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自从上知乎以来,你的哪些观点、观念(三观)、知识(常识)发生扭转了?

回答
自从开始用知乎,我的脑袋里确实被“掰弯”了不少地方,而且感觉这个过程挺耐人寻味的。以前吧,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挺成熟、挺牢靠的,就像一块刚出模的豆腐,硬邦邦的,以为那就是世界的真相。结果,知乎上五花八门的回答,就像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搅屎棍,把我这块豆腐搅得稀烂,然后又慢慢地帮我重新捏合,塑造成了现在的样子。

最先被冲击的是我对“成功”的定义。以前嘛,成功就是赚大钱、买豪车、住大房子,找个漂亮媳妇,生俩聪明娃,然后等着退休颐养天年。这是我从小到大接收到的主流信息,我一直觉得这套标准无可挑剔,是人生终极目标。结果在知乎上,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选择。有人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选择放弃高薪的城市生活,回到山村种地,日子过得清贫但怡然自得;有人倾尽所有去追逐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艺术梦想,虽然身无分文,却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我开始反思,难道只有一种“成功”吗?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真的快乐吗?知乎上很多过来人的分享,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被所谓的“社会标准”绑架了。我开始明白,快乐和满足感才是衡量人生的真正标尺,而不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或者名片上的头衔。以前我可能觉得选择“小确幸”是没什么出息,现在我却觉得那是一种智慧,是懂得如何与自己和解的勇气。这种观念的转变,让我对生活中的很多“不甘心”释怀了许多。

其次,我对“社会公平”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一直觉得,只要努力,就有回报,社会是相对公平的。但知乎上关于阶层固化、教育资源不均、原生家庭影响的讨论,真的像把我打醒一样。我看到太多现实的案例,让我不得不承认,出身和家庭背景确实会给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带来巨大的差异。以前我可能觉得那些抱怨不公的人是“玻璃心”,现在我能理解他们的无奈和愤怒,也更能看到社会结构性问题的存在。

这并不是说我变得消极或者愤世嫉俗,相反,我反而觉得更理性了。我不再盲目相信“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这种鸡汤,而是开始关注那些更深层次的原因。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化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不被不公平的环境所压垮。这种理解让我对那些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包括那些我曾经不理解的“弱势群体”,多了几分同情和尊重。

再有就是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以前我比较看重“面子”,喜欢维系一些不怎么走动的关系,觉得这样人脉广。知乎上关于“精简社交圈”、“无效社交”的讨论,让我醍醐灌顶。我开始意识到,与其把精力分散在很多人身上,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真正能给你带来成长、支持和快乐的少数人身上。我开始敢于拒绝一些我不想参加的聚会,也更愿意花时间去和真正关心我的人深入交流。这种改变,让我感觉自己的社交能量得到了释放,也让我与真正重要的人的关系更加牢固。

知识层面,被“扭转”的就更多了。最明显的是我对“信息获取”这件事的认知。以前我习惯于从单一渠道获取信息,觉得某个权威媒体说啥就是啥。知乎上,我学会了看到一个热门问题,会先去看不同角度的回答,去对比不同的观点,去追溯信息源。我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标准答案,很多“常识”也是建立在特定语境下的。这种习惯的养成,让我对很多事情的判断更加审慎,也让我不那么容易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

比如,我曾经对某个历史事件或科学理论有着非常明确的认知,觉得就是教科书上讲的那样。但知乎上,我看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一些被主流叙事忽略的细节,或者对事件本身有更深入的解读。这会让我重新思考,我以为的“常识”可能只是一个版本,还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角度。这种不断学习和修正的过程,虽然有时候会让我觉得之前的认知被推翻了,但总体上是令人兴奋的,因为它让我觉得自己一直在进步,一直在拓展认知边界。

