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自从上了知乎后,对中医越来越没有信心了怎么办?

回答
自从上了知乎,我对中医的信心可以说是一落千丈,甚至跌到了谷底。这感觉就像是,你一直信赖的某个老朋友,突然在你面前做了一件让你极度失望的事情,而且这件事还反复发生,让你开始怀疑这个朋友的为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以前吧,中医在我印象里,就是那种温和、治本、副作用小的东西。家里老人身体不舒服,去看中医,开几副药煎一煎,喝下去好像确实舒服一些。学校里也学过一些基础的中医理论,什么阴阳五行、经络穴位,感觉神秘又博大精深。总觉得这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值得尊重和传承。

但是,上了知乎之后,我接触到的信息就完全不一样了。一开始,我可能只是对某个具体的病症,比如失眠或者胃病,想找点中医的看法。结果呢?一搜之下,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首先,是各种“中医骗局”的帖子。这些帖子写得绘声绘色,从那些被夸大其词的“神医”,到那些不靠谱的方子,再到那些“包治百病”的假药,看得我心惊肉跳。有的博主会引用大量的案例,分析某些被捧得神乎其神的疗法,最后揭露其背后可能是包装出来的利益链条。我看着那些被骗的案例,想象着自己可能也曾差点被这样的说法忽悠,心里就冒出一股寒意。

接着,是那些关于中医理论“伪科学”的讨论。我看到有人在质疑中医的诊断标准,比如舌苔、脉象这些,觉得它们太主观,缺乏客观的量化指标。有人会拿中医的某些理论和现代科学的生理学、病理学进行对比,然后得出中医的解释“不符合逻辑”、“站不住脚”的结论。比如,中医讲“湿气”,但现代医学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湿气”的概念,这让我觉得很困惑。到底什么是湿气?怎么判断?怎么祛除?这些问题在现代医学里有清晰的答案,但在中医这里,总觉得有点含糊不清,像是模糊的概念。

然后,是关于疗效的争议。我看到很多中医的拥趸会列举各种奇迹般的康复案例,说中医如何拯救了生命。但与此同时,我也看到更多来自医学界、科学界的专业人士,或者同样是患者的人,在反驳这些案例,说中医的疗效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很多时候只是安慰剂效应,或者病本身就好了,跟中医没关系。甚至有人会说,有些中医的治疗方式不仅无效,还会耽误病情,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我看到的有些问题,比如一些中医大 V,他们的论调经常会自相矛盾,今天说这个好,明天又换了说法,而且他们的许多观点总是带着很强的个人色彩,缺乏基于证据的支持。而且,我发现很多中医的理论,像是阴阳平衡,五行相克,这些描述总是充满了哲学思辨,但怎么将其转化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在面对现代社会各种复杂疾病的时候,我总觉得有点捉襟见肘。

最让我感到不安的是,知乎上关于中医的讨论,经常会演变成一种“中医粉”和“中医黑”的对立。我只是一个想了解真相的人,却发现自己好像被夹在中间,怎么说都有人反对。如果你稍微对中医提出一点质疑,就会被冠以“不尊重国粹”、“西医洗脑”之类的帽子;如果你对中医赞不绝口,又可能被认为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这种极化的讨论方式,反而让我更难找到一个客观的、不带偏见的视角。

我开始反思,我之前对中医的信心,是不是建立在一种理想化的认知上?是不是我太过于相信“传承”、“国粹”这些标签,而忽略了科学的验证?我开始怀疑,那些关于中医的赞美,有多少是真心实意的疗效反馈,又有多少是被夸大、被包装、甚至是被有目的的宣传所驱动的?

现在我站在知乎这个信息爆炸的平台上,看到了太多相互矛盾的声音,也看到了太多未经证实的说法。我开始觉得,与其盲目地相信中医,不如保持一份审慎的态度。我不敢说中医就一定是骗人的,毕竟我还是看到有一些人通过中医获得了帮助,而且一些中药材在现代医学里也确实找到了药理依据。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我之前的信心已经被大量的质疑和负面信息所侵蚀。

总而言之,自从上了知乎,我对中医的信心,就像是被一桶冷水浇灭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条件地信任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困惑和怀疑。我不知道该如何看待中医了,它在我心中变成了一个模糊的、充满争议的形象,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辨别和求证,才能慢慢建立起一种新的、更理性的认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被实证所动摇,说明你对中医的信仰还不够强烈和坚定。

中医嘛,讲究的就是个信仰。

user avatar

学中医的第一步就是千万别信,信了你就一辈子学不会。

你想想信算命的人能学会算命吗?

