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络主播「MC 天佑」已被相关部门全网封杀?

回答
MC天佑被全网封杀事件,无疑是中国网络直播行业发展中一个具有标志性的节点,也折射出当下社会对于网络文化、内容规范以及艺人行为的多方面考量。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深层意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MC天佑的崛起与争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MC天佑是谁,以及他是如何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主播的。

草根的身份与独特的艺术形式: MC天佑起初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普通年轻人,他以“喊麦”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在YY语音平台走红。喊麦是一种以快节奏、强烈的节奏感、重复性的歌词和充满活力的表演风格为主的音乐形式,带有鲜明的草根文化和亚文化色彩。天佑凭借其充满个人魅力的表演、直白的歌词以及与粉丝的互动,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追随者,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拥有强大的号召力。
商业化运作与粉丝经济: 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天佑成功地将自己的影响力变现。他通过直播打赏、商品推广、商演等多种方式,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当时直播界的“头部主播”之一。他构建了一种强大的“粉丝经济”模式,粉丝为了支持他愿意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
争议伴随其成长: 然而,伴随天佑的成功,争议也从未停止。
低俗内容与不良导向: 他的喊麦内容常常被批评为粗俗、低俗,充斥着暴力、金钱、情色等元素,对青少年价值观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一些评论认为其表演风格缺乏艺术性,过于追求感官刺激。
言语不当与人身攻击: 天佑在直播或社交媒体上发表过一些不当言论,甚至对其他主播或公众人物进行人身攻击,引发过不少口舌之争和舆论危机。
“社会摇”文化争议: 他所代表的“社会摇”文化,被一些主流媒体视为亚文化,甚至被贴上“低俗”的标签,引发了关于网络文化边界的讨论。
炒作与博眼球: 为了维持热度,天佑及其团队有时会采取一些争议性的手段来吸引关注,这使得他的形象在公众眼中更加复杂。

二、 封杀的背景与原因分析

MC天佑被全网封杀,并非单一事件的导火索,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并且与当时国家对网络内容监管日趋严格的大背景密不可分。

内容审查的升级: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在涉及意识形态、道德风尚、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低俗、暴力、色情等内容被严厉打击。天佑的喊麦内容长期处于被审查的边缘,甚至被认为已经越过了红线。
“劣迹艺人”的界定与管理: 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禁止劣迹艺人在各类媒体上出现。天佑的多次不当言行,以及其内容被认定为低俗,很可能触碰了“劣迹艺人”的定义范畴。
引导网络风气,树立正能量: 政府希望通过封杀具有负面影响力的网络主播,来引导网络直播行业朝着健康、积极、主流的方向发展,净化网络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特别是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
行业自律与规范的滞后: 尽管直播平台有内容审核机制,但面对天佑这样影响力巨大的主播,平台在处理其不当行为时可能存在犹豫或动力不足,监管部门的介入也是为了推动行业内部的规范化。
具体事件的触发(推测): 虽然官方通常不会详细公布封杀的具体原因,但根据媒体报道和舆论猜测,可能存在一些具体的事件作为导火索,例如某次直播中发表了特别触犯众怒的言论,或者其内容被举报后,经过多部门联合评估,最终做出了封杀决定。
多平台联动效应: “全网封杀”意味着不仅仅是某个直播平台,而是包括其在各个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视频网站等上的账号和内容全部被禁止发布和传播。这显示了监管部门的决心和协调能力。

三、 封杀的影响与意义

MC天佑被封杀,对个人、行业以及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MC天佑本人: 这是对其职业生涯最毁灭性的打击。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平台和收入来源,其个人品牌和声誉也受到严重损害,未来的复出可能性微乎其微。
对直播行业:
警示作用: 封杀事件向所有网络主播和直播平台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内容为王,规范先行。低俗、擦边球的内容将不再有生存空间。
洗牌效应: 一些依赖低俗内容吸引流量的主播可能会被淘汰,行业将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和价值导向。头部主播的更迭也可能因此加速。
合规性提升: 直播平台需要进一步加强内容审核和主播管理,建立更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商业模式的调整: 主播的商业变现模式可能需要更加多元化和合规化,不能仅仅依赖于打赏和简单粗暴的推广。
对网络文化生态:
主流价值观的强化: 封杀行动体现了国家希望在网络空间推广主流价值观,抵制低俗文化的决心。
“网红”定义的重塑: 过去一些通过争议性言行走红的网红,其生存模式将面临挑战。未来,“网红”可能更需要具备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用户注意力的转移: 用户可能会将注意力从纯粹的娱乐刺激转向更加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
“枪打出头鸟”的讨论: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枪打出头鸟”的现象,即当某个主播的争议达到一定程度且影响巨大时,就成为被重点整治的对象,以儆效尤。

