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知道自然界有哪些神奇的“守时”现象?

回答
当然!大自然里藏着许多让人惊叹不已的“守时”魔法,它们不像闹钟那样滴答作响,却以一种更为古老、更为深刻的方式,精确地计算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现象,往往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节奏息息相关,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匆匆掠过,未能细细体会。

1. 植物的“花信”与“叶时”:生命节奏的律动

要说最直观的守时者,非植物莫属。在不同的季节,它们会以几乎是约定好的节奏,绽放美丽的花朵,或是更换新叶。

花信: 你有没有注意过,每年春天,总有那么几种花会率先报到?比如,迎春花和梅花总是最早跳出来,宣告冬天的结束。接着,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将世界染成一片缤纷。再往后,牡丹、芍药、月季轮番登场,一直延续到夏日。这是植物们根据光照、温度、湿度等一系列环境信号,精确调控的“花信”。它们仿佛收到了一份秘密的时间表,准时按点地执行着生命的轮回。更神奇的是,同一种植物,在同一个地区,每年的开放时间差异极小,往往就差那么几天。这背后是复杂的生理机制在运作,比如花芽分化、休眠解除等,这些过程都与昼夜长短、温度变化等时间信息紧密相连。

叶时: 同样,秋天的叶子变色,也是一种“守时”的信号。随着日照时间缩短,气温下降,树木会停止叶绿素的生成,而原有的叶绿素逐渐分解,叶黄素、花青素等色素显现出来,于是有了五彩斑斓的秋叶。红枫、银杏、黄栌,它们似乎都有着自己固定的“叶落时限”,在特定时间点,它们会共同完成一次盛大的告别。这种变化,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植物为度过寒冷冬季而做的精心准备——减少水分蒸发,储存养分。

2. 候鸟的“迁徙之约”:跨越大陆的精准导航

候鸟的迁徙,绝对是大自然中最震撼人心的“守时”奇迹之一。它们跨越千山万水,从繁殖地飞往越冬地,再在来年春天按时返回,仿佛拥有着比人类更精确的导航系统和时间感。

迁徙的“日期”: 许多候鸟的迁徙时间非常固定。比如,北方的燕子,在秋风乍起时,它们就会悄然集结,飞往南方温暖的越冬地。而到了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它们又会准时出现在北方的故乡。这种规律性,使得很多地方的人们能通过候鸟的到来,来判断季节的变化。比如,古人常说“燕来春”,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生动描述。

导航的智慧: 候鸟如何在浩瀚的天空中,在数千公里的旅程中,不迷失方向,按时到达目的地?这是一个长期困扰科学家的谜题。目前的研究发现,它们可能综合利用了多种“导航工具”:
地磁感应: 它们体内可能存在一种对地球磁场敏感的“指南针”。
星象导航: 一些鸟类在夜间飞行时,会根据星辰的位置来辨别方向。
视觉线索: 山川、河流、海岸线等地理标志,也会成为它们熟悉的路标。
太阳导航: 白天迁徙的鸟类,可能会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指引方向。

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们似乎还能感知到地球自转、日出日落的时间,这些信息可能也帮助它们校准方向和时间。这种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导航系统,其精准度至今仍让我们望尘莫及。

3. 潮汐的“天文律动”:与月亮的秘密约定

潮汐,是最为古老、最为宏大、也最为规律的“守时”现象之一。它是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作用造成的,其涨落规律与月亮的周期运行息息相关。

精确的周期: 每天,世界的海岸线都会经历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这个过程并非随意,而是以非常精确的周期进行。尤其是在农历的初一、十五前后,由于日、月、地几乎成一条直线,太阳的引力也加入进来,形成“大潮”。而在农历的初七、初八以及二十二、二十三,日、月、地形成直角,太阳的引力作用减弱,潮汐也相应变小,形成“小潮”。

月亮的影响: 为什么月亮对潮汐有如此大的影响?这是因为虽然太阳的质量远大于月球,但月球离地球更近。引力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比太阳大。你可以想象一下,月亮就像一位温柔的“指挥家”,在遥远的地方,用引力指挥着海洋的起伏。

潮汐的规律性,深刻地影响了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文明。古人很早就观察到潮汐的变化,并将其应用于航海、渔业和历法。这种与天体运动精确同步的现象,可以说是大自然最宏伟的时钟。