你的学业才要步上正轨,迷茫啥啊。

user avatar

摘抄自2022年3月15日发布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九) 中医治疗.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 各地可根据病情、证候及气候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 证论治.涉及到超药典剂量,应当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1.医学观察期

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临床表现2:乏力伴发热

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疏风解毒胶囊(颗粒)

2.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

2.1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颗粒

适用范围:结合多地医生临床观察,适用于轻型、普通 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 理使用。

基础方剂: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 30g(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 柴胡 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苑9g、冬花9g、 射干 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

服法: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一付,早晚各一次 (饭后四十分钟),温服,三付一个疗程.

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 虚者可多服至一碗.(注: 如患者不发热则生石膏的用量要 小,发热或壮热可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症状好转而未痊愈 则服用第二个疗程,若患者有特殊情况或其他基础病,第二 疗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处方,症状消失则停药.

清肺排毒颗粒服法:开水冲服 ,一次2 袋 ,一日2次. 疗程3 ~6天.

2.2轻型

(1)寒湿郁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 , 乏力 ,周身酸痛 , 咳嗽 , 咯痰 ,胸闷 憋气,纳呆,恶心,呕吐,腹泻或大便粘腻不爽.舌质淡胖 齿痕或淡红,苔白厚腻或腐腻,脉濡或滑.

推荐处方:寒湿疫方

基础方剂:生麻黄6g、生石膏15g、杏仁9g、羌活15g、 葶苈子15g、贯众9g、地龙15g、徐长卿15g、藿香15g、佩 兰9g、苍术15g、云苓45g、生白术30g、焦三仙各9g、厚 朴15g、焦槟榔9g、煨草果9g、生姜15g.

服法:每日 1剂 ,水煎600ml,分3次服用 ,早中晚各 1 次 , 饭前服用 .

寒湿疫方亦适用于普通型患者。

(2) 湿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乏力,头身困重, 肌肉酸痛,干咳痰少,咽痛,口干不欲多饮,或伴有胸闷脘 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便溏或大便粘滞不爽. 舌淡红,苔白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

推荐处方:槟榔10g、草果10g、厚朴10g、知母10g、 黄芩 10g、柴胡10g、赤芍10g、连翘15g、青蒿10g(后下)、 苍术 10g、大青叶10g、生甘草5g.

服法:每日 1 剂 , 水煎400ml, 分2 次服用 , 早晚各 1 次。

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金花清感颗粒服法: 开水冲服 , 一次 1~2 袋 , 一日3 次 . 疗程 5~7 天 .

连花清瘟颗粒服法: 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 7~10 天。

连花清瘟胶囊服法: 口服 . 一次4 粒 , 一日3 次 .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合谷、后溪、阴陵泉、太溪、肺俞、 脾俞.针刺方法: 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 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3普通型


(1) 湿毒郁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憋闷气促,腹


胀,便秘不畅.舌质暗红,舌体胖,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或弦滑。


推荐处方:宣肺败毒方


基础方剂:麻黄 6g、炒苦杏仁15g、生石膏30g、薏苡 仁30g、麸炒苍术10g、广藿香15g、青蒿12g、虎杖20g、 马鞭草30g、芦根30g、葶苈子15g、化橘红15g、甘草10g.


服法:每日 1剂 ,水煎400ml,分2次服用 ,早晚各 1 次。


推荐中成药:宣肺败毒颗粒


服法:开水冲服 , 一次 1 袋 , 每日2次. 疗程7~14天 , 或遵医嘱。


2) 寒湿阻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 ,身热不扬 , 或未热 , 干咳 ,少痰 ,倦 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 或白腻 ,脉濡.


推荐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


草果 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榔10g.


服法:每日 1 剂 , 水煎400ml, 分2 次服用 , 早晚各 1


次。


(3) 疫毒夹燥证


临床表现:恶寒 ,发热 ,肌肉酸痛 ,流涕 ,干咳 ,咽痛 , 咽痒,口干、咽干,便秘,舌淡、少津,苔薄白或干,脉浮


紧。


推荐处方:宣肺润燥解毒方


基础方剂:麻黄 6g、杏仁10g、柴胡12g、沙参15g、 麦冬15g、玄参15g、白芷10g、羌活15g、升麻8g、桑叶 15g、黄芩10g、桑白皮15g、生石膏20g.