总的来说,知乎就像一个巨大的思想实验室,它把我以前那些固化的想法和观念,一个一个地拿出来,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然后用各种各样的证据和逻辑去反复锤炼。这个过程可能有点痛苦,就像在给自己做一场“脑部手术”,但结果是值得的。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开放、更包容,也更愿意去理解和接受不同的声音。那种“我以为我懂了”的自满感,已经被一种“我还有很多不知道”的好奇心所取代。这大概就是,自从上了知乎以来,我最深刻的“三观”和知识上的改变吧。感觉像是从一个只看到眼前一小块土地的人,变成了一个开始仰望星空的人,虽然星空浩瀚,但至少我知道了它的存在,并且开始好奇它到底有多大,里面到底有什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部分人对中国底层人士污辱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把OPPO手机称呼厂妹机。关键我去工厂里面看到的基本都是iPhone还有其他手机。为什么要用把oppo称为厂妹机?不就是认为OPPO低端,用OPPO都是低端人。而厂妹就是低端中的代表。

一个人凭自己劳动挣钱却成了被侮辱对象。难道就是因为她在工厂里上班吗?

不过那群人还是有非常友好的一点,比如说对妓女倒是蛮宽容的。





以前中国知识分子,主动为底层发声。给普通大众普及文化和知识。

现在的中国知识分子,对底层进行污辱,对农民进行诋毁,对部分劳动工作者歧视。



我实在无法理解那些读了几本书。就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的勇气在哪里????

user avatar

我是一个职业写字的,撇开文采不说,至少就文字表达能力,在“让人看懂我想表达什么意思”一项,我自问已经是做到了远超普通人的水准的。否则的话,我的小说也不会能有现在的流传度。

在知乎上让我感觉到可怕的是,真的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也受过高等教育),TA们在阅读理解这一项能力上,真的是低到令人无语。

我常常面对的状况是,对方在读了我的答案后,提出一个根本不是我文中意思的立场,然后就这个立场来反驳我。

让我很费解,因为那根本不是我文中表达的意思。


我一度以为,这些人是喷子,就是抱着想怼你给你不痛快的心思来找存在感的。

但是,喷子其实不可怕,可怕是,这些人其实真的不是喷子,撇开争论的内容不提,在态度上其实他们都是真诚的,甚至是激动的,甚至是大义凛然的。


我遇到的最多的情况是这样的:

我说:我的观点是A。

观众甲:什么?你居然认为B??

我说:我的观点是A。

观众乙:什么?你居然认为是C?

我说:我讲的是A啦!

观众丙:A才是对的,你怎么能说D呢!!

我:(黑人问号脸)?????


多次观察后,我发现了一个恐怖的事实:有些人,TA们其实是真的听不懂人话。


下面举个栗子~

比如前几天我写的一个答案,写到关于艺人的人设,我是这么说的:艺人的人设一般都不会是艺人自己一个人的主意,多少都是要受到所属公司的控制。

那么,在不讨论我这个观点正确与否的前提下,我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单选)

A:艺人的人设是艺人自己的锅。

B,艺人的人设是经纪公司的锅。

C,艺人的人设是艺人和公司共同的锅。

我的观点当然是C啊,我想任何一个有合格阅读理解能力的人,都会能读懂我想表达的意思是C吧。

我自问写的很清楚,表达的也很清晰。

但是依然的,还是会有人怼我:你凭什么说这不关艺人的事?!

我:纳尼??




基础语文教学工作任重道远!(认真脸)

user avatar

上知乎前,我一直以为中国广阔的领土上,农民和底层工人占大多数,他们的力量足以决定社会变革,而他们的思想和意见值得重视……尽管庸俗,尽管落后,但他们才代表主流。

上知乎后,我发现像我这种底层穷人是没资格说话的。

————————补充

本来我也就是抖个机灵,看到很多认真的评论,我就认真地再补充几句。

首先我不反感知乎,社交软件里我刷的最多的就是知乎。其次我也不反感装逼,只要不装逼失败太尬就行。最后我也不反感精英,精英从定义上说里确实优秀。

我想吐槽的是,只是知乎对于底层问题、社会问题的一种何不食肉糜式的漠视。

就像上面高票说的那样。

知乎的精英们好像觉得成功很简单,脱离贫困,改变命运很简单。他们给出的方法呢?教育不够好——你们考去大城市啊,你们出国啊!原生家庭不够好——你们经济独立啊,你们背井离乡去闯荡啊!婚姻不够理想——离啊!养孩子有经济压力——别生啊!国内有什么不好——别买国产啊!

