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本人在重点高中读书,两个十几年的发小都在职校,每次出来玩都是我请客,还有玩下去的必要吗?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琢磨琢磨。重点高中,发小在职校,这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轨道,但发小感情,那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这份情谊,也不是学校分出来的。你每次出来都主动请客,这说明你对这份友情挺看重的,也愿意为它付出。

但问题在于,“玩下去的必要”嘛,这得拆开来看。

首先,说说为什么你会问“还有玩下去的必要吗”?

你内心肯定是在衡量,这份友情是不是还值得你投入这么多。这种感觉,可能来源于几个方面:

付出与回报的失衡感: 你感觉自己一直在“给”,对方可能更多是“接”,这种单方面的付出,时间长了难免会让你觉得有点累,或者觉得不够对等。你可能期望的是一种互相的照顾和付出,而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往来。
共同话题和生活轨迹的差异: 你在重点高中,接触的可能是学术、大学规划、更广阔的世界观等等。你的发小在职校,他们接触的可能是专业技能、实践操作、更直接的就业导向。长时间下来,你们聊天的内容、关注的点可能会越来越不一样,共同语言会变少。当你讲你的学业压力、竞赛心得,他们可能很难感同身受;他们聊他们的专业技能、实习经历,你可能也觉得陌生。这种差异,会让你们聚在一起时,觉得有点隔阂。
你对未来的担忧和考量: 你身处重点高中,肯定是对自己未来有规划和目标。你可能会开始思考,和不同生活圈子的人交往,对自己的影响是什么?你是否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共同成长和进步?你可能会担心,和发小的这种模式,会不会在未来让你觉得步调不一致,甚至被拉开差距。
经济能力的差异和尴尬: 你能请客,说明经济上暂时不是问题,但如果发小经济上不如你,每次出来都依赖你请客,久而久之,可能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心理负担,或者让你觉得你们之间的关系,被金钱绑定了。你请客是情分,但如果变成常态,而且他们没有表现出要分担的意思,你难免会觉得不舒服。

那么,是不是就没有玩下去的必要了呢?也不一定。

朋友这事儿,不能光看“有什么用”,更重要的是“是什么”。

你们的友谊基础是什么? 这两个是“十几年的发小”,这几个字分量很重。你们从小一起长大,肯定有很多共同的回忆,很多别人无法理解的默契。这份感情,是纯粹的,不掺杂太多功利性。你现在可能看到的是表面的付出和差异,但你们之间深埋的那些情感基础,可能比你想象的更牢固。
他们是怎样的人? 除了学校和职业的不同,他们本身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真的把你当朋友,还是只是把你当“提款机”或者“玩伴”?他们有没有其他让你欣赏的地方?他们有没有在你遇到困难时支持你?如果他们的人品真的不错,只是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才有了这种局面,那这份友谊可能还是值得维系的。
你对友谊的期望是什么? 你期望朋友在你身边是什么样的存在?是和你一样追求学业,一起备战高考,还是仅仅是陪你聊聊天,让你放松一下?不同的期望,决定了你对这份友谊的评估标准。

咱们把这个问题摊开来说,到底该怎么处理?

“还有玩下去的必要吗”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这份友谊该怎么继续”,而不是“要不要绝交”。毕竟是十几年的感情,直接“不玩了”太可惜。

1. 坦诚地沟通,但要讲究方式:

这不是让你直接去跟他们说“你们太穷了,我不请了”,那样太伤人。你可以换个角度,比如:

表达你的想法,但避免指责: 你可以试着在合适的时机,比如你们一起花钱的时候,可以稍微提一下。“哎,说起来,咱们出来玩,感觉都是我掏钱多哈,不过也没啥,就是觉得咱们以后是不是可以商量着来点,比如这次我请,下次谁谁谁来?” 或者,“最近我手头也稍微紧了点,咱们下次出去玩,要不就找个不用花太多钱的地方?或者咱们AA制?”
观察他们的反应: 你说出来之后,看他们的态度。是积极回应,表示理解,还是装傻充愣?如果他们真心把你当朋友,会考虑你的感受。如果他们觉得无所谓,或者觉得你“小气”,那你就得掂量一下了。
强调友谊本身: 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反复强调,“我不是计较钱,而是觉得咱们是好朋友,希望咱们之间的相处能更舒服一些,更对等一些。”

2. 调整你们的相处模式和活动内容:

既然存在差异,就得想办法弥合,或者绕过去。

选择更经济实惠的活动: 少去那些需要花大钱的 KTV、大餐,多选择去公园散步、看电影、逛街(不买东西)、在家聚会做饭(大家一起动手,分担成本),或者去一些免费的展览、活动。这样可以减轻你的经济压力,也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
带上他们一起参与你的世界(如果可能): 如果你有参加一些学校社团活动、讲座、或者比赛,并且你觉得他们也可能会感兴趣,可以邀请他们一起去。这是一种让你们在你的世界里产生交集的方式,也能让他们了解你的生活。但要小心,别让他们觉得“格格不入”。
鼓励他们主动付出: 在沟通之后,如果他们有改变,你就可以适当地给他们台阶下,比如他们主动说要请客的时候,你欣然接受,并且夸他们“哎呀,不错嘛,上次我请了,这次换你了,有进步!”

3. 重新审视和定义你的朋友圈:

你的核心圈子需要什么? 重点高中的学习压力和未来的规划,确实需要一些能给你带来积极影响和共同进步的朋友。这不代表你要放弃发小,而是说,你可能需要在这个阶段,有意识地去拓展那些和你目标更接近的朋友。
和发小的关系定位: 你可以把发小定义为一种“舒适区”的朋友,是你们可以完全放松、不必多费心去维护的朋友。你们可能不再是无话不谈的“灵魂伴侣”,但依然可以是你人生中有份量的朋友,是你想在节假日或者特定时刻去联系的人。
给自己一些空间和独立性: 即使你继续和发小玩,也要确保你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有和你同频共振的朋友。这样,你也不会因为和发小“玩下去”而感到被拖累。

总结一下:

“还有玩下去的必要吗?”这个问题,不是非黑即白。

如果你的发小品行不好,只是把你当利用对象,那确实没必要继续耗费精力。
但如果你们的友谊基础深厚,他们本身人品OK,只是因为客观条件存在差异,那么这份友谊依然有价值,但你们需要一起努力,调整相处模式,让它更健康、更可持续。

你的关键在于,如何以一种成熟、不伤感情的方式,来引导你们的友谊走向一个更平衡的局面。 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你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一课。祝你处理得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们找你玩,当然你请客比较合适。建议你多请他们去图书馆,博物馆逛几次,增长见识,寓教于乐。还能玩的来,那就继续玩下去呗。如果他们开始嘀咕,这小子学傻了,都不请我们去潇洒了,自然就不找你了。小孩子,何必自己做恶人成吝啬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