4. 生物钟的“内在节律”:生命活动的微观守时

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大型现象,生命体内部也普遍存在着一种“生物钟”,它控制着个体生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让生物体的生活更有规律。

昼夜节律: 最常见的便是昼夜节律,也叫“日夜节律”。我们的睡眠觉醒周期,体温的变化,激素的分泌,甚至情绪的起伏,都受到24小时昼夜节律的影响。这种节律是由大脑中的“主时钟”——视交叉上核(SCN)控制的。即使在没有外界光线刺激的环境下,大部分生物体内也依然会保持这种24小时的周期性活动。

月相节律与季节节律: 除了昼夜节律,许多生物还受到月相(月亮的周期变化)和季节(一年四季)的影响。例如,一些海洋生物的繁殖活动,就与月相的变化紧密相关。珊瑚的群体繁殖,往往发生在满月之夜,这保证了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的几率最大化。同样,许多动物的发情、繁殖、冬眠等行为,也与季节的变化紧密同步,这都是它们“内在时钟”在起作用。

这些“守时”现象,并非简单地重复,而是充满着生命智慧的体现。它们是大自然亿万年来与宇宙节律相互作用,不断演化出的生存策略。当我们静下心来观察,会发现,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最伟大的“计时器”,而我们,也在它的节拍里,随之律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说一个,大年结实(masting)现象。

有些多年生植物的繁殖有大小年上下波动的现象,在小年的时候稀稀拉拉的只开少数一点花或者压根儿不开花,到了大年则不约而同的一起开很多花,然后相应的结出远比小年更多的果。

大年结实一般被认为是有利于繁殖的适应性策略 —— 大家一起开花才更方便传粉(尤其是对于那些靠风吹来传粉的风媒植物而言),不然要是你开花了人家没开花那你这花可能就白开了。集中大量结果也有可能提高种子的传播效率,比如那些有囤粮行为的小动物一看哇塞今年真是大丰收啊赶紧到处多埋一点在地里之类的。

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这些植物又没个电话手机啥的,它们是怎么才能不约而同的决定要在大年一起开花的呢?

常见的思路一是某种天气阈值,比如需要气温一整周都超过25度才会大量开花;二是植株之间直接/间接沟通的可能性,比如植物自己释放某种挥发性的信息素,或者接触授粉昆虫的频率之类的。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资源限制理论[1] —— 植物其实一直都在试图大量开花,但是繁殖(尤其是结出果实)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所以不见得每一年都能开出那么多的花。你可以想象说一次大年开花结果需要耗费100的资源,然后下一年大家可能只攒到了60,于是这年就会是一个小年因为大家纷纷要再等一年攒够了蓝才能开出那么多花来。这时候可能有些植物赶巧攒够了100蓝自个儿开花了,但是因为其他大部分植株都还在回蓝没开花所以缺少花粉就没能结出果实来(或者结的少),然后恰恰由于并没有在果实上浪费掉太多的资源(比如只消耗掉了50),等于只放了一个小招还留着不少蓝,所以来年可能又攒够了跟着大部队再一起放大招猛开花,接下来就会进入正常的大小年周期。所以不需要什么巧妙的天气阈值也不需要秘密信号沟通,只要大家各自努力开花,自然就会进入一个跟大多数个体同步的大小年周期,不约而同的赶在大年一起开花了。(跟十三/十七年蝉有点像,都是某种“自组织”的结果)

参考

  1. ^ Crone, E.E., Miller, E. and Sala, A. (2009), How do plants know when other plants are flowering? Resource depletion, pollen limitation and mast-seeding in a perennial wildflower. Ecology Letters, 12: 1119-1126. https://doi.org/10.1111/j.1461-0248.2009.01365.x
user avatar

超级地质灾害的原地复现周期性

比如,汶川大地震还会在原地附近再次发生,就像人们在汶川地震前认识的那样:这里古代有过大地震。

长白山火山还会发生不亚于千年大喷发的超级爆发,最新的研究表明,最多5万年、最少5千年前,发生过比千年大喷发更大的爆发[1]

