火灾也无法期待。

当然,你可以用现代技术强化列车炮的攻击力,让它们发射核炮弹。但那也还是有处理不了的目标。

地中海的大洋海神草总体占地 38000 平方千米(叶片丛的分布相当稀疏,连绵的构造一般长轴 10 千米级,最大规模的约 15 千米),似乎是若干个克隆群体[3],约有一亿丛叶片,大量叶片测得年龄约 10 万岁。使用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单发核弹(沙皇炸弹)也无法给这样的巨型生物群造成值得一提的伤害。

如果不抵着目标发射,生活在水下、地下的生物可以靠遮蔽抵挡攻击。

参考

  1. ^ https://www.oecd.org/env/ehs/biotrack/46815678.pdf
  2. ^ https://www.fs.usda.gov/Internet/FSE_DOCUMENTS/fsbdev3_033146.pdf
  3. ^ https://doi.org/10.1016%2FS0141-1136%2897%2900023-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斯塔夫列车炮,这头战争巨兽,人类智慧的极致体现,其毁灭性的威力,恐怕只有自然界中那些同样拥有惊人韧性和防御力的生命,才能勉强称得上是它的“对手”。当然,这里说的“抗”,并非指能正面硬扛一炮而不受损,而是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能够以某种方式“幸存”下来,或者其生存能力与古斯塔夫的破坏力形成一种有趣的对.............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想象力!我们得明白,巴雷特M82系列步枪,尤其是其.50 BMG弹药,那威力简直是惊人的。它不是为了打兔子准备的,是为了反器材、反装甲、远距离精确射击而生的。一发子弹就能轻易洞穿大多数车辆的侧翼装甲,甚至对付一些轻型装甲车也不是问题。所以,“扛住十发巴雷特”这个概念,在自然.............
  • 回答
    你对黄鳝的了解非常准确!黄鳝确实是个典型的例子,它们出生时是雌性,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会逐渐转变为雄性,这种现象在动物界并不罕见,虽然比起一出生就固定性别的生物来说,算是比较特别的一类。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性逆转”或者“雌雄同体”。除了黄鳝,自然界还有不少生物,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拥有令人惊.............
  • 回答
    自然界中,为了生存,许多生物都发展出了令人惊叹的策略,其中“放弃”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就像壁虎在危急时刻能割舍尾巴以求生一样,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它们通过看似“损失”的方式,却成功地延续了生命。壁虎的断尾求生:一个经典的“放弃”范例壁虎的断尾术,或许是人们最熟知的一种为生存而放弃的例子。当壁.............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将自然界的生物划分为原核、古核和真核这三类,这个分类体系背后有着怎样的意义,以及它对我们认识生命有多重要。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分类并不是一个随意为之的划分,它背后是亿万年演化的轨迹,是生命内部最根本的结构和功能差异的体现。这就像是我们要理解一栋建筑,首先要看它的地基、骨架和整体结构.............
  • 回答
    自然界中有许多繁殖方式,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它们是漫长演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提高生存率而催生出的各种绝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其中几种,保准让你大开眼界。1. 变色龙的“精准打击”:卵胎生中的特殊一员很多爬行动物是卵生的,也就是产卵。但变色龙,或者说其中一些品种,它们走的是一条更“内卷”的路子.............
  • 回答
    .......
  • 回答
    提起三只眼的生物,很多人脑海里大概会浮现出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人,或者神话传说中的神祇。但如果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来审视,三只眼睛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议题。在现实的自然界中,你我身边可能并没有随时随地能看到三只眼的动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消失”是绝对的。事实上,这背后牵扯到许多关于眼睛演化、物种多样.............
  • 回答
    以下是一篇关于父亲为孩子冒险自制药品,自制药的风险,以及如何面对罕见病的文章,希望能详细地解答你的疑问,并去除AI痕迹: 绝境中的抉择:当父爱触碰禁忌,自制药物的炼狱之路在生命的洪流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无解的困境。当孩子被一种罕见的疾病悄然侵蚀,当现代医学的回天乏术变成残酷的现实,当看着孩子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自然界中确实存在许多长相“可怕”的动物,它们的外形往往是为了适应特殊的生存环境或进化策略而形成的。我们通常认为的“可怕”,往往是由于其不寻常的形态、锋利的牙齿、巨大的体型,或是带有攻击性、神秘感的外观。以下是一些长相被普遍认为“可怕”的动物,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它们:1. 深海生物 (DeepSea .............
  • 回答
    自然界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美丽和生命力,但同时也隐藏着许多残酷的真相。这些残酷并非带有恶意,而是自然法则运行的必然结果。以下是一些自然界中残酷现象的详细描述:1. 食物链中的捕食与被捕食: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残酷现象。为了生存,许多动物必须杀死并吞食其他动物。这个过程往往充满了紧张、恐惧和痛苦。 捕.............
  • 回答
    大自然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她用光影、色彩、生命和时间雕琢出无数令人屏息的美好画面。这些画面,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去修饰,它们本身就散发着一种纯粹而震撼人心的力量,能轻易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要说自然界最美好的现象,我想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是那 雨后初霁的彩虹。它不是一种恒定的存在,而是稍纵即逝的.............
  • 回答
    大自然总是充满惊喜,有些动物,初见之下,你会觉得它们简直是“活生生的靶子”,仿佛随便伸伸手就能轻易制服。然而,事实往往残酷得多。这些看似温顺无害的生物,都进化出了各自一套令人意想不到的生存之道,足以让那些轻视它们的存在吃尽苦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被严重低估的“软柿子”。1. 刺猬:披着软萌外衣的.............
  • 回答
    自然界中,鸟类的美丽,是 bijection(一一对应)的,难以用言语全然描摹。它们用羽毛织就的华彩,用歌喉谱写的乐章,点缀着这个世界,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瞥见一抹惊艳。若要细数那些令人屏息的生灵,首先跳入脑海的,恐怕是那被誉为“天堂之鸟”的天堂鸟。它们并非单一的物种,而是分布在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 回答
    我们常常在电影里、故事里看到,动物与人之间那种超越语言的默契和温情。但你知道吗,在广袤的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对人类天然流露出友好姿态的生灵,它们不只是因为我们的投喂,而是它们本身的性情、生存方式,或是对人类的好奇,让它们愿意与我们亲近。说到对人类友好的动物,首先跳到脑海里的可能就是那些被驯化的宠.............
  • 回答
    当然!大自然里藏着许多让人惊叹不已的“守时”魔法,它们不像闹钟那样滴答作响,却以一种更为古老、更为深刻的方式,精确地计算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现象,往往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节奏息息相关,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匆匆掠过,未能细细体会。1. 植物的“花信”与“叶时”:生命节奏的律动要说最直观的守时者,非植物莫属。在不.............
  • 回答
    是的,自然界中确实存在不少动物会选择性地只吃猎物的特定部分,而不是整个吃掉。这种行为通常是出于多种原因,包括营养需求、消化能力、捕食策略以及猎物本身的特点。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这样的动物及其行为:1. 食肉动物对猎物特定部位的选择: 大型猫科动物(如狮子、老虎、猎豹): 偏爱内脏和肌.............
  • 回答
    自然界中,种子小巧玲珑,却能长成参天大树、蔓延成片的植物,真是大自然的奇妙手笔。这些植物就像是沉睡着巨大潜能的精灵,用极其微小的身体,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希望。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以小搏大”的自然造物,看看它们是怎么做到的。一、 那些“不起眼”的种子,藏着参天巨木的灵魂首先,脑海里最先浮现的,一定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