四、 对此事件的几点看法

1. 依法依规是底线: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内容创作者和传播者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MC天佑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内容和言行触碰了监管底线。
2. 内容审查的必要性与挑战性: 对网络内容进行审查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但如何平衡审查与创作自由,如何界定“低俗”与“个性表达”,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化中进行有效监管,仍然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3. 行业发展的方向: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和娱乐形式,其健康发展需要从业者、平台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引导行业向内容优质化、形式多样化、价值正面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4. 粉丝群体的责任: 对于MC天佑这样的头部主播,其粉丝群体往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粉丝在追捧偶像的同时,也应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应盲目支持含有不良内容的行为。
5. 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主播的封杀,更是关于中国网络文化如何发展,如何与主流价值观相结合,如何实现健康繁荣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社会对网络内容生态的期望和要求在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MC天佑的被封杀,是一个复杂事件,它既是个人行为的后果,也是时代背景下网络内容监管升级的体现。它标志着中国网络直播行业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化、主流化的新阶段,同时也引发了关于网络文化边界、艺人责任以及内容审查的深入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信不信,不只是有关部门想封杀他,直播平台也想封杀他。

直播平台依靠名主播带来的人气和收入,但是也不希望看到大主播过于强势。

大主播仗着人气高粉丝多敢和平台谈条件,在多个平台养账号,脚踏多只船。

大主播对于平台来说粉丝多到一定程度后,对收入的贡献是收益递减的。比如 天佑一场直播10万在线,这些流量如果分给几十个小主播平台能赚到更多钱,因为小主播总收入低分成比例也低,小主播也更勤奋更听话。

YY直播某明星见面会的时候天佑粉和天佑黑跑到直播间刷公屏对骂,某明星也很疑惑明明是我和粉丝见面会,怎么公屏都是天佑的名字,天佑是谁?

天佑粉跟pgone的粉都是一个路数的,生怕自己偶像不早死。

每到年度盛典之前,年底冲业绩的时候,大主播大公会难免要唧唧歪歪一下,平台也是挺烦他们这样的,只是没办法。

只要平台流量在,天佑这样的主播要多少有多少,天佑又没什么独门绝技,他那两下子会的人多了去了。

各个平台会借此机会清理个别大主播,敲打各个大公会,这是有利于直播直播平台可持续平稳发展的好事,天佑死得其所。

user avatar

不太了解MC天佑,此处只是纠正一个原则性问题——这件事里有关部门的行为不能用“封杀”来描述。

可能一些知友会觉得这里纠结概念显得很“外宾”(笑),不过我真心觉得是不是“封杀”在类似事件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也许这里还要加一句,如果这件事是“封杀”,情况倒反而会好很多。


展开说明一下:

所谓“封杀”是一种有权主体对管理对象的主动介入行为,在法律概念上,它是一种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尽管从效果上看“开会”“约谈”和“封杀”类似,但法律领域内,它们有着“生”与“死”的距离。

如果对MC天佑(包括喊麦、嘻哈文化)的市场禁入是“封杀”,那就意味着“有关机关”(无论这个机关是什么)对管理对象作出了“市场禁入处罚”的行政行为。

在理想状态下,这个行政行为是可诉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五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前款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含规章。

第六十四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经审查认为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也就是说,如果某个人被“封杀”,原则上他可以就被封杀的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在行政诉讼中他可以要求法院审查“封杀”他的法律依据,如果这个依据不成立,法院不但要判令“封杀”行为违法,还要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修改、废止)“封杀”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建议。

这是“封杀”与“非封杀”质的区别。


答题前浏览了一遍诸位知友的答案,意见不一,既有为封杀涉毒主播叫好的,也有认为封杀是公权力滥用的。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争议产生的原因还是在于本案不是“封杀”。

无论是对PG One的处理也好,还是对MC天佑的处置也罢,自始至终都是“有关部门”通过私下渠道的暗箱操作,所有的消息都来自于“网爆”,相关艺人的下架没有一个清晰透明的法律程序,也没有任何的处罚决定或者其他文件。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依据《行政诉讼法》对艺人下架的结果进行申诉和救济,也无法在一个法律场域内要求“有关部门”对封杀的法律依据作出回应

反对封杀任何一位艺人,在这个时候就和这位艺人本身无关了。因为无论“全网封杀”某一位艺人是否合理,它背后的运作方式都不可能是合理的。“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如果公权力的某个行为一直处于“莫须有、也许有”的中间态,那么任何讨论、反对和救济都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正当性也就变得不可能了。

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即使对杀人嫌犯罚款也是不义的,此时是否支持对故意杀人者处以死刑已经是一件很细微末节的事了。


@李傲文 前几日在知乎想法中认为都是“封杀”,有没有红头文件和处罚决定只是一个形式问题。

其实不然,如果我们有一个更有担当(未必更“正确”)的政府,敢于下发一个红头文件,出具一个《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话,我们就可以对这个行政行为进行讨论,我们就有机会提问“封杀的依据是什么”“xx行为一律封杀是否合理”“xx行为一律封杀是否有法律依据”。

在对极端作品(如YouTube上某暴力血腥视频)和一般表达之间应该有一条红线,这种讨论本身就有助于界限的厘清。

在这个意义上,我很遗憾MC天佑没有被“封杀”。



(备注:我在答案的前半部分标黑了“在理想状态下”几个字,不是因为我对行政诉讼的可行性抱有玫瑰色的幻想,而是因为我深知如果连纸面上的权利都无法保障,现实中的努力会更加寸步难行。)


以上。

user avatar

多发正能量,少扯黄赌毒,不仅线下活的久,线上也是!

抓典型,撞枪口了,认栽呗!

user avatar

三色事件的时候,他为小朋友喊了一曲,挺仗义。我心想这位大兄弟有种,什么都敢喊,怕是早晚躲不过被封杀的命运。果不其然,这事情还是来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