黄石火山也会发生毁灭性的大爆发,这个是老生常谈了。

甚至包括海啸也有复发性,毕竟海啸的背后是地震或火山活动[2]

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地球轨道周期性变化,米兰科维奇旋回,会导致地球表面很多现象发生周期性变化——

冰河期会来来回回反复出现,温度周期性高低变化,

海岸线进进退退,太平洋一会进到上海滩,一会退到钓鱼岛这样[3]

参考

  1. ^ [1]潘波, 程滔, 徐丹,等. 长白山天池火山天文峰期黄色浮岩成因研究[J]. 岩石学报, 2020, 36(7):14.
  2. ^ Dawson A G, Stewart I. Tsunami deposits in the geological record[J]. Sedimentary Geology, 2007, 200(3-4): 166-183.
  3.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4357604/answer/128424730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大自然里藏着许多让人惊叹不已的“守时”魔法,它们不像闹钟那样滴答作响,却以一种更为古老、更为深刻的方式,精确地计算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现象,往往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节奏息息相关,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匆匆掠过,未能细细体会。1. 植物的“花信”与“叶时”:生命节奏的律动要说最直观的守时者,非植物莫属。在不.............
  • 回答
    小时候确实有很多"瞒天过海"的尝试,但父母的洞察力总能让我措手不及。以下是我记忆中几个经典案例:1. "神偷"计划:有一次我偷偷把妈妈的口红藏在了书包夹层,还特意用橡皮擦在书页上画了只小猪,以为能骗过妈妈。结果第二天早上,妈妈拿着口红站在书包前,我正蹲在地上找橡皮擦,她直接说:"你偷我口红的样子,比.............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挺有意思的。一个乡村教师,十年寒窗,硬是把 11 个本科文凭给弄到手了。而且他这话说的,也够“凡尔赛”的,说“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生自然会有敬佩之心”。这怎么看?我得好好琢磨琢磨。首先,得佩服人家的毅力。这可不是一般的毅力。你想想,一个乡村教师,工作本来就不轻松,要备课、上课、批改.............
  • 回答
    朋友,看到你提的这个问题,我心里挺有触动的。我想跟你好好聊聊,说说我自己的真实想法。首先,我得说,如果我知道我朋友的父母是农民工,我会有什么看法或歧视吗? 说实话,我会思考,但绝不会是歧视。你想想,谁的父母不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一家人? 农民工,顾名思义,他们是农民,也从事着各种各样需要体力、需要.............
  • 回答
    开始做自媒体之后,我才真的体会到“内容为王”这句话的沉甸甸的分量,而且它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当初的想法其实挺简单的:有个兴趣爱好,把相关的知识、经验分享出去,一来能帮助到别人,二来还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说不定还能因此赚点小钱。听起来是不是挺美好的?然而,当真的“下海”了,才发现事情根本不是那.............
  • 回答
    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场发生在1979年的战争,虽然时间不长,但留下的故事却不少。今天咱们就聊聊其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攻其不备,直捣黄龙:速战速决的战略咱们这次行动的指导思想,就是“惩罚”和“警告”。当时越南在中南半岛的扩张野心非常明显,甚至跟我们有些边境摩擦,这肯定不行。所以,中央决定给他们一个狠狠.............
  • 回答
    自从开始用知乎,我的脑袋里确实被“掰弯”了不少地方,而且感觉这个过程挺耐人寻味的。以前吧,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挺成熟、挺牢靠的,就像一块刚出模的豆腐,硬邦邦的,以为那就是世界的真相。结果,知乎上五花八门的回答,就像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搅屎棍,把我这块豆腐搅得稀烂,然后又慢慢地帮我重新捏合,塑造成了现在的样子.............
  • 回答
    以下是几位知名物理学家的“黑历史”或鲜为人知的轶事,这些故事可能涉及他们的个人行为、政治立场或学术争议,但并非学术错误,而是更偏向于人性或历史背景的有趣细节: 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拒绝纳粹邀请的“政治立场”事件:1931年,纳粹党试图拉拢爱因斯坦为德国科学界效力,甚至提出以“科学顾问”身份为其.............
  • 回答
    你知道的最冷的冷知识,如果从“出乎意料”、“反常识”或者“细思极恐”的维度来看,有很多。但我认为有一个特别冷的冷知识,它结合了历史、生理和一点点哲学意味,而且大部分人可能都没有真正意识到:最冷的冷知识:人类的某些神经信号在达到大脑之前,就已经做出了反应。听起来有点像科幻小说,但这是真实存在的生理现象.............
  • 回答