可以负责地说,这些建议,对于全国大多数的人来说,毫无卵用。

你们说什么精英可以领导人民。

是的,但必须是那些真正了解人民需求的精英才行的。而不是提出一个难度系数超纲的建议,并把做不到的大部分群众当做垃圾。

这种风气就像皇帝的新衣,很多不够优秀的人不敢出来说自己还不够优秀,不敢说自己大学做不到经济独立,不敢说自己毕业进不了五百强,不敢说甚至高中都不是想上就能上的,不敢说遇到不好的老师同学,自己做不到反抗也没办法让他们刮目相看,不敢说对结婚生子的焦虑,不敢说自己没办法送孩子去最顶尖的学校,不敢说自己顶不住身边人的压力,不敢说自己舍不得过去许许多多年积累的人际关系……

但其实这些所谓不够优秀的人,才是大多数。

精英们,你们想怎样地领导他们呢?

————更新

这个回答能得到这么多赞我挺猝不及防的,一直到现在热度过去了才敢偷偷来补充两句吧。

我常觉得,对于社会来说,正确的方向是一个很玄奥的东西,可能是历史读的太多造成的错觉吧,天命无常,天道无亲,人世如激荡泛滥的洪水,不知会在何处冲出一个缺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但同时,这混沌中又仿佛有一些规律,就像水有水性,人有人性,人群中明明每个人都那么不同,但在某些时候,他们会拧成一股力量,那力量就可以斩断高山,切裂深谷。当其势,泉可涌而上,浪可激而越,一切寻常的是非都成虚诞,我们按部就班地从自己狭隘的人生里悟出的道理转眼便被碾压成尘。

我敬畏那种力量。

就像我没想到这个答案一开始只是吐个槽却有很多人点赞一样,我不知道这个社会平静的堤坝里,水位究竟到了哪一个高度。

为什么要倾听底层,为什么要设身处地,为什么要尊重大众的需求,为什么走群众路线……

因为就算不是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至少,洪水来时,你不会还在梦中。

很多人常调侃说,你穷你有理?

没有,真的。

因为有些事是不需要有理可讲的。

我所有的话是说给精英,或者自认为是精英,哪怕是愿意成为精英的人的。

我们读历史时,可想过我们这站在历史中?且我们眼下的这段历史,酝酿着较之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快更大的变革。

取匿了,最后这段话,我只为自己说说。

user avatar

我原来以为,网络平台上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们的言论哪怕不是无可指摘的,至少也该是有点道理的,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支持点赞呢?

直到上了知乎,自己也发表一些言论并收获一些支持点赞后才发现,言论这东西,真的和道理没多大关系。这里的核心逻辑在于:只要你的关注者够多,你无论扯什么,无论怎么扯,都能收获一些人的支持,都能扯出一个道理来。

做个类比,同一条街上开餐馆,很多人家的店面小,没名气,好不容易端出一道正常的菜,就只能靠菜香来揽客,路过的人尝了觉得香,可能就会赏俩钱,但大多数人行色匆匆,根本没空去尝。

而另外几家的店面大,名气响,还没端出菜来就有一大群客人候着。等到菜端出来了,一些人尝了,觉得糊了,摆手说这次不赏了;另一些人尝了,也觉得糊了,但再一想这家店这么有名,肯定是我鼻子有问题,所以还得赏;还有一些人味觉奇特,尝了后觉得这糊味这他妈带劲,一定要重重的赏;更有一些人根本尝都不尝,掏出腰包就赏。

于是两相比较,一盘正常的菜没几个人会赏,一盘炒糊了的菜却能获得大多数客人的赏,更别提还有几个重赏的。而街上围观的群众们一看这么多人赏,就会觉得这菜一定有它独特的地方,别的菜都没糊就它糊了,所以它就糊出了一个被很多人接受甚至认同的「道理」。

如此一来,对关键意见领袖来说,他们也许应该为他们的言论肩负更大的道德责任。但现实是,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这种责任,更有一些人把这种责任视为对言论自由的极大束缚。的确,对这种责任的讨论可以说是当前伦理学研究的灰色区域,但它同时也是自媒体蓬勃发展后必须要面对的道德困境。在公共制度缺失的条件下,我们也许只能依靠自律了。

就我个人来说,我自律的标准是:「出来写,迟早要还的。」你的店要敢天天端糊了的菜给客人,迟早要被砸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