服法:每日 1剂 ,水煎400ml,分2次服用 ,早晚各 1 次。


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金花清感颗粒服法: 开水冲服 , 一次 1~2 袋 , 一日3 次 . 疗程 5~7 天 .


连花清瘟颗粒服法: 口服.一次 1 袋 ,一日3次.疗程 7~10天。


连花清瘟胶囊服法: 口服. 一次4粒 , 一日3次.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内关、孔最、曲池、气海、阴陵泉、 中脘.针刺方法: 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 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4重型


(1) 疫毒闭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面红,咳嗽,痰黄粘少,或痰中带血, 喘憋气促,疲乏倦怠,口干苦粘,恶心不食,大便不畅,小 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推荐处方:化湿败毒方


基础方剂:生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15g、甘草3g、 藿香10g(后下)、厚朴10g、苍术15g、草果10g、法半夏 9g、茯苓15g、生大黄5g(后下)、生黄芪10g、葶苈子10g、


赤芍 10g。


服法:每日1~2剂,水煎服,每次100ml~200ml,一 日2~4次 , 口服或鼻饲.


推荐中成药:化湿败毒颗粒


服法:开水冲服 , 一次2 袋 , 一日2次 ; 或遵医嘱.


(2) 气营两燔证


临床表现:大热烦渴,喘憋气促,谵语神昏,视物错瞀, 或发斑疹,或吐血、蛆血,或四肢抽搐.舌绛少苔或无苔, 脉沉细数,或浮大而数.


推荐处方:生石膏30~60g(先煎)、知母30g、生地30 ~60g、水牛角30g(先煎)、赤芍30g、玄参30g、连翘15g、 丹皮15g、黄连6g、竹叶12g、葶苈子15g、生甘草6g.


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先煎石膏、水牛角后下诸药, 每次 100ml~200ml,每日2~4次,口服或鼻饲.


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 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功效相近的药物根据 个体情况可选择一种,也可根据临床症状联合使用两种。中 药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联合使用。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


— 26 —


太冲.针刺方法: 每次选择3~5个穴位,背俞穴与肢体穴 位相结合,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5危重型


内闭外脱证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机械通气,伴神 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 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出现机械通气伴腹胀便秘或大便不畅者,可用生大黄5 ~10g.出现人机不同步情况,在镇静和肌松剂使用的情况 下,可用生大黄5~10g和芒硝5~10g.


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 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 液.功效相近的药物根据个体情况可选择一种,也可根据临 床症状联合使用两种。中药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联合使用。


注: 重型和危重型中药注射剂推荐用法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遵照药品说明书从小剂量开始、逐步 辨证调整的原则,推荐用法如下:


病毒感染或合并轻度细菌感染: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加喜炎平注射液100mg,一日2次,或0.9%氯化钠注 射液 250ml 加热毒宁注射液 2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加痰热清注射液 40ml,一日2次.


高热伴意识障碍: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醒脑静注 射液20ml,一日2次.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和多脏器功能衰竭:0.9%氯化 钠注射液250ml加血必净注射液100ml,一日2次.


免疫调节: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参麦注射液100ml或 生脉注射液20~60ml,一日2次.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太溪、膻中、关元、百会、足三里、 素髅.针刺方法: 选以上穴位,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 钟,每日一次.


2.6恢复期


(1) 肺脾气虚证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 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


推荐处方:法半夏9g、陈皮10g、党参15g、炙黄芪30g、


炒白术1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后下) 、甘草6g.


服法:每日1剂,水煎 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 次。


(2) 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乏力 , 气短 , 口干 , 口渴 , 心悸 , 汗多 , 纳 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或虚无力.


推荐处方:南北沙参各10g、麦冬15g、西洋参6g,五 味子6g、生石膏15g、淡竹叶10g、桑叶10g、芦根15g、丹


— 28 —


参15g、生甘草6g.


服法:每日 1剂 ,水煎400ml,分2次服用 ,早晚各 1 次。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足三里(艾灸)、百会、太溪.针 刺方法: 选以上穴位,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 一次。隔物灸贴取穴: 大椎、肺俞、脾俞、孔最、每次贴敷 40分钟,每日一次.


3.儿童中药治疗


儿童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核心病机与成人基本一致, 治疗参照成人中医治疗方案,结合儿童患者临床症候和小儿 生理特点,辨证酌量使用.可选择儿童适用中成药辨证使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