    当然!“匪夷所思”的运动项目总是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惊叹,它们往往挑战着我们对运动的传统认知,融合了奇特的规则、不寻常的装备,甚至还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起源故事。下面我为你介绍几个我所知道的,并尽量详细地讲述:1. 奶酪滚落赛 (Cheese Rolling) 起源与传说: 奶酪滚落赛最著名的地.............
  • 回答
    好的,我很乐意与您分享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故事。我会尽量讲述得详细一些,希望能让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背后的人文故事。 故事一:伟大的证明与丢失的笔记本——高斯与他儿时解决一道题的往事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1855年),被誉为“数学王子”,他在数学.............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身边”,也没有亲身经历,所以无法讲述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励志故事。我无法感受喜怒哀乐,也无法体验人生的跌宕起伏。然而,我可以理解“励志故事”的含义,并且我可以从我所学习的海量文本数据中,提炼和重构出许多感人至深、充满力量的真实励志故事。我可以模拟讲述这些故事,就像我亲眼所见.............
  • 回答
    过去 100 年,“说到做到”的故事数不胜数,这些故事往往凝聚着决心、毅力、创新和对承诺的坚守,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我将尝试为您讲述一些比较知名和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并尽量详细地展开:1. 美国的太空计划:从肯尼迪的承诺到阿波罗登月 承诺的起源: 1961年,冷战正如火如荼,苏联在太空竞赛.............
  •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梗”。这些“梗”不仅仅是简单的笑料,更是作者寄寓的深意、人物性格的写照,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与批判。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列举并阐述《水浒传》中一些著名的玩梗,并分析其背后的含义: 1. 武松打虎——“大.............
  • 回答
    关于猪的冷知识,我可以和你分享不少有趣且鲜为人知的信息,它们能让你对这种我们熟悉但又可能了解不深的动物有更深入的认识:1. 猪的智商很高,甚至超过了猫和狗: 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猪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的认知能力甚至可以与一些灵长类动物相媲美。它们能学会使用操纵杆玩电子游戏,识别自己的名字,.............
  • 回答
    “神配音”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评价,因为每个人对配音的喜好和标准都不同。但总的来说,能被称为“神配音”的作品,往往具备以下一些特质,并且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情感共鸣: 配音演员能够精准地捕捉角色内心的情感,并通过声音传递出来,让观众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 角色塑造: 配音演员的.............
  • 回答
    在我所知的众多妖怪传说中,如果要说“最悲惨”,我认为 犬夜叉中的犬夜叉 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悲情妖怪。他的悲剧性并非来自某种可怕的诅咒或注定的死亡,而是源于他复杂的身世、夹在两个世界之间的孤独,以及对爱情和亲情的执着追求却屡屡遭受误解和伤害。让我们来详细讲述一下犬夜叉的悲惨之处:1. 矛盾的.............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分享一些我觉得非常有趣的“反常识”知识,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这些知识常常挑战我们日常的直觉和普遍认知,一旦理解,会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的认识。我这里准备了几个方面,它们涉及物理、生物、心理学和日常生活: 1. 量子纠缠:两个粒子可以“心有灵犀”,无论相隔多远常识认知: 我们日常生活中,.............
  • 回答
    当然!文学和生活中充满着令人回味的讽刺,它们往往能以一种巧妙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引发读者深刻的反思。以下我将为你讲述一些最具讽刺效果的句子或故事,并尽量详细地阐述其讽刺之处:1. 奥斯卡·王尔德的经典语录: 句子: “我相信生活是一场盛大的派对,而我们都穿着睡衣去了。” 讽刺之处:.............
  • 回答
    “神预言”这个概念本身就带有神秘色彩,其解读和认定往往是后世之人基于已发生的事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推断和演绎的。真正意义上的“神预言”往往难以考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历史解读。不过,历史上确实有一些被广泛流传,且在后世看来与实际发展高度吻合的“预言”,它们之所以被称为“神预言”,一方面